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笼中鸟 > 第5章 学徒

笼中鸟 第5章 学徒

作者:海**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7 06:35:30 来源:文学城

送走芳姑姑,有侍女来传话说谢明轩要宿在我的院子里。我沐浴更衣完毕后,靠在榻边看书,满脑子里想的依旧是行医的事。

虽然,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常去坐诊的身份,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南燕的民风不算开放,下至黎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都难以接受女子在外抛头露面,更遑论是皇室。

当年母亲开医馆坐诊,也传出了许多风言风语,但母亲凭着精湛的医术,让许多人心服口服。再加上父亲与外祖父的支持和保护,那些风言风语传了一段时间也就没音了。

可是,皇帝若是知道我在外抛头露面坐诊,等着我的又会是什么呢?

我正在唉声叹气,谢明轩走了进来。

我看着他有些吃惊,毕竟我嫁入王府快一个月,从来没见过他出现在我的院子里。而我平日里,也只当没有这个夫君,锦书也只会叫我小姐。

意识到从今日开始,我的生活就要与以往不同,心里有一丝沮丧,因为我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悠闲自得了。从今以后,不管如何,都需要多为一个人考虑。

不过我没有显露出来自己不悦,立刻将书放下起身行礼。

谢明轩上前扶住我,叫我唤他夫君。我依然觉得烫嘴,吞吞吐吐才开了口:“夫……君。”

他听后高兴极了,柔软的唇瓣落在了我的唇上。

窗外传来喜鹊的啼鸣,红色的床帘被放下,仿佛回到了我与他新婚时的那个晚上。我心跳加速,只觉脸颊发烫,紧张的合上了双目。

我醒过来的时候,浑身酸痛,谢明轩还躺在我的身旁正闭目沉睡,天也还没有亮。

我小心翼翼起身,将身上凌乱的寝衣整理穿好。再躺下时,谢明轩依旧没有醒过来,我靠在枕头上,仔细看着他的脸。

剑眉星目,鼻梁挺直如峰,他的嘴角自然微微上扬,在他精致俊朗面容上,隐隐有一抹温柔。

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要摸一摸他的脸,指尖刚触到他的皮肤时,他醒了。

他握住了我的手贴在心口,看着我粲然一笑。将我裹进他温暖的怀抱里,再次入眠。

天明后,我选了一件浅蓝色紧袖长衫,梳妆完毕,就带上幕篱出了门。

母亲的医馆叫做“春生堂”,取自妙手回春之意。

我头一次从春生堂的后门走,小心翼翼得仿佛做贼,来迎我的是母亲身边的苏嬷嬷。她将关于“苏瑾”的所有身份印件,还有能够证明是苏府小姐的身份物什交给了我,我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母亲在医馆坐诊,还是一如既往的只着一件素色的白衫,头发全梳到后面绾起来,只带了一根褐色的木簪。

母亲本就生得极美,眉宇间不仅有清灵的书卷气,还有医者仁心的慈悲之色,一身素雅的打扮,倒显得她像一位脱于世俗之外的仙人。

母亲朝着我走过来,我摘下了幕篱扑进了她的怀里,但现在能喊出口的称呼,只能是“姑姑”。

不过是嫁了人而已,周围的一切都是熟悉的,但却只能以另一个人的身份来面对他们。我终于明白恍若隔世究竟是什么意思,再次落出了眼泪。

母亲没有说我什么,但我有些惭愧。因为自从嫁人后,我已经哭了很多次,我以前也不这么爱哭的。

母亲告诉我,这几日来医馆求医的女子又多了一些,有的人还是从都城外来的,虽然相距不远,但我知道母亲离自己的心中所愿又近了一步。

在南燕的医者间流行着一句话,“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女子;宁治十妇人,不治一个小儿”,所以许多女子有了病痛大多求医困难甚至难以启齿,母亲开设医馆的初衷便是如此。

我嫁入王府的那段日子里,也为一些丫头嬷嬷请脉诊病,好些人表面看起来虽然健康,但因不能及时就医,只用一些偏方缓解病痛,长年累月便有了沉珂旧疾,而与这些情况相同的病者,在母亲的医馆里也能见到许多。

我像以往那样,将那几日为她们诊病的脉案整理出来,记录成册放入母亲医馆的书库。

午膳时,我与母亲交谈,我们都认为若要让更多的女子能够得到救治,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女医。

原本,我们想创办一个学堂,可惜南燕早有法令,国中书院皆禁止女子入学,若有书院违规招收女子必被封禁,于是开办女子学堂这条路就这么被堵死了。

女子想要读书识字也只可以在自己家中,子嗣多的人家,会在家中设立学堂,请先生到家中教学。只是对于女子来说,不管我们读多少书都不能通过科举入朝为官。

既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部分人的力量,但我们也可以先从自我做起先聚齐小部分人的力量。

在医馆做事,除了为患疾者诊病以外,还需要为他们煎药,有时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还需要十二时辰守着他们为他们施针、换药。

所以一些姜府和苏府的家丁和丫鬟,为了养家糊口多拿一分工钱,便会自发来医馆做事。

这么几年下来,他们跟随我和母亲学习了一些医理,虽然这些人中能够成为医者的人只有五人,但那些没有能力成为医者的人,也掌握了基本的医理,照顾起病人来,亦是得心应手。

那五个人中有男有女,女子留在了医馆坐诊的,男子则在外祖父的推荐下顺利通过了太医署的考核,到了太医署任职。

于是,我与母亲合计,决定为我们的医馆招收新的学徒,且以女子为先。医馆能够坐诊的医者多了,我们便能再开一个医馆到别的地方,为更多患疾的女子治疾。

待条件允许,我们也可从姜家或者苏家找个地方开办私塾,让更多有志为医的女子能够习医。

医馆收聘学徒的告示贴出后,确有人来应聘,但大多皆是男子。

他们询问一番后,得知全由我与母亲教授医理,认为与女子习医并没有前途,于是便离开了。

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大多亦是男子,我知道不是没有女子愿意来,而是很可能没有几个女子知道母亲的医馆在招收学徒。

我与母亲并未泄气,散了些银子托了几个人将消息散播出去,就在医馆里仔细研读存下的医案。

为了让患疾的女子方便用药,不被人发现了耻笑,我与母亲打算,总结整理出女子常患之疾,根据对应的药方,将药制成药丸或者药粉。这样不仅能让患者方便携带,用药时也只需一碗清水,无需煎煮,极为方便。

习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耐心和恒心,还需要有对病人的仁爱之心。

消息散播出去的十几天里,来医馆应聘学徒的人很多,最后我与母亲选了十五名学徒留在医馆,且皆为女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处理完了王府后院中的事务就到医馆做事,有人得知苏家多了一个才貌双全且会医术的表小姐,于是便去苏府提亲。

谢明轩知道后急了,其实我也急了,我怕他不允许我再去医馆。但是,他却出奇的安静。

只是苏家很快多了一个入赘的表姑爷,叫作江子澈。

谢明轩每日下朝处理完政务后,就以江子澈的身份带着饭菜或一些新鲜的物什到医馆寻我,与我和母亲一起在医馆用膳,有时候父亲和外祖父他们也会过来。

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日子,因为在医馆里,他不是朔王,我也不是朔王妃,只是苏瑾和江子澈,可以如普通夫妻那样,平等相处。

我们也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和女婿,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与父亲、母亲还有外祖父在饭桌上说笑打趣,共享天伦之乐。

他说他喜欢这样的日子,因为能够看到真正的我。

医馆事情多的时候,他若是没有什么政事处理,会选择与我一起宿在与医馆只有一街之隔的姜家。若是政务繁忙,他便会选择回王府。

我与母亲研制的药丸和药粉,经过太医署审查通过后,不仅广泛用于民间医馆,还被太医署的太医用于宫中。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一直在医馆做事。我不想让宫里的人知道我是谁,所以对外都说这些都是母亲的功劳。

母亲再次得了太后的赏识,被皇帝封为女侍医,成了第一位可以在太医署任职的女医,但只负责为太后诊病。

后来,母亲面见太后时,提出了创办女子学堂的事,却当即被太后驳回,并且让母亲不要再提。

有一日,太后听说母亲的医馆多了一个叫作苏瑾的优秀女医,尽得母亲真传。来了兴致说想要见一见“苏瑾”。我以身体不适成功推脱,但心始终是悬着的。

从那时起,我为了防止被强行宣进宫中,便乔装成了毁容的妇人,以轻纱遮面。久而久之,就传出苏瑾容貌丑陋、不宜见人的话来,同时,也没有了太后要宣我进宫的消息。

但是,纸始终包不住火,端午过后,我正在医馆给一个病人诊病。朔王府的小厮着急忙慌的来寻我,说太后宣朔王妃进宫。

医馆里的女医莲书接了我的活,我立刻回王府换上宫装,上了马车随传旨的礼官进了宫。

我跪在大殿上,向太后行礼问安后,太后将宫里的宫人全都遣退出去,开口便唤我“苏瑾”。

我知道无法再隐瞒,当即磕头认错,可是我没想到太后笑了。她让我坐到她的身边去,握着我的手说我很像年轻时候的她。

太后的名字叫作林静娴,她年幼时,扮做男子跟着她的哥哥到国子监读书,同她的师母住在一个院子。

所以,从一开始,书院的先生们就知道她是女儿身,但是都替她隐瞒了下来。

三年的时间,她在书院学有所成,经史策论不输同书院的任何师兄弟,她的先生是当朝博士,不忍她一身才学无处施展,便让她参与编撰整理书院典籍。

这件事,在南燕也只有在朝中任博士的官员才可以做。

后来,先帝选秀她离开了闻岳馆,成为了先帝的皇后,从此她未再出过皇宫,也未再去过书院。

太后说着说着就靠在我的肩膀上,落起眼泪来,她说她很怀念那段在书院里的日子,不仅无忧无虑,还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是她曾经的抱负和胸怀,在后宫无休止的争斗中,一点一点的磨没了。

起初先帝对她很是偏爱,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派人先送到她的宫里。

先帝与她闲话时,会谈及一些朝政的事。那时的她心无城府,以为是先帝欣赏她的才华,便如实说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利于民生的建议,先帝虽然采用,却也因此对她生出猜忌,开始渐渐冷落、疏远她。

后宫里几个得宠妃子认为皇后庸碌无为,抓不住丈夫的心才失宠,想要取而代之,便开始明争暗斗。

太后做皇后时,厚待宫中上下,宫人生病她及时给他们寻来太医医治,涨了宫人的俸银不说,每至年节还会给宫人和娘娘多发一些银子,那些不受宠的低位嫔妃也是因为有她在才能安然度日。

这样贤明的皇后,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到底谁在后位,他们才能够在宫中安稳度日。那些针对太后的明枪暗箭,大多根本进不了她作为皇后所居的凤仪宫。

太后也不是一味仁慈,对于犯了事,要伤她及别人性命的人,她也绝不会手软,按照宫规和南燕法例对犯事的人进行责罚。在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之后,太后就算没有先帝的宠爱,也依旧坐稳了皇后之位。

都说孩子是父母感情之间的纽带,太后的孩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帝很孝顺,那时还是皇子的他,看着母亲生病,自己父皇却连看都不来看一眼。

于是,他便做了许多能够缓和父母之间矛盾的事,先帝最终明白太后只是想做一些能够帮助他,又能有利于南燕百姓的事,并无取代之意。

此后,太后说话变得委婉恭顺,与先帝的关系才又好起来。

而那时只是皇子的皇帝也在太后的教导下,成了众望所归的储君人选,最后稳坐太子之位直至登基成为皇帝。

其实,在我看来,太后说在意夫妻情义也不过是在陌生人面前的幌子,她其实早就对先帝失望甚至有些看不上了,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失宠受苦,才愿意与先帝重归于好。

太后更明白自女帝逝后,后面的皇帝和朝臣们,早已准备了一万个办法阻止再有第二个女帝的出现。只要日子还能过得去,为了她自己,也为了她的母家,才没有做她最想做的事。

后宫自女帝之后,早已是真正牢笼。皇帝不仅忌讳后宫女子干政,更忌讳后宫女子与朝臣还有联系,哪怕是她们自己的母家也不行。

里面的人没有皇帝的允许不能随意出来,外面的人也不能越过前朝的乾安门进入后宫,否则便是死罪。

妃嫔们只能在怀孕的时候,能够让母亲进宫陪产,平日若想要见自己的亲人也只能到指定好的一个小宫殿里,周围还都有人看着。

太后又说羡慕我和谢明轩的关系,因为谢明轩一直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谢明轩是真的爱我,叫我好好珍惜他。

我楞楞的看着窗边阳光下正开着艳丽的牡丹,想了很久,突然有些不知所措。

太后看我没有回应,有些着急,说谢明轩真的很好,是她看着长大的人,还要说下去的时候,太后却咳了起来。

我知道太后应该很疼爱谢明轩这个孙子,我回过神倒了一杯水给她,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告诉她“我会的”,便跟着她也落起眼泪来。

最后,她告诉我,她很喜欢我,不会把我的事泄露出去,我依然可以用苏瑾的身份在母亲的医馆坐诊,她还会帮助我和母亲做一些事。

太后见我迟疑,又接着说她斗了一辈子,早就累了,她知道自己的身体每况日下,已经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了?

她想要帮助我和母亲,不是为了用这件事来拉拢拥护他们林家的势力。只不过她也是女子,想为天下女子都能“有疾可治”,尽一分绵薄之力。太后说完后,又赏了我许多东西,派人送到了朔王府中。

我走出宫门时,恰好遇到母亲。

我们要上马车时,母亲转头看了一眼巍峨的皇宫,却一直在摇头叹息。

我告诉车夫去医馆,马车开始缓缓行进,母亲才开口说话。

母亲说她年幼时,觉得可以通过去太医署为官,施展自己医术,帮助更多的人走出病厄。但是,从这段时间在太医署任职的情况来看,她发现即使为官也处处受限,她觉得很失望。

只是好在这几年下来,她已经在自己的医馆做了许多她想做的事。

所以,这个官职对于她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如今,她已不想只困于太医署的四方院墙之内。

母亲告诉我,她在太医署只有一件事值得高兴,就是能够在太医署翻阅到更多脉案和医书,这样有助于改良我们研制的那些药物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研制新的药。

她打算再过一段时间,就辞去在太医署的职位。

前朝药圣李时,曾用一双脚走遍了南燕的山川湖海,途中又为许多百姓义诊,用了二十六年的时间著成《本草集录》。

所以,母亲想要像南燕历代留名于史册中的数位医者一样,踏遍三川四海去广济天下,为百姓治疾解厄。

其实,这不止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只是,我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发现我苏瑾这个身份?所以,我也不知道我的行医之路,还能走多远?

我在马车上换了衣服,因为春生堂里已经有了几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女医,所以,我与母亲不在的时候医馆里依旧一切如常。

那天事情很少,申时五刻刚过,谢明轩来春生堂接我的时候,我就与他回了朔王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