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乱世离人歌 > 第52章 变迁

乱世离人歌 第52章 变迁

作者:麻雀闹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6 21:49:50 来源:文学城

小妹丈夫提回来一只鸡,是秦秋买的。众人商商量量开始准备晚饭,小妹去园子里摘菜,小妹丈夫磨刀准备杀鸡。秦秋就坐在灶前烧开水,裴依寻负责看小孩,她自己两个,小妹家三个,幸得秦秋没把张兰芝姐弟带来,否者这院里还不够几个孩子蹦的。

裴依寻单独抱着灿儿坐在院里,离灶台有些近,还能看见秦秋,是为方便与她讲话。

秦秋添了一把柴,灶前立马升起浓浓青烟。她又拿起烧火棍,捅捅刨刨,青烟终于小了些。她叹一口气,像是在叹这火势,又像是在叹别的东西,目色平静道:“我刚回秦家寨,小妹才生了老三,日子也不好过。”

“后面开始打仗,官府征兵都征到山里来了。寨子里的男人怕被捉去,只能躲进深山里。我随寨子里的女人们去城里寻活计,结果被城西的媒婆看中。她给我说了一门亲,对方是城里人,还有一栋祖宅。就是人比较懒,没人看得上,婚事拖到现在。”

说到这儿,锅里的水开了。白雾如云不断顺着锅盖边沿往外翻涌。秦秋便道:“你把开水给大山提去,顺便把米淘淘下锅。”

她口里的大山便是小妹丈夫——秦大山。

裴依寻还沉浸在她的故事里,听到吩咐就抱起灿儿去舀开水,到灶旁了才发现手里已经有个东西了。她慌忙返回屋,把灿儿放在小床上,又提来水桶。

秦大山这边刚把鸡放完血,裴依寻就提着开水来了。于是他顺势把鸡往水桶里一丢,提着一只鸡脚反复涮毛。这只鸡脚涮过了,又换另一只。

而裴依寻已经回去淘米下锅,顺便继续听秦秋的经历。

秦秋说道:“我嫁过去了才发现,那人竟是个瘸子,脸上的坑比路上的石子都多。原不是他懒,而是他根本做不了活儿。他听说我有两个孩子后,也是惊讶。新婚的夜里,我俩一个坐床头,一个坐床尾,我哭了一夜,他叹了一宿。”

她眼底划过一丝嘲弄,无可奈何道:“还能怎么办呢?聘礼都收了,酒宴也办了,只能将就着过下去了。”

裴依寻心有不甘,把锅盖重重扣下:“哼!就该去找那个媒婆算账!”

秦秋听闻,嘴巴一翘,笑道:“你呀,和小妹一样。小妹听说后,也是气哄哄要去找媒婆算账。我说算了,这年头有口饱饭吃就不错了,况且人家还认兰芝和仲春。”

接着像是安慰般,她好声道:“再说,我现在过的也不赖。他虽然干不了重活,做些小事也是可以的。我又在城里戚家寻到一份差,是在厨房帮忙。每天就忙那三顿,还能抽空回来看看孩子。”

裴依寻听完这一切,心绪复杂无比,不知该为她惋惜,还是为她庆幸。只好假装忙碌起来,收拾灶台上的家什。

秦秋却好像想到什么,突然叫起来:“欸!”

“我想起来了!”她敲着烧火棍兴奋道,“戚家最近在找绣娘,我以前常看你给唐阅缝补,手艺还挺好的,要不要去试试?要是没选上,就去城里绣坊碰碰运气。我看过了,那些人的手艺都比不上你。”

裴依寻的心思短暂活跃了阵,立马归于死寂。她看看自己粗糙的双手,讪笑笑道:“还是算了吧!我一年多没碰那些东西了。”

以前在裴家,裴老爷总说,女孩子最要紧的是脸,第二要紧的就是手。纤纤玉指,柔夷婉转。她这双抓锄头、刨泥巴、捡尸骨的手,又怎么可能再捏起那么细的一根绣花针呢?

秦秋正要劝,结果小妹摘菜回来,笑嘻嘻道:“哟!在聊什么呢,都围在灶边。”

于是秦秋赶紧对她招手:“我正在劝依寻呢,小妹赶紧过来跟我一起劝劝。”

“什么事呀!你不给我说清楚,我怎么帮你劝。”小妹一边说着,一边放下背篓端出满盆的菜,这些菜已经在河边洗好,回来就能炒了。

秦秋道:“就是城里那户戚家,正缺一个绣娘,我劝依寻去试试呢。”

小妹听完,也是高兴:“那必须去试试!裴娘子,我给你说啊,那戚家可是皇亲国戚,家中二小姐是大皇子的侧妃,出手又阔绰,逢年过节,还有奖赏。你要真成了他们家绣娘,后半辈子都不用愁了。”

她这一说,裴依寻又心动了,再次望望自己的双手,对二人道:“也行,那我就去试试吧!若实在不行,就想秦秋说的那样,去城里绣坊寻一份活也好。”

“这就对嘞!”秦秋笑起来,用烧火棍指指裴依寻,万分肯定道,“我觉得你一定能选上。”

小妹人走进屋了,还不忘送上一声附和:“我也是这般觉得!”

众人吃过晚饭,天色已经黑了。秦秋原本就没打算回去,又想和裴依寻叙叙旧,两人就睡一张床,聊了许多清兰镇的事,也不知何时睡去的。

次日一早,裴依寻提着自己的小包裹,和秦秋一起去了昌原城。

路上,秦秋说她家里有空房间,正好给裴依寻住,就不用另外花费了。

于是二人直接来到秦秋家,大门一开,就是一张惨绝人寰的笑脸。裴依寻被吓一跳,直接愣在原地。

“回来了?”那人的眼睛是脸上唯一看得过去的东西,又盛几分柔情,越发明亮。

秦秋应了一声,开始为两人介绍:“老齐呀,这就是我以前和你提的裴娘子。”

男人对裴依寻憨憨一笑,却把裴依寻吓得低下头。

秦秋又道:“依寻,这就是我男人,叫齐浩白。我是习惯叫他老齐了,你看你怎么方便,就怎么叫吧。”

裴依寻垂首琢磨一番,小声叫了句:“齐大哥!”

“哎!”齐浩白应道。

秦秋见状,又开始夸耀起裴依寻来:“真不愧是读过书的人!老齐,依寻和你一样,都念过书,文化高着嘞。我打算以后孩子出世......”

趁着秦秋絮叨的功夫,裴依寻这才敢抬起头。那张吓人的脸已经不见了,正满目柔情地望着说个不停的秦秋。

就在这时,屋里跑出来两个孩子。唐桑曈被吓得往母亲身后一钻,忽而又探出个脑袋,仔细打量着那两个孩子。兰芝和仲春也在打量她。

下一刻,三个孩子都叫起来,手舞足蹈地跑在一起,又蹦又跳。秦秋笑道:“你看,孩子还认识嘞!”

齐浩白神色欣慰:“兰芝他们可算有伴了。”

都说人不可貌相,裴依寻暗暗叹一声,今日可算见识了。她舒心一笑,感觉未来终于好了些。

不过明儿就要去戚家了,还是得准备准备。秦秋拿来一篮针线,让裴依寻先练练手,找找感觉。

时隔一年,裴依寻再度拿起绣花针,烛光昏黄,仿佛把人拉回过去。只是坐在桌前看她绣花的人,从唐阅变成了秦秋。

因不想浪费秦秋家的灯油,她顺便帮秦秋补了一件褂子。

来戚家做绣娘的人有很多,大门前都排起了长队。穿着晴蓝湖绸的婆子立在门口,仰着眉眼,手里拿一块板子。妇人姑娘排到她面前就伸出双手,若板子没有落下,才有资格进大门。

若“啪”的一声,板子落下,那就只能打道回府了。

秦秋全程陪着裴依寻,眼见板子就要落下,连忙冲过去抬住婆子的手,顺便往对方袖子里塞几点碎银。

婆子斜眼觑着秦秋,尖声问道:“秋娘子,你这是何意?”

秦秋赶忙拿出昨日裴依寻缝补的那件褂子,指着上面的花纹道:“祝妈妈你看,这是昨日她绣的,手艺好着嘞。你只要放她进去,她一定能选上。”

婆子瞥一眼褂子,把银子拿出来还给秦秋,说道:“算了,我今儿卖你个人情。进去吧!”

秦秋一面连连道谢,一面拉着裴依寻走进戚家。

这第一关,秦秋尚且能帮点忙。后面的,就只能看裴依寻自己了。管家过来要走了秦秋,另一个穿锦衣的婆子领着裴依寻她们去了别处。

临湖水榭里,打扮素净的夫人坐在梨花椅上,身边是两个丫鬟,一人提着香炉,一人捧着茶。

外面还有几个婆子规规矩矩立着,不苟言笑。

在水榭前的空地上,还摆着十几张桌椅,上面放着女红竹篮。婆子领着裴依寻等人过来,指了指地,示意众人再次等候。

她独自走到夫人面前,毕恭毕敬道:“夫人,来齐了。”

里面的夫人刚点头,便有婆子站在阶梯上说道:“你们听着,三月初八,也就是后日,夫人要去王府看望娘娘,正缺一方手绢。东西都给你们备齐了,谁的绣品被夫人看上,谁就留下来,其余人都给我回去。”

裴依寻身影一顿,赶紧挑了个最近处坐下。其余女子也纷纷找位子,不过一刻,场上就剩下银针刺破锦帛的声音。

天上太阳渐渐升起,绣娘们都沉浸在女红中。突然间,人群里炸出一道声响:“我绣好了!”

裴依寻高举着自己的作品,满是兴奋。水榭里的夫人微微蹙眉,不是很喜欢她这跳脱的性子。婆子按规矩办事,将她的手绢奉到夫人面前。谁料夫人只瞥一眼,就弃在旁边。

出于礼节,夫人看过所有绣娘的作品后,才会说出自己的心仪之物。

裴依寻有些失落,她可不认为夫人那个动作是看上的意思。等到所有绣娘完成,夫人挑挑拣拣,终于拈一方手绢,果真不是裴依寻绣的那方。

婆子们看夫人拿定主意了,正要宣布结果,却没想裴依寻抢先开口道:“夫人不能带那方手绢赴宴!”

“大胆!”婆子们眉头一蹙,就要训斥。可裴依寻跪得更快,或者说她已经适应这个世界的规则了。

她急忙说道:“夫人,牡丹雍容华贵,若来装点手绢这些方寸之物。花朵绣大了,有招摇之嫌,难免俗气。花朵绣小了,又展现不出杜丹风采,反失其魂,得不偿失。”

“倘若夫人真爱牡丹,应该点在你赴宴的衣裙上。且该选用魏紫,而非这朵姚黄。姚黄为牡丹之最,若是夫人带它去王府,那置于王妃为何地......”

说到最后,裴依寻声音开始犹豫了。夫人一听,赶忙丢了手中绣帕,转而挑出裴依寻的作品,慢声问道:“那你来说说,你这绣的又是什么?”

裴依寻道:“夫人,我这绣的是宋梅。兰花常生幽谷石壁,品性高洁。我选兰花绣于手绢一角,正如兰花生于幽谷一处。而宋梅为春兰之首,身份高贵。这既能体现夫人尊贵,又能衬托夫人才德。”

这些东西都是裴家那位嬷嬷教她的,裴依寻不屑于学,经常被打。打多了,就老实了。却没想被认为是磨灭她个性的东西,如今反而给她一条生路。

或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强者改变环境,凡人只能适应。

一直沉默的夫人此刻终于开口了:“既然宋梅为春兰之首,你就不怕喧宾夺主吗?”

裴依寻赶紧解释:“从来都是牡丹喻人,兰花喻德。夫人德行高洁,为昌原众女子效仿,岂不正合春兰之宋梅。”

话一说完,裴依寻自己都在心里佩服自己,这溜须拍马的本事是越来越高了。不过嘛,这些淡泊名利的贵人就吃这一套。

果不其然,夫人微微点头,把裴依寻的手绢纳入怀中,又正色问道:“我戚家不用来历不明者。听你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又懂这些花木之理,你到底出身何处?”

裴依寻还知道,这些贵人就喜欢被身份好的人伺候,而昌原又是别人的地盘,唐阅怎么都寻不到这里来,便老实说道:“民女不敢期满夫人,我本是郦阳裴家大小姐,只因匪军攻城,与家人失散,流落至此。”

上位的夫人叹一声:“难怪不得,我就说一个村妇,怎能懂这么多。你留下来吧!”

裴依寻面色一喜,立刻叩首谢恩:“多谢夫人!”

同时被留下来的,还有那个秀牡丹的女子。夫人命她两人合作,三日之内,在新衣上绣一片魏紫。

这些贵人就是这般虚伪,既要占牡丹之尊,要占兰花之德。殊不知两样都占的行为,其实是两样都不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