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榴绽朱门 > 第五八章 故去(母爱深如海)

榴绽朱门 第五八章 故去(母爱深如海)

作者:闲听落花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1-25 22:12:26 来源:转码展示1

被宣进宫里守灵诸命妇各自回去,当晚,宁老夫人的病情突然加重,没几天,就几乎是水米不进了。

李玉靖哭的嗓子都哑了,跪在床前磕头不已。

李丹若和嫂子韩三奶奶扶着母亲杨氏守在外间.

杨氏哭的两只眼睛已经肿成了桃子,眼泪还在流个不停,韩三奶奶低低劝着,李丹若站在母亲旁边,看着磕头不已的大伯父,听着大伯父嘶心裂肺的哭声,心里满是疑惑和不解.

太婆这样年纪了,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大伯父为什么痛苦成这样?为什么这样不停的磕头?

出了什么事儿了?

又熬过了一夜,第二天,临近中午,宁老夫人醒过来,一口一口,咽进了几口参汤.

温热浓郁的参汤咽下,宁老夫人脸颊上浮起两片极鲜艳的红晕,大睁着双眼,眼神极是清亮有神.

李玉靖以头跄地,一声声哭的撕心裂肺.

这是回光返照,他的母亲,疼他爱他,为他付出了一切的母亲,要走了。

宁老夫人胸口起伏,连吐了几口浊气,声音清晰,却没有半分底气的叫道:“大郎,过来.”

李玉靖急忙膝行往前,扑在床沿上.

宁老夫人仰面没动,直视着帐顶,缓慢却极清晰的吩咐道:“我死后,不要大办.成了礼,你们就启程,送我回乡.立时就走,立刻,回去!

“你,就在我墓前,搭庐,守三年吧.”

“是!”李玉靖哽咽的说不出话,用额头连连撞着床沿.

宁老夫人喘了两口气,接着吩咐道:“我死后,长房,三房,都回去.三郎也到墓前,守着,还有你们的媳妇,也守.都回去.

“二房不用,我不想看到他们.

“四房……”宁老夫人眼角,一串儿眼泪流出来:“我就能见着我的四郎了,就四郎听话,我的乖儿.若姐儿呢?”

李丹若急忙扑跪到床前,伸手握住宁老夫人的手,泪眼婆娑的几乎看不清楚宁老夫人,喉咙紧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宁老夫人慢慢转过头,看着李丹若,眼里全是怜爱和不舍,片刻,脸上露出丝丝又象讥讽又似怅然的笑容.

“若姐儿啊,他们,你大伯,他们!就是不如咱们娘俩.太婆要走了,往后,我的若姐儿,可就孤单了.”

李丹若喉咙紧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泪如雨下,只不敢放声.

李玉靖以头跄地,只跄额头一片青紫,惨痛的哭声里,掺杂着无尽的悔恨。

他的母亲,用自己的一条命,弥补他的大错,为他,为这一家人,挣一条生路.

一片痛哭声中,宁老夫人嘴角往上扯了扯,象是要笑,却没能笑出来,一股长长的气息从嘴里吐出来,宁老夫人缓缓闭上了眼睛。

李府凄惨惨、白茫茫一片,李丹若萎顿在棺木一侧的藁草上,神情麻木的看着黑沉沉的棺木,隔着抽泣不已的李雨菊,李金蕊伏在地上,哭的肝肠寸断.

杨氏挪过来,伸出手,慢慢理了理李丹若散了满身的长发,低声劝道:“你就哭出来吧,哭出来就好了,别憋在心里。”

“我没事,”李丹若声音暗哑沉静,慢慢转过头看着母亲:“我还有母亲呢。”

“我的儿!你知道这个就好,知道就好!你这么说,母亲就放心了,生老病死,当初你外婆走时,你不也这么劝母亲?你太婆活了七十多岁,人活七十古来稀,也算……喜丧了,你就哭两声吧,哭出来就好了。”杨氏松了口气,搂着李丹若大哭起来.

李丹若用帕子给母亲拭着眼泪:“母亲别哭,让太婆安安静静的走,太婆在天之灵,也要想看着咱们好,看着咱们个个日子都过的好好儿的,母亲别哭了。”

杨氏点着头,抽泣了好一会儿,才勉强止住了悲声。

李玉靖一身粗麻孝服,光着脚,披散着头发,跪在灵前,不停的以头跄地,几天不咽水米,直哭的数次晕厥。

宁老夫人过世当天,李玉靖就上了丁忧折子,新皇批了夺情,李玉靖语不成句泣血再上,连上连夺了四五趟,才算得了丁忧的准许,孝心之深,一时成为京城诸人议论推崇的典范。

刘夫人不敢怠慢,遵照宁老夫人的遗命,一边忙着丧礼的事,一边命人收拾打点行李,也不和惨痛憔悴的李玉靖多商量,只和儿子媳妇商量着,寻人仔细卜了启棺和启程的吉日吉时,定下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全家老幼护送着宁老夫人的棺椁,启程回乡,安葬守孝。

三老爷李玉绍得了丧信儿,当天也上了丁忧折子,朱批夺了情.

李玉绍面前摆放着大红的夺情朱批,李玉靖信里关于宁老夫人的遗命,以及三太太严氏信里对回乡守孝这个遗命的不满和不赞成,看的想的头痛.

这会儿丁忧,那些个微末小事,三年之后也就灰飞不见了,确实是避祸的好机会.

可是,自己和大哥都丁忧回乡,三年后的起复,那可就是极难的事了.

三年后,大哥已年近六旬,除非有什么极难得的大机缘,不然,哪还有什么起复的机会?

自己如今正是做到不上不下的时候,两个儿子的前程,还有凌波出嫁的事.

唉,凌波这门亲事,严氏当初订这门亲事的时候,竟然没跟母亲商量商量!这会儿要是守孝回乡,这一守三年,倒不是坏事,可是……

李玉绍思绪纷乱的坐了一夜,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写信跟李玉靖说了朱批夺情的事,关于回乡守孝,却是一字没提。

十一月初一日,天还没亮,姜彦明陪着李丹若,和李云直夫妇一起,陪着杨氏,将李玉靖一家和宁老夫人的棺椁直送出五十里外,又在小镇客栈里陪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和刘夫人等人挥手作别,送走了李玉靖一家和宁老夫人。

回程路上,姜彦明和李云直骑马,韩三奶奶带着儿子一辆车,李丹若和母亲杨氏坐在一辆车上,两人低低说着话儿.

“……我原也想带着你哥哥嫂子回乡守孝,可你哥哥不赞成,你也不赞成,唉,你和你哥哥说的吧,也是那个理儿,你太婆到底经历得多,年初就分了家。”杨氏说着,又抹起了眼泪.

“嗯,太婆是个极有远见的.要是这会儿再分,难免有避祸逃责的嫌疑,大伯父真有什么事,咱们李家这四房人,哪一房都难逃过去.”李丹若低低道.“如今,咱们李家年初就分了家,这就大不一样了.

“大伯父这又回乡守制去了,一撒手脱的干净,等三年孝满,大伯父也是年近六十的人了,还起什么复?再回来京城,也不过谋划谋划大哥和二哥的前程,这个时候,三哥可不能再跟着耽误了.

“三哥的文章,五郎赞不绝口,年后,要是三哥能中了进士,借着大伯父的余荫尚在,姑父那边又得了重用,咱们再多奔走一二,谋个好差遣也不是难事,纵是这样,李家也至少有十几年没有大支撑。”李丹若低低道。

“还有你三伯父呢。”杨氏凝神听着,提醒了句.

“三伯父,”李丹若顿了顿,声音落得更低,“照太婆的说法,比起翁翁,大伯父差得太远,都看不见翁翁,可比起大伯父,三伯父也是差的极远,远到看不见大伯父.

“三伯父这些年官运亨通,都是大伯父的照料,可三伯父连这一条都看不到。”

“可不是,你太婆说过,就你父亲能比得上你翁翁,可惜……”杨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急忙用帕子按着眼角,岔开了话题:“不说这个了,回乡这事儿,你和你哥哥都是这意思,我也就心定了,也不知道你大伯父闯了什么大祸,把你太婆气成那样。”

“不外乎交接敬王,来往的深了些,太婆……”

太婆应该是自己奔的死路.

想到这个,李丹若心里如同骤然扎进一把尖刀一般,痛的吸了口气,这话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来,大伯父心里必定明明白白,所以,他才会痛悔成那样……

“也没什么大事,有了这一场丁忧,虽说大伯父的前程没了,可一家大小的平安总是保住了,人平安才最要紧。”李丹若神情晦暗.

杨氏点头道:“我想着,也就是这事儿了.

“唉,说起这个,当初这京城,多少人家拼着命想攀上敬王府?还有你三伯娘,五姐儿那门亲事……唉,如今也是不尴不尬.

“这门亲事,当初她跟你太婆提起时,我正好也在,你太婆一口就回绝了,倒不为别的,你太婆就觉得岳七那孩子人品不行,可她到底还是偷着定下了,你看看现在!

“前儿,我听她跟你大伯娘说到这事,懊悔的什么似的,竟打起退亲的主意……

“唉,这京城里,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事儿呢,这人心哪,真不能贪,还有你们府上,那三房大爷不是在敬王府上做了长史?这会儿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李丹若苦笑道:“这些天我也没回去,前儿听五郎说,他告了病,已经在家歇了好几天了,这会儿告病!

“唉,五郎劝过他,就是疏远,也得不动声色慢慢疏远,怎么好这么忽哧巴拉、好端端的就告了病,敬王就算没继大位,也不是个能轻易得罪的主儿,可大爷性子就那样,自己不是个明白人,又听不进别人的劝。”

“唉,也是,你看看,家家都有那么几个不省心的,要不怎么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呢.

“说到这个,你留神三姐儿没有?这三姐儿怎么熬成那样了?我头一眼竟没认出来,看着跟三十多四十岁的人一样,唉,我就说那陈清迈不是个好东西,三姐儿这会儿倒明白些了,你太婆活着的时候,她不知道跟你太婆亲,这会儿,你太婆走了,她倒是明白了,你听听她哭的,我听着都心酸难忍。”

“她是哭她自己呢。”李丹若低低道.

杨氏慢慢叹了口气:“可也是,还有件事呢,她临走时,正好在穿堂里碰上我,也不说话,’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我紧着拉也没拉住,她到底给我磕了三个响头,磕完也不说话,也不看我,站起来低着头就走了,我看哪,这回是真懂事了,可这会儿再懂事,哪还有回头路走?那个陈清迈,就不是个好东西。”

“大伯父这一走,三姐姐的日子更得难过,不过,她是要真能想通了,至少心里能不那么煎熬。”

“可不是……”

两人一路零零碎碎的说着闲话,回到京城时已近傍晚,李丹若和姜彦明别了杨氏等人,各自回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