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孟二姑娘生活日常 > 第8章 伙伴

孟二姑娘生活日常 第8章 伙伴

作者:大南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2 14:29:40 来源:文学城

有了两个来找自己做针线的小伙伴,孟玉宁每天下午的时光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张苗在孟玉宁的帮助下,给弟弟做了个防蚊虫的香包,可把她娘武氏给高兴坏了,第二天就准备了一包袱的布料,让她拿着去跟孟玉宁学针线。

张苗对于找孟玉宁做针线也积极的很,不止拿了母亲准备的包袱、昨天玩过的毽子,还悄悄的拿了个跳绳。

严丽芳吃过午饭后一直留意着隔壁的动静,昨日和孟玉宁她们踢完毽子,终于见到了孟玉宁绣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时间不算早了,孟玉宁还得指导张苗做香包,严丽芳当时就会问她几个刺绣上面自己不太懂的地方。

心心念念一上午,终于等到张苗过来了,严丽芳赶紧拿了自己的绣活去隔壁。

今天是武氏送张苗过来,严丽芳来的时候,武氏还跟孟玉宁说着感谢的话。

见严丽芳来了,孟玉宁悄悄松了一口气,留下高婆婆陪着武氏说话,自己带着两个女孩去了内间。

先给张苗安排任务:“苗苗,昨天学了小孩香包的制作,今天你自己试着独立制作一个。”

张苗昨天拿了香包回家气势的不行,但是真要她自己做,她心里还是没有底气。

看着她气虚的样子,孟玉宁就道:“你刚开始学,不要着急,先选个合适的布料,自己试着画线。”

孟玉宁说了开头步骤,张苗才算有了方向,打开自己的包袱翻腾布料去了。

孟玉宁安排好了张苗,看向一旁安静的等着自己的严丽芳。

严丽芳拿着自己绣了一半的枕套,默默的回视她。

孟玉宁:“……,芳姐姐,枕套我是做熟了的,你要有什么不懂地方直接问我就行。”

严丽芳先对孟玉宁笑了笑,才把自己绣的枕套放在孟玉宁面前,指着上面自己觉得不如意的地方,询问孟玉宁怎么解决。

孟玉宁一眼就看出是针法用的不对,先给她讲解了一番,然后自己又示范了几针。

严丽芳恍然大悟,自己接过绣品开始实践。

孟玉宁看她一开始下针的时候还很缓慢,只过了一会,速度就明显的有了提高。

还挺有天赋的。

孟玉宁对严丽芳也是毫不吝啬的夸奖了一番,当然,今天的夸奖绝对是真心的。

刚夸完严丽芳,昨日被夸的人也画好了香包的尺寸。

孟玉宁看着布料上虚虚实实好几条线,心里一梗。

正当她准备寻找正确画线的时候,严丽芳放下手中的绣活,对孟玉宁说:“香包我也做过不少,不如让我来教苗苗妹妹吧。”

孟玉宁心中巨喜,迅速后撤一大步:“好,那就麻烦芳姐姐了。”

然后又交代张苗:“好好跟芳姐姐学,不懂的就及时问,我去给你做个学习册子,以后就算忘了,打开册子看看也能想起来。”

张苗不喜欢做针线,但是武氏今年是狠了心一定要让她学,跟着孟玉宁不挨吵还能学会,更重要的是中间还可以玩一会,比在家里跟母亲学可强太多了!

所以张苗跟着孟玉宁一点也不厌学,学的怎么样另说,学习态度却是好的很。

孟玉宁交代她什么,她都听话的应着。

孟玉宁把指导张苗的重任交给严丽芳,回后院自己屋里拿了个没用过的新册子。

对张苗,孟玉宁实在没有耐心亲自教,但是该尽的心还是要尽到的。

拿了个新册子,回来后坐到自己平日抄写香方的位置,拿出炭笔,先把昨日学的儿童香包的画线图给画了出来。

然后研墨,标注尺寸,写下注意事项。

写画了满满的一整页,旁边桌子上严丽芳还在教张苗画线。

听着严丽芳一遍遍的讲解,孟玉宁真佩服她的耐心。

孟玉宁把写画完的一张翻页,第二张又画了几个儿童香包常用的绣花图案,旁边标准适合的针法和注意事项。

孟玉宁写画完,张苗才在严丽芳的指导下,重新画好了裁剪线。

孟玉宁等到她把布料裁剪好,才把写好的册子交给她:“怎么绣图怎么合片我都写清楚了,你就按着这上面写的做。

这几天就做小孩的香包,做多了也不怕,你弟弟戴不过来,还有我弟弟、芳姐姐的弟弟,宋弟弟,我们弟弟多,不怕做了没人戴。”

张苗听完就哀嚎:“需要做那么多啊!”

孟玉宁拍了拍小女孩的肩膀,安慰她:“我六岁开始给香包合片,七岁独立完成,做的都是香包、荷包、帕子、鞋面、这样的小东西,从基础到精致,一直做了三年,你做的这几个真就是练练手而已。”

张苗:“!!!”

看她惊恐的样子,孟玉宁又哄她:“你又不做专业绣娘,学一样能做熟就行,等你练熟手,我再教你做大人的香包,到时候表婶戴着你做的香包出门,就再也不怕别人说你不会做针线了。”

张苗听完,脑子里已经想到母亲戴着自己做的香包出门炫耀的画面了,感觉自己终于又有了动力,接过册子,坚定的说:“宁宁姐,我一定好好学。”

孟玉宁在册子上写的详细,有了册子,张苗心里有底了,又有昨日做过一遍的经验,自己在那里摸索着慢慢的做了起来。

严丽芳也在专心的做着自己的绣活。

孟玉宁也拿出给宋继康做的夏衣,衣料是高婆婆拿的银子让孟玉宁去买的。

孟玉宁没有推辞,也没有往外宣扬。

高婆婆手里有资产,因为不想引人注意才降低了生活品质,她自己能过这种品质降低了的生活,却舍不得外孙跟着受苦,自己在这里学艺,针线手艺又不错,她正好借自己的名义改善外孙的穿衣标准。

高婆婆一家的来历,她说他们一家来自京畿之地,独女和女婿意外去世,女婿族里霸占了外孙的家产,他们担心外孙再出个什么意外,为了保住唯一的血脉,才远走他乡的。

孟玉宁从来不过多的追问高婆婆以前的事。

因为父亲之前跟她说过,无论高婆婆说的是不是真的,既然他们一家能拿到正规的路引,自家就认他们是正规途径过来的,他们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也没那做下大恶之事的能力,和他们家相处,只说以后,不问以前。

孟玉宁手里做着活,心里想着,不管高婆婆一家到底什么来历,她也是因为手底下有资产,才能在五十多岁还远走他乡的情况下,继续过着平静富足的生活。

所以说,人必须得有钱才行。

孟玉宁从六岁开始,冯青莲为了让她能坚持学刺绣,不管做出来的东西符不符合和庆阁的标准,每次交活后都会给她一百文。

孟玉宁在金钱的支持下,从六岁开始,一年能攒下几百文,到十岁的时候一年已经能攒下五六两银子,后来能做枕套了,一年更是能攒下十几两银子!

孟玉宁一年能挣这么多,姐姐孟玉卉早就能做被面了,一年能挣到三十两!

她们俩之所以能拿那么高的工钱,主要还是因为冯青莲的刺绣做的好,

冯青莲做的绣品,和庆阁都是销到京城的,利润比起来兼州能翻好几倍!

因为冯青莲做的绣品利润足够高,为了能长期合作,和庆阁给孟玉宁姐妹俩的工费,比普通绣娘的工费都高。

孟玉宁和姐姐挣的钱按着父母说的悄悄攒着,平日里的花用都是父母给的零花钱。

因为只进不出,一直到来县里学艺,孟玉宁已经攒了四十两银子了!

四十两银子,在乡下地方妥妥的就是一笔巨款!

但是家里有个天资出众的姐姐,小时候差距还不那么明显,但是从今年开始,姐姐的绣品也送到京城销售了。

孟玉宁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依着自己的进度,想和母亲和姐姐一样把绣品卖到京城,自己必须要付出翻倍的努力,几年后才能达到。

孟玉宁在家里做绣活,每日最多做三个时辰,翻倍就是六个时辰,十二个小时啊!

不说自己能不能坚持住,就算坚持下来,身体又能坚持几年呢!

所以孟玉宁才想着改学别的手艺。

因为改学制香,就没再接和庆阁的活。

真的跟高婆婆学了才知道,一天只需要半天来学习,上次回家,孟玉宁就跟母亲说了继续接和庆阁的活,而且她现在手艺见长,可以做被面了,被面给的工费高,在这里虽然一天只有半天做绣活的时间,一个月怎么也能拿到一两银子的工钱,比起来之前也不差多少。

不管怎么说,在制香还没出师之前,想继续存钱,还是得继续接刺绣的活。

孟玉宁正在心里算着账,张苗在布片上绣好了一个福字,她放下针线,使劲伸了伸腰,然后拿出自己悄悄拿过来的跳绳,问孟玉宁和严丽芳:“都做了大半个时辰了,咱们去院子里活动活动吧?”

孟玉宁在家里做绣活的时候也不是一坐一晌,听张苗问了,她就放下了针线。

然后两人同时看向严丽芳。

严丽芳天生就不爱动弹,但是在两人的盯视下,也不得不放下针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