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貌夫郎今天也有好好训夫 > 第24章 过年啦

美貌夫郎今天也有好好训夫 第24章 过年啦

作者:明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9:10 来源:文学城

小年已至,该祭灶了。

灶王爷掌管灶堂福祸,一年下凡一次,可得将人伺候舒坦,好让上天看出他们的诚心,以便降下福泽,这在人间算大节,无人敢怠慢。

灶王爷体察民情,监制凡间,若是犯了忌讳,上报到天庭,可是要罚寿命的。

孔却早早扫去尘灰,摆上豆沙丸子、斟满美酒,供点家常小菜,虔诚拜一拜。

年纪小的关晓晓平日最为欢腾,面对灶王爷时,冷着小脸,朝香炉插上三根香,小嘴嘟囔:“灶王爷大仙,你要是显灵的话,可一定要把害二嫂嫂的人全都关进大牢里去,他们都是坏人。”

那香烟凝而不散,徐徐乘垂直上飘。

孔却连忙捂着她的嘴:“阿爹昨天给你说了,勿造口业,你瞧瞧这对灶王爷说的什么话。”

关晓晓被捂得呜呜叫:“阿爹,啊啊,我没说错啊,大仙要是显灵了,就早点到他们家去,保准一捉一个准,而且大爹不常说童言无忌,大仙定然不会怪罪我的。”

孔却在她脑袋上屈指弹了一下:“阿爹说不过你。”

关晓晓双手揉着脑袋,小脸皱在一起:“阿爹又打我。”

关应穿好外衣,出来就见到这副情景,笑道:“你阿爹打你可是情有可原。”

关晓晓不听:“我说的没错。”

孔却朝关晓晓勾勾手,眼底划过狡黠:“那是阿爹错了,阿爹给你赔不是。”

关晓晓呶呶嘴,听话走过去,叫孔却拉住,双手在她脸上搓搓,硬是搓的她吱哇乱叫,在她怀中扑腾:“阿爹,你别动我脸。”

“阿爹看你疼,给你揉呢。”

关晓晓脸蛋都红了,孔却才收手。关晓晓觉得阿爹就是找理由想欺负她,头也不回找还未起身的关兴文,可怜的兴文还在梦里做着美梦,一撇头,小妹就在她床边趴在,不安分摇着他的身子。

孔却看着她的身影:“长大了,也聪明了,前年还窝在我怀中呢。”

关应回道:“小孩子一年一个样。”

“怎么?”关应半揽着他:“不放心。”

孔却靠在他身上:“是啊,关二是留不住的,长出翅膀飞了,以后这晓晓和兴文叫人相中,要是个人面兽心的,还不知道要遭多少难……”

孔却想到了姚双的遭遇,真怕他们这两个孩子会遇上那种人,心下不忍:“我只愿他们一生平安。”

关应思想放的开:“你若不放心,招个赘婿就是。”

汉子入赘,总归要被人瞧不起,连诞下的孩子都要随着小哥儿或者姑娘的姓氏,一般只有一家只有一个独生孩子时,才会选择招婿。

孔却想了想,觉得可行:“这样也好。”

桑元醒了,不过他今个赖床,抱着关正卿,在他身上蹭来蹭去,关正卿身上萦绕着茶香,淡淡的香味很是好闻,桑元在他胸口深吸几口气:“不想起!你陪我一起睡。”

他不起,也叫关正卿不许起,又睡了个回笼觉。等到迷糊间听到院子里的声响,才发觉时日不早,推搡着下床。

姚双和孔却穿上新衣,和关应一起去村长家,办户籍的事,等这事成了,姚双就正式成了福泽村的村名。

桑元起身,去灶堂蒸着大锅米,关正卿替他掌火,他择菜。

洗去污泥折去枯叶,缸里还有两个已经杀好放盐腌制的大鲫鱼。个头大,肉厚饱满,是关正博带回来的。瞧着鱼不错,摘了点小葱,切些姜丝,遂做清蒸鱼吃。同米放置锅里,架着空碟,碗中放入少许水一起蒸熟。

院落菜里空了一大片,都是这些日子一大家吃的,总不能只吃不重,那这院子吃空是迟早的事。他趁着空闲,洒些种子,翻地除草,又忙活了许久。

孔却不久后回来,带了好消息。姚双这事成了,顺带着桑元开铺子的事一同办。年后请村中的芦瓦匠,拾掇出空地,先盖间屋子睡着,至于种地,姚双一个哥儿家,在他们家做工能养活自个,村中要分的地孔却就替他拒了。

有关应在,事情办的极为妥帖。后面又见过好几个村中的老人,说些客套话,有个家中大儿正是少年失妻,一直未再娶,她不贪图姚双的财,只想小哥儿不容易,也还年轻,两个人凑一对不妨是件美事,她还承诺,姚双的钱他们不要,留给他自己,还额外出九两下聘,寓意九九归一。

姚双没想到自己如今这般沧桑,还能有人来说亲,当即不知做什么表情。那婶子不强求,说了句叫两个人先见见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姚双独身一人,这种事情自然要他一个人经管。

孔却道要是你中意,在一起也不是不行,那家老大人不错,有门打铁的手艺,在县城做工,一个月能赚十来两银,给他说了好几门亲事人家都看不上,这次那婶子肯开口,估计是相中你了。

姚双未表明拒意,想静下来好好想想,婶子听着有戏,笑的合不拢嘴,恨不得下一刻,姚双就是他们家的儿夫郎了,叫他可一定好好想想。

自家大儿名声好,能赚钱,在福泽村挑不出错,是他有意不想娶,否则哪留到他而立之年,还没个小儿半女。

姚双不提这事,孔却也没再问,取来雪花罐,润肤膏,叫他之后日子涂上,长这一张漂亮小脸,得细细护着。

桑元不急铺子的事,只是心里落下来大石头。他从隔壁柳家买了些鸡蛋,晚点煮了一锅红糖鸡蛋,和了玉米粉,做窝头。夹着猪肉馅,一口下去恍如灌汤,馅里的汤汁顺着手往下流,又香又烫。

七口人吃了饭,就各忙各的去了。

桑元悠闲乐了一天,等之后有他忙的。

而关正卿,则是要去县城里,买三样礼给总照顾他的书肆掌柜送去,其次就是曾经的同窗和挚友,还有这段日子交好的友人。

那些人对关正卿的热情不作假。

他们想考秀才,不仅寒窗苦读吃透书本,还要由一位老秀才或者廪生作为担保、举荐。

他们心知肚明,想攀附上关应的人脉,自然要讨好关正卿,平日得了什么好事自然第一个想到便是他。

更何况,考秀才除了要找廪生,还要五位童生联名起考,一人舞弊则五人连坐,自然这选人要慎之又慎。不过鲜少有这种心术不正之人。如今圣上推崇寒门贵子,大多读书人为农家子弟,心思纯正不甚动歪心思,平日人品也信得过。这么送礼沟通来往,口头上算是承诺,大家各取所需。

年后就是他们五人一起,由关应作保,同去同归。

初一贴对联窗花,要朝门口撒炮仗,一家人围在门前,听着村里噼里啪啦的声响,捂着耳朵,迎接喜气。

家中焕然一新,单调的树藤上挂着绛红色的飘带,窗前门前都换上孔却新帖的窗花,关正卿站在板凳上,用面糊沾在红纸后抹匀,贴在大门上。福满门庭朝气旺,源清长流常常新,如意庆吉。

孔却还给关正卿勾了个蛟龙帽子。他们贫民百姓带不得龙凤,不然孔却高低要勾个五爪金龙给关二带上。

关晓晓和关兴文兜里揣着一包炮竹,和邻村的小哥儿小姑娘一同撒欢。孔却给他们二人头上扎了花,顺带着也给桑元头上别了一朵,叫其他小孩一通稀罕,闹着也要花。这手艺是姚双平日无事用染色竹条编的,几位婶子夫郎缠的没办法,出钱请姚双又做了几个,小孩才停止闹腾。

姚双只收了一文算作花样钱。

桑元仔细看了看:“姚哥!你这何不直接做簪花,咱们不做那种大众的,等之后我画了图,你跟着我画的做一下尝试。”

要是可行,等店开起来,就能放上一盘货架摆放这些,给姚哥多了一笔收账。

姚双疑惑道:“元哥儿,这东西不值钱。”

桑元给他出主意:“不值钱是因为花样不多,姚哥,你就信我吧。”

姚双感谢道:“谢谢你元哥儿。”

姚双从未觉得日子如此轻松,在这偏远的乡村,有年少的有人孔却,还有巧思善解的元哥儿,他们都是真心为他着想,是拉他归岸的大善人。

姚双掏腰包,拿了一个红纸包,送给元哥儿:“元哥儿,新年快乐,这是哥哥送你的花钱。”

花钱是压岁钱的别称。

桑元一脸惊喜:“谢谢哥。”

姚双看他喜欢,喜不自胜:“在摊位前挑了许久呢。”

古代的花钱与现代截然不同,非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且用来压制邪祟的花钱,他们多为家中长辈赠予,正面铸着吉祥如意万事大吉字样,背后多为锦鲤大雁青龙等图案,可做装饰品挂在腰间,走起路来随着步幅叮叮作响。

桑元收到后就挂到腰间,一出门,关应腰间也同样挂了一枚。

见到桑元,关正卿不自觉移开眼:“阿爹叫我们去走亲戚。”

桑元今日穿着新衣,清一靓色,水蓝轻薄,内里穿着淡粉薄袄,因这阵冷,脸红扑扑,嫩的快掐出水来,他哪里像个嫁人的新夫郎,像未出阁的小哥儿。

两人一个带蛇头帽,一个别着大艳的红花。

他蹦蹦跳跳,过来直接拉着关正卿的手:“好啊,我跟你走。”

关正卿视线扫过桑元的手,紧了紧,把他拉到身前,两人并排走:“嗯,先去村长家拜年。”

两人拉着手,难免会被说闲话。未出嫁的则是羡慕桑元许了好人家,嫉妒的则嫌他们白日里举止亲密,简直闹笑话。

“这关正卿真是,不害臊啊,白日的就拉着夫郎来回走。”

“你羡慕啊,你羡慕也叫你夫君拉你啊哈哈哈哈。”

“哎呦,你说话我怎么这么不爱听。”

“那关二什么人物,以后做官了,见到更好的了,说不定就休了那元哥儿。”

“你这是看人家夫夫感情好,巴不得人家休了叫你那好哥儿嫁过去吧……”

这些闲话桑元一律当听不见,那些人表现的越在乎,就说明他们之间是情意越深厚,他将关正卿手指握的更紧。

关正卿只当村长家人多,桑元有些怯场,快半步将他掩在身后护着。

桑元只觉眼前突然被关正卿挡着,那些投来的目光遮盖在人前。

桑元在心里暗暗笑。

林金家的夫郎游刃有余的应付着村民,要借账的打太极还回去,来送礼的自然茶水瓜果招待。

“林夫郎,给您拜年。”

关正卿微微鞠躬,桑元跟着他的动作,也朝前微微鞠躬,他动作自然做不到完美,瞥着眼还要看关正卿是如何做的,有种鹦鹉学舌学不到精髓的慌乱感。

见到关正卿了,林夫郎把老早准备好的红鸡蛋塞到桑元手中:“这是我弟弟家的小孙生辰,送来的鸡蛋,给元哥儿沾喜气。”

桑元接过,鸡蛋刚出锅,还烫手,捂着手心一会儿就暖了。

他暖了,就用发烫的手重新牵着关正卿。

手心暖,手背是微凉。

他们来村长家总要待一段时间再走,来来往往也见了不少村中的人,没一个像关正卿这般出尘好看,他们顶着质朴的笑,令人心生好感,他们聊的是来年的收成和明日的吃食,又说东家诞下了一位小汉子,西家赚了二两银子。

同坐一堂,桑元插不上话,不免身临其境。

村里人一年累到头,都是咬咬牙忍着,只是他们的收成顶多只管温饱,至于想用粮食换钱,只有地主以上级别的才有那些闲亩供他们。

大家苦中作乐,却悠然自得,这份心性令人钦佩。

桑元去看关正卿,没想到他听的认真。

有人问到他了,他答道:“唯愿苍生安喜暖。”

他微扬着头,认真且郑重:“关某如有建树定不忘各位乡村,我读书,为了官亦为民。”

“哎,咱们村读书人哪个不好啊,关家不一辈子扎根在咱们村。”

“是啊,要说最舒坦的,还得咱们福泽,人杰地灵。”

想到这些人恭维的是他夫君,桑元不由得美滋,乐起来,好像那些人口中夸的主人公是他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