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露水红尘 > 第2章 护国寺

露水红尘 第2章 护国寺

作者:击云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17 16:19:06 来源:文学城

第二章:

早餐用过一碗百蟹面加半个胡饼,在侍女们的簇拥下,郑泠去到兰心堂,和大伯母崔氏打了招呼。

崔氏将将好用完餐,正准备晾凉了治风寒的药,等着喝掉。

听见她要去护国寺,崔氏二话不说,连忙端起,吹了两口便开始灌这碗热腾腾的药汤。

郑泠光是闻着味,就觉得异常苦口。

她见崔氏如同喝水一股脑灌入口中,没过多久,大半碗药立刻见底。她连忙在桌上摆着的蜜饯盘里,拿了几个金丝蜜枣,候在一旁。

等崔氏喝完,郑泠就立刻将蜜枣喂在她嘴里,“大伯母真乃女中豪杰,一口气喝药都不带皱眉。”

崔氏吃了蜜枣,甘甜化开口中的苦涩,她细嚼吞咽,将瓷碗轻轻一放,快言快语地笑道:“伯母又不是你,这么大个人了,还怕苦。等着,伯母收拾一下,披件厚袍就陪你一块儿去。”

崔氏出身五姓七望的博陵崔姓,乃当今四大柱国之一的华国公家的嫡女,上柱国崔挚之妹。

将门虎女,素来生性豪爽不拘,她嫁给荥阳郑家的郑邺之后,二十年间,依然保持着少时的性子。

她与郑邺膝下无闺女,只有一个一脉单传的儿郎,名唤郑淙。

男孩子长大了,也就不如小时候乖巧,总围着母亲转。

况且郑淙自国子监读完书后,就被当今圣人委以金吾卫中郎将一职,司职长安城内街道缴巡事宜。平日忙得很,只有一月一次的休沐,才能见得到他人影。

为此,崔氏膝下寂寞,越发与郑泠这个由自己半手带大的侄女亲厚,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

两人相处十分亲切融洽,一如寻常母女。

再加上今年中秋,郑泠得圣人赐婚与崔氏的亲外甥。彼此之间,更是亲上加亲,愈加令崔氏重视郑泠的任何事情。

如今快到年底,她的婚期将近,崔氏更是怕她磕着碰着,恨不得将她拴在身上,时时刻刻都能看顾着。

*

郑泠自幼父母双亡,她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一半时间是在宫中,承欢姑母兼舅母膝下,得舅父亲授丹青笔墨,与皇子公主为伴嬉戏;另一半时间是在良国公府,在大伯父和大伯母的关爱下,长大成人。

大伯母对自己的素来关爱,平日里哪里有什么宴会赏玩热闹的事,也都会带上她。她想去哪里,大伯母也都像一个慈母一样,亲力亲为陪着她。

但考虑到大伯母如今风寒未愈,还在喝药,郑泠就委婉谢绝了崔氏的陪同,让她安心在家中好生养病。

外边天寒地冻,崔氏不大放心。郑泠便佯作生气,才劝住了半只脚跨出门外的崔氏。

后者好笑地刮了刮郑泠的鼻子,宠溺道:“我们文殊婢脾气这样大,也好,以后不至于被忱骦压着。不过那孩子品性都好,是万万不会也不敢欺负你的。”

冷不丁听到这话,郑泠白皙的脸上起了一层薄薄的红晕。

大伯母口中的忱骦,是上柱国崔挚之子。

其人青年才俊,文治武功,出类拔萃。

崔忱骦昔日为当今圣人的伴读,两年前与其父崔挚,一同出征抗击突厥。

十八岁就被提拔为右武卫将军,得圣人御笔钦提‘崔门双璧’,做成金牌匾赐予崔家,光耀门楣,成为一桩时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人道是:博陵崔氏子,少年英雄色。

想到那个冠绝京华的未婚夫,郑泠羞地无地自容,她支支吾吾:“伯母别取笑我了,怎么就说到那里去了……”

崔氏见她羞地满脸通红,便不再打趣,慈爱地叮嘱:“那你早些去吧,山上雪厚难行,切勿小心,要实在赶不及宵禁,你就寺中住一晚上,明早我让你阿兄去接你回来。”

郑泠乖巧向她行礼:“是,泠娘这就动身,伯母在家好生休养,万万别冻着了。”

*

出了国公府,郑泠登上金钏早已备好的马车,一路出了翊善坊向南行,经过重重坊门,行至朱雀街,过了十几坐城坊之后,终于抵达晋昌坊的护国寺。

护国寺建在半山腰上,算不得多高的距离,但前几日的冻雪,还是给这条修缮过的宽阔山道,增加了一些阻力。

路上的积雪厚如棉絮,两匹骏马艰难地拉车前行,重压上去,立刻现出两行深深的辙痕。

再往前半里,路旁就满是被风雪折断的翠竹,凌乱地交错在道路上,完全阻碍了通行。

郑泠在马车中等了好一会儿,待家仆清理完这些路障,才缓缓前行。

以至于到达寺中的时候,已然过了正午。

隐匿在一片皑皑白雪之下的护国寺,飞檐重楼,巍峨壮观。

他们的马车一停下来,在广场清理积雪的沙弥,就认出了良国公府徽识,他们连忙上前接引。

进入大殿,金钏问她是否先去斋堂,吃点热乎东西垫垫肚子。

郑泠摇头:“不必,先去给耶娘上柱香。”

她的母亲,是安阳镇国公主,当今圣人的姑母,太上皇的胞妹。

当初生下她后,安阳公主气血亏损,元气大伤,身体不好,缠绵病榻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

母亲离世得早,她才半岁,是以没什么映像。

仅从父亲和旁人的口中知晓,母亲是个极其美丽聪慧,红颜无双的巾帼英雄。

在嫁给她父亲之前,安阳公主曾为朝廷使者,带兵远赴冀州,与当时的节度使李叡共同抗敌,保大豫王朝边境安稳。

故去之后,母亲的神位,被舅父立在护国寺,享受天下万民香火。

从留传下来的安阳公主的画像来看,郑泠也认为,母亲确实是个难得一见的,极其美丽的女子;像洛阳城中的牡丹,雍容华贵,大气典雅。

可惜她长得不像母亲,没有继承她那雍容明艳的绝世容貌;可她也不像父亲,亦没有父亲那样英气的轮廓和武勇的体魄。

甚至她小时候说话走路认字,都比旁人慢上一拍。

小时候她觉得自己异常蠢顿,深受打击,还为此黯然伤神、哭闹过。

父亲便将她架在肩上转圈圈,转移她的伤怀,安慰她:“你就是你,不必与谁一样,也不必像谁一样。我们文殊婢,就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不需要多么精明能干,也不需要肩负什么重任,你只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无灾无难地活着、长大就好了。”

随后父亲告诉她,她的到来殊为不易,“你是你母亲花了很多心思,很不容易才留下来的礼物,不论你是何模样,你都是父母最珍爱的宝贝。”

父亲跟她说,她的母亲从前战后受伤,怀着她在腹中时险些滑胎,用了很多坐胎药,才堪堪保住了她。

生下之后,郑泠体弱多病,靠着汤药不断,才活了下来。

为此,满月之后,安阳公主带着她到护国寺,求菩萨拜佛。算了一卦,将她认在文殊菩萨座下求获庇护,才有了文殊婢这个乳名。

从那之后,郑泠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再也不会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不如谁人。

母亲给予的她生命,她当珍而重之。

父亲也给足了她这世上最好的父爱,一直陪着她到七岁。

她的父亲,讳郑随,原为十六卫之神策军统帅。

十年前,凉州生变。

河西节度使勾结突厥势力,开关放敌进入大豫境地,企图攻克长安。

郑随领兵戍守,历时两载,驱除反贼外敌,但也损失惨重,留下一身伤痛。不到一年,他就旧疾复发,也驾鹤西去。

当时舅父感念父亲为帝国的付出,追赠他为安北候,也将他的神位立在护国寺,与母亲一道,享万民香火。

此番前来,算是郑泠在出嫁前,提前拜谢父母之恩,已做大婚之日的拜别。

他们没能看见她长大成人,如今也见不到她嫁人,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和难过。

郑泠跪在灵位前,持香默念:“今日女儿特来敬香,告慰父母在天之灵,愿你们安心,女儿一切安好。以后嫁入崔家,定与崔六郎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会一生幸福。”

*

上完香后,郑泠拜过各处菩萨,最后去了后山新建的那座‘鬼子母神殿’,参见太上皇。

鬼子母神殿,顾名思义供奉着十二诸天之中的鬼子母神。

进去之后,只见主殿中央,林立着一座丈高的坐姿女神像,其左手持书,右手怀抱稚童,红唇微张,面容温和,眼神慈悲地望着臂间憨态可掬的幼儿,俨然是一幅慈母教子像。

殿内的山崖墙壁之上,也都分别彩绘着鬼母与鬼子,造型迥异的其他温馨互动日常。

一共九副,从崖壁的顶部到底部的巨幅壁画,以工笔描绘,磅礴细腻,栩栩如生,人性的慈和与神性的悲悯,结合的恰到好处。

进来参拜的人,若有昔日见过卢妃者,便会发现,这座神像及其壁画中的人,与曾经宠冠后宫的卢贵妃母子,一模一样。

但这不是什么秘辛,天下皆知,护国寺的鬼子母神像,供奉的其实就是卢妃母子像。

昔日雄才大略的太上皇,自从三年前,先后痛失爱子和宠妃卢贵妃后,就消磨了一腔雄心壮志。退位隐居护国寺,剃度修行,日日闭关,与青灯古佛为伴。

两年不问政事的太上皇,于去忽然年出关,给圣人下了一道旨意:敕令护国寺依山崖开凿,新建一座‘鬼子母神’神殿。殿中神像以卢妃母子肖像为原型雕刻,用以纪念他们母子。

同年,举国上下皆大兴土木,凡是大寺都新修了一座鬼子母神庙;修不下庙宇的小寺,也都想办法新增加了一尊抱子的鬼子母神像。

郑泠自幼学画,是太上皇亲自教出来的天子门生。

因此,她便被太上皇委以重任,专门负责这座殿宇中壁画的起草设计,与落地绘制。

才有了她亲自招募选拔天下画师,遇到画技精湛的傅丹青,与他相识共事一事。

殿内这些壁画,都是她和傅丹青,一笔一画,耗时七七四十九天,共同绘制的成果。

科普时间:

一、【鬼子母神】

名为诃梨帝母,是一种保护妇女儿童的神,又叫欢喜母,爱子母。

详细起源:

传说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

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食之。

释迦听说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

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在中国民间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

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

——以上来自百科。

嗯,就是说正统的神佛,修成正果之前,都经历过一番痛彻心扉的遭遇和磨砺。

真是众生皆苦,连神佛都不外如是。哎,愿世界和平,人人皆顺利。

————————

再说乳名,这种小名里带‘奴’,‘婢’的,在古代不分阶层和男女,是常用的流行字。

多用于父母长辈对子女的昵称,或者是自己的自称——‘阿奴’。

比如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小名寄奴,

就是因为他刚生下来妈妈就去世,他爹请不起乳母,把他寄养在他姨妈家,所以叫寄奴。

再比如,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小名叫观音婢。

直到宋代之后,‘奴’字,才成为女子专用字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护国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