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眠春山(种田) > 第1章 吃青

眠春山(种田) 第1章 吃青

作者:朽月十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7 20:19:16 来源:文学城

五黄六月,高山上的青稞熟透,春山湾边陇的冬小麦采收。

边陇地的麦穗青黄混接,湾里人有句话叫“宁收青稍,不收毛腰”。麦子由青变黄不过一晌,等到熟透再收麦粒簌簌往下掉就晚了,算黄算割才成。

“诺,你瞧这种摔摔就掉的,麦子熟过头了,先紧着这片收,”枣花婶把手掌心一摔就落粒的麦秆子扔到一边,谷粒小心装进皮兜里。

姜青禾热的眼前有几道重影,都没听清枣花婶在说啥。拿过腰间的羊皮囊子猛灌了几口,水浸润开裂的嘴唇,她才恢复点精气神。

春山湾地处塞北,每逢夏无风干热。收麦时更是如沸火加柴一般,难怪要把这时候叫做烤麦天。

姜青禾隐在草帽下秀气的脸红成一片,眼睛虚瞟着,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而后扶着膝盖站起身,晃悠悠走了几步,声音干哑地对枣花婶说:“姐,我真拔不动了,有没有镰刀?”

枣花婶弯腰双手使劲拔起株麦子,脚顺势把粘连干结的土块踩落,放到麦堆上才转身瞅她。

瞧她蔫头耷脑的,晓得寻常没下过地的做不来拔麦子这活计,扯高声调应下,“俺给你去薅一把麦镰子来。”

镰刀贵也少,哪怕农田司送的农具里有,山洼子里人也早已习惯简单粗暴的方式:手拔麦子。

毕竟整株麦拔出来,能用来当柴火的地方也多些。而且割麦留下的麦茬利得很,不穿鞋脚得被扎的血直流,麻烦。

但拔麦子最好是满手生了层厚茧,磨得不疼,还要有把子力气,拔起来才不费劲不费腰。

姜青禾垂头盯着自己拔了一上午,包了层布也长满血泡脱皮的手,这就是没有镰刀,赤手空拳的痛苦。

而且拔麦子时,麦穗会扫打在脸上,麦茬扎得又疼又痒。

想当初穿越到贺旗镇时是初春,被安排去春山湾开垦荒田。但二三月冰冻没消,只能窝着猫冬躲倒春寒。四月山野才冒绿茬,后头下田插秧时活也还吃得消。

可收麦不过半天,姜青禾就深刻理解到啥才叫累呛人。

“呐,”枣花婶从麦道走过来,把麦镰子塞到姜青禾手上。汗糊住眼睛,她拎起脖子上的汗巾抹把脸,狠狠咒骂了句,“热死黄天,叫不叫人活了”,又用力拔了株麦子。

这五亩田只有姜青禾跟枣花婶两人收,往远处都瞟不见人,只有一株株麦子倒伏下来。

姜青禾说了声谢,还被枣花婶拿话堵了,让她少整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她只能重新往手上缠早就汗湿的布,岔开腿摆出架势割麦。得益于她以前住在乡下,外公闲不住拾掇了好大一片稻田,她年年都会去割水稻,手还不生但疼得她龇牙咧嘴。

割到她感觉自己腰像断节一般,才模模糊糊听到枣花婶说歇缓,回去吃晌午饭。

哪怕是给湾里公田收麦,湾里也不管饭,收完才给两斗麦。

姜青禾一路僵直着身子,手没停过,东抓西挠,麦芒刺的她浑身奇痒无比。

枣花婶跟她走的不是一条路,她从岔路口走到东头的苫(shàn)草房子,拉开柳条子扎的篱笆院门。

稻草扎的顶,黄土盖的墙,高温天根本一点不隔热,屋里就比火烤好一点,姜青禾迈着沉重的步伐进去。

徐祯已经从打谷场回来,他正在擦脖子,麦芒扎在他脖子和身上,挑都挑不干净。只能换件无袖的褂子,脸上沾着水,偏黑的肤色。

他拧巾子时说:“喝点盐水,别嫌苦,天热汗多,喝点盐水才有力气。”

她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一屁股墩坐在中间的椅子,闷声闷气地说“好。”

然后端起碗很小口地喝,不算咸但很苦,她都不想再喝第二口。

说起来春山湾并不缺盐,但很缺好盐,磨得细细白生生的那种盐,大半年姜青禾都没见过。

最常见的是用盐碱地里碱水自制的土盐,和给牲畜吃的黑盐,味道苦到沾一点就反胃。

她家用的是和屯盐池的红盐,大块发红,还有个雅名:桃花盐,结果中看不中吃,颜色好看苦馊馊。

她喝完半碗盐水,苦味爬上舌尖,顿时精神许多,一口咽完跑到里屋去擦身子。

出来就说:“再攒点东西,换一些淖尔那地的青盐。”

吉兰泰的白盐暂时换不起,稍微低一档的青盐还是能换的起。

“好啊,”徐祯没有不应的理,手搅着一小盆黄色的糊糊,边答话。

要换青盐只能跟住在春山湾对面平西草原的蒙人换,他们背靠的大部落有青盐池。

徐祯背对着姜青禾在鏊子上摊黄儿,黄煎鏊并不平整,中间往上凸起,摊出来就能做到中间薄两边厚。

放到在炉子上烧热,“滋啦”声起,搅好的黄米糊顺边团成个圆。

硬糜(méi)子脱壳后就是黄米,它好赖都能活,除了冬麦以外田里种的最多的就是糜子。

仓房里还剩好几斗,口感并不好,咯嗓子。徐祯用的软黄米,软黄米就难伺候,产量也不高,种的人并不多,但吃起来糯。

姜青禾解开细布,坐在桌边给自己挑水泡,嘶了声,问他,“你热不?打谷可是力气活,累得慌,随便对付口吧,蔓蔓也不在家吃。”

蔓蔓被她托给四婆照看几天,白天送去,晚上接回来,她可舍不得才三岁的娃跟他们两个在田地里受苦。

“打谷就是热,有点累。黏饭你又不爱吃,晌午不吃饱,下晌你还能有力气干活,”徐祯说话全然没有湾里汉子的粗气,就慢慢声。

他脖子搭着汗巾,时不时擦把脸,大高个缩在小炉子边,火候掌握得牢牢的。

摊黄儿很少有人这时候做,都是清明才吃。姜青禾不会做,徐祯跟四婆学的,鏊子盖一拨开,摊黄儿盛到粗瓷盘里,又大又圆,底部焦黄顶面亮,暄软又带着甜味,还有点糯。

面糊全摊完后,姜青禾才把水泡处理好,徐祯探头过来嘶了声,给她出血的地方撒了层马皮泡粉,消炎止血特有效,帮她手上新缠了两条细长布。

换下来的被徐祯扔到架上的水盆里,仔仔细细抹了土胰子。洗完晒外头木架子那里,用夹子夹住,以免风一吹就往地上掉。

姜青禾感慨他的勤劲,给他拿筷子,又给他盛黄米粥,她对这粥已经反胃了。咬摊黄儿的时候可劲儿夸他,“你的手艺已经跟四婆不相上下了。”

徐祯这时就会起身,拿刀给她切成小块,让她再多吃点。

哪怕奔着吃饱才有力气干活的念头,姜青禾也只吃完一个。剩下除了给枣花婶带的,还给四婆留了点,天热坏得块,装在碗里放到冷水盆里盖着。

多的全叫徐祯吃了,又把她剩下的那半碗盐水喝完。用过的锅碗都留不到日头阴下去再洗,徐祯顺手就用抹布刷干净了。

姜青禾习惯了,洗碗她从来没沾过手,跟啥感情都没关系,主要人徐祯嫌她洗得不够干净。

吃完进里屋土炕上眯会儿,即使铺的草垫子也热得够呛。

姜青禾醒来恹恹地挂上水囊子出门,打谷场跟麦地两个方向,徐祯走后她去麦地把麻纸包的摊黄儿给枣花婶。

枣花婶晌午吃的黄面馍馍,吃了个半饱,她力气大饭量也大,接过麻纸包敞亮道:“俺享你的福,六月能吃上口摊馍馍,夜里到俺家来吃。”

姜青禾弯腰割麦子,闻言婉拒,“四婆起早就忙活,让我们上她那吃,”

四婆家离两人住的草房子隔了一排旱柳,等数到第三十九棵树,上头拴着根毛蓝布,后头就是四婆家的篱笆院子。

姜青禾捆完最后几株麦子也不急着去,先回来擦洗完身子,换套褐布对襟衫子。等徐祯进门拾掇好,才把门口那桶野鸭蛋提上,带好摊黄儿出门。

就算四婆没照看蔓蔓,两人上门也得拿些东西去,不然空奓手儿,在这地界是要被人笑话的。

日头没落前,走在路上都烫脚。但一进旱柳下,它枝干极粗又生满柳叶,树冠膨大到兜住了光照,顿时凉快下来。

四婆特意在旱柳树下搭梯架,种要爬藤的黄瓜秧子、豆角,没直接受到暴晒年年长势都很好。

今年黄瓜藤照旧爬满了架子,黄瓜还瘪着不饱满,但青绿色很诱人。

姜青禾此时又后悔没早点拾掇地,住的院子里土质太差,根本种不了东西,得走远路去把好土一筐筐挑来填上。

她盘算等过了收麦口就去挖土,想着事慢了几步,徐祯已经敲开四婆家的门。

四婆一年四季都裹着她灰黑带绣花的头巾,半佝偻着背,脖子很粗,有个包块。她眼神落到门边的野鸭蛋上,立马伸手指指徐祯又点点姜青禾,“拿这东西做啥嘞!”

直到进门四婆还没唠叨完,不轻不重拍了姜青禾手臂,拉腔拔调,“俺的天爷欸,说你苕的哩,神的摇的哩。”

姜青禾摸摸鼻子,知道四婆是骂她,说她瞧着挺聪明,其实就是个傻的,徐祯就笑眯眯不说话。

她还没开口解释,野鸭蛋是从北海子那片芦苇荡里捡的。

就有道怪腔怪调的声音在她背后喊,“俺的天爷欸——”

蔓蔓圆鼓鼓的脑袋探出来,她觉得很好玩,摇头晃脑。头上用红头绳绑的小揪揪都在抖,还想咽口水,憋气再喊一句。

徐祯立马弯腰动手一把抄起来,在她娘没发飙以前,把她抱走了,走远了还能听见她中气很足的“爹,欸!”

“爹听见了,小点声。”

姜青禾拧眉,这臭小孩,咋啥都学。

倒是四婆乐呵呵道:“挺好,挺好,听音音,念经经,小娃多活泛。”

“恁就惯着她吧,”姜青禾长叹口气,她要是不严厉点,蔓蔓都能被四婆和徐祯惯得上天。

四婆家很大,就她一个人住。说起来四婆并不是孤寡老人,有儿有女有老伴,可大多数都是自己过活。老头闲不住,年年跟着大队转场放羊,也就转场间隔期能回家来歇上几天。

女儿出嫁,儿子在镇上置办了家业,嫌山洼子路远。一年也就赶着年节来一趟,有时懒得来,就托人捎点东西尽尽心意。

怪道人说: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也不无道理。

尤其她家这地界,前不挨庄户人家,后头背山除了间破草房子外,少有人往来。

可自从姜青禾一家住到草房子里来,四婆热心肠来帮衬,可不就热络了。

热络到在山地里开辟了小块田,收了不到一石的青稞,眼巴巴请他们来吃青。

四婆特意留了一小捆青稞穗头,没完全成熟还包裹绿色的外壳。吃青除了吃口烤好的青稞外,就是做麦索儿,也叫麦索、麦索子。

麦索要用的青稞很挑,太熟不爽口,磨出来的是麦糁子。太嫩就成不了形,将熟未熟的正正好。

堂屋正中间有个凹陷的火塘,四婆挑开火塘盖,她扔几块干羊粪下去,柴草点燃,白烟从对面的窗口飘出。

“俺们这旮旯,青麦熟了要吃青,”四婆不嫌热,把小木凳拉得离火塘更近点,手里的青稞穗头往火上燎,“不老少人爱蒸着吃,大热天懒得瞎折腾,那不地道。得控青稞,放火上烤熟后搓出麦仁,做的麦索儿才够味。”

“婆婆,吃,”蔓蔓离得远,她手里捧着一小块摊黄儿,埋头啃着,嘴里的还没咽下又说要吃。

那捆扎成一把的青稞在火堆上炙烤,四婆手没停,皱巴巴的眉眼舒展开来,“好,给蔓蔓吃顶好的。”

姜青禾揉眉,她和徐祯都不算馋嘴,咋就生了个馋嘴丫头。

青稞烤熟后外壳焦黑,徐祯和四婆一起围着簸箕搓麦衣,他一点不嫌憋闷,搓得又快又好。四婆夸他,徐祯没受过多少来自长辈的夸奖,还有些腼腆。

剥出来的麦粒,胖胖的,鼓鼓的,有股清香。先给蔓蔓吃,她嚼巴嚼巴咽下,仰头睁着乌灵灵的眼睛说:“还要。”

她委屈,到嘴里就化开了,“我没嚼到。”

几个大人失笑,最后蔓蔓捧着小碗青稞粒儿,坐在小椅子上,眯着眼晃脚心满意足吃了个半饱。

等到吃上麦索,已经将近黄昏,这里天黑得晚,眼下还亮堂。姜青禾看着碗里一段段嫩绿的麦索,像很细的绳索。用烤熟的麦粒经过手磨子一点点磨出来的,徐祯手劲大,磨得特别细腻。

拌上点油泼辣子、蒜泥,嚼到嘴里有最新鲜的麦香味。麦索只能现做现吃,隔夜就馊,四婆做了不少,叫徐祯敞着肚皮吃,怕他吃不饱。

徐祯苦笑,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远处春山边染上霞光,四婆捧着碗咽下嘴里的麦索,转头教蔓蔓,“烧霞出来了。”

蔓蔓念,“sao霞,”她念不好就紧紧闭上嘴巴,开始不熟练地用勺子舀麦索,唇边糊了一圈,徐祯给她擦嘴巴。

姜青禾一小嘬一小嘬吃着麦索,抬头看晚霞,她喜欢塞北方言里的用词,很有趣。晚霞叫烧霞,到黄昏他们会说“暖和跌窝”,等天明拂晓那又是“暖和冒花花”。

以及四婆送他们出门说:“走吧,别等黑达麻糊看不清路。”

“婆婆,明天我来,”蔓蔓扭头喊,四婆让她早点来。

但等出了门,蔓蔓开始数数,每次路过这三十九棵树,她就会用手点着一颗颗去数,嘴里念念有词,“一棵,两棵…九棵,十三棵,十五棵…一百,一千棵!”

个头矮矮,数数口气却很大,每每从一数到九就开始胡说八道。偏偏姜青禾跟徐祯要是敢出声打断,小娃就会闹着要回去重新数。

索性她数到一千就会消停,到屋里姜青禾喂她喝水,然后问,“今天想你爹娘了没?”

“想了,”蔓蔓眼睛咕噜噜转,掰着手指头数,小嘴叭叭:“吃豆豆饭的时候想,吃糕糕的时候想,吃蛋蛋的时候想。”

说到最后她舔唇,“都好吃,婆婆给我做。”

小丫头很郑重地喊:“我跟婆婆天下第一好。”

姜青禾对正在擦脸的徐祯说:“你的种,随你。”

“我可不馋,”徐祯抱起大胖丫头掂了掂,“咱家姑娘一点没亏着嘴。”

“你的种,”蔓蔓突然冒出来一句,可把姜青禾乐够呛,徐祯也笑。

等洗完脚上床,天早就黑了,春山湾靠山,昼夜温差大。徐祯点起羊油灯,淡淡的膻味中姜青禾给胖娃娃多穿了件衣裳。

蔓蔓昏昏欲睡,靠在徐祯腿旁,还要姜青禾给她讲故事。她娘累了一天啥故事也搜刮不出来,倒是想起早先背过的一首诗,随便哼给她听。

她的嗓音在黑夜里又轻又柔,低低吟唱了几遍后,渐渐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姜青禾挨着蔓蔓,大胖丫头火力足,搅得她睡不安宁。梦里反反复复都是她从南寨过隧道后,突然站在贺旗镇那面贴满黄纸底黑字的布告栏前,听着耳边陌生却能听懂的方言。

梦里有人说:“没户籍不打紧,开荒田就给落户,给粮给地。”

然后她操着别扭的塞北方言说:“去。”

后来她拖家带口来到了春山湾。

感谢大家这么长久的等待。

【文案较之前做了修改,改了故事发生的地方,比纯粹山林生活多了塞北风土人情,感谢大家的收藏,如果对此有不满意的,也感谢你曾经的收藏和停留,实在抱歉。】

本文指南:

背景古代,极其架空,想象世界

不存在任何男女大防问题,甚至女的可以当村长,就是个古代小山村里的故事。

一点也不真实,甚至很虚假很离谱,因为跟真实的古代世界压根不一样。

本人也完全没有办法写真实的古代史,写出来很憋屈,只擅长胡编乱造,架空世界放飞一下。

如果觉得哪里不好,哪里没交代清楚,那就是作者的问题,不用怀疑,提前致歉。

本文写的是西北风俗人情,揉杂了西北很多地方的方言、美食,如果有哪里写的不准确,还望见谅。

下一本开《渔家四十鲜》,求个收藏

当最大海域望海从蔚蓝到浑浊,鱼虾翻肚而死,倚湖控海的海浦镇逐渐衰败,渔民生计难以维持。

身为海鲜餐馆主厨的江盈知失业,失魂落魄之际,她向海神娘娘祈求望海恢复以前的模样。

第二日她就身穿回百年前的海浦镇,见到了以前的望海。

这时望海的海面清澈,鱼类繁多,有带鱼、小黄鱼、乌贼、鲐鱼、鲹鱼、毛虾、梭子蟹…

而让江盈知惊喜的是,早已不复存在的鱼汛在这里依旧不断。春分小黄鱼汛来临,夏汛转为大黄鱼,冬则为带鱼最旺时。

在这里她也有了新身份和一双弟妹,她开始重操旧业,赶海发家,摆摊卖吃食。

她靠摆摊从住原始渔竂(liáo),靠简易的炊虾灶蒸煮海鲜贩卖,到后面有了自家的渔舍,从小对船换到了大苍船,再到后来在镇上盘下一座走马楼,挂上了旧招牌:四时鲜。

【本文指南】

1.女主身穿,具体见文中,弟妹无血缘

2.女主名字更改,原名字方言读起来太难听,新名字取自盈虚知节气,出没定潮流——《咏月》。

3.有男主,寡言内敛船老大,糙汉型

4.吃喝日常向,海洋风俗文,发家致富有,但是不可能很夸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吃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