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风来两城没多久,手上的业务很快就熟练了,且不说他自小是在兵营里泡大的,组建戍卫军那是得心应手,甚至让他觉得姜元若其实挺懂他,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姜元若很信任他,基本是放权,镇守戍边条令改制到他这一层面为止,城主都无权干涉。且一应兵备资费,不用跟两城伸手,而是从元若郡府直辖分拨。但是这一点,又让姜风感慨万千。
重明境是富有的,姜元若也是富有的,不承认都不行,将士们一年四季吃的穿的,枪矛戟剑各种兵器应有尽有,每个月领到的俸补,都比在墨待遇要好,难怪前来投军效命的人乌泱泱的,而且有不少是东戎来的,还自发形成了同乡会等这样那样的圈子。只同族同境认亲互相帮衬的事情本身在移民为主的重明境是常态,便是眼光放远一些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动摇军心,姜风便不干预。
到后来投兵的人数超出姜风的预料,有些是冲着他东戎战神的名头来的,也有些是冲着他三郡马的身份来的,只要有钱养兵,姜风来者不拒。横竖干什么不重要,只要入了老姜家的地界,活下来这件事情都不用忧心了。
姜风手握大权但亲自坐镇招兵买马,唯一不满的就是兵士良莠不齐,因为大多数都是这两年到处乱窜最后纳入九宁九安的流民,什么出身都有,要练出纪律严明,忠诚勇猛的镇守兵,非三日之功。
他也不着急,日子还长着呢。招进来的刺儿头,无视兵纪挑唆闹事的,从一开始砍了一溜儿,把脑袋挑在营前的旗杆上示众之后,散沙凝固,规矩鼎成。
姜元若基本不干涉他,只砍头这事儿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姜元若的耳朵里。姜元若便遣使送信问了几句。大概意思说不适合的士兵开除就好,何必要人性命。姜风回信时说话相当直接:殿下果真菩萨心肠,光是这帮被砍头的流民背调出来的经历都够他们死好几回,我这也算仁义,最起码给了个痛快。墨人为什么能打仗,因为我们以前都这样训练出来的,不严苛点,窝里反了第一个祭旗的就是你。
姜元若便什么也不说了。如今兵制逐渐完善,镇守使声望颇高,于是主动召回她派去协助姜风的吏官,一应兵职由镇守使自主选任。也依照之前的承诺,付给他很丰厚的薪俸,比起从前在墨国当世子那会儿,待遇好多了。
姜风起初没觉得什么,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夫妻两个书信往来,为什么就是上下级那种处理公务的关系,也不问个好啥的?
好诡异。
两城的文政官他也得打交道,这些人祖上推两代统统都是移民,说着带有老家地域特色的官话,在公事场合上会面,称呼他为姜风大人,办完公事私下里再聊两句,喊一声郡马大人,让姜风很割裂。
这也就罢了,文政官们多数女流,貌似和姜元若很亲近,仿佛都是和郡主吃过饭说过话还会一起游园听戏的关系,但事实上姜元若只钦点了两城最高层的官职,其他人面都没见过,有少部分是郡府少使按照姜元若的意思办的,更多数是城主上任之后,她们自己组的班子,体系完整,井井有条。
天高郡主远,两城的那些官员们见不到姜元若,就各种关心郡府的生活,和镇守使因为公务往来,交流时在闲暇的空档难免带点私人问题:郡马大人最近见到三殿下了吗?她老人家最近怎么样啊?她什么时候来两城视察呢?话说也该到述职的时节了吧?啊你说什么,没见面?哎哟怎么能不见面呢?………
连珠炮似的问不停,姜风连回答的缝隙都没有。也懒得答。还她老人家,一听就是不熟瞎编的。
姜风不爱搭理纯属这是他个人私事,且和她们不熟也不想熟,并不是觉得她们这样问是在冒犯他,或者轻视他给老姜家做了女婿。因为重明境的风土人情里,没有瞧不上赘婿之类的风俗,相反,女娶男赘/嫁在姜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了,姜风心情愉悦的时候偶尔会给这帮老姊妹们解释一下,说诸位大人,酉林沼重建,三殿脱不开身,大家都很忙,没机会见面。
如果被九安城主这个上了年纪的亲切老婶子听到这样的回答,她必定会非常着急:“你这孩子真傻样,一门心思守在这里。没机会见面就要创造机会,她不来找你,你一定得找她。”
为什么呢?这样不挺好。风无莽面无表情心里翻了很多白眼。
但其实不止老婶子们会热心,两城元若郡府家的几位侍马也会问。
姜风已然见到老婆的另外几位男人,因为他就算不刻意去找他们,他们也回隔三差五在姜风眼皮子底下晃荡。
哪怕业务上没有往来,依旧避不开,侍马们甚至主动要求调来戍兵卫,要在郡马大人手底下讨活,总之很积极。
姜风对侍马们的热情和恭维强行理解了一波:妾躲着不见正室,那怎么能成,到哪儿都不合规矩。于是说也成,那你们都来我这边吧,一家子兄弟整整齐齐。
说话间,侍马们全部调到姜风手下了,两城的上司放人放的相当痛快。侍马们的业务也很熟练,姜周十分擅长应对两城各种吏官,姜风外出少不了他,姜韩给兵资库过账,姜黄牵头给补修的兵道和军事防御。营房里溜出去的兵油子在城里霍霍百姓,是侍马姜赵出面做的交涉。粮草是姜张从环九城司粮的某家郡马手里调买过来,运进戍边营地的,速度比跟两城交涉买官粮那可快多了,性价比相当高,而姜曹索性离开司医署跑来姜风这里做医官,还带过来了不少徒弟。
侍马们人缘好,在戍卫大营挺受欢迎。关键是他们相当有能力,上手快,效率高,这几年在三郡下辖八城积累了不少的人脉和资源,这样的人拢到眼前,对于姜风而言,如虎添翼。
看着一家子兄弟们和睦相处,还对他尊敬有加,于是姜风又强行理解一波,可能正室和妾就是这种千丝万缕缠绕不开的关系。
一来二去,大家和姜风都混熟了。关系那比亲兄弟还亲。侍马们先是尊称姜风一声大哥,后来发现某些侍马年龄比姜风还大,于是统一管姜风叫风哥。
其实姜风自带的官阶和城主齐平,所以侍马们见他,总是要拜的。一开始的时候,姜风也好奇,他们纳头行礼,姜风佯装虚扶一把,手搭在胳膊上,下点力,就能察觉到侍马们的真实水平。果然,这帮人有几分姿色不说,且修为不低,身怀绝技,只是没他本事多,也没他本事大。所以他被尊称一声风哥,也可能不完全因为他是郡马。
而且如姜风所料,他们都是在早前赛马会上也就是花朝节上给姜元若送花,然后参加选拔,选出来之后成为侍马的。侍马们也会每个月拿到元若郡府的私库补贴,也会跟郡主写信,或者给她身边的人联络,口头表达一下思念。偶尔的,郡主会来两城,把大家叫在一起聚个餐,叮嘱他们好好干,然后披风卷上就回郡府去了。剩下一帮侍马干瞪眼。
姜风问他们对郡主有什么印象,侍马们都觉得元若郡主不善与人相处,跟自家的侍马待一块时间长了以后都会不好意思,各种别扭,跟要了她命似的。有那种与人相处的恐慌症。
姜风听完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滋味。但是侍马们非常热心,他们希望郡主能够和郡马经常相见,还出各种主意和点子,比城主老婶子还热心。
姜风不理解。侍马们在戍兵卫好像都有的忙吧,最近怎么见天闲的跟没事干一样,鞍前马后绕着他转呢。他们跑来大营给他打下手,却时不时提醒说风哥啊你这郡马不是这么当的,你看人四殿家的郡马,经常给四殿下送花,七殿下家的郡马,经常给他老婆大人撑伞,他们日日在一处,如胶似漆啊。
兵丁日赠,姜风这些日子练兵练的焦头烂额,被催的坐不住,咬着后槽牙站起来对着大家伙说,“我瞧你们长袖善舞能说会道,要不三郡马的位置腾出来,给各位坐吧。”
众人齐刷刷后退一步,连说不敢。
姜风那个气啊,当他是死的吗!那种表情,可不是不敢,而是不愿。
但姜张和姜周还是冒着挨骂的风险给了建议,“夏猎到眼前了,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跟着三殿去山林里捕兽,这其实是非常好的相处的机会。”
姜风听着不对劲,“你们说什么?三殿下........捕兽?”
捕的什么兽?刚生下来的小奶兽吗?
显然不是。
众人则齐刷刷昂昂点头。还说她也可以不用亲自上阵,兄弟们捕来给她也行,反正最后输赢都是捕获数加在一起算在她头上的。
姜风还是不理解:确定是她捕兽,不是兽捕她?
众人又说确定。但这确实不是问题的重点。姜张是最早来元若郡府的,他知道的比其他人多,便简单解释一番,“每一年,王室都会为郡主们办春花朝冬祭祀,仲秋游,盛夏猎以及其他一些这节那节,每一回为期至少半个月。一般都是郡马和侍马陪着自家郡主殿下参加。秋游夏猎是重明境王室所有活动节会里唯二能允许贵婿们加入的聚会。而且这种集会,有时候会有重明境大祭司坐镇,重明王上也极有可能会出现。”
姜风淡淡的,“然后呢?”
“然后可求大祭司作法,保咱们三郡府人丁兴旺,年年高升。”
姜风:“……”
姜曹在重明境时间久,知道的也不少,便在一旁补充,说姜王室的人呐,都奇怪的很,和其他九境甚至重明境的其他族氏都不一样,他们不论男的女的,生来冷性寡情,很难在情爱上动心,依我看这才是姜家人丁稀少的重要原因。关键老姜家延续香火的重大使命也不在男子身上,所以姜家女十分的尊贵,既不指着族男承接香火,便给外族男子寄予厚望,许他们入重明境,嫁姜女,许他们安稳度日。但若无子嗣,只得小康即安,却难见家人面,难遂一生愿。若有子嗣,那便是接不完的泼天富贵和锦绣前程啊!
他这样一说,侍马们眼睛更亮了,因为除了姜风,大家都明白那种富贵意味着什么。
风无莽无动于衷,他确实不太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激动。姜黄就给他打比方,说风哥,咱们兄弟之中,但凡有一个,能使郡主殿下动情,只要能生出一位小殿下来,郡主封王,郡马封公,侍马封侯,府上鸡犬升天全员上桌吃好饭!!
姜风眉头皱成一团,冷眼看着侍马们:“看几位兄弟也是人中龙凤。这就奇了,我来之前你们为什么没有上桌吃好饭?”
是因为不想吗?
小剧场:
侍马们:“我们一定要为三殿下和老姜家生出女儿!”
郡马:“……”
PS:元若的事业线后面再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