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中几度秋夜月 > 第159章 相府覆灭

梦中几度秋夜月 第159章 相府覆灭

作者:兰泠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6 01:51:56 来源:文学城

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远山之外的闪电,一道一道划破天空。

树林中,数匹快马迎着倾泻的大雨,飞驰在关山大道上,马蹄飞奔,泥水四溅。

为首之人,身形胖大,面色凝重,原本最不擅长骑马的他,今日却意外的敏捷。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两个和尚和一个瘦小青年,他们的样子看上去都十分焦急。

这时,远远地雨雾中,他们隐约看见前方出现了一匹棕马,马背上的人影模糊不清,但为首的胖汉一眼就将他认了出来,迅速上前,焦急大喊道:“王爷,王爷!”

夏子信却整个人都没有反应,只是任凭雨水冲刷着他落寞的身躯,他的弓箭已然不见,手里,紧紧握着那块东宫令牌!

三福见他失去弓箭,情态又如此颓丧,顿时大惊,慌忙勒住缰绳,急急策马到夏子信身旁。

由于雨声太大,他只能大声喊道:“王爷,你没事吧,小锯子背叛了咱们,他是丞相府的人,还伙同一个禁军放了飞鸽,派人到这里来暗杀你。要不是宁音寺的方丈得到消息,我们还蒙在鼓里,现在他已经被拿下了,您没受伤吧!”

小刀子也急上前道:“王爷,方丈担心你的安危,派了两位武功高强的大师过来。”

夏子信双眼垂下,任凭雨帘模糊他的视线,充耳不闻。

“王爷,你怎么了?王爷!”

三福见他全身湿透,嘴唇冻得乌青,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袍,伸手披在他身上。见他依旧无动于衷,两眼空洞,仿佛已经死了一半,也不知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得又道:

“王爷,还有一件事,是喜事,您听了一定高兴!刚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太后被软禁了,丞相府也被围,皇上敕令静安侯和年尽忠等人,重查咱们明王一案,圣旨到了宁音寺,禁军就把静安侯接走了。”

这一句,竟比天空中之惊雷还要震耳欲聋。夏子信猛然抬头,难以置信地望着三福。

三福忍不住笑道:“王爷,这是大喜事,真是太好了,咱们终于等到这一天啦!”

小刀子也点了点头。却是皱着眉看向夏子信,这个消息也不知会不会打乱他原来的计划。

然而,夏子信并没有三福想象中的开心,也没有小刀子想象中的沮丧,他竟突然仰天大喊了一声,然后一挥鞭,策马猛冲而去。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慕景白究竟又做了什么,他怎么能……怎么能为了他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自己像个傻子一样,什么都不知道?

“王爷,王爷!”几人大惊,连忙也跟着追上去。

夏子信马蹄如骤,很快就将三福等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他一口气冲到宁音寺下的村庄,一个纵步跳下马,湿漉漉地往前走!

村里的士兵们一个也看不见,整个村庄只有暴雨狂风。

夏子信急急朝小木屋走去,若皇上果然要重查父王之事,那么释忠等人之行为,就是在造反。若能不用武力就可查清真相,他们又何苦再行这样的事?

他不能一错再错!

快到木屋时,夏子信看见了方莹莹。方莹莹见他一身湿透走来,慌张上前道,“王爷,这么大的雨,您怎么来了?”

夏子信却并不回答,他径自走到屋檐下,正要进屋,却听到屋里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

“释将军,皇帝下旨重查王爷一案,本是好事,但是咱们辛辛苦苦弄出来的瘟疫,岂不是白做了吗?那靖国公也不知哪里来的本事,现在平了瘟疫,又开始调查庆州之事,真是棘手!”

“是啊,我也担心世子爷会三心二意,他要是知道皇帝下旨,恐怕要放弃起事,咱们不能让他知道这件事。释将军,他最听你的话,你得想个办法才是。”

他们只顾说话,却都没有察觉夏子信的到来。

夏子信却是惊呆了!

难道说,庆州瘟疫死了那么多人,竟都是释忠派人所为?他们怎么能这么做,打着为父王复仇的旗号,不惜牺牲无辜百姓的性命,如此行径,与那些恶人何异?

一瞬间不由得内心翻涌,怒火中烧。

这时,又听释忠开口道:“此消息已经传遍京城,世子爷早晚会知道。不过,他天性冲动,看事不清,也容易左右摇摆,待我稍加刺激一二,想来,他必……”

“够了!”夏子信突然怒吼一声,出现在门口。他怒目而视,神情痛苦。

够了,真是够了!原以为是慕景白要害他,可偏偏慕景白却救了他,原以为自己是在复仇,却发现自己是在助纣为虐。

他再也忍不住,悲愤交加,猛地转身,冲入雨中。

“世子爷?”释忠大惊,忙扶着拐杖匆匆出来,却见夏子信已快速跳上马背。

“爷,世子爷!”方莹莹大惊失色,哭喊着追上去,却不小心摔倒在大雨之中。

夏子信却头也不回,策马离去。

“爷,你……你不要我吗?”看着夏子信的身影越来越远,方莹莹的眼泪伴随着雨水不断滑落。

她突然感觉到,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她的世子爷,可能永远也不会再回到她身边了。

“当,当,当……”宁音寺的暮钟敲响了。

夏子信失魂落魄走进寺中,站在无比庄严的大殿前。雨声中,听着钟声回荡,他不由闭上了双眼,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后悔与空虚。

那些在瘟疫中逝去的无辜平民,可能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他们应该也有家人,也有父母,也有儿女,可他们再也无法团聚了。

寺庙内,香烟缭绕,佛像庄严,他没有勇气走进去,他罪孽深重,他无颜面对佛祖的慈悲。

“爷,您怎么在这儿,我们回来看不见你,都快要急死了。”这时,三福急急跑了过来,他脸上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慌得要去搀扶夏子信。

“别管我……”夏子信呢喃着推开三福。

一语未完,了凡方丈忽从大殿中步出,见夏子信这般狼狈模样,向他作了一个礼,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心中执念,放下即安。施主前来行善,功德无量,相信佛祖一定会保佑于你。阿弥陀佛。”

夏子信呆呆愣愣,不知是顿悟还是迷茫,也不说话,只是踉踉跄跄自回禅房。

回到禅房,三福要替他更衣暖脚,他却不肯,小刀子也去端来斋饭,沏来热茶,摆在桌上,请他食用,他也颓然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王爷,喝口茶吧,暖暖身子。”小刀子见他这样,只得将热茶端过来。

夏子信苦涩难当,又哪里喝得下茶?他抬起头,忽见床边的架子上,母妃留下的观音像正慈眉善目、用无比宽宏的目光注视着他。

“母妃……”他鼻子一酸,唤了一声,推开小刀子,踉跄着走到观音像前,将那樽像抱在怀里,跌坐在地,泪流满面。

二人慌得连忙上去搀扶他,“王爷,您全身都湿了,又坐在地上,万一生病怎么办。快起来,起来吧”

夏子信却不肯起来,只是抱着观音像不肯松手。

两人不由对视了一眼,知道这样下去,王爷非死不可。默契之间,一个去扶夏子信,一个去抱观音像。

“别管我,你们别管我……”夏子信几乎崩溃,沙哑着声音怒吼。

谁知这时,突然听见小刀子惊叫了一声,道,“坏了,这观音像被我弄坏了。”

“什么!”

夏子信大急,连忙一把夺回观音像来,却发现,莲花底座已与观音慈像生生分开,各在两边。瞧那模样,像是被鲁莽的小刀子生生给拔了出来。

“小刀子,这是母妃留给我最后的东西,你!”

小刀子连忙跪下,急道:“小的该死,小的该死!王爷您别急,应该可以放回去,应该可以。”

说罢,他急急忙忙要去补救。

不料刚拿住底座,就“咦”了一声,又上手摸了一下,发现底座旁边居然有一个隐藏的夹层,再用巧力旋转一下,一个夹层竟就这样缓缓现出。里面,还放着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件。

“爷,爷,这里面有信,有信!”小刀子连忙大喊。

夏子信何曾想到,这观音底座竟会有信,连忙颤抖地拿出来。接着,他就在下一瞬间,惊呆了。

尘封多年,信已褶皱,上面还布满着点点块块的黑斑,像是曾经染过血迹一样。他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将信展开,只见起道之行写着:儿臣明疏敬叩皇帝陛下:儿臣此信,非死不现,若至驾前,儿臣必已身赴黄泉!

只看了一句,夏子信的泪水便奔涌而出,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这是父王的字迹,是父王的字迹,没错。

他双手颤抖,脑中木然,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下去:

“儿臣始至永定,初战柳贼而遭背叛,车骑校尉越中天、监军太傅刘应全相互勾结,故不出兵,致使儿臣负箭身伤,退至永州。儿臣无用,愧对父皇厚爱,百般无奈,立令左右发书上报,以请上旨示下。不想越中天夺儿臣帅令,刘应全窃儿臣印章,二人合力诛杀左右、断儿臣之耳目臂膀,将儿臣监禁病榻,言称此举乃奉皇命而为之。

于呼哀哉,苍天明鉴、厚土明志,儿臣此心明光正道,从未曾半分忤逆,便知此番平叛难为,亦将前往无惧,力孤而拼。吾皇在上,儿臣叩伏悲乞,愿尊君明以秋毫,除以奸佞,还儿臣之清白。儿臣今伤不愈身,恐命不久矣,唯乞吾皇护佑妻儿,免劳牵挂,实不忍子妇伤悲!天帝陛下,吾母皇妃,儿已身死,九泉难归,但愿天光易明,后正吾身!——不肖儿明疏绝笔。”

这才是父王,真正的……真正的遗书!

“父王,父王,父王!”夏子信大喊了三声,再也无法自持,伏身跪地,悲哭不起。

三福和小刀子见了明王遗书,不由都全身惊颤,又悲又痛。

三福含泪道:“爷,想不到,王妃一直把这封信藏在这里,这么说,当年慕公子真的把王爷的信送到了,他没有骗您!”

小刀子也抹着眼泪道:“有了这封信,咱们就可以为明王平反了,王爷,您不用起兵了!”

“王爷,王爷。”两人一左一右说着。

悲痛中,夏子信缓缓抬起头来,他的手中紧握着父王遗书,脸上满是泪痕。他颤抖着,语恨悲噎道:“大哥,大哥,对不起,是我……错怪了你。”

……

数日之后。

丞相付姚因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徇私枉法、欺压平民、弄权揽政、贪贿敛财、包庇恶行、残杀百姓,蠹国害官、祸及边疆等十大罪状,触犯国法,扰乱吏治,被立即下旨查抄。

能这么快查出付姚之罪,自然是凤凰公子之功。原来,慕景白早已提前将查到的丞相罪证一一藏于《第一客栈》,进宫那日,他便让赵鹤、段风等人前去看守。之后,又让朱采芹回客栈给“三七”带信,只等皇帝旨下,便可“取”之,上交帝王。

而那“三七”,也不是别人,正是京都府尹上官赋。

他复姓上官,名赋,字瑜赋,小名“三七”,虽生得丑陋,却十分有胆有识。当年,他躲在楼梯夹缝里,亲眼看见双生弟弟“九六”死于禁军之手,还发现这些禁军,其实都是之前来过此处搜查的士兵。他顿时认出,这些人都是付成元的手下。

他深知主谋必然与付家脱不了干系,为了给弟弟报仇,七年来,他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在高中榜眼之日,求娶了二十岁还未嫁出去的付家三女儿付成佩,以一个“卑躬屈膝”之态来到了付姚跟前。成为付家的女婿后,他又努力争取付姚的信任,也一直在收集他的罪证,只是付姚太过精明,所有的事都交给别人来做,总是拿不到直接证据。

恰在这时,他知道了慕景白也在查《醉饮楼》一案,便以“三七”之名,暗中协助慕景白。当日,慕景白被关到丞相府的大牢,险些死于牢中,幸得有他暗中相助,才保住一命。因此,慕景白在丞相府灵堂之上,一眼便将他认了出来,二人从此心照不宣,朝着那重要的证据而去。

那么,那至关重要的证据,到底是什么?

是的,没错,那证据,就是一个人!

此人只消一露面,证据便能如山般呈现,可以说大事小情无不全面。他,就是替付姚做过无数恶事、对明王府一案最是了如指掌、后来又差点死于醉尸骨之毒的——张镇舟。

原来,付成玉出殡前的那一夜,慕景白并没有因为愤怒而杀死张镇舟,而是留了他一命,并把上官赋给的解药让他服下,令他假死,才让他逃过了付姚的法眼。

大隐隐于市,张镇舟得以存活后,一直藏在《第一客栈》,伪装成一个打杂的老头,只等时机成熟,便将手中掌握的付姚罪证悉数交出,以报慕景白相救之恩。

张镇舟和上官赋,这二人本是与付姚最为密切之人,一个曾是亲信,一个曾是女婿,在大理寺的公堂上,当付姚看到二人时,那愤怒而不可置信之脸色,叫林槐和张韬在多少年以后,仍能记忆犹新。

付姚一倒,其余党族自然逃不掉。那些与付姚勾结作恶的官员,没有一个放过,抓的抓、关的关、审的审,付氏堂伯之族,也无人幸免,以往仗着丞相权势耀武扬威之人,如今也都成了囚徒之辈。

别看付家男丁个个遭罪,两个女儿却幸得安生。

头一个是小女儿付云婉,她先前封了皇后,却因未曾进宫,在付姚出事后,皇帝就贬去了她的“皇后”头衔,还她以平民之身,好歹保住了一条性命。

另一个便是三女儿付成佩,他嫁与京都府尹上官赋为妻,皇帝看在上官赋的功劳之上,也未对她有所处置。不过,她最后还是无法接受夫君之背叛,不久后,选择了自缢身亡。

终于,付家覆灭,涼都风气为之一清,也是后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