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洛京拾遗 > 第23章 男儿宿昔秉良弓,提刀不辍待来日

洛京拾遗 第23章 男儿宿昔秉良弓,提刀不辍待来日

作者:五醍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9:40:45 来源:文学城

裴妍确实累极了躺在床上,却因心里有事,怎么也睡不着。她睁开眼看着黑黢黢的香皮帐顶。

“所见皆锦绣。”

张茂白日里的话又窜了出来。她仔细回想了一下,似乎自己打出生至今,除了东郊那次祸事,确乎没体验过人间疾苦。以往她常常觉得自己不幸——阿耶早逝,阿兄愚顽,阿母又是庶出,和堂妹裴妡的身世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是,在见识过那些被劫匪虐杀的仆婢、流离失所的难民、被强卖为奴的胡女后,她突然觉得自己又很幸运。

张茂所言不虚,大多数的女子过得都是这般提心吊胆的日子。像自己这样衣食无忧坐享荣华富贵的“少数”,真可谓是得天独厚,幸运至极!

裴妍一会觉得自己不幸,一会又觉得自己幸极,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心里有事,自然难以入眠。

夜里门窗紧闭,屋角的炭盆丝丝往外冒着热气,她觉得有些闷,就把手伸出来些,突然听见母亲的斥责:

“别乱动,夜里凉!”

她这才知道,母亲竟一直坐在帐外陪着自己。

“阿母何时来的?”她竟丝毫没有察觉。小郭氏索性让定春重新燃起灯火,又回身从案上端来一碗温温的燕窝粥递给女儿:“就刚才,把你吵醒了?”

裴妍摇头,粥的口感刚刚好,温热适中,绵软香甜,一碗下肚,身上的疲乏都散了很多。

“你看你,出去玩一会就把自己弄恹了。早同你说过,天寒莫出门,待暖和些再出去吧!”

可是那会哥哥和张茂就回京了啊!裴妍没有理会母亲的建议。

初春的晴夜月光皎白,窗上投映来刚抽芽的桃枝,随风摇荡。

“阿母,你觉得,我们过得好不好?”她心内惶惑,斟酌再三,想听听母亲的意见。

“傻孩子,自是好的!”小郭氏揽过女儿,案上的烛火明灭不定,映照在小郭氏眼里,仿佛一道闸门,一些尘封的旧事,也缓缓释放出来。

“你知道的,柳媪是我生母的族妹,也是我生母那边唯一能找到的亲戚。我生母过世的时候,我还小,柳媪常和我说起她们小时候的日子,原来乡下饿死人是常有的事,为了点口粮卖儿鬻女更是寻常。她们就是这样被卖到郭家的。幸而我阿母长得漂亮,被你阿公看中收为妾室,并很快有了我,这才在偌大的郭家有了一处容身的小院,阿母和柳媪也才算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所以啊,尽管你阿公让我嫁来裴家冲喜,尽管我嫁到裴家没几年就守寡,可我从来没怨过如今的日子,更没有怨过你阿公。毕竟,他给了我一处可以容身的地方,又给了我裴家妇的身份,让我这个出身低微的庶女,有了可以与人对坐谈笑的资格。”

裴妍头一次听母亲说起自己嫡亲的外家,毕竟,她母亲是庶出,名义上,她的外家当是荀氏。

“那外祖母家还有人吗?”裴妍的嫡外祖母是颍川荀氏,不过与她们母女并不亲厚。每次去郭家,荀夫人都只是留她们略谈两句,就找借口打发了。如今听母亲谈起自己的亲外祖母家,这份血缘相连的悸动使她对这位素昧平生的亲人产生了孺慕之思。

“没了。她本是庄户人家的女儿,遇了灾年,阖家逃荒出来的,最后走投无路,和柳媪一起,自卖为奴。她的那些家人,我出嫁后,你阿耶特意派人去祖籍和逃难之地寻过,可惜并无结果,许是没能熬过灾年。就连她唯一的亲人柳媪,我都未能护得住。”

想起柳媪以及在东郊惨死的那些人,裴妍心里也是一痛。

小郭氏若有所感,她握紧女儿的手:“这些故去的人,除了你给的银钱,我每年对他们的家人亦有补贴。”她顿了顿,眼里露出一丝无奈的悲伤,“虽不能让他们起死回生,但至少可以让他们的家人温饱不愁。”

裴妍点头。小郭氏这话既是说给女儿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寒夜里,母女二人相拥而眠。小郭氏精力不济,很快睡着了。裴妍拽起母亲冰凉的手,放进自己怀里捂着,很快也睡了过去。

另一厢,裴憬回房时,路过张茂房前,发现他的屋里烛火未灭。自打开的窗扉看去,只见他枯坐案前,正蹙眉沉思,笔尖凝墨良久,悬而未落。

“茂弟有心事?身上可好些了?”裴憬抱着手炉,头探进窗里,笑盈盈地问。

“喝了药,已然好很多。”外面天寒地冻,张茂打开门,放裴憬进来。

书案旁燃着炭盆,丝丝缕缕往外冒着热气。

裴憬抖抖身上的大氅,放下手炉,绕到书案前,探头瞧了瞧,见一个卷轴压在一张帛书上,仅露出一角,上书“父亲大人台起”字样,笑道:“原是躲在房里写家书。”想起张茂为了陪他,连元日都没能回家,有些愧疚:“世叔近来安好?安逊兄(张寔)怕又怪我绑着你了。”

张茂摇头,重新坐回书案前,不避裴憬,接着写信。

裴憬也没有回避的自觉,就在旁边看着他写,皱眉道:“凉州,真有你说的这么乱?”

“一叶知秋。”张茂将信糊好,握着信思索片刻,旋而拉开烛灯的罩头,任火舌将信舔了,丢于洗墨缸中。

“这是作甚?”写了又烧,不寄了?

“信里难免提到赵王,如今路上不太平,若不巧落入他人手里,岂非横生枝节?左右下旬便回京,到时再与阿耶面议吧!”

裴憬搔了搔脑门,直言:“凉州是你老家,赵王若管不好,不如给你和世叔管。”

这口吻,不像亭侯,倒像天子。

张茂笑了笑,没理会他的疯言疯语。

随着春日渐深,气候回暖,小郭氏的身子也一天好过一天。裴妍一面为母亲身体转好而开心,一面为即将与兄长分别而失意。

这半个月里,裴憬和张茂得了小郭氏的令,不敢带裴妍出去玩,只好陪她在庄子上消遣。

幸而庄子后面有一片菜地,裴妍突然对种菜起了兴致,成天拉着裴憬和张茂陪她在地里忙活。有时柳蕙来,还硬拉着柳蕙一起。

明明是消磨时间的差事,她却拔高到“为人者不可不知稼穑之艰”的地步。

然而几个人里,只有张茂有种地的经验。他自小在边境长大,边军除了打仗,另一项任务就是屯田,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种菜,自不在话下。

至于其余的几个,什么时候跟土地打过交道?只好笨拙地跟着他学。

不过与裴憬、柳蕙的敷衍比起来,裴妍显然是真上了心的。往往裴憬和柳蕙象征性地到菜地浇点水,就找借口钻小树林幽会去了。而裴妍却一丝不苟地跟在张茂后面,锄草、犁地、浇水、沤肥……

她既不嫌脏也不嫌臭,勤勤恳恳、有模有样地跟着做,倒把张茂惊到了。

他原以为裴妍只是闲来无事闹着玩的,谁想人家是真当一门本事在学呢?

“阿茂哥,喝水!”中间歇息时,裴妍给张茂递来一壶泡好的蜜水。

张茂摘下头上的斗笠,坐到田垄边的一张胡床上,拭了把脑门上的汗,将壶里的水一饮而尽。

“怎么想起学这个?我记得你以前只是种种花。”

裴妍坐到另一张胡床上,她头上还戴着幂离,张茂看不清她的神情,就见她沉默了会,才缓缓道:“你不是说我这样的才是少数吗?我只是想体验一把大部分人都会做的事。”

张茂微怔,旋而无奈地摇头,他那天随口品评的一句话,这孩子,竟是记了这么久?

“你是裴家女,出身即云端,自不会泯然众人。”张茂解释道,“我那天并非在说你不知人间疾苦,只是面对那些流离失所的胡女,有感而发罢了。”

“我知道!”裴妍撩开幂离,露出一张未施粉黛却清丽绝伦的脸,笑道,“我本来就对种花感兴趣,种菜和种花又是相通的,我只是单纯地想多学门手艺罢了。”

张茂点头,视线不自觉落在裴妍薄汗浸湿的脸上,午间的日光落在女郎细腻的面皮上,柔嫩的皮肤,黛色的眉眼,水润的粉唇。春风荡漾起春色,空气里弥漫着少女的体香,张茂赶紧挪开了眼。

“你喜欢就好。”他听见自己如是说。

冬雪消融,柳条抽枝,飞燕徘徊,小郭氏熬过了寒冬,终于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止住了撕心裂肺的百日咳。

裴憬和张茂亦踏上回京的路。

裴妍、柳蕙还有来凑热闹的裴娴,在郊外的十里亭为他们送行。

裴娴有些得意的抚了抚头上的钗鬟。今日这个送别名额来之不易,闻喜的士族听说钜鹿郡公府的郎君近日要回还,都争着要来送行,皆被张茂以裴憬的名义婉拒了——小郭氏大病初愈不能外出,裴憬不擅交际,与这些地方豪强只是点头之交,裴妍还小,钜鹿郡公长房实在没一个可以主事的人。他们来了反而让大家为难。况且,于裴憬而言,只要柳蕙来送他,便是最好。

至于裴娴,那也是沾了表姊柳蕙的光,毕竟,你让一个女郎专程来送郎君,面子上也说不过去啊!她是裴家的族妹,表姊陪她来串门,顺路送送亲戚,也算是一个体面的借口了。

路口有数十个部曲牵着骏马,百无聊赖地候在亭外。

裴憬与柳蕙执手相看泪眼,似有说不完的话。二人如今名分已定,临别自是依依不舍。

张茂本是远远看着,见一旁的裴妍伤感垂泪,忍不住递给她一方巾帕,“想来不久夫人和元娘也能回去了。”

裴妍心头一暖,也柔声回应他:“借阿茂哥吉言!你也千万珍重,勿要劳累!”

张茂浅笑:“敢不从命!”

躲在后面的裴娴眼珠子在二人身上转了一圈,一副探究的**。

张茂却没给她机会,启程的吉时不可耽误,他走到裴憬身边说了几句,裴憬无奈地和柳蕙分别,又转身冲自家妹妹招招手,算是告别,继而钻进了身后的劭车。

裴妍跟着往前小跑了几步,含泪冲他的劭车挥舞帕子。

裴娴冲着车屁股翻了个白眼,天下竟有这般见色忘妹的兄长?

风吹黄沙,扬起漫天烟尘,车队连主带仆浩浩荡荡百十人,终于在一片人马喧腾中疾驰而去,隐于山道的尽头。

裴娴不耐烦地拽着痴痴地望着官道的裴妍和柳蕙:“再看下去,就成望夫石了!趁男人走了,咱们吃酒去!”

裴妍和柳蕙都没有心情。

裴妍借口道:“我阿母不许我出去!”

“那就去你家庄子,你娘只说不许你出去,可没说不许我们进来!”裴娴是伶俐人,没几句话就把两个女伴的失落症给治好了。

到底是少女,悲喜转换好比天书,不到一刻的功夫,三个女郎一扫方才的颓唐,重又叽叽喳喳起来,好不快活。

裴妍原以为自家至多一年半载就能回京。可闻喜的气候实在不算好,春季乍暖还寒,夏季酷暑难耐,秋季阴冷湿寒,冬季冰雪封路,小郭氏的身体许是水土不服,竟是一个季候一个病症,愣是没一个好时候。来闻喜的头两年,竟是卧床的时候多,康健的时候少。

幸有神医在身边调理,才终于在第三年堪堪恢复了点元气。

钜鹿郡公府长房母女离京一别就是三年,这却是诸人始料未及的。

因着小郭氏身体不好,裴妍常年在山上陪母亲养病,等闲不参与士族间的交游,闹得闻喜的士绅都暗传钜鹿郡公长房母女皆体弱,那些原先窥探裴妍想打探她做儿媳的人家,也渐渐歇了心思——裴家是高门不错,可儿媳是娶来生孩子的,娶个病秧子,万一过了病气怎么办?万一这病秧子还是个善妒的,自己不能生还不让丈夫纳妾,那岂不是连累家中儿孙?

是以原先行情高涨的钜鹿郡公长房渐渐门前冷落下来,而这正合了小郭氏的心意——谁耐烦跟这些乡下人打交道?她家阿妍迟早是要回京的!

因着常年住在山上,下山采买药材不便,皇甫严勘察地形后,在庄子北面开了一片药田。

裴妍侍疾闲暇时,常跟在神医后面学习侍弄、炮制药材。

小郭氏还特地从裴族长家请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夫子教授裴妍功课。除非裴娴和柳蕙等小姊妹来寻她,大部分时候裴妍上午读书,下午去地里侍弄药草菜田,晚上到小郭氏床前侍疾。

在这三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里,裴妍原先跳脱的性子竟也渐渐沉了下来。

三年后,闻喜,秋水别庄。

今年上巳的春日宴便设在此处。

绮罗高挂的花厅里,几个婢子有条不紊地穿行其间——或给匾额梁柱披红挂绿,或换上新制的珠帘屏风,或给座席铺上柔软的锦垫压好席镇,或将新剪的桃枝插进绘彩的琉璃瓶……

这里的管事娘子名唤符媪,她也没闲着,一路在花厅内外穿梭监工。

裴氏作为河东最大的望族,一年一度的春日宴乃全郡盛事。

往年,这样的事皆由族长夫人柳氏亲自操持。今年她却发话,让幼女裴娴与从女裴妍一道,代为操办。

内室里,裴娴皱着眉头,又谨慎地比对了一遍菜单子。

管庖厨的仆妇开解她道:“女郎宽心,且不说寻常菜式,就是天子宫里才有的五位脯并醒酒鲭鲊,都是庖屋里做老了的,绝不会在宴上出漏子。”

裴妍正剪着折鹤兰的叶子,听罢也附和道:“阿姊别劳神了,往年伯母怎么办的,咱们循着来就是!”

裴娴瞥了一眼裴妍,摇头道:“若非那王赤龙闲的没事非要跟来闻喜,我至于费这么大心思?为了谁?何苦来?”

裴妍知她的暴脾气,赶紧服软:“为了我为了我,辛苦阿姊了!”

王导这两年一直在东海王府任幕僚。这些年小郭氏和裴妃多有书信。

裴妃在听说小郭氏身体有所好转、预备今年春深回京城后,便托回家省亲的王导绕道河东,随裴憬一行送些东海的土仪给族长,顺道和裴憬一起护送长房母女回京。

王导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他要来,对于闻喜这样小地方的士绅而言,可谓荣幸之至!就连族长一家,也得抓着机会好好招待。

本来王导是钜鹿郡公二房的亲戚,与长房并无多少瓜葛,可谁让他现在是东海王府的幕僚呢!

东海王妃想要裴妍做儿媳的心思裴家人几乎都知道。说白了,王导是为了裴妍母女而来,却让族长一家好一番忙活。

这样说来,裴妍确实对裴娴多有愧疚。

裴娴只比裴妍大一岁,同族姊妹里,就她俩年龄最相近,加上她的表姊柳蕙是裴妍的准嫂子,是以三个女郎经常玩在一处。

“听说太夫人又来信催你们回京了?”柳蕙小声问。

裴妍脸色一暗,沉默点头。

年前,郭太夫人又来信催问长房的回京事宜。

裴妍十三了,不日便要议婚,长房一家是时候重回京城。

裴娴却舍不得裴妍走,用她的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别看我阿耶只有三品散职,可在这河东地界,就是府君来了也要低头唤他一声从父!你在京里,尚且有一堆命妇公主需得奉承,又有其他著姓与你分庭抗礼。可是在河东,哪个不以咱家为首?即便豪强如汾阴薛、解县柳,都得看咱们的脸色!春日宴你也参加过两次,可有哪个外姓女郎敢拂逆你?回洛阳,呵,哪有在老家爽快!”

裴妍不得不承认裴娴说的确是事实。相比头一年的想家,在闻喜混熟了后,裴妍渐渐品到了乡下的好处,这宁**头不做凤尾的日子确实挺舒爽的!

然而想起京城还有大母、兄长、堂妹等亲人,她又止不住的想回去。

唉,真是左右两难!

这时,容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盆长势喜人的莲瓣兰进了屋。

裴妍不好与裴娴争辩,便借此转移话题。

她小心翼翼地将兰花接过来,惊喜道:“原还担心着,怕今年太冷它长不好,没想今日就开了!”

容秋笑道:“今朝晨起才开的,不枉女郎倾心栽培!”

一旁的裴娴亦看直了眼,莲瓣兰是兰花里的名种,一株需得万钱。且这种兰草娇弱,对土地、肥料、气候、水源都有严苛地要求,多少匠人都未必能伺候出来,没想到裴妍居然自己把它种出来了。

裴娴新奇地伸出指头,轻轻点了点粉嫩细长的花瓣。

裴妍立刻嫌弃地抱着花盆移开两步,免得她的兰草惨遭毒手。

裴娴不满,偏追着伸手去够:“至于么,再名贵不还是一盆草!”

“这是我亲手栽的,跟别个不一样,有本事,你也养一株来?”裴妍边躲边怼。

裴娴悻悻地收回手去。她可没工夫养花,有这时间,还不如帮阿母多看两页账本。

她对郭夫人也是佩服,养了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宁愿看着她成天把自己关在花圃里种花种菜,也不让她去亲戚间走动交际。真是,把人都养傻了!

柳蕙边饮茶边笑着摇头,她是三个女郎里最大的,为人也最沉稳。茶香沁鼻,她看着杯中的人影,思绪却飘到了城外。

这次来接长房母女的,正是她的未来夫君裴憬,说来他们也有小两年未见了呢!不知他如今是何模样?

驿馆中,张茂将裴妍新送来的信收好。无他,裴妍问他们何时能到,又嘱咐他们早晚添衣。

今年是闰二月,河东的春日来得比洛阳晚些,熬过数九寒冬,还有料峭的倒春寒。

洛阳在花朝之后便已春深日暖,男男女女皆脱下厚重的裘袄,换上轻薄的春衫。然而在河东,人们未吃过端午粽,是不敢除冬装的。

这三年来,裴妍与裴憬、裴妡时常书信往来。

裴妡还好,裴憬却是最怵动笔的人,常是张茂于中间回复。

此番裴憬与张茂、王导来闻喜接小郭氏母女回京,裴妍依然絮絮叨叨写了很多叮嘱的信与他们。

门外传来听雨的拍门声:“郎君,该启程了。”

张茂闻言,将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袖囊里。这才拿起手边的佩剑,起身朝外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