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榴绽朱门 > 第五九章 有备无患(居安思危非易事)

眼看着大奶奶赵氏临盆将即,程老夫人借着为赵大奶奶祈平安,在大相国寺连做了三天水陆道场,为全家人祈福。

水陆道场刚做完没两天,这天半夜,也就一个来时辰,赵大奶奶就顺顺当当生下了三房嫡长孙.

程老夫人欢喜不尽.

如今的姜家,四房子孙,除了姜彦明和李丹若刚成亲没几个月,其余三房,都有了重孙子了。

三太太廖氏也算是添了几分欢喜,天刚亮,就忙着打发人四处报喜。

各家接了喜信,忙着打发人过府贺喜,细米炭醋流水般送到了姜府门上。

李丹若因有孝在身,只守在院子里一步不出。

午饭前,姜彦明一身寒气回到正屋,李丹若迎出去,见他面色阴沉,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出什么事了?”

“进去再说。”姜彦明声音低落。

两人进了东厢,李丹若沏了茶过来,屏退众丫寰,侧身坐到炕沿上。

姜彦明将茶放到几上,伸手拉了李丹若的手紧捂在双手间,停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敬王府也遣人送了细米炭醋来,还是……一路敲锣打鼓送过来的。”

李丹若扬眉怔住了,呆了片刻,低低问道:“那大伯父呢?怎么说?”

“大伯父的意思,觉得大皇子还是想拢络咱们家。”

“怎么可能!”李丹若失声叫道。

姜彦明眼睛里闪过丝亮光,惊讶的看着李丹若道:“你也觉得不对?我也是这么想!”

姜彦明拉着李丹若的手,往前挪了挪,靠近李丹若,低低道:“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实在不敢深说,大伯父这话,也太……太过于高看自家了。

“咱们这样的人家,在京城哪里数得上?拢络咱们有什么用?再说,这样敲锣打鼓的送炭醋,唯恐天下不知,这哪是拢络?倒明明是警告。”

李丹若微微颤抖了下,看着姜彦明,低低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觉得,大哥还告着病假呢?”

“嗯,今天还忙里忙外、一身喜气的张罗,添了长子,他高兴的很。”姜彦明眉头紧皱。

李丹若看着姜彦明,沉默了好一会儿,苦笑道:“他想……他这是怎么想的?”

“他的意思,若是敬王知道他是告病不愿意再做这个长史,一怒之下斥退了他,那就最好不过。”姜彦明一脸的无奈无语。

李丹若忍不住’哈’的一声轻笑,敢情这是想着把好事儿都占全了呢!

“那太婆呢?太婆什么意思?”李丹若又问道。

姜彦明摇了摇头道:“太婆一向不管外头这些事。”

“敬王府送炭醋的事,她不会不知道。那这件事呢?太婆怎么说?”

“太婆的意思,大哥该回去好好做好这个长史,别的不管,只说做人这一件,得做到问心无愧。

“别说这差遣当初还是自己手段使尽求来的,就是朝廷硬派下来的,如今东主不顺,那就更不能弃之不顾。

“太婆只在做人上头,让大哥不能心有亏欠,可太婆这话,大哥根本听不进去,他从小就这样,成天想着一步登天,飞黄腾达。”

“三伯娘也极盼着大哥和三伯父他们飞黄腾达,话不过三句,必提到这个。”李丹若苦笑连连。

姜彦明手掌朝上,将李丹若的手托在两手之间,看着她,犹豫了片刻,才低声道:“三伯娘从前也不是这样。

“我听姑母和姚家大姐姐说起过一回,大伯娘进门,连生了大姐、二姐两个姑娘,生了二姐后,身子又不好,调理了三四年,才又怀了三哥,这中间,三伯娘倒先生了嫡长子。

“三伯娘性子张扬,那些年,太婆就常有意无意的压着她,大哥两三岁的时候,三伯娘父亲因渎职被查,竟一根绳子吊死在狱中,她母亲听说,也一根白绫跟着去了,廖家偏偏赶在这个时候,开祠堂分了家,将三伯娘两个幼弟分出来单过。

“那时候,三伯娘的大弟弟廖大老爷刚成家没两年,带着弟弟分出来单过,没人管束,就学的五毒俱全,没两年就败光了家业,一家人只好时不常的过来寻三伯娘打秋风过难关。时候长了,太婆和大伯娘、二伯娘她们还好,各房的下人难免有些难听话说出来,三伯娘原本就是个要强性子,那性子就越来越……

“唉,姑母常说三伯娘是个苦命人。”

姜彦明含糊了一句,看着李丹若道:“小时候我们一处念书,大哥读书上头不怎么好,常被三伯娘打的坐不了凳子。

“他和三伯娘脾气最象,听到什么话就疑心人家笑话他,有一回我们玩促织儿,我说了一句’你那只是个不中用的’,就被他一拳打的口鼻流血,他打我,是因为他疑心我笑话他是个不中用的。”

姜彦明一边苦笑一边摇头:“就是现在,我也不敢多劝他,虽说不至于挥拳,可一句话听不中意,他就立刻翻脸,拂袖而去。”

李丹若伸手握了姜彦明的手,叹气道:“他听不进去,往后也不必多说,各人有各人的命和运。”

“嗯,二哥也这么说,咱们只过咱们的日子。”姜彦明拉着李丹若的手,仔细看着她问道:“你这两天好些没有?还是瘦的厉害。”

“好多了,要胖回去哪能那么快。”

“嗯,你中午饭吃没吃呢?”见李丹若摇了摇头,姜彦明忙接着笑道:“让人摆饭吧。”

李丹若‘嗯’了一声,抽回手,下炕吩咐摆饭去了。

两人吃了饭,姚黄沏了茶上来,姜彦明喝着茶,和李丹若说了半天话,才起身往前院书房过去。

送走姜彦明,李丹若站在南窗前,看着窗外那一团光亮出神。

眼前的局势,也如同隔着这糊着厚纱的窗户看外面一样,能看到的,就是一团极亮的、微亮的、和黑黑的光团光影,可这些光和影之下,到底怎么样,她现在几乎是一无所知。

新皇即位将近两个月了,却几乎没有任何动静。邸抄上的东西少的可怜,市井间的小报,这一阵子也消沉无声了。

眼下,一人未升,一人未降,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样的反常,实在让人心惊。

李丹若站在微微有些腿酸,往后退了两步,坐到炕上,转头看向姚黄,吩咐道:“请嬷嬷进来说话。”

姚黄答应一声,不大会儿,沈嬷嬷进了东厢,见李丹若神情安然,正对着几本帐册子写着什么,心里微松。

李丹若见沈嬷嬷进来,放下笔笑道:“嬷嬷炕上坐。”

沈嬷嬷脱了鞋,在炕上坐了,姚黄和魏紫沏了茶,将帐册拿走放到炕角,端了几样蜜饯、几碟点心过来,放到炕几上。

李丹若净了手,掂了块蜜饯咬着,看着姚黄和魏紫道:“我和嬷嬷说几句要紧话,你们两个也听一听,魏紫站在门口,看着些。”

魏紫答应一声,站到了门槛外。

“奶奶要商量什么大事?”沈嬷嬷忙放下杯子,神情严肃起来。

李丹若神色轻松,笑道:“也不算什么大事,我想赶在年前把姚黄和魏紫嫁了。”

沈嬷嬷松了口气,拍手笑道:“这是好事,不过也不用急着赶在年前,这都快十一月中旬了,离过年哪还有几天?六礼还一样没过呢,哪里赶得及?

“我看哪,还是把好日子定在明年三四月里最好,还一样,两个人可不能一齐嫁了,不然你这屋里不便当,照我看……”

“嬷嬷,就年前,越快越好,我问过魏紫了,她对平福极中意的,这一桩,就算定下了。

“姚黄那个自小的邻居,两家早就议定了的。

“这两桩亲事,都安排在腊月中吧。

“一会儿嬷嬷就帮我走一趟姚黄家,腊月中,她们两个人都得嫁出去。”李丹若语调轻松,却是不容置辩。

沈嬷嬷听的呆了,瞪着李丹若,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李丹若咬完了蜜饯,端起杯子喝了口茶,转头看向和沈嬷嬷一样怔怔然的姚黄和魏紫,接着笑道:“这么急着把你们嫁出去,嫁妆上就只能委屈些了,那些虚面子,咱们就不讲了,我一人给你们五百两银子压箱底,还有,你们两个的身契,也一并给你们,成亲之后,就不必进来当差了。”

“奶奶这是什么话?这是怎么了?”姚黄听的急眼了。

魏紫没说话,满眼震惊的看着李丹若,脸色渐渐苍白起来。

李丹若吸了口气,片刻,笑道:“我不是早就说过的么,你们成了亲之后,想领差使就领,不想当差就不用再进来领差使,咱们常来常往就是,辛苦了这些年,成亲之后,先歇半年,要是还想进来领差使,再进来领就是,你看看你,叫什么?”

姚黄满脸狐疑的看着李丹若。

李丹若敛了笑容:“只有一样,这件事儿,往外头说,就说是我指的亲,这日子也是早就定下来的,旁的,一个字不许多说。”

姚黄和魏紫急忙曲膝答应了。

李丹若看向明显已经了然的沈嬷嬷,示意姚黄和魏紫,“你们两个到外头守着,我和嬷嬷说几句话。”

“出了什么事了?”沈嬷嬷面容凝重。

李丹若垂下眼帘,好一会儿,才苦笑道:“嬷嬷,我也说不清楚,就是心里不安,不安得很。

“这么做,不过是防着万一,脱籍的事让平福去办,嬷嬷和平福的,也一并脱了吧,只是不要往外头声张。

“我这里还有这几间铺子,一处田庄,这是地契和房契,嬷嬷拿去收好,备着万一,嬷嬷手里那几间铺子和庄子的收成,别交进来了,先收在你那里,到明年年中再说吧。”

李丹若说着,探身取了个极小的黄花梨匣子,递给沈嬷嬷。

沈嬷嬷接过道:“奶奶放心,虽说预备预备也好,我看着,奶奶不过是想的太多罢了。”

李丹若叹了口气,随即苦笑道:“我也是这么想,只不过,这么预备下,我这心里,也就安稳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