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满城风雨护夷洲 > 第2章 第一章

满城风雨护夷洲 第2章 第一章

作者:周泽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2 20:18:53 来源:文学城

夏季清晨,山间清风徐来,使人倍感凉爽,所以有人就在这山中定居。那户人家门窗洞开,任由风吹入屋中。各式各样的虫子和鸟儿在山间欢快的鸣叫声和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弹奏的静心曲,让人的身心无比舒畅。

突然一声雄厚的“中使骆奉仙至”盖住了所有的声音,紧接着是一声稚嫩的跟读。

读书的是一个男人,名叫闻毅多。闻毅多身穿灰布长衫,身材高大,面上白净。他站在桌子前,与他相对的是一个圆脸小孩,小孩的名字叫闻育恒。闻育恒坐在椅子上,双脚沾不到地;背后放着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有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有唐宋时诗词大家的,有近世文人墨客的……

闻毅多读一句,闻育恒跟着读一句,“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读罢,闻毅多对闻育恒道:“这是唐代封常清将军临死前写的《谢死表闻》,是我们闻、李两家到10岁时必学之篇目。当年我10岁时,你爷爷就把这篇文章教给我,并告诉我‘不论将来身任何职,我们闻家人一定要成为像封常清将军那样为国为民的忠义之人。’你李叔叔在学过这篇文章以后,还写了一首诗颂扬封常清将军,其内容是‘穆公赦孟明,秦地拓千里。玄宗杀常清,自毁朝柱石。生当拒叛贼,卒亦忧社稷。读君谢死表,报国泪沾衣。’”

闻育恒露出羡慕的神色,感叹道:“李叔叔真有才华!”

闻毅多得意地点头,为自己能与这么有才华的人为友而自豪,又对闻育恒道:“《谢死表闻》有不理解的吗?”

“没有。”闻育恒摇头笑道。

“真的没有?”闻毅多疑惑地看着闻育恒。别看《谢死表闻》很短,但这是古文,不是白话文,而且封常清在写这表时既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又用了骈散结合的手法,一个小孩不经讲解怎么可能理解?

“当然!”闻育恒信心满满地道。

“吃饭了!”一声女声传进书房。

闻育恒从桌子上跳下来,“《谢死表闻》我已经明白了,咱们去吃饭吧?”说完就不管自己的父亲,朝着大厅走来。

“等等!”闻毅多立即上前,按住闻育恒的肩膀,闻育恒竟不能前行。

闻育恒叹了口气,“爹,我都说我明白了……”

“那得考过才知道。”闻毅多接话道。

“哎!”闻育恒无奈地道:“好吧,好吧,那你考吧!”

“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闻毅多依然抓着闻育恒,“说吧,我刚才念的是什么意思?”

“我到这里来,不是想要苟活,而是想陈述保卫国家之计策,攻破安史叛军的谋略。我希望能入宫去拜见,向皇上吐露心中所想,谈论安史叛军的兵势,陈述讨伐安史叛军的别的谋略。”闻育恒道:“我说的对吧?”

闻毅多点了点头,继续考察:“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

“我如今临死前向皇上上表,皇上或是以为我兵败之后言辞狂妄;或是以为我想要尽自己的忠心,从而让我的忠肝义胆能被皇上所察知。”

“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

“我抬头看着天喝下毒酒,向着太阳封章,马上就要成为尸谏的臣子了,即使死了我也是圣朝的鬼魂。如果死后有知觉,我一定在军前结草,如风一般回到军阵之上,指引大唐王朝的大军,荡平安史叛军。”

闻毅多点头,终于相信闻育恒学明白了这篇文章,也放开了手。

获得自由的闻育恒没有冲出房间去吃饭,而是一本正经地对闻毅多道:“爹,你刚才读得不对!李叔叔说过,学习一篇文章,必须明白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文章,然后想象自己是作者,将自己带入情境之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理解文章。这篇文章是封常清将军的绝笔,封将军在写这篇文章时感情非常复杂,所以读到最后时不会像您这样读。你看着哦!”闻育恒说着闭上了眼睛,酝酿了一会儿情绪,便眼中含泪地读道:“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那停顿恰到好处,那语调哀婉不绝,那感情意犹未尽,仿佛是真的封常清来了。

闻毅多连连点头,突然脸色一紧,“是李民朴教你这篇文章的?”

闻育恒一愣,随即笑道:“这是您自己发现的,可不是我说的。”说罢,闻育恒从身上取出一卷起来的纸,交到闻毅多手上,“李叔叔说过,学习人物要能从人物身上学到道理,那样才没有白学,这是我写的《封常清论》,您可以看一下。”

闻毅多接过纸,展开来读,读到第一句话就让他震惊:“人杰者,生于安时则忧国之危,逢于盛世则护国之治。故其审于量主,明于时势。……”之后闻毅多认认真真地看闻育恒写的《封常清论》,并把它轻声读了下来:“王翦之破赵灭楚也,知己非李牧敌也,故遣奸细间杀李牧而破赵,此其明时势者也;知楚非一日可灭也,非六十万兵可伐也,故其请于始皇,于李信败后率六十万兵伐楚,并以小欲而销始皇疑心,此其能量主者也。是以王翦能率秦军,扫荡六国,一统天下。余读《旧唐书》,至封常清所书之《谢死表闻》,感于其报国之忱,涕泪不能自已。后寝而思之,封常清虽为人杰,然其未能量主,未能明势,故其死宜哉。其处之世,李林甫为相,斥汉将,用番臣,以至安、史之反。当其时也,玄宗召封常清引对,封常清对曰:‘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呜呼,安、史谋叛久矣,时时厉兵秣马,而唐境太平斯久,人不知战,聚之成兵,又岂能平安、史叛军于一时乎?故其率乌合之众,挡叛乱之军,败之固然也。此其不明势也。玄宗以杨国忠继李林甫为相,李、杨者,奸贼也。委奸贼以权柄,玄宗不复圣主之实。倘封常清知此,必不至以大言曰:‘安史之乱计日可平也。’此其不量主也。若其初见玄宗时,即明以时势,晓以利害,安有其后谒见无由而身死潼关之祸哉?后人悲之,亦应以之为鉴。郭嘉曰:‘智者明于时势,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就也。’信哉斯言!为人主者,若以私心害公利,行之不远;若以奸贼掌权柄,必酿祸端。方玄宗用姚、宋之时,国之治;用李、杨之日,国之乱。是故君者既悲贤者身死,亦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用之,则盛世之业隆于万世也!”然后不可置信地看着闻育恒,“这真是你写的吗?”

“当然啊!李叔叔说那句话时,我就问他‘写人物论写得最好的人是谁?’他说是‘苏轼,苏轼的《留侯论》《晁错论》《贾谊论》《诸葛亮论》《韩愈论》等等都是精品人物论文章。’我便去研究苏轼写的人物论,研究了三月,才写出这篇文章来。李叔叔看后,笑道‘我当学欧阳修,为你避路。’”闻育恒说完又对闻毅多朗读方式不满意,道:“爹,李叔叔说了,这篇文章论议争煌煌,应该大声读,像你这么小声读,有损它的风骨。”

闻毅多来到闻育恒身边,摸着闻育恒的头,笑道:“爹错了,爹下次读你这篇文章时,一定大声读出来!”

“嗯!”闻育恒笑着点了点头。

“咱们去吃饭吧!”闻毅多说罢就牵着闻育恒的手来到了前厅。

闻毅多家的前厅,一张方桌,方桌旁边是四条长凳,方桌之下的两边各摆了三条长凳。方桌上放着两盘素菜(萝卜、白菜)。闻毅多还没上桌,闻育恒就爬上桌边长凳,拿着筷子对着这两盘菜,他夹起一堆萝卜,放进自己的嘴里,并赞道:“嗯,好吃!”说完又要去夹另一盘菜。

闻毅多抓住闻育恒的手,“等你娘来了再一起吃饭!”

“嗯!”闻育恒点了点头,放下了筷子,这时厨房里传出炒菜的声音。

闻育恒看了看厨房,从长凳上下来,对闻毅多道:“爹,我去帮娘做饭?”

“你等等!我还有句话要对你说……”

“我知道!”闻育恒对着闻毅多抱拳鞠躬,“爹爹放心,我一定谨记闻家的家训,成为像封常清将军那样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闻育恒转身朝厨房走去,一边走一边嘟囔:“真是的,我能写出《封常清论》这样的文章来,怎么会不成为不利于国家、人民的人?哪用得着这么叮嘱?”

闻毅多听到闻育恒的抱怨,笑着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