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瑛的神情有片刻凝滞,他缓缓将茶盏送近嘴唇,除却笑容不变,却是什么都未说。
心头鹿撞,林清宁定地盯着隋瑛。
直到茶杯稳稳地落在茶碟上。
林清闭上了眼睛。
“你可知晓,东宫已在位多年?”
“我知晓。”
“参与皇权争夺,并非臣子本分,有违忠君之理,且稍有不测,便是满盘皆输,万劫不复。”
“我也知晓。”
“那为何……如此?”
“哥哥难道以为,晚儿只是为了那仇,将利剑对准了张党,所以才要拉太子离了那位?”林清抿唇,隋瑛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他知晓这人向来讲究一个君臣有别,为臣本分。
隋瑛显是在思索,一阵沉默后他再度昂首,眼眸明亮,声音淡而有力,“自然不会,若是如此,忠王是你更好的选择。哥哥相信晚儿并非愚钝之人,所作所为皆有理可依。我虽此际不甚了解,但只要晚儿下定决心,晚儿前进一步,哥哥便跟着一步。”
林清垂首,“倘若我前进不了了呢?”
“那我便在前方为你开路!”
林清讶异地睁大眼睛,“你……当真?”
“何时骗过晚儿。”
林清觉得鼻子发酸。
隋瑛凑近,笑着刮了刮他鼻子,接着问:“感动了?可别这么早感动,陆师可知晓?”
林清颔首,隋瑛静默不语,又陷入思考。
良久,他笑出声来,“看来,你我都在陆师的帷幄之下了!”
“此话怎讲?”
隋瑛垂下眼眸,思绪飘回几年前,那日在兵部衙门的签押房,灯光昏暗,就着一盏烛光,陆渊手拿一份邸报沉吟不语。看到老师满腹愁绪,隋瑛接过那邸报一看,顿时怒火中烧,摔了邸报在地。
“不曾想到吏部竟**到这等地步,我兵部还没用起来的人,他郦径遥竟给了堪合,见了邸报了!”
“一个小小的职方部员外郎,竟值这二十万两白银啊。”陆渊抚须叹气,那时,他还没有接管吏部。买官卖官,横行其道。数百万的白银,哗啦啦地进了张党的腰包。
隋瑛拿起笔,洋洋洒洒地就写出一份弹章,不同于以往陆渊对其的阻拦,这一回,这份弹劾顺利进了内阁,入了张邈的眼。接着,弹劾隋瑛的奏章如雪片飞来,堆了厚厚一沓,其中几篇“鞭辟入里”的被捡了盛到庆元帝面前。
自此隋瑛被群起而攻之,他无奈只能远离陆渊。不久后,一道调令将他派往了朔西。
“现在才明白,曾有一回陆师问我岐王如何的话。”隋瑛摇头,无奈笑道:“我回答说,岐王虽有才志,但尚且年幼,看不出什么雄才伟略来。且妄论皇位,非忠君爱国之道。如今看来,是陆师心觉我不会辅佐岐王,便顺水推舟,让我来朔西了。”
“这其中断没有让你来受苦的意思!”林清忙道,“若真如哥哥所说,陆师不过是想要你看一看,君不作为,百姓何苦。”
“这是当然,我知晓陆师心意,平外患才能省内忧,北狄不退,朔西不定,皇位之争,定易再起风波。只有把北狄打服了,朔西也平定了,大宁朝内当议当更之事才能提上日程。是以一内一外,你我二人,早已在为岐王铺路。只是如今看来,并非是由于我的吹风与嘱托,让陆师选择了你,而是他从来就认定你是辅佐岐王之人,且知晓我对你存在不容忽视的在意和欣赏。这其中,他已经为我做了选择。”
“然此,我和岐王的相识也在陆府之中。可笑,我一直以为,是我自主选择了岐王。原来一切都在计划当中。”
“可你见过岐王之后便做出了选择,想必还是出于本心,晚儿,你告诉我,你和陆师皆认为岐王可行,究竟可行在何处?彼时他于我来说还是一名少年,我对其知之甚少。”
“别说是我这个做老师的要给学生一条坦途,但看如今圣上三子,太子专横跋扈,贪权重利,与张党同流合污;忠王虽品行温和,却沉迷风花雪月,无心朝政;岐王虽性格沉郁,却有年少有志,满腔为国。即有勃勃野心,却也懂得韬光之道。忧心于江山社稷,也不失帝王睥睨。且其兼听纳言,有明君之相。若非出身,以他能力,东宫之位,非他莫属。如今我大宁国国库空虚,贪腐横行,外强中干,战乱频仍,已是大厦将倾,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虽不该伸手皇权,却也寄托于明君,施展抱负救国民于水火之中!”
林清的语气越发激动,眼眸之中满是坚定。
隋瑛有片刻哑然,片时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长叹一声,道:“君正方能定国,国定才使民安。过往这么多年,究竟是在山浅薄了。”
转身,隋瑛露出昳丽微笑,若春风拂面。
“但始晚儿行路无忧,哥哥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
“只是什么?”
“夺权之路,利益熏心,你我二人,倒不要失了初心为好。”
“我之初心在乎与你,你不变,我亦不变。”
“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隋瑛欢畅地笑,走近自后将林清抱在怀里,咬着他的耳朵道:“不要君子言,但要晚儿心。”
——
午后,高子运前来求见,独坐签押房内,午后阳光缓慢移动在青石地上,将红木桌椅照得亮堂。衙门内当差的点了些许檀香,烟雾漂浮于日光当中,叫人不由得想起“江湖渺渺如烟波, 身世浮沉似蜉蝣”的一句诗来。
向来咋呼的高子运却鲜有的沉默,目光空洞,嘴边的几根胡须微不可察地颤抖着。
多少年了,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回京,没有归乡了?
他数算些日子,三千多个日夜,足足十多年。这十多年在朔西,不说功劳也有苦劳,有些事他是伸了手,饱了囊,无非是告慰自己这颗不甘的心和这些蹉跎的年月罢了。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他不再年轻了。
吱呀一声,签押房厚重的木门推开,午后倦阳一拥而进,隋瑛站定在门口片刻,负手而立,终是走过高子运,坐在了那张红木大案后。
“犹记得两年前初来朔西,王璞真大人府内吃穿用度,皆是不凡,而高大人却朴素平实,叫人心生敬意。”隋瑛顿了顿,转身在案卷架上取出一本账册,道:“在山无论如何都未曾想到,这账册上会出现您的名字。”
数月前,隋瑛一面四处奔波借粮,一面调查救济粮贪腐案件。沿途经过的宁中、陇州他无力去管,可朔西这边,他得给那些饿死的百姓一个交代。是以当缴获库房私底下的一本账册,其中赫然出现高子运大名时,他感到没来由的心痛。
这是一种难以安抚的情绪,隋瑛自嘲,自己还有不想面对的时刻。
高子运苦笑,道:“想必是除了您,其余人都有名在册罢。”
“不错,可是,高大人,为什么?”
“您何必问为什么呢?巡抚大人,官字怎么写,一个宝盖头下面连着两张口,一张口言,一张口便要吃。我来朔西十余年了,除却一位糟糠之妻,一方姨太太都没有,可我有两个小儿,三名女子,管家仆人数名,担了个布政使的名头,却还不如那些知州、知府过得舒坦。就连倒卖粮食的商户,看了我这张面孔都难免讥讽,在朔西,靠着文人的傲骨可活不下去。不是这一点余粮,您以为我府中数十余人口,就靠着我在朝廷的那些俸禄就能度过这次灾荒?我先前盘下的那几亩薄田,去年可是因为战乱,人丁凋敝,颗粒未收啊!”
隋瑛垂下眼眸,他孤家寡人一个,用度节俭,尚能有些许余钱,可拖家带口的官员怎么办?最艰苦的环境,却是最低廉的俸禄。是以懒政作祟,贪腐横行,在乎人的**,也在乎分配的不公。
归在高子运名下的账目,估算起来也不过他全府半年温饱的用度。比起王璞真等人,简直是大巫见小巫。
可是错了就是错了。
隋瑛看向他那风霜中微白的鬓角,被风沙磨损的官服,联想起这几月他游走于灾民之间,事必躬亲。他的确使出过一些手段,譬如林清那回,可出于私心不说,其中又有几分不是为了百姓?
心绪复杂,隋瑛还是首次,感到如此纠结,前后为难。
良久,他拿起笔,沾满了墨水,在账册上高子运的名字上画了黑黑的一道。
“高大人,这千石粮食,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或是后年,只消您悉数还给了百姓,无论是这本账册,还是我交给林侍郎亲自递与圣山的奏章上,就再也没有您的名字了。”
高子运震惊地看向隋瑛,嗫嚅道:“为,为什么?”
隋瑛无奈微笑,“我隋瑛为生民立命,却也见到生民之命扛于他人之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荒乱之年,处处皆苦。这时还要揪着错谬不放,虽是讲了原则,却是过于不近人情。高大人,您是有心的,这心,是诡心,也是良心,更是体恤百姓之心。陆师曾托林侍郎带给我一副字,嘱咐我得学会识人。人心复杂,非一面可概论,如今我隋在山也是体会到恩师的一片苦心了。”
“巡抚大人!”高子运跪了下来,泪流两行,朝隋瑛拱手,凄声喊道:“巡抚大人恩情,下官没齿难忘!”
“眼下正是用人时刻,是给您机会,也是给朔西百姓一次机会。毕竟,没有人比您更了解此地情况。”
隋瑛扶起高子运,高子运感激涕淋。
“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但说无妨。”
“听臬司衙门来报,一月前刺杀林侍郎的那名匪徒已是断了案,这几日就要问斩了。王大人此际不敢见您,下官就斗胆问一句,此人刺杀朝廷钦差,理当问斩……可,可 ……”
“不必了。瞧我,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其行虽恶,却处于爱妻爱子之心,合良知之道,且未给林侍郎带来实质伤害。不过,若是放了他,便是鼓喧此种恶行了。”沉吟片刻,隋瑛道:“吴将军前线占领隘口,需进行边防建设,就将其发配那地服徭役罢。”
“下官代百姓感谢巡抚大人大恩!”高子运拜了再拜,满心感动。隋瑛再交待了一些事宜后,高子运推门离开。途中遇见了王朗推着林清朝签押房走来,便远远地向林清施礼,打另一边走了。
林清只瞧见那铜色的脸上两道细细的泪痕,拂袖之间,深感怆然。
他无奈叹气,不知某人此际心情如何,自己还是回内衙较好。
夜里,床上缠/绵时刻,隋瑛想起白日之事,又想起陆渊的那副字来,心觉畅然,抱了林清坐起,叫身上人不免惊呼一声。
将脸贴在林清胸膛,起伏间,他喘着气,幽幽问道:“人有千面,晚儿有多少面呢?”
身上人早已昂着头颅,伸长了颈,眼角滴泪,根本说不出话来。
“纵使有千万面,我便识得千万面,爱着千万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