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聊聊匡谏太子的第二号积极分子:孔颖达。
孔颖达这小子来头不小,他是孔老夫子的第三十一世孙——给儿子请到这么一位老师,估计太宗心里觉得倍有面子。跟于志宁一样,孔颖达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七年(633年),孔颖达升迁太子右庶子,开启了他与前太子李承乾的缘分。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此期间仍兼任国子司业一职。
司业(从四品下)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协助祭酒(从三品)主管监务。一年后,也即贞观八年(634年),那年我崔姐姐年届十四,正好达到国子监入学的年龄,她天真地跑到国子监去报名,但却被国子监无情地拒之门外,理由只有一个:国子监不收女子。
换成普通人,虽然不开心,但也只能回家生闷气,但我崔姐姐是普通人吗?——她这个憨憨,竟然跑到国子监去跟人家理论。她也不看看那是什么地方?——国子监,我大唐的最高学府,英才荟萃之地,她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吗?但奇迹发生了,竟然被她说赢了——讲不过一个小姑娘多没面子,估计国子监的人都在想:“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于是国子监的人都躲着她,不见她。
我这个傻姐姐在连续吃了数次闭门羹,求问无门之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带着人堵在人家国子监的门口,鸣锣击鼓,问人家:“女子入学可是有违唐律?”逼得人家国子监的人不得不来“面对”。那年时任司业的孔颖达老先生自然也是“不得不出来解惑的人”之一,但他的解说“不成功”,听说,这是他持教生涯的滑铁卢,他最听不得有人在他面前提这事,每次有人提,他都会跟人急……
贞观八年(634年)国子监前,崔姐姐以一人之力,论战国子监群英,大获全胜,名扬大唐,迅速成了众多大唐女子的偶像——没办法,我们那个时候缺少女性偶像,有多缺呢?这么说吧,那个时候观音菩萨都是男的,不信你们可以翻一翻宋代以前的画像,那些画像上,观音都有两撇八字胡,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我崔姐姐在短时间内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国外也有粉丝。
我自然也是她的粉丝!不过,我见到崔姐姐时,一点都没有粉丝见到偶像的激动,这倒不是我多沉稳,只是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崔姐姐就是那个“传说”,因为在我听到的故事里,我的“崔传说”在国子监前赢得胜利后,顺利入读国子监,后来参加科举,中了状元,入朝为官,指点江山,名垂汗青,光照后世……所以,我怎么可能会把这个只比我大三岁,而且平时不爱说话只爱看书,跟我一样窝在后宫的崔姐姐与那个偶像联系在一起?
这也不能怪我拎不清,毕竟人物一经传说,很多情节就会容易模糊。举个例子,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 259年,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这两人实际年龄只差三岁,但有几个人会把他们看成同时代的人?反正在我心里,包括我很多的小伙伴心里,都以为他们隔着辈呢!——我不过是犯了一个普通人都会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