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之引狼入室 > 第5章 第 5 章

民国之引狼入室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陈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4:56:39 来源:文学城

月城入冬后,早晚凉意渐浓。寒风开始凛冽起来,不时呼啸而过,卷起堆堆枯叶。

清早的庭院里,充斥着竹扫帚“哗哗”的打扫声。青石板路被一层薄霜覆盖,在昏黄的路灯下显得格外冷清。

方家的府邸开始上灯,厨房冒起了炊烟。

孙妈妈看方绍伦走下楼梯,慈蔼笑道,“大少爷还是起这么早,来碗米线还是包点?”

“姆妈早,酸汤米线吧,好久没吃过了。”方绍伦在餐桌前坐下,顺手拿起桌上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沪报》。

每日的早班火车会送来沪城当日最新鲜的几份报纸,其上刊登着社会新闻、奇闻轶事、商业广告等,方绍伦看得津津有味。

方颖琳也起得早,看见她大哥坐在餐桌前,忙忙的过来打招呼,“那个八音盒我好喜欢,谢谢大哥。”

方绍伦点头笑道,“喜欢就好。”

他在家休整的这两天,先把给各房的礼物分送了。谁都不差这点东西,但这是他远游而归的礼数。

自接了电报,先去买了船票,但东瀛到华国并不是日日都有班次,等待的间隙里急急忙忙采购了一番。

这个时期的东瀛物资确实更丰富一些,他们学习了唐宋时期的染纺技术,且保留得相当不错,所以方绍伦带回来的几箱绸缎布料颇受欢迎。

连一向眼高于顶的方颖珊都摸着荔枝红的料子,满意点头,“到底洋货,颜色就是正,比我之前做的那件好。回头让‘唐记’的老师傅帮我缝一身旗袍,喜宴那日穿着敬酒。”俏丽的面庞上洋溢着喜悦与憧憬。

方绍伦顿感压力,父亲交待的任务他还没想好要如何完成。

他犹疑着,想先探探大姐的口风,“我记得张三,之前大姐是不大看得上的……”

方颖珊嗔怪的看他一眼,“哪里看不上,只是当时年纪小不懂事罢了。”

方绍伦的嫡母,方夫人缠绵病榻多年,方颖珊侍疾,极少外出交际。

之后到了适婚的年龄,原本属意周家的姻亲宋家,但那位兄长英年不寿,方颖珊算是守了望门寡。

只是没过小定,知道的人不多,也没人敢提起,但婚事到底被耽搁了。

她原本脾气就不算好,这么一蹉跎愈发言语尖刻,动辄打骂下人,这次回来看着倒是和善了许多。

“其实……张三只是皮相可看,论门第家世、学识文化,哪里配得上大姐……”方绍伦想提前打个预防针,却犯了忌讳,深陷爱情的女子哪里能容得旁人说一句情郎的不是呢。

方颖珊变了面色,柳眉竖起,“哦哟哟,大弟是留洋人士了不得,都不把定坤放眼里了,一口一个张三的,爹都不常这么叫他呢!”

她嗔怒的白了他一眼,“亏他一向厚待你,再三催我给你拍电报,不光为着爹的病,也是要请你回来喝喜酒,你就这么看待他?我可跟你说,咱爹这次要不是定坤……做人得讲良心,绍玮这点就比你做得好!”

她劈里啪啦一顿呲达,一甩披肩的波浪卷,抱了那两匹料子,“噔噔噔”的上楼去了。

方绍伦挨了骂,不免有些气恼。他说的是实情,又不曾编造。

按张三当年所言,他乃村野流氓,兄弟三人从冀南逃难而来。

冀南是炮火纷飞的重灾区,多少家庭湮灭于无情战火中,一路饥寒交迫,张大张二没撑住,只有这个张三,一路走到了月城。

城门口流民的盘查其实相当严格,不知道他是怎么混过去的,最后被方绍伦捡回了家,也算福大命大。

“定坤”二字是他后来上了学,认了几个字,自己取的,这名就取得有些豪,也是方学群胸怀宽广,不以为杵,一路重用,才让他如今坐大。

他蹙眉坐在客厅沙发上思索着对策,门房送了张请帖进来。展开来是一行熟悉的字体:

“方君绍伦尊启:

今君远游而归,载誉而返,舟车劳顿,特备薄宴携董君、胡君、袁君及长柳先生为君接风洗尘,明日酉时于玉楼东恭候尊驾。洁樽候教,恕不介催。

定坤敬上。”

方绍伦不禁讪讪,才背后说人没文化欠学识,他就整了这么文绉绉的一篇来了,而且语气颇恭敬。

这笔小楷也很眼熟,毕竟张定坤的字是他一笔一划教的。

捡到张三那一年,他刚在族学发蒙,自己才会写几个字,就饶有兴致的带了个学生。

“不认字怎么行?睁眼瞎似的,来,本少爷教你。”才刚进学的人,都有点好为人师。

自己上午学了,下午回去教给张三,两人在他的小书房里轮番糟蹋笔墨……这笔锋比当年略有进步却也有限,仅能称得上端正。

他看着请帖上的这几个名字,董君?大概就是他在车上说的西岷大学新聘的校长了。

胡君应是指他的拜把兄弟胡启山,张定坤、胡启山,还有一个左云,号称“月城三结义”。

袁君自然指袁闵礼,长柳先生又是何人?带着点疑惑,第二日方绍伦准时赴约。

他穿着向来随意,昨日穿了西装,今日便换一件长衫,但不是张定坤那种招摇的款式,灰青色的窄袖,领口的盘扣扣得严严实实,外披一件大衣,手拿一顶礼帽走下楼梯。

阿良跟在四小姐方颖琳身后走进来,只要方绍伦不吩咐他做事,他就自觉给方颖琳当随从,陪她上街采买或是接送上下学。

看方绍伦出门,他蹦起来要跟他一块去。

“算了,你别跟了,在家候着吧,晚点给我煮壶醒酒茶。”但凡上了席面,杯中之物总少不了,一顿饭也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

方颖琳一只手绕着辫梢,“大哥,我想吃玉楼东的驴肉火烧。”

阿良噘着嘴,“我也要。”两人年岁相当,都是一团孩子气。

“行行行,等着吧。”

司机送他到玉楼东门外,袁闵礼已经站在牌楼处等候,他也穿了一袭长衫,且颜色相近,相互一打量不由得笑了。默契一如当年。

在沪城求学那两年,夏日里两人总穿一袭白衬衫,骑着舶来的脚踏车,满城乱转悠,犹如双胞胎兄弟。

二人把臂往楼上走,玉楼东向来生意兴隆、门庭若市,今天却护院驻跸,一派肃穆,看样子张三这厮又摆阔气,包场了。

二楼的楼梯处,倒真站了一对双胞胎,五大三粗,一左一右,门神似的。

这是张三的两个贴身护卫赵文赵武,是他跑药材进货渠道那年,从北地带回来的。当时三人血肉模糊满身伤,将养了一两个月才好。

张三跑通这条道很是吃了些苦头,他想把持在自己手里,其实可以理解。

兄弟两人冲方绍伦躬身行礼,喊了声“大少爷。”

方绍伦冲他们点点头。

这兄弟两人性子如出一辙,皆是沉默寡言之辈,除了打招呼,方绍伦就没听他们说过别的话。哪怕年节里,也是打躬作揖施个礼,吉祥话都不会说一句。

二楼隐隐传来琵琶声,伴随着娇声吟唱。

十年前,方绍伦和张三也常来这玉楼东。

此为月城老字号,不止色味俱佳,一楼阔大的厅堂中央还设有说书场,不吃饭,点一壶清茶也能盘桓半日。

说书先生讲古颂典,惊堂木拍得啪啪响。

他常听得入神,一低头,张三剥了满满一捧松子瓤搁在干净的手绢里,递到他手上……

袁闵礼推开包厢的门,屋里几个忙都站起身。

张定坤向他伸出手,“大公子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荣幸之至。”

他今日换了一身西服,翻领白衬衫外是米白色马甲,西服外套同色但面料是灯芯绒的,且是中长款,又是只有他这个身高才能驾驭的款式。

黑色印花的领带,上衣口袋里极讲究的露出一角手绢,一头黑发照旧梳得油光滑亮,就穿这套办个西式婚礼当个新郎官什么的正正好。

方绍伦忍住笑,见他伸手过来,当着众人的面,只能回握。

立刻被状若热情的一把攥住,顷刻间有如毒蛇附体,冰凉里透着点粘腻,令他不自觉打了个寒颤。

张定坤恍若不察,拖他到桌前,“启山你是认识的。”

胡启山握了握他另一只手,旋即松开,“大公子几年不见了,一向安好?”

胡家拥有月城最大的马场和马队,现如今大多货物的运输还得靠人力马力,与方家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交情要从爷爷辈算起。

他是个身材高大、相貌周正的男子,接手家业有六七年了,比张定坤应该略大两岁。

就比方绍伦大了七八岁去了,平时来往不多。但他跟张定坤交情深厚,出现在这个饭桌上,倒也不奇怪。

“这位是西岷大学的校长,从英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大少爷是文化人,想必爱跟文化人交流,所以特意请董兄作陪。”

张定坤总算松开他的手,旁侧一袭靛蓝长衫外罩驼绒马褂,戴着圆框眼镜的男子走过来跟他握手,“大公子,幸会。”

他果然姓董,表字鸣宇,祖籍理城,三十如许年纪。

一张白皙脸庞,通身书卷气质,温声道,“闻听大公子学满归来,正想请教。”

方绍伦连道不敢当,记起张定坤对那张花笺的调侃,便道,“理城有位董小姐,前几日刚跟我一块从东瀛坐船回来,可是董校长亲属?”

“正是堂妹。”董鸣宇抚掌笑道,“倒是机缘巧合,竟能跟大公子同行。舍妹拙于言辞,不知可有得罪之处?若有,我先替她赔个不是。”

方绍伦摆手,“没有没有。董小姐自有一份书香浸染的气度,原来与董校长一脉同宗,难怪。”

待众人坐毕,仍有一空位。

不待方绍伦发问,门上传来一声轻响,伴着爽朗笑声,“不想更衣这片刻,竟错过迎接贵客,实在该罚。”

门口走进来一个身量修长的男子,穿着标准的三件头西服,黑发梳向后,露出光洁白皙的额头,五官十分标致。

“在下别号长柳,城中长柳书寓是我寓所,给大公子见礼了。”

她一开口,方绍伦才听出来,原是个女子,只是一身男子的西式装扮,黑发在脑后结成一根长辫,妩媚里透着英气,精致中又多一分爽朗,不禁多看了她两眼。

张定坤哈哈的笑,“是该罚,一来就把我们大公子看呆了,先生风雅不俗,赶紧敬杯酒,大公子必不会拂你面子。”

方绍伦被张定坤说得脸红,菜未上齐,倒先饮了两杯。

包厢是个套间,另一侧坐了两个小娘,一弹琵琶,一拉南胡,都是十五六岁的豆蔻年纪,梳着双鬟髻,面容清秀,各穿一身水红小袄。

看到贵客进来,两人抱着手上的器具过来施了个礼,又重新回座“叮叮咚咚”的弹奏着。面前放着张圆几,摆了些糕饼果脯。

“这是我们书寓的如眉和如兰,一善琵琶一善南胡,大公子若还听得入耳,闲时尽管来使唤。”长柳先生娇声道。

方绍伦点头,“先生客气了,有空再来叨扰。”

书寓是从沪城开始流行起来的,算是高级伎馆,坐镇的女子称“先生”,大多才色兼备,卖艺不卖身。

一般饭局总少不得一两位“先生”点缀,吃喝谈笑之间更添风情。今日这饭局便因有长柳先生在,热闹随意许多。

她颇擅言辞,又是去岁才从沪城迁来的,各色新闻笑话信手拈来。酒量极好,轮着敬了一圈,仍是面不改色。

不光方绍伦多瞧了她两眼,她一双含情妙目也时不时凝注在方绍伦身上。

她与方绍伦之间隔着一个胡启山,被他瞥见,哈哈笑道,“先生眼睛可是有些斜视?”

“胡说,”她娇嗔道,“想不到西南地界也有这般风流标致的人物,奴家多看几眼也不为过吧?”

胡启山啧啧慨叹,“先生这话说得……我们也就算了,可把三爷置于何地?”

长柳抿唇娇笑。

胡启山笑道,“不过多看几眼确不为过,方大公子本就是我们西南人杰,先生如此推崇,不如喝个交杯?”

“好呀,”长柳瞥一眼张定坤,笑吟吟的端杯站起身。

方绍伦不明所以,“什么交杯?”

他离开月城时不过十**,在东瀛三年念的学校与军营无异,觥筹饮筵的场合参与得并不多。

看见她娇笑着倾杯过来,有些茫然的站起身。

袁闵礼扯他袖子,“你急什么,就算喝交杯,也该三爷做个示范才对。”他冲他夹了夹眼睛。

张定坤果然出声,“柳宁。”略带责备的口吻,长柳先生不敢再闹腾,转而倾杯与胡启山碰了碰,仰脖喝了。

方绍伦反应过来,哟,原来这个长柳先生就是张定坤从沪城带回来的相好?

他挑了挑眉,又是未婚妻又是相好,张三真是出息了!

他皱眉瞥他一眼,却接收到一道炙热目光,如有实质般灼烧而来,慌得他忙侧过身去,这厮委实太放肆了些。

长柳似乎怨怪袁闵礼坏她好事,接下来都逮着他敬酒。

袁闵礼酒量平平,两三轮过后就被她喝得面红耳赤,说话都有些结巴起来。

胡启山和张定坤是海量,两人脱了外套挽着衬衫袖子,边喝边抽着雪茄说些生意场上的事。

董鸣宇则陪着方绍伦叙话,他是刻意要与方绍伦结交,办教育是万万少不得财政支持的,方家作为西南豪商,对西南地界唯一的这所大学资助颇多。

“大公子留学方归,想必识得不少高才,要是有志从教者,千万帮我留心一二,董某先行谢过了。”他举起酒杯敬方绍伦。

董校长不光缺钱也缺人,人才大多汇聚在沪城和北平,愿往月城来的着实不多。“不瞒大公子,我都打算去信给堂妹,邀她来任教国文讲师了。”

方绍伦想起赵书翰来,“这次与我们同船而归的还有一位赵先生,家在江宁县,回头有空我可以去拜访一趟,看他是否有意执教。他工科毕业,才华满腹,若能来,校长必定满意。”

董鸣宇大喜,“工科如今正是紧缺,还请大公子千万将此事放心上。若去拜访,我可以同去。”

方绍伦见他有不拘一格招揽贤才的架势,是正经办教育的人,爽快笑道,“行,那我年前抽空去一趟。董兄叫我‘绍伦’就好。”

“好,绍伦兄,那就拜托了。”董鸣宇从善如流,两人推杯换盏,喝得尽兴聊得畅快。

酒过三巡,方绍伦起身更衣。

洗了手出来,正要回包厢,不曾想旁边包厢开了一线门缝,黑漆漆的一团里突然伸出只手来,将他拖了进去。

张三催方大姐拍电报,喊她弟弟回来喝喜酒,殊不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