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媚娘说大学 > 第10章 三功

媚娘说大学 第10章 三功

作者:姜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11 14:40:37 来源:文学城

贞观十二年(638年)三月丙子,太子李承乾的嫡长子李象出生,这也是太宗的嫡长孙,按照“嫡长制”的观点,太子如果意外亡故,李象就是当然的太子人选,太子其他的兄弟没有继承权。这也是那年魏征上书的观点之一。

魏征之所以如此说,群臣当时之所以会相信太宗有废立太子之心,正是因为太宗之前曾说过一句话:“人的生命长短难以预料,万一太子不幸早亡,谁知道哪个亲王不会成为你们的君主?怎么能轻视他们?”

当时,魏征回怼道:“自周代以来,都是子孙相传,不立兄弟。”——魏老头这话说得不能再直白了:即使太子早死,那也只能轮到太子的儿子,和其他的亲王没关系。他更借机提醒李世民,只有断了亲王们对皇位的念想,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就在那时,李象出生了,于是为热热闹闹的废太子事件画下了句号。就在李象的满月酒上,太宗一番夸赞,将魏征树成了谏臣榜样。在后世,魏征的形象也就被定格了,于是在世人眼中,这老头除了拉着皇上的衣胞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之外,似乎就没有别的能耐了。其实,对于太宗而言,魏征这个臣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什么作用呢?这要从魏征立过的那三件功劳细细说起。

魏征对大唐立的第一件大功是:劝降英国公李勣。

这李勣,是与卫国公李靖并肩的名将。他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民间小说演义里面更喜欢称他为“徐茂公”。他和魏征都曾投奔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军。

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瓦岗军领袖)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徐茂公接管,所辖地域辽阔: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李渊称赞他道:“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纯臣。”下诏大加封赏,并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后来因为避讳太宗“李世民”,改名为李勣。

看到没有,李勣归唐,可不是空着手来的,他带了一份厚礼——一大片土地,所以魏征劝降的不只是一个大将,还有一大片国土,而这片国土,我们那时习惯称之为“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我们唐初时的“山东”一般是指的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唐末才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

魏征对大唐立的第二件大功是:向李建成献策,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刘黑闼也曾参加瓦岗起义,李密失败后,依附于窦建德。窦建德死后,召集窦建德旧部起兵,武德六年,遭到太子李建成(那时太宗还只是秦王)攻击,兵败被杀。

窦建德是何人?刘黑闼与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窦建德的旧部会听刘黑闼的呢?

窦建德出身名门扶风窦氏,为乡里敬重。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招兵征讨高丽之时,他目睹兵民困苦,遂抗拒东征,举兵反叛。武德四年(621年),为秦王李世民所败,兵败被俘,押往长安处死。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高祖下令将窦建德斩首,又强征窦建德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王小胡等人到长安。范愿等人既愤窦建德被杀,也看到王世充降后,部将不能保全。于是决定起兵反唐,并通过卜卦问得知奉姓刘的为主能够成事……于是刘黑闼戏剧性地登上了舞台。

自大业七年(611年)窦建德起义至武德六年(623年)刘黑闼兵败被杀,窦建德(刘黑闼)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经营长达12年之久,深受当地百姓拥戴,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

成就刘黑闼的“王世充降后,部将不能保全”的事件是个什么事件呢?

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的黄门侍郎薛德音由于在他草拟的文书中写了大不恭敬的话,被杀掉,王世充的同党段达、杨汪、单雄信、阳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多人,都被绑赴洛水的小洲上斩首示众——当时,唐军领兵击败王世充并下令处斩其部将的人正是秦王李世民(当今陛下哦)。

王世充、窦建德都长期活跃在山东地区,他们的部将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与当地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想到,秦王李世民虽然击败此二人,建功于大唐,但他在山东当地,可能不太受欢迎。

注意到没?魏征第二功,又见“山东”。

魏征对大唐立的第三件大功是:在太宗登基后,劝降建成太子旧部。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

魏征如何安抚的呢?史书上说:他前往河北的路上,正好碰见隐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地区的隐太子旧属才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放了两个人之后,魏征就安抚好河北地区了?当然不可能,如果这么简单,他放完人就可以回长安了,何况还要在河北地区逗留数月?但这事,复杂倒是也不复杂。我觉得,太宗让他去河北,根本就没想要他做什么事,只是让他在各地巡游,让大家都看看,这个与建成太子、与窦建德、与瓦岗寨关系都不一般的人,我李世民没有杀他,非但没有杀,还高官厚禄,礼遇有加,老子我说话算话,你们放宽心,洗洗睡吧,别想着造反了!

魏征这个功劳,有的史书上把“劝降建成太子旧部”直接写成“安抚河北地区”,我觉得这种描述更加准确。“河北”也属“山东”,所以,魏征三功,三见“山东”。

魏征三大功劳我细细分析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魏征跟山东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而太宗李世民相当不受“山东”待见,非常需要魏征这个和事佬从中周旋,因此贞观元年,太宗才不计前嫌留用魏征。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贞观十二年时,已经“默默无闻”十二年的魏征忽然被太宗从角落里翻出来树为“榜样”,太宗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呢?

贞观十七年时,和那年已经隔了五年之久,想要探知答案的我那可真是费了下了一番苦功。好在那时我不想回宫,长年留校“温习功课”,在那个娱乐项目贫乏的地方,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供挥霍,于是我长时间泡在大唐国家图书档案馆“秘书监”中,寻求答案。那时我将贞观元年至贞观十二年间的文书记载都翻看了一番,却只找到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芝麻绿豆之一,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决定在洛阳修建宫室,以便皇帝定期去居住。职位低下的中牟县的县丞皇甫德参大胆上书唐太宗,坚决反对,指责其劳民伤财,言辞激烈,激怒了太宗,得魏征劝说,太宗才未降罪于皇甫德参。后来太宗停止了洛阳宫的修建,但不是因为听了他们的劝阻,而是因为陕西、河南一带大雨,淹了很多人家,国库空虚,朝廷只好把备用的材料送到遭水灾的地方赈灾……这件事情也被作为“君明臣贤”的佳话广为流传,只是,后面那个天灾在故事中经常“无故缺席”。

芝麻绿豆之二,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于是大加谴责。当时魏徵劝谏道:“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于是太宗息怒。——不用说,这是又一则“君明臣贤”故事。但是,我在宫中听到了一个与之不同的传言,传言说,陛下回到长安后还是很生气,觉得这是“他们记恨往昔,有意怠慢。”当时,太子李承乾曾愤恨附和,说:“山东欠教训”。

翻来翻去,我就翻到这么两件小事,而且都是“大欢喜”的结局,实在看不出与魏征封赏之事的必然性,于是我决定将目光移到其他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