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中几度秋夜月 > 第144章 郡王上奏

梦中几度秋夜月 第144章 郡王上奏

作者:兰泠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6 13:23:58 来源:文学城

却问夏彦如何又打起了林清秋进宫的主意?

原来,当日林清秋离家,静安侯林槐进宫面圣,声称女儿已有了夫家,那夫家与静安侯府是世交,家在江南。又因婚期将近,女儿已提前赶往江南,与夫成婚去了。

夏彦当时听了,算是死心一时。故而不得不将林清秋名字划去,叫静安侯立即启程,前去静州。

岂料,最近涼都风云涌动,乱事频发,他身边无一人可用,首府大臣也都只听太后主意,身为皇帝的他,正当是雄心勃勃一展宏图之际,说话却不如放屁。实在是徘徊无计,郁结不已。

恰在这时,燕亭忽然想起,外界传说有一位凤凰公子,颇有希世之才,曾破了付成玉之案,可惜无心朝堂,连丞相也没能将他留住。

夏彦求贤若渴,当即便叫燕亭去问那凤凰公子所居何处。不出几日便问到了地方,立即乔装出宫,前去凤凰湖拜访,看看其人是否真有点本事,若是不错,便打算收为己用。

只是,他兴致勃勃来到湖岸,诚心诚意想要见到主人,渡船的少女却称“公子卧病,不见外客”。又言,“我家公子早知这几日会有客人来访,特地叫我在此守候,并奉上锦囊一个。”

夏彦只觉甚是奇怪,难道这位凤凰公子弄错了人?还是说,他真能提前预料到自己要来?

于是,好奇地打开锦囊一看,只见此中有一笺言,不多不少,仅有十六字矣。写的是:“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夏彦无比震惊,这十六字,不偏不倚正中他心中困惑。看完此笺,他霎时茅塞顿开,醍醐灌顶,通透自然,这就是他想要的答案,这就是他想要做的事!

故而,夏彦得了慕景白一笺之言,才有了他如今言行之转变。

那么,他又是如何得知林清秋就在凤凰湖?

只因当时,他获锦囊如获至宝,着实有感于凤凰公子的点拨,便朝着湖面鞠了一躬,以展现帝王之深谢。等再抬头时,忽见一条采莲小船行过眼前,船中几个少女欢笑不尽,巧语连珠,引人注目。

夏彦始终少年心性,见了美人游湖,不由站在原地细细欣赏,只觉十分悦目。恰在这时,听见其中一个小女童唤了一声“清秋姐姐”,他何其敏锐,连忙仔细看去,竟见船中一人,正是那日他在大街上看见的骑马少女。

原来,林清秋未去江南,而是藏在了这里避世!

他情切失态,不由向船中少女挥了挥手,林清秋不识皇帝之面,只当是慕景白的客人,出于礼貌,便也向他笑了笑。随着小船渐渐远去,那笑容便如千丝般系在了夏彦的心上,再也忘之不掉。

返回之后,他心生一计,一面拟以林槐“欺君罔上”的抄家之旨,一面又叫礼部重备皇礼,自己钦选了一个“姮”字与他心上之人,只等时机一到,任林槐自己挑选。

前话不提,只说此时,太后听到皇帝提及“凤凰湖”三个字,心中又生了疑,怎么人人都与这凤凰湖有关?

不过此时,她已想到了一个主意,转怒而为冷嘲,笑了一声道:“皇帝真是痴情,还能追到那里去。不过,哀家提醒你一句,夏子信那小子曾到林府提亲,近日又常往那处湖去,也不知他是在那里安了家,还是藏了什么人?皇帝凡事还是问清楚再下旨意为好,莫做了唐明皇。”

皇帝听太后话里有话,便笑着站起身道:“这件事不劳母后操心,恭送母后。”

等太后一走,夏彦便坐下来,放下手中奏折,轻轻松了一口气。

燕亭连忙给皇帝递上一盏茶,笑道:“奴才今日可是开了眼,头回见皇上这么厉害。”

“少拍马屁,你赶快派人去查一下,夏子信和林清秋在凤凰湖是不是已经成了亲。朕从小到大,从未真正喜欢过一个女子,她是第一个让朕只看一眼,便心动的女人,朕可不想最后只是空欢喜一场。”

“皇上,这叫奴才怎么查呀,那凤凰湖四面环水,若无湖上的‘老艄子’开船来渡,连湖边小岛也靠近不得。上次,您不是也看到了吗?想来,太后娘娘的话可能只是为了提醒皇上。”

夏彦不觉握拳道:“母后的话也未必不真,夏子信本就是个荒唐之人,做出什么事来都不奇怪。”

这时,燕亭突然想到了什么,问:“皇上,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夏彦看了他一眼,燕亭便试探着道:“您说,若是没有了夏子信,林小姐会不会……”

“你说什么?”夏彦突然一声怒喝,吓得燕亭扑通跪下。

“朕不是刽子手,不愿行母后和舅舅那样的阴暗招数,你想让朕也变成他们那样吗!”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燕亭连连磕头。

夏彦怒道:“还有,夏子信是顺郡王,朕可以叫他的名字,你不可以。”

燕亭连声称“是”,又狠狠抽了自己几个大嘴巴,趴在地上如小狗一般。他真真后悔至极,早知如此就不该多嘴,如今的皇上,哪里还是从前的皇上,连太后都看了他的脸色,何况自己一个太监?往后,不当讲的话,便是憋死了,也不能讲出来。

正后悔着,外头太监拿了一份奏折站在门口,道:“皇上,有折到。”

夏彦怒问:“何人送来”

外面的太监忙答:“顺郡王。”

顺郡王?

夏子信竟然给他上了奏折,真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夏彦听见是他上奏,平了平心气,让太监递进,展开奏折来看。

只见奏折首句写着“臣夏子信跪奏”六个字。接着,便称闻听疫病当前,百姓有难,请求将府上银粮发放与民,自请前往城外《宁音寺》进行布施。末尾,又言:“臣下深感皇恩,无以为报,唯有此行,万望恩准。伏乞圣裁。”

夏彦看得有些困惑,不禁道:“这个夏子信,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想到了要捐粮?他的钱很多吗?真不像他的性子。”

说着,便问太监:“顺郡王可来了?”

太监道:“回皇上,太后有令,顺郡王永不得进宣和门,故他递了奏折,就只能在宫外等候。他还说,等不到皇上朱批,他便不回去。”

夏彦冷笑一声,道:“他怎么知道这折子朕一定会看,若是搁置个三五日,他还能再等三五日不成?”

说着,刚要拿起朱笔,见燕亭还跪在地上,便道:“你先起来。”

“谢皇上。”燕亭连忙爬起来,额头已经生出了汗珠。

夏彦瞥了他一眼,道:“夏子信自从解了禁足之后,就好像有了志气,变了一个人,实在难得。瞧瞧,这奏折上之事,就不像是他所为。”

燕亭想说话,却又不敢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燕亭。”夏彦道。

“是,皇上有何吩咐?”

“你有什么想说的,别摆出那副样子来,好像朕不准你说话似的。”

“奴才不敢。”燕亭哪里还敢多说,只是唯唯诺诺道,“皇上觉得顺郡王变了,那他就是变了,奴才可看不出来。”

“哼,你哪里是看不出来,你是怕说错话。”说罢,他又看了看奏折,忽然放下朱笔,将奏折合了起来。

……

此时,夏子信正在宫门之外,惴惴不安。

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眼看午时将至,也不知慕景白的主意,能不能成?

要说这奏折进殿,得先到宣和殿里放一放,由丞相或重要大臣整理一遍,择选出要紧的奏折,才会送到御书房。而他的奏折比起国家大事,何其轻微,要想送到御书房,少了三天五夜,怕也困难。

因此,为使奏折不再“轻微”,慕景白事先用重金收买了皇帝身边的一个传书太监,要他只呈送顺郡王夏子信一个人的折子,且要绕过参政官员的代审。

当然,仅仅是这样,自然是不够。

他还准备了数封信件交给夏子信,这些信封上写有宣和殿各个参政官员的大名,万一太监无法绕过这些参政官员,便先探知有哪些官员在宣和殿,只要没有付姚,就将写有那些官员名字的信件随奏折一并送进去。

不消多想,信件之中必是写了只有该官员才知道的秘密私事。这样一来,官员看见自己的把柄落在他人之手,自然不敢积压,夏子信的折子便可以安然无恙且十分及时地送到皇帝手中。

可这个过程,夏子信无法预知。虽说到今天为止,京城里发生的所有事,没有一件是慕景白说错的,但是,人非仙圣,又怎可能面面俱到,他还是无法保证所有事情都会万无一失。

就在他左右不安之际,传书太监终于回到了宫门口。

“顺郡王,让您久等了。”一句话,让夏子信一个激灵,竟不知他是何时回来。

太监将奏折交还给夏子信,笑道:“恭喜王爷,皇上已朱批。”

“多谢公公。”夏子信连忙接过,拿着奏折不敢打开,心中有些忐忑,不知皇帝是批了“准”,还是“否”。

太监见了,笑道:“王爷这奏折递进去可不容易,原本今日皇上就没有让参政官员代审奏折,可进去时,却碰见了许统领和王将军,他们开口就问是谁的奏折,可把小人吓死了。”

夏子信一听,忙道:“你说了是这本王的奏折?”

“当然,我必须实说,不然说了谎,他们拿起来看,我岂不是要倒霉?王爷,您也知道,这宫里的人,对您是个什么态度。”太监说着,同情地看了夏子信一眼。

夏子信又岂能不知,凡与他有关的一切,都进不得这大涼皇宫!便又问:“然后呢?”

太监又接着道:“还好,让小的给王爷传书的那位大人,先前就给过小的一封信,告诉小的,若是碰见许大统领,他必然不会看,但若碰见的是王域将军,他听说了是您的奏折,是一定要看的。若是如此,就让我把信给他。结果,王爷您猜怎么着,那信中也不知写了什么,王将军只看了一眼,脸都白了,连忙将那信藏进了怀里,神色古怪地走开了。过后,小人才将信送进去。”

夏子信万没想到,慕景白事先竟然还有这样一招,他到底是真的在帮自己,还是留了后手?

想罢,又连忙展开奏折来,只见折中有一个红色的“准”字,看来,皇帝是同意了。再往后看,后面又写了一句:拨二十禁军、二百石粮随行。

一瞬间,不由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回过神来,见那太监还站在面前,便拿出几个金铤子,塞到他手里,感谢:“有劳公公。”

“哎哟,王爷这是……哎呀,真是多谢王爷,多谢王爷。”

夏子信微笑着,看那太监转身回去,宫门重新关上,他的表情方才沉下来。当初,他就是从进不去这道宫门开始,渐渐失去了他原本拥有的人生。

今日,这大涼皇宫他进不去,来日,这里面的所有人,都得给他滚出来!

有了皇帝的朱批,夏子信马不停蹄回到顺郡王府。让三福找来数辆大车,打开库房,让小厮们将东西一袋一袋往外搬。

小刀子、小锯子见他连王府都要搬空了,便问,“王爷,咱们这是要去布施行善,还是要搬家?怎么连屋里的香炉摆件都搬了出来,这样多的东西,难道都拿去分给百姓?”

夏子信道:“行善嘛,自然要有诚意,这些东西放在这儿,也没有人看。把你们自己的东西也带上,随王爷我一起去捐粮。”

说罢,又叫三福前来,叮嘱道:“三福,若有二十禁军运粮来,让他们在这里等着,好吃好喝服侍。我先出城一趟,天黑之前回来。”

三福道了一声“是”,又道:“爷,您是要去凤凰湖吧,咱们此次去宁音寺,不一定还会回来,到了这一步,您是不是应该与他坦白了?”

夏子信道:“他那么聪明,等事情发生了,他自然会知道,我此去,不过还是想见清秋一面。”说着,他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看不透的笑意,若他此后大事能成,娶林清秋,也是小事一桩。

三福好像有些看不懂了,自从王爷恢复了记忆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目的,他甚至感觉到,在短短的时间里王爷连看人的眼神都变了。此时的他,不是从前的明王世子,也不是顺郡王,好像是一个正在走向悬崖深渊的复仇者。

可是,那是王爷,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弃的王爷。于是道:“王爷,不管您以后做出怎样的决定,三福都会一直跟着您。”

夏子信点了点头,转身上马,驰骋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