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程嘉祐的想象不太一样,林樾的外婆是一个很有气质的老太太,嘉祐很少见到这样的老太太,她人很瘦,身量中等,穿着深蓝色棉布暗纹连衣裙,带着一副玳瑁色老花镜,有些花白的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小的发髻。嘉祐注意到她的无名指上带着一枚小小的红色宝石戒指。
“看着像个有文化的人。”这是嘉祐对林樾外婆的第一印象。
林樾的外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八十年代中期,作为陆州市引进人才,外公来了市报社工作,外婆以前就是教师,来到陆州后仍在高中教书,现在已经退休七八年了。老太太跟孩子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很欢迎林樾的同学到家里来玩。
保姆燕霞是从东北来的远房亲戚,四十多岁了,儿子前年考上了大学,她在家也没工作,于是就出来照顾这个远房表姑,也好赚点钱。燕霞做东北菜很拿手,在老家都是做大锅饭,一大家子一起吃,刚来陆州时只做老太太和她两个人的饭菜,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还闹过不少笑话。现在林樾来了,又时常有半大小子来家里吃饭,燕霞非常高兴,拿手菜一个接一个,哄得小孩们经常往她家跑。混熟了以后,孩子们也不见外,跟着林樾叫表姨,喊着要吃小鸡炖蘑菇,燕霞就让家里寄来臻蘑和长豆角,约好哪一天做好吃的,让孩子们再来。
嘉祐道:“林樾,我们这样在你家蹭饭,感觉有点不礼貌,我妈知道该说我了。”
林樾道:“没事儿,我姥姥喜欢家里热闹,你天天来都行。”
嘉祐掰着指头数了一下,心里有些不安,他道:“已经在你家吃了好几顿饭了,我还是跟我妈说一下。”
嘉祐妈妈是三院心内科的护士长,平时三班倒,工作非常忙,他爸爸在贸易公司上班,出差是常事,嘉祐的吃饭问题经常是在外面解决的。
林樾外婆道:“没关系的,你爸爸妈妈是双职工,姥姥家不差你这一双筷子,你要是怕被说,我给你妈妈打个电话,离得这么近,以后要是家里没人都可以来。”
徐辰阳道:“姥姥,姥姥,你给我妈也打一个电话吧,不然回去要挨揍了。”
外婆是东北人,林樾家里沿用北方的习惯叫姥姥,同学们也都跟着他叫姥姥。
嘉祐家里的座机电话无人接听,外婆问:“嘉祐,你妈妈单位的电话多少啊,家里没人接。”
嘉祐道:“单位办公室电话找不到她,我妈在三院上班,她有个小灵通,号码我写给您。”
外婆笑道:“哦?三院的?哪个科,说不定我认识呢。”
嘉祐道:“我妈妈是心内科的护士,叫高敏。”
外婆惊讶道:“你是高护士长的儿子,太巧了,我认识你妈妈。”
林樾的外婆有冠心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五十来岁出现明显的心绞痛时,她就开始往三院跑,跟嘉祐的妈妈认识多年,也已经是三院心内科的老熟人了,没想到她儿子会和自己的外孙成为同班同学。
燕霞道:“妈呀,这么巧,高护士长人很好,经常带着我们跑上跑下的,特别有耐心。这下好了,小子就放心在咱家吃饭吧。”
嘉祐有些害羞地道:“谢谢姥姥,谢谢表姨,麻烦你们了。”
外婆给嘉祐妈妈去了电话,说以后家里没人就让孩子到自己家来,高敏再三表示了感谢。
经常去别人家蹭饭终归不好意思,从那以后,高敏经常让嘉祐带一些土特产给林樾的外婆送过去,外婆也总会让林樾打电话感谢高阿姨。
林樾常常跟嘉祐感慨:“你妈人真好,羡慕你。”
嘉祐见过林樾的妈妈几面,却没见过他爸,于是脱口道:“你爸妈为什么不跟你一起住啊。”
林樾无所谓地说道:“他们在江州做生意,忙,我妈一个月来两三趟吧,一般都是周末来,所以你见不着,我爸很少来,他说叫我周末回去,我回去找骂吗?”
嘉祐有些惊讶,他觉得林樾学习成绩很好,很独立,社交能力也强,尤其讨长辈们的喜欢,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在学校的榜样回到家还要挨骂。
转眼到了初一下学期,那是嘉祐第一次见到林樾爸爸,也让他第一次认识到了同学间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在学校的开学仪式上,林樾爸爸因为为学校捐建了计算机房,成了校内研讨会上的特邀嘉宾,还发了言,研讨会虽然是校内的闭门会议,但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全校。一台普通家用品牌电脑当时的价格要万元左右,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就连他们所在的重点中学也置办不起可供师生使用的计算机房,而林樾的爸爸不但捐赠了六十台电脑,还出资建设了计算机房,这让同学们纷纷惊叹不已,跟林樾打招呼时都多了几分距离感。
当天晚上,林樾爸爸在学校附近定了餐厅,让林樾邀请班上关系较好的同学一起来吃饭。那是嘉祐第一次去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吃饭,酒店金碧辉煌的陈设让他有点坐立不安,空旷的宴会厅包厢里,巨大的圆桌旁站立着几名侍者,他们殷勤而周到的服务更让嘉祐感觉不自在,严肃的就餐氛围让他心里暗自后悔,真不该来吃这顿饭,他偷眼看了看徐辰阳,对方也向他投来了求救般的目光,再看看身旁坐的林樾,更是一脸的不高兴。
好在有林樾的外婆在,席间氛围终于有所缓和,好不容易吃完了这顿豪华大餐,林樾道:“爸妈,我们先回去了,明天就开学了,大家早点回家休息。”
林父点头,林母笑道:“快回去吧,以后同学们多到家里玩,开学后好好学习,好好相处。”
同学们家离得都不远,出了酒店挥手告别,林樾和嘉祐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嘉祐感慨道:“原来你家这么有钱啊,你爸好严肃。”
林樾外婆住的房子虽然是新开发的高档商品房,房子也很宽敞,但陈设简单朴素,跟豪华完全扯不上关系,而当日林父的大手笔和席间的做派才让嘉祐意识到林家跟他们不一样。
林樾严肃道:“对不起啊,今天这顿饭说好了他不参加,谁知道这么言而无信。”
原来林樾是非常反对请同学吃饭这个安排的,他觉得他爸在故意显摆:“你风头出够了就行了,干嘛要请我同学,人家不差你这一顿。”
林父勃然大怒:“你懂什么,什么叫风头出够了,我这不都是为了你,我不做这些学校凭什么关注你,你作为林家的独生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有能力让别人高看你,哪怕是同学也一样,从小就要有这种心态和格局。”
林父久在生意场上,自诩深谙处世之道,且已身居上位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俯瞰的处事态度和掌控的习惯,请同学吃饭就是想通过饭桌看看儿子平时的表现。
林樾从小就跟他爸合不来,到了青春期更是水火不容,林母对父子的争吵已经见怪不怪了,忙从中劝解,最后达成一致,请同学的这一顿林父不出席,林樾这才勉强答应,没想到林父出尔反尔。
嘉祐忙道:“你请大家吃饭干嘛要说对不起,你爸就是有点严肃,也没什么啊。”
林樾道:“总之我就是烦他。”
嘉祐又劝了几句,两人各自回家。
到家后,嘉祐跟他妈讲了林樾家的事,高敏感慨道:“林樾看着不像富二代,很懂事,在独立生活方面比你强。刚好妈妈要跟你说件事,你爸单位要在江州开分公司,你爸要被外派去江州了,以后妈妈夜班你得经常一个人在家,你行吗?”
江州离陆州只有一百多公里,距离虽不远,但嘉祐爸爸最多也只能一周回一次家,高敏三班倒的工作性质无法改变,双方老人又都在外地无法兼顾,嘉祐不得不常常面对夜晚一个人在家的局面,可他当时毕竟才十三岁,心里还是有些抵触,但妈妈刚刚夸奖过林樾的独立生活能力,他觉得自己不能表现的太懦弱,于是佯装不在意道:“我行的,再半年我就十四了。”
作者要写一段主角们少年时代的牵绊,哎,每个人都有挣扎的少年时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