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梦遇乾隆(清龙汉凤) > 第214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乐志论之凡心怠惰

乾隆笑着捏了捏我的脸颊:“顽皮。朕还有几本奏折待批,你若累了,先歇歇。”一面说一面起身走到龙书案前。刚坐定,随手拿起一本折子打开,原本面露笑容,忽地脸色沉了下来。

乾隆手指揉捻着奏折边缘,紧皱双眉,抬眼看着我,似有话说,又有些欲言又止,我心里疑惑,难道折子跟我有关?

起身从暖壶里倒了盏茶递给乾隆,趁他接茶的功夫,我瞟了一眼奏折,见折子第一行写着‘奴才高恒恭请皇上万安。”

不过一本请安折子,乾隆何至于如此。忽想起刚刚跟乾隆一句玩笑‘原觉得身上放些金银,心里有底些,否则走丢了,也不至于挨饿受冻!’

莫非乾隆恰好看到高恒的名字,想起扬州之事,两者一联想,倒叫他多心了?

天地良心,我真是一句玩笑话。

半晌,乾隆叹了一口气:“你忧虑得对,当年你

若不是身上藏有金银,在瘦西湖失足落水之时,又何以为生!瑶儿,当年朕对不住你,使你误中奸人之计,却又令奸贼逍遥法外,你怨朕吗?”

我笑道: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哪里有非黑即白之说。”我从他手里抽出折子,另拿起一本折子递到他手里:“皇上为了怕委屈臣妾,令高三姐下嫁,哪里对不住臣妾了?皇贵妃娘娘薨逝,臣妾也心怀歉疚,何况当年生活的银两也是蒙高大人所赠。”

乾隆俊美的脸上渐渐隐去怒容:“你初进宫时还小,行事为人毫无心机,因此朕喜欢逗你开心。倒让他们以为朕偏爱你,想趁朕不留意除去你。瑶儿,当年还不觉得如何,现在朕越想越后怕……”

他起身把我揽入怀里,贴在他胸前,听着他的心跳声,忽觉得心底无比安心。

乾隆复又坐到龙书案前时,已是半盏茶之后。他拿起我刚刚塞进他手里的奏折,只看了一眼,就把奏折扔到龙书案上。

“这又怎么了?”

乾隆怒道:“小小金川,李质粹不行,连庆复也如此废物。庆复初到任时,还上表总论军营之弊说:‘军营提镇,始而玩忽,继而捏报,号令不一,赏罚多不严明,兵丁病孱者不知裁退,器械朽坏者不知更换,将弁气沮,士卒离心,现在贼势益张,夹坝四出,而我兵因循株守,或言待其枪药即尽,自必因穷,或言阻其春耕,自必缺乏。’朕不当他是借口,准其议,令即调拨兵丁酌办粮饷。而今他有强于班滚几倍的兵力,因瞻对碉楼坚固,朕又命从云南、贵州借领靖逆炮八位,照式制造,重兵压境,武备精良,而且先后有已故长官司之子肯朱愿为官兵引路进攻,头目骚达邦情愿献出三寨,助攻下瞻对。如此之势,竟还是久攻瞻对不下。庆复一等大学士,川陕总督,位高权显,也学起李质粹,报喜不报忧,庸碌如此,实出朕意料。”

这场战争,连我都觉得打得费力,何况乾隆。

沉坐片刻,乾隆拣起奏折,连自己都记不得是第几次提笔下谕,催问捷期。斥责庆复迟延,岂有为此一隅,而虚糜数百万帑之理乎。

乾隆登基后庆复历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两江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川陕总督,任遍京内外军政要职。按理说不会置国家与自身荣辱不顾。可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见乾隆案头放着本《悦心集》,知是雍正在藩邸读书时抄录古今各式人物所著的短文、诗赋、格言或社会上流传的趣事、谐语、歌诀等汇编而成的。

我拿起来随手一翻,恰巧翻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序文处。

乾隆道:“这是皇考御笔所编,朕每日晨起时总喜欢翻阅诵读。第一卷诗文俱佳,其中有你喜欢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第二卷里苏轼的〈诗论〉黄庭坚的〈书赠韩琼秀才〉‘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罗大经的‘勤可以远邪僻’‘勤可以致寿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僧显公的〈张无尽见雪窦教以惜福之说〉二则,其中有‘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则心富;积财可以避患,患亦生于多财。’这些虽说得有些道理,你却不必过于用心。”

《悦心集》当日我曾翻阅过,初读序言时以为是笑话全集,等看了几页,却是些格言、经论,小时候被父母、老师逼着背格言,我现在都有后遗症了。只是怕乾隆心烦金川之战,劳心劳神,故而装作留神倾听。

乾隆翻至第一卷首篇〈乐志论〉:“朕如今身在皇位,不敢怠惰。朕登基时曾立誓,在位六十年即将皇位传于太子,退居后宫,颐养天年,到时朕携着皇后和你,每日背山临流,淘池环匝,竹木周布,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岂不快哉。”

乾隆虽含笑而言,面上却带着向往之色,我心里忽浮起隐隐的悲伤。乾隆六十一年,乾隆、皇后皆已八十过半,而我也年近七旬,哪里还有许多闲情逸志,纵情山水。而今乾隆正在盛年,竟思慕退隐,可见他心忧朝堂,金川区区片瓦之地,竟令他如此消沉?那整个天下又将如何?

我放下书:“臣妾虽不善读书,不敢妄议古人之论。但臣妾却最不喜这篇〈乐志论〉。别说平民百姓,就是至尊至贵者如皇上,几时敢置天下黎民不顾,只安于享乐?而他不耕不做,竟想拥有良田广宅;子不事双亲,何以有兼珍之膳;夫不持家,妻何以无苦身之劳。整日游手好闲,庸碌无为,不劳思获,孰会羡之!”发现到清代别的没学会,倒也是满口之乎者也了。

乾隆漆黑如墨的眼睛,盯看着我,忽然笑了笑,拉我坐到他身侧,龙椅虽宽,可必定是帝王之座,乾隆见我踌躇,笑道:“这天下之大,唯有你所见所识与众不同。朕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有些钦慕其逍遥自在,没想到你这几句话令朕茅塞顿开,的确如此,朕还得操劳国事,他不耕不耘,如何养家度日?纵有家财万贯,也终有倾尽之时。朕身为一国之君,不敢为一己逍遥,便做不得闲云野鹤,走,陪朕去御花园逛逛,散散心。”

端午将至,天气异常闷热,乾隆指了指远处的一棵高树,笑着问我:“还记得那棵树吗?”

我拉着乾隆紧走几步,跟后面侍卫随从离得远些,低声道:“不过一棵树罢了,皇上倒是念念不忘!”

乾隆哈哈笑道:“朕念念不忘的不是那棵树,而是上树的一只大猴子。”

想起初入宫时去御膳房帮忙,因路不熟,找不到回长春宫的路,不得以爬上树,不巧被乾隆看到了,此后乾隆总称我为大猴子,而且更有甚者,乾隆竟然命人寻了两只猴子要养在永寿宫,若不是那两只猴子跑到寿康宫,乾隆怕惊了太后的驾,不得以将猴子送往圆明园,我看我这永寿宫也快成了花果山了。

我笑道:“太后若知道她曾经住过的永寿宫,差点儿成了花果山又做何想?”

乾隆笑道:“知子莫若母,对你,朕如何做,皇额娘都不会觉得意外。当日修缮永寿宫时,额娘曾奚落朕,‘即便今日是椒房之宠,金屋藏娇,可他日何人为她做长门赋。”却不知你心地纯良,从不在朕面前挑三窝四。初时朕对瑶儿或是喜欢,而今却是在朕心中跟额娘、皇后一样重要的人。”

想起数年前初进宫那个端午,初见乾隆时,对他又惧又怕,觉得此君只应天上有。而今竟陪侍在他左右,做了妃嫔。真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听乾隆说起椒房之宠。原以为永寿宫的椒墙是原本就有了。

我小声问道:“即是用辣椒粉涂的墙,臣妾住进永寿宫时,怎么一点儿味儿也没有?抠块墙皮放嘴里也没尝出辣味。”

乾隆伸手揽住我的双肩,笑道:“抠块墙皮尝尝,你也不怕不消化。椒墙是以川蜀上等椒花粉和泥而涂的。怪不得你初搬进永寿宫时,朕有次亲你觉得你口里有泥土味。”

乾隆惯能见缝插针,我俯身他胸前:“臣妾是前两日听春桃说永寿宫的墙是椒泥涂的,才尝的,还以为是当年皇太后居住此处时所涂,却不知皇上为臣妾所为,椒壁本该皇后宫殿独有,臣妾越制了。”

乾隆笑道:“这些你不必多心,当日修缮永寿宫之时,朕曾跟皇后说过,并非有越制之嫌,朕之所以用椒粉涂墙,只是让你住得舒服些,因椒粉最是温芳养人。” 乾隆俯首我耳边低声问道:“即是前两日才尝的,那当年你口中的泥土味儿是如何来的?”我哪知道如何来的?我又没有吃泥土的习惯。

乾隆吩咐李玉摆驾,一面拉着我的手,俯耳问道:“今儿可有吃墙皮?”

我忙摇头,乾隆爽朗一笑:“吃或未吃,朕一试便知。”一路上,我都在想着晚膳后我用什么茶漱的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