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觅良缘 > 第106章 第 106 章

觅良缘 第106章 第 106 章

作者:章小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1 16:33:00 来源:文学城

皇后如此不顾体面做出这等不合礼法之事,也是心知若这次不抓住机会,骢儿的太子之位恐怕难以保全。于是她只得选择破釜沉舟,纵使与圣上撕破脸皮,也要争这一次。

“滚出去,统统滚出去!”

郡帝的首领太监早就练就了一番察言观色的本领,见圣上满脸不耐,只得上前劝慰道:“皇后娘娘,现在前朝有许多事在等圣上亲自决断,您看是不是先松开?屋子里的奴才们都看着呢,可别再闹出什么风言风语,对太子殿下不好。”

皇后此刻早就不在乎颜面,冷厉的抬眼望向面前冷漠至极的丈夫:“陛下,妾身有许多私密话要与陛下一人讲,可是如果陛下不愿意和臣妾在私下聊,臣妾不在乎让宫中奴才们听一听皇宫秘辛。”

郡帝沉默片刻,抬手让贴身太监讲屋内的人统统撤了出去,紧接着万分不悦的抬腿踢了踢皇后的腿,示意她赶紧放开他的衣角。

皇后见目的达成,这才不舍的松开紧握的衣角:“陛下,臣妾知晓您生气,觉得臣妾下作、可怖。可是陛下不也是这么将臣妾和皇贵妃圈在宫中的吗?那时您还是不受宠的皇子,为了争取我们二人母家的支援,没有顾虑过我们二人的意愿,用了同样的手段,彻底断了我们的后路。明明你我没什么不同,怎么到我这里就是十恶不赦了!”

郡帝顿时变了脸色,皇后说的没有错,那时他确实用了同样的手段,他没什么资格站在道德的高地谴责皇后,因为她也是那个不幸的受害者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他一直容忍皇后在后宫为所欲为,不加约束。

这是他们二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从来将这件事搬到过台前、彼此对峙。他本以为这件事会随风飘去,可是皇后却将这件事当作威胁他的筹码,这让习惯了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郡帝慌了神,不知皇后到底为何当着骢儿揭开这陈年往事。

皇后见郡帝慌了神,乘胜追击道:“陛下那夜明明看见骢儿离席,您不也没有多加阻拦吗?反而顺势留住了蓟州侯和孙大人,给我和骢儿争取了时间。明明您对我做的事心知肚明,也选择了顺水推舟,为何现在却想择得一干二净呢?”

郡帝从没想过他心中那个蠢笨无比的皇后,其实一直在扮猪吃老虎,她什么都一清二楚,却选择了避而不谈。利用他对的放松警惕,今日给他狠狠一击:“你到底想要什么?不必在这里绕弯子。”

皇后心知皇上这是默认了她的控诉,慢慢扶着身旁的矮凳起身,整理了一番身上因为挣扎而凌乱的衣衫。郡帝时时刻刻不郁的盯着她,似乎时刻提防着她的动作。

“陛下,那夜算不得温情,可是就是那一夜,我怀上了骢儿。我本想求死,却选择认了命,同意成为您的继后。就是因为骢儿是我的命根子,我不能允许他一直敬爱的父亲抛弃他,他父亲许诺给他的每一个光明未来,我都要亲眼看见。”

郡帝沉默片刻,深深望着眼前明明已经同床共枕近二十载的继后,半晌微微抬起眼睑,沉声道:“朕保证,他会是黎朝太子,有朝一日朕魂归九天,他会成为黎朝最尊贵的天子。天子一诺,绝不食言。”

宋仁骢瘫在床榻上静静听着父皇与母后的对话,此刻他才知晓,母后曾受过多大的委屈,他此刻的位置,又是多少人委曲求全才替他保住的。他的眼泪顺着太阳穴慢慢滑落,滴落进略显凌乱的发丝中间。

皇后送走了勃然大怒的郡帝,这才后知后觉,恐惧深深涌上心头。她坐在矮凳上默默垂泪,心中也不是滋味。她就是皇权之争的受害者,和最要好的姐妹一辈子圈在了四方的深宫之中,一辈子没有过自由,还要老死在深宫之中。

可是今时今日,为了稳固太子之位,她也像当年的圣上一样,为了权力深深伤害了无辜的杨思婉和孙静怡。

可是她不后悔,她深知她们无辜,不该卷进历史的滚滚洪流。可是她们也有罪,她们不该生在勋贵之家,不该让人垂涎欲滴。可惜她们不是寻常布衣人家,就注定要遭此劫难。

郡帝数次打回了杨季珇的请辞折子,甚至两次让身边的贴身太监带着御医去蓟州侯府探病。可是两次都无功而返,御医也说蓟州侯在外征战数年积劳成疾,恐怕再难上阵杀敌。

这时郡帝才慌乱起来,他本以为杨季珇只是称病抗议,闹着要给孙女报仇,顺便和皇家讨个说法,不成想他竟真是卧病在床。

近日南方部落已经开始在南边攻城略地,再拖延下去,只怕不出三个月,对方就要杀到历城了。朝中就近派去支援的部队不敌对方,连连败退,不出半月就连失两城。

可是朝中武将青黄不接,一时间竟然找不出何时的人选。一直以来,战事频繁之时,黎朝主要靠的就是两支部队,一支是杨家军铁骑,一支是奉命镇守边关的二皇子所带领的虎啸军。

可是二皇子宋仁殊在上一场战役中被敌军刺伤了双眼,此刻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再也无法亲自上阵、带兵杀敌。虎啸军由新派过去的将领暂时接手,可能是将领与虎啸军磨合不好,一连打了三场败仗,污了虎啸军的威名。

此刻杨家军和虎啸军皆群龙无首,这才是最让郡帝头疼的地方。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若是再这般打败仗,到时候只怕国库连军需都供给不上,黎朝的疆土也就岌岌可危了。

就在郡帝一筹莫展之时,宋仁和带着杨兆麟的奏折进了宫。

宫中太监听闻这位世子神勇不凡,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于是前来引荐之时,皆以礼相待,不敢怠慢。

宋仁和进宫之时,郡帝的书房内响着阵阵算盘声,宋仁和垂首站在书房正中,没有郡帝的吩咐,并未抬头看过一次。

半晌屋内的算盘声停了,屋内瞬时沉寂下来,只有慢慢翻动纸张的声音。一炷香的功夫,几位身着朝服的大人从里间出来,身后跟着几个抱着算盘亦步亦趋的小太监,一行人轻声慢步的出了门。

随后郡帝身边的首领太监出了里间,请宋仁和进了屋。

“臣杨兆麟,恭请圣安。”说完,便将双手举过头顶,将奏折呈递到郡帝面前。

首领太监将奏折小心接过,弓着腰、迈着碎步,将奏折呈递到了郡帝面前。郡帝仔细打开扫了一眼,便知晓这份折子里的内容与前几封别无二致,都是一心想要请辞,回老家安度晚年,随手将奏折放在了书桌上。

“你祖父近两日身子可好些了?”因为迫切期待着黎朝的战神能尽快披甲上阵,所以郡帝的这句问候倒也有几分真心。

宋仁和目视地面,安静回禀道:“禀圣上,祖父前日昏厥过一次,这两日日日昏沉,不见好转。”

郡帝长叹了一口气,顾不得许多,询问道:“那你祖父清醒时,你可跟他回禀过南方战争局势?你祖父可曾说过,这场战役谁能堪当大任?”

宋仁和沉静道:“不曾。御医嘱咐过,祖父不能过度忧思,否则只怕无力回天。因此臣出于孝道,不曾与祖父探讨过军中局势。”

郡帝越发烦躁,从书桌前走了出来,在书房内踱来踱去,口中念叨着:“不曾......好好好,你祖父为黎朝鞠躬尽瘁、戎马一生,才培养出了杨家军这一支铁血骑兵。可是成也是它,败也是它,现在这一支利刃,竟然无人能掌控?”

宋仁和沉默不语,安静的看着面前焦灼的父皇,只觉他陌生而熟悉。

上一世那个因为他出身卑微而将他圏禁在深宫之中的父皇,因为这一世复杂的朝局和频发的战事早生华发,远比上一世的他要憔悴许多。他从未在父皇身上体会过亲情的滋味,所以纵使此刻父皇焦虑、紧张,他也心如止水。

见父皇越发神神叨叨,宋仁和终于抬手说了话:“臣杨兆麟,蓟州侯府世子,愿替祖父挂帅出征,征讨南方部落联盟,还南方各州百姓安宁!”

听了这话,郡帝停下了步子,随后静静走到杨兆麟面前,上下打量一番,询问道:“今年几岁了?”

“十五。”

郡帝听了这话皱了皱眉头,轻轻拍了拍宋仁和肩膀:“你心是好的,可是你毕竟太年轻,朕怎么能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带兵杀敌呢?”

宋仁和轻声说道:“南方部落虽声势浩大,但是各部落首领并非众志成城。前两次战争中,有几个部落损失惨重,想跟其他部落谋求补偿,却严词被拒绝,现在正闹着要撤兵回家。人本就贪婪自私,分赃不均是早晚的事情。”

想到这里,郡帝似乎也想到了什么:“你的意思是,让朕派使团前去佯装求和,并赔付他们开拔的军费?”

宋仁和见父皇听明白了其中关窍,坦然回禀道:“蛇鼠一窝,闹掰是早晚的事情,臣只是想请陛下推波助澜。臣虽年轻,却从小随军历练、在阵前与敌人厮杀数次。被祖父收养后,一直跟在祖父身边学习兵法。虽不及祖父万一,但是自诩是最了解杨家军的人。所以臣恳请陛下送我祖父与义妹回荇州休养,臣愿立刻启程,为黎朝守卫每一寸疆土!望圣上成全!”

郡帝望着眼前沉稳却句句掷地有声的杨兆麟,情绪也高涨了起来,既然世子愿意统帅杨家军,何不一试呢?也许这就是黎朝另一位战神:“朕准了!你定要凯旋而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