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洛京拾遗 > 第38章 郭氏姊妹联袂去,东宫再难掩风波

洛京拾遗 第38章 郭氏姊妹联袂去,东宫再难掩风波

作者:五醍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4 18:49:07 来源:文学城

裴妍与妹妹话不投机,干脆闭了嘴,继续手上功夫。

正好指尖的血渐渐止住了,裴妍拆了捂手的帕子,低头继续赶工。

裴妡看着帕子上的那抹嫣红,更是暗下决心:她得趁着张茂出征在外,赶快设法撮合司马毗和阿姊!

她侧头看向裴妍,只觉姐姐在灯下低头做女红的模样,与平日又有不同,专著刺绣的裴妍仿佛比平日多了几分娴静——温香如玉,美人低头,卸了簪的青丝仿若上好的绸缎,顺滑地披散在身后。

裴妡勾起唇角,姐姐姿容绝艳,她不信司马毗会不动心。细数京畿的妙龄女郎,谁能比得过阿姊?一个有钱有势的诸侯想要赢过张茂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实在太简单了!

张茂开拔那日,裴府的三个郎君都去相送。裴妍也想去,可她是女眷,不能像哥哥们那样,跟在帝后身后堂而皇之地为大军送行。

她本想偷偷溜去街上,远远找个酒楼候着。能多看张茂一眼也是好的。

然而王夫人不知怎的,竟布置下一堆内务要她和裴妡清完。身边都是二房管事的阿媪,她竟是想溜都溜不掉!

午晌,她好不容易等来兄长。就听裴憬绘声绘色地跟她渲染大军开拔的场面多么宏大,帝后多么看重,还有陈中书念的檄文多么长,害他差点打瞌睡。

“阿茂哥呢?”裴妍打断他,别人怎样他不管,她只想知道张茂如何。

“呵,阿茂当然是一众军士里最得意的一个!他虽列队在梁王与张伯后面,然而十个梁王也不及咱们阿茂亮眼!你不晓得,道边围观的女郎多是去看他的呢!”

“哦!”裴妍有些醋溜溜的,说不清是担忧多,还是心酸多,“阿茂一项很受女郎欢迎!”

“可不是,清河公主也来了呢,就在皇后身后!皇后向梁王赐酒的时候,我还看见她对阿茂笑了笑。你说,这次阿茂若得胜还朝,咱们家是不是又要多出个驸马都尉来!”裴憬与有荣焉地道。

“什么咱家,人家姓张,即便攀了高枝,也与我们没干系!”裴妍彻底恼了,拍案而起,气咻咻地回了房。

裴憬有些摸不着头脑,问一旁的柳蕙:“我哪里说错话了,惹妹妹着恼?”

柳蕙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小姑子离去的身影,敏惠如她,心里已然有了猜测,只是不好同傻丈夫讲,便敷衍着安慰丈夫道:“夫主没说错话,想是阿妍妹妹累了,今天她在婶母房里,盘了一天的账呢!”

裴憬立刻心疼起妹妹来:“你可得请阿母劝劝婶婶,阿妍就要及笄了,别累出病来!”

……

因着郭太夫人病情加重,裴妍的及笄礼只好从简。

不过河东裴氏乃百年望族,钜鹿郡公裴頠又正得圣眷,他嫡亲侄女的笄礼即便从简,亦排场不小。来观礼的世家亲眷依然把府外的巷子口堵得满满当当。皇后也多有赏赐。

给裴妍及笄的正宾请的是二嫂崔华堂的母亲崔卢氏。小郭氏原先属意的是自己的密友东海王妃裴氏,然而她远在藩国,一时赶不回来。郭老夫人便做主请了清河崔氏的主母崔卢氏前来担当正宾。

赞者则由裴氏族亲担任。及笄礼上的簪子是郭老夫人年前就备下的,不止裴妍的,裴妡的也一并打好了,毕竟姊妹俩的年岁相差无几。

老夫人给裴妍的是一支通体白玉的牡丹,给裴妡的则是红玉梅花。

鲜花着锦的礼台上艳若桃花的妙龄少女盈盈而立,对面的高堂上端坐着气色枯败的裴老夫人,只见这位银发苍苍的妇人沉静地看向台上行礼的孙女,浑浊的双眼藏着点点泪痕,仿若拂过岁月的尘埃,恍然见着当初的自己。

小郭氏亦满含欣慰又神色复杂地看向女儿,这漫长而孤寂的守寡岁月,女儿是她唯一的慰藉。可是这样的相伴又能持续多久呢?女儿成人了,后面就该出嫁啦!

裴妍似乎感觉到两位妇人的愁绪,她趁着间隙朝大母和母亲娇俏地眨了眨眼,惹得这对姑侄立刻收敛愁容,微笑回应。

仪式上,裴妍用的自然是大母所赐的簪子,至于张茂送的那根,则被裴妍小心翼翼地收在了自己的百宝匣子里,夜深人静时才敢拿出来插戴赏玩。

裴妍及笄后不久,与钜鹿郡公府相隔不远的鲁国公府就鸡飞狗跳起来。

皇后生母,宜城君郭槐的病情突然加重,几乎到了水米不进的地步。

皇后忧心母亲,经常离宫来贾府探望。她每次省亲虽说轻车简从,但贾府众人及太医院的医官们,免不了小心翼翼。

东宫太子司马遹虽与皇后不睦,但与郭槐还算亲厚,亦屈尊来贾府探视过几次,于是贾府上下更忙了。

半个月后,贾府宜城君郭槐的住处。

夜间突然起了大风,吹散了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一点暖意。守门的婢女瑟瑟发抖起来,却只能咬着牙硬抗。

内室里烧足了炭火。宽敞的屋里挤满了人,有侍奉的宫女,也有进进出出的医官。

靠近窗口的一个婢子悄悄地抬头看了眼四周,趁人不备,狠狠地朝窗边深吸了几口气——许是人多,通风不畅,尽管房里燃着艾草,还是止不住内室帷帐中传来的浑浊气息。

外堂上,皇后贾南风冷脸上坐,贾午、贾谧、韩寿、韩芷还有太医令贾裕则大气不敢出地陪在她的下首。

贾裕按辈分是贾南风的族叔。他其实对医术一窍不通,纯粹是因为贾南风觉得掌管皇家医脉的必须是自己人,这才把这么个不学无术的货提拔到了太医令的位置上。

如今,他正忧心忡忡地看着进进出出的太医们,脑门上的冷汗一股股地往外冒。

他有些心虚地瞄了眼上首的皇后,只见贾后珠钗未簪,着一身鸦青色燕居服,面似寒冰,如老鼠般又小又肿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内室的锦帐,眼窝下青黑一片,显然近日睡眠不足。

他知道皇后狠起来六亲不认,自觉今日若郭老夫人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太医丞,哦不,弄不好整个太常寺都得跟着陪葬。

终于,医师们会诊结束。年龄最长的医正胆战心惊地朝贾后行礼,委婉道:“宜城君病入骨髓,实非药石可以凑效。娘娘何不试试巫卜祝祷之术,兴许有用。”

“方士有用,要你们医官作甚!”贾裕没等贾后发作,自己先跳出来指责道。

他一口一个“你们”,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却不知自他做了太医令始,便与太医署的医官是一体的了。

医正被他一句话训得大气不敢出,可怜一把老骨头,弓着腰哈着背,唯唯诺诺地站在比自己小了几十岁的贾裕面前,浑似没了脊梁骨的狗,可怜,可悲。

贾后冷眼瞪了贾裕一眼,稀奇的是,她在得知结果后,并未发作太医丞的医官们,反而喃喃自语似的,问医正:“我母亲,真的已人力不能及了么?”

医正身上一寒,闭上眼,做着要被贾后陪葬的准备,艰难地点了点头。

出人意料的,贾后并没有责怪甚至降罪于他们。只是疲惫地挥挥手,对他们道:“既如此,为难你们也无用,都下去吧!”

医师们如蒙大赦,纷纷背上药箱药囊逃也似的退了出去。

贾裕傻眼了,他也好想跟着出去啊!可他刚刚还以局外人的身份呵斥了这些医官,跟他们把界限划的干干净净,如今真是留也不是,走也不行。

他尴尬地看了眼贾后身边的韩芷,露出求助的目光。

韩芷对这位贾家族叔素来看不起,可禁不住他那可怜兮兮的眼神,只得转过身,轻言轻语地对闭目沉思的贾后道:“娘娘,您已连着守了大母三日,铁打的身子也禁不住这般熬法。不如今晚我与母亲值夜,明早您再来探病,如何?”

下面人也包括贾裕在内,纷纷附和。

贾后却不耐烦地朝诸人摆手,疲惫地道:“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还轮不到你来劝我。你们且先出去吧。待你大母醒来,我有话要与她说。”

韩芷与自己的母亲——坐在贾后另一侧的贾午对视了一眼。

贾午对贾后道:“既如此,其他人都下去吧,我陪阿姊守着。”

贾南风却摇头,连妹妹都不留:“你也走。”

皇后素来说一不二,贾午只好领着诸人退了下去。

半夜,郭槐突然醒了过来。看到自己那贵为皇后的长女正趴睡在自己的脚边,她心肠一软,艰难地半支起身子,伸手爱怜地抚了抚皇后凌乱的发顶。

世人皆道她郭槐是当世妒妇、悍妇,为了一己之私,竟把外孙过继来贾家做嗣子,害夫家偌大的产业落入外姓之手。

可是,她若不这样做,府里哪还有她和女儿们的立足之地?

外孙虽不与贾家同姓,却好歹是自己女儿的血脉,那过继来的嗣子,岂会跟自己和女儿们一条心?

她的小女儿贾午是个没脑子的混不吝,小女婿韩寿又是个空有其表的庸碌花瓶。

大女婿倒是皇帝呢,可惜却是傻子。

这个家里唯一能支棱起来的,只有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长女。

她想起以往自己对长女倾注的心力,时光如梭,过去种种,犹如过眼云烟,一晃,曾经肥兜兜的小女娃,如今也成了独当一面的国母了!

郭槐既觉得欣慰,又忧心忡忡——皇后手段再了得,偏偏无子啊!

贾后睡得本也不踏实,迷迷糊糊中,察觉有人在抚摸自己的发顶。

她本能地一惊,立刻坐直了身子,就见床上自己的母亲郭槐正半坐着,慈爱地看着自己。

贾后心里一紧,隐约意识到,这恐怕就是医家常说的“回光返照”吧!鼻头忍不住一酸,眼泪便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

在外叱咤风云多年的皇后,在生母面前,竟哭得犹如稚子。

“噤声!”郭槐有气无力地对她道,“娘娘……老身自知时日无多,有些话不得不讲。”

贾后心知肚明,抹抹眼泪,道:“可是放心不下东宫?”

郭槐点头,她那枯瘦如柴的手紧紧握着皇后的,盯着贾后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叮嘱道:“圣上只有东宫一子,却有无数兄弟子侄。东宫存,则东宫是正统,不管其生母为谁,都需尊你一声太后。你百年后也可配享太庙,我贾家仍可享外戚之荣。东宫若亡,则储君之位空悬,无论是圣上的兄弟还是侄子继得大统,都容不下你,更容不下贾家!”

这些话,郭槐往日里跟贾南风说过不下百次,可谓老生常谈。贾后早就听腻了。然而母亲已经行将就木,她不忍反驳,只是点头不语。

郭槐知道她还是没有听进去,急道:“娘娘,人在高处,易被浮云遮目。你妹妹、妹婿、侄儿皆是不中用的。你万不可听他们的浑话。娘娘身边,自有张司空、裴侍中、陈中书等贤臣,他们才是娘娘可以委以重任的左膀右臂。前一阵,裴侍中特意来看望老身,谈及东宫,莫不与老身一般意见。可见太子确是娘娘和我贾家的保命符,不到万不得已,切切动他不得!”

说罢,郭槐一阵气弱,喉里突然腥痒难耐。她一把拿起枕边的帕子捂住嘴,撕心裂肺地咳起来。

贾后见状,连喊人也顾不得,忙亲自下床倒了杯热水与她。

郭槐拿下捂在唇角的帕子,上面赫然是一滩嫣红的血迹!

贾后见状大惊,抬头就要喊当值的太医,却被郭槐有气无力地拽住手,咬牙道:“娘娘,您……可应承?”

贾后与太子之间,是十几年的怨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如今她想母慈便能子孝。

何况,她还曾逼死过杨太后,贾南风本能地疑心,将来太子也会逼死自己。

然而如今的情势,她是来不及与母亲细细掰扯了。

贾后急着叫人,敷衍地朝母亲点头:“阿母放心,儿都省得。您快快躺好,儿去唤医正来……”

然而贾后话音刚落,那只拽住她的枯手便掉落了下去。

守在外间的贾裕正蜷着身子,迷糊地抱着柱子打盹,突然听到内室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啕,吓得他天灵盖一紧,屁滚尿流地推门进去。

守在附近厢房里的贾午等人也被惊醒,纷纷匆匆忙忙地披衣赶来——贾皇后之母,宜城君郭槐,当晚逝了。

元康六年,宜城君郭氏过世,享年六十,谥号“宣”。

贾后特加殊礼,时人颇有微辞——郭槐的丧礼是仿照太后丧礼的规格置办的。

当年太后杨芷被贾南风暗杀,不过一张草席卷入乱葬岗,草草掩埋了事。

然而身为外戚的郭槐反而享着太后的丧仪。这一举措,也使得原本就不满于贾后掌权的那些宗室藩王们更加忿忿不平,对贾后的积怨日深,却无人敢宣之于口。

丧礼上,被郭槐护持长大的太子哭得肝肠寸断,时人皆赞太子纯孝。

贾谧却嘴巴一瞥,翻起眼角不屑地白了太子一眼。

大母在时,未见他勤加侍奉,倒是大母走了,却哭得跟孝子贤孙似的,这戏做的,以为皇后心里没数?呵呵!

丧礼这事,不是没人劝过皇后,姻亲裴頠也好,族亲贾模也罢,都劝过她——近年天灾**频仍,丧事宜从简。

可皇后却对这些心腹的意见置之不理,依然坚持大办特办。

对于钜鹿郡公府而言,更糟糕的还在后面,郭夫人听闻长姊故去后,竟直接晕厥过去。后虽然醒转,却口不能言手不能动,半边身子麻木僵直,三日后,竟连水米也进不得了。医正来看过,亦束手无策。

就在宜城君过世十日后,钜鹿郡公府太夫人郭氏也驾鹤西去。

两位郭夫人相继离世,不管是对皇后,还是对裴府,亦或是对整个京城的局势,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张茂收到裴府来信时,刚随父亲打退了一支卢水胡的进攻。

这场仗可谓赢得分外艰难——梁王初初到任,赵王拖延不肯移交节钺。梁王还想杀孙秀示威,也被赵王强行拦下了。梁王不愿与赵王交恶。是以赵王拖着不交权柄,他也不好硬催。

待卢水胡的这支敌军来袭时,张家父子刚刚移防。懦弱无能的梁王压根无法给张家提供援兵和粮草。

还好张轨熟悉地形,巧用地势,提前设下口袋,这才全歼了这支劲敌。

张茂把浴血的手在锁子甲上擦了擦,迫不及待地从部曲手里接过裴妍的信,信里无其他内容。裴妍只是伤心地告诉他,自己的大母和姨婆先后走了,“满府缟素,戚戚不成声”。

张茂出征的时候两位郭夫人身子就已经很不好了,这样的结果其实早有预判。他没有多悲伤——他的身边还横着一堆没来得及收拾的尸体,有自己的同袍,也有敌军的。

看惯了战场上的生死相搏,能似两位夫人这样,在温室暖房里寿终正寝,是福气。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他只是长长地长长地叹了口气,转头命随军侍奉的听雨给自己找来一根白绸,默默地系在了环锁铠内的军袍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