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门阀之上 > 第12章 高义

门阀之上 第12章 高义

作者:诗槊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25 07:41:51 来源:文学城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元澈再度看了看高耸的石头城,上面依旧是一片寂静,看不见一面降幡。

这座城池与白石垒一样,经历过军中夜惊,经历过部下叛变。但身为主将的陆归依旧能压住阵脚,未曾上演如白石垒的惨剧,这已是他向这个国家交出的最好答卷。如今石头城已被围困五日,加上吴国君主投降的消息散播于城内,已有不少人趁夜色出逃。

元澈这几日命人计算出逃的人数,如今还守在石头城内的,大概只有八千余人了。但即便如此,元澈所领的三万人与陆归这种级别的将领打攻城战,依旧是胜负未知。但正是这种未知,与魏国两大门阀之军一起,将这位大魏太子死死困住。

他因门阀而荣耀,亦因门阀而卑微。

攻下石头城、亦或是陆归请降,元澈收其兵将于麾下,之后方有向隔岸观火的蒋、周二人问罪的资本。

若攻不下,则只能向其二人求助,届时两人必然功劳更盛,而他与苏瀛的三万余人拢不拢的住,实在难说。他身为太子,还有退路。可苏瀛原本以寒门之姿,位居荆州分陕之要,已属勉强,再受重创,天下之腹只会尽入门阀之手。

元澈呼吸已变得比先前急促,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压住内心屠城、以及杀掉陆振夫妇的**。

双方正僵持着,有斥候来报,南方忽来数万部众,似是各个江东门阀的部曲私兵。现下已有一队魏军士兵前去探查,对方似乎没有敌意,如今已停在五里之外,吴兴沈氏派了嫡长子沈彦之来,想与殿下面谈。

元澈看了看陆振,见他神态自若,于是对斥候道:“那便让他入帐。”

沈彦之骑马而来,却非戎装,而是一领青色襕衫,儒生模样。待入帐内,沈彦之先与元澈见礼,在看到站在元澈身后的旧主时,微笑颔首。他生得如玉宇无尘一般白净,眉眼温润如玉,让人如沐春风。

和与元澈见礼时的恭谨慎重不同,这一颔首且略显谦恭的微笑,几乎让人忘记几天前的江东豪族们,是如何审时度势、另择良枝的。

而在面对新主与旧主之间的从容超然,既需要完美的伪装,亦需要绝对的实力。而沈家在吴地是绝对的豪族头马,首屈一指。

沈彦之道:“江东各族已恭候殿下仪驾多时,各领部曲,总共三万五千人,为殿下助威。”

元澈听沈彦之这番话,若非看透了这帮门阀世家的嘴脸,只怕也要以为这帮地头蛇要箪食瓢饮,喜迎王师了。元澈亦报以谦和的微笑:“孤奔袭千里,初来扬州,便劳师兴动,心中实在愧疚。”

虽然听出是对方是出于礼貌所说,但沈彦之听完仍然心中暗喜。先前各家派人送去大量钱帛,却未收到太子的任何回应,心中不乏忐忑。如今看来,这位大魏太子对于吴地本土世族不仅并无恶意,反而有着可以坐下来谈的可能。

于是道:“殿下凤临,郡中乡民俱感荣耀,唯恐投报无门,怎敢担得殿下劳师兴动四字。此次前来,其实各家皆有求于殿下,还请殿下允准。”

元澈点头道:“沈郎但言无妨。”

沈彦之先是一拜,而后道:“江东各族均有子弟从军,如今皆被困于石头城内。然而陆归一向刚强,一时间不能拨云见日,脱出迷雾,只会徒惹殿下不快。若他执意死守,这些江东子弟只怕要以血祭,不仅如此只怕吴王与夫人也会命丧于此。”

江东世家极重宗族,虽然在地缘上彼此多有争锋,但政治网络上盘根错节。你家的嫡子娶了我家的闺女,我家的侄子在贵郡任职。至于侍奉皇室、任职中枢的更不在少数,此役光在台城就俘获三个出品吴兴沈氏的两千石。

此时,在陆归营下任职的江东豪族子弟,必然不在少数。陆归的死活世家们不会管,但若放任让自家人折在里头一块死,各个族长长房将会毫无威信可言,对于各个家族亦是一记重创。

这一次江东豪族集齐三万余人前来石头城下,说是为他元澈助威,其实就是武力逼迫。大魏太子三万军队攻城尚要斟酌,两大魏**阀隔岸观火坐地起价,这三万人如果和石头城里的陆归里应外合,大魏太子即刻尸首无存。而且此时此刻,吴王陆振是在外面的,混乱之中,魏军未必能将其控制住。且江东豪族也未必会在乎陆振的生死,如果元澈不能许诺不屠城、对江东子弟从宽处理,那么牺牲一个老吴王来换族人的性命,也没有什么道德上的压力。如此一来,元澈自己似乎才是最输不起的那个,他只有一个选择。

不过江东豪族既然选择坐下来谈,那么显然是不愿看到兵戎相向的局面。即便是杀掉魏国太子换出宗族子弟,他们还是要面对剩下的魏军铁骑,以及魏国不惜一切代价血屠江南的最后清算。

虽然内心对这些门阀的嘴脸恨之入骨,元澈依旧淡淡一笑:“请沈郎放心,不管是吴王与夫人还是江东子弟,今日不会血祭石头城下。不过依此看,沈郎似乎对旧主颇为顾念啊。”

然而这一句话似乎并未刺到沈彦之,只见他敛衽微笑,目光柔和,两片薄唇有如刀削:“殿下,我吴兴沈氏虽出身南夷之地,却也以经术传家,是孔孟教化内的人,怎不知君臣纲常、父子伦理。但无论是君是臣,江东子弟,皆我兄弟,自不忍视其死而旁观。若因此以新君见疏,吾辈宁愿不求富贵,但求兄弟姊妹平安团圆。”

好一张利嘴,元澈不禁打量起眼前这位沈彦之。自不忍视其死而旁观。相比于江东宗族沆瀣一气,如今两位站干岸儿、出身于魏国门阀的悍将,似乎更加的面目可憎。这句话实在颇具讽刺之意、劝诫之意,乃至于威胁之意。

“沈郎高义。”元澈十分心口不一地击掌而赞,“那便请沈郎率部曲列阵于石头城南门,共向陆归发难。孤也会书信一封,命人射箭于城上,告知江东子弟,令其心安。”

即便是战斗力不能与魏军相抗衡,但毕竟是三万部曲。沈彦之明白这位大魏太子的谨慎,反正这场仗是打不起来的,在哪里列阵都无所谓,于是道:“谨遵殿下之命。”

一场谈判于帐内结束,元澈与沈彦之等鱼贯而出。走在元澈身后,沈彦之与陆振不约而同的目光相对,继而双方各展一丝了然的微笑。

哪有什么君臣之义,不过是各家利益。

两方各自列阵,翘首以待。

沉重的城门终于在一片血色的朝霞中缓缓打开,一名吴国士兵从城内策马而出,而后大门随即关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高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