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六十二年冬 > 第16章 黑河(三)

六十二年冬 第16章 黑河(三)

作者:多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7 22:25:00 来源:文学城

杨嘉北还真没和宋茉在外说过什么撩拨的话。

他是很正派的人,正派到会被一些人认定为古板。

之前他们工厂的这群子弟,少部分好好读书,大部分得过且过。在那个工厂大家庭梦还没有破碎的时刻,子承父业,等父亲年纪大了,儿子顶替他的职位、或者直接给儿子也安排到工厂里工作,都是常有的事情。

在这种环境下,大家并不觉读书是唯一出路,因而翘课逃课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上课上烦了,去偷校办工厂里面的塑料瓶,拿去换了钱买点零嘴;或拦下低年级的学生,打架截钱;一言不合就去砸人玻璃堵锁眼拔自行车的气门芯……

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少。

杨嘉北的父亲不这么想。

他在销售科里工作,天天往外跑。在大部分工人还以为自己这辈子能在工厂中舒舒服服养老死亡儿孙绕膝的时候,他已经嗅出点不一样的味道。和工厂里的采购科不同,销售科算是吃苦最多、赚钱也辛苦的一个部门,没有啥灰色收入,全靠一张嘴。杨嘉北印象中,家里有厚厚的一摞宣传单,宣传单的材质是一种极其鲜亮的、介于红、粉、紫之间的颜色印刷着——后来杨嘉北在某口红广告的宣传上看到这个颜色,说是叫“星你色”还是“想你色”,反正是一种挺流行的颜色。他那时寻思着给宋茉也买一个,她似乎没什么化妆品……不过柜台的销售员提醒他,送给女孩子,还是换另一个更温柔的颜色好。

这种领先广告十几年前的玫红色出现在杨嘉北视线中时,就是父亲那一摞厚厚的宣传单,纸张很薄,不均匀,经常会有空洞、或者薄薄透光的地方,上面印着许许多多工厂产品的信息,变压器的种类、基本参数,以及整个变压器行业总体的经济状况如何……多余的宣传单,都给了杨嘉北当草稿纸,在背面写,稍一用力,整个纸张都裂开。

从工厂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重组、转型的五年前,杨爸爸就从越来越难收回的款项中察觉到工厂的不堪重负,因而在教育孩子读书这件事上格外用心。杨嘉北的假期时光不是和一群孩子跑出去玩,而是规规矩矩读书、写作业;每当他学习的时候,住在楼上的宋茉也喜欢拿着她的图画书,跑下来找杨嘉北一块儿看书,玩。

宋茉的爸妈看起来不太像人,一个下了班就出去喝酒吹牛,另一个天天跳舞打麻将;宋茉好几次饿到没有饭吃,又不好意思在他家里久留,饭点了,就自己跑回家,翻橱柜找凉馒头咸菜吃。杨嘉北撞见一次,心里不好受,和爸妈说声,以后就让宋茉在自己家里、和自己一块儿吃——添双筷子的事,她这么大点人,能吃多少?

杨嘉北没有妹妹,照顾她也就是顺手的事。再后来,他上初中,变成了寄宿制,一周回家一次;高中倒不是强制住宿,是杨嘉北的爸爸,建议他选择住宿,花多一些心思在学习上——彼时工厂早就倒闭了,杨嘉北一家人也搬到新房子里去。杨嘉北没有异议,反正周六周日还是会回到老地方,给宋茉辅导功课,或让她到自己家来学习,吃饭,补一补。

其他人都调侃杨嘉北这是给自己养老婆呢,杨嘉北觉得这群人嘴巴可真碎。

就不能是坦坦荡荡的普通兄妹情?非得扯上点爱情?

不认为这是爱情的杨嘉北,坦荡地去读了警校,开始了和宋茉的长时间分别。

等他冬天冒着雪下了车站,一眼看到站在父母身边,冻到脸红红的宋茉,她正左顾右盼,翘首以待。

他永远记得那天宋茉的装扮,白色的羽绒服,帽子周围有一圈蓬蓬松松的毛毛,戴了条红围巾,手是红的,脸也是红的,招人疼的红。

也是那个时候,杨嘉北忽然想啊,哎,其实那些调侃,也不是特别过分……

至少,那天晚上,杨嘉北一直在看宋茉。半年多的分别,他感觉自己不认识这个从小看到的大的妹妹了,怎么看怎么好看,不是那种看自己妹妹的顺眼,是真好看,闪闪发光金子般的好看,看不过瘾。

那时候,杨嘉北就知道。

完了。

他栽了。

……

杨嘉北被宋茉那么一句调侃,惹得有点渴,有点想笑,还有些想要“办了她”。这是餐厅,正经吃饭的地方,他一个正经的人民警察,在这种场合,连摸她脸都觉得不妥。

他只和人说,哈啤拿常温的,不要那种在仓库里放着的。

点的菜也实在,烤牛肉,鸡脆骨,羊肉串,生筋……杨嘉北从不吃烤腰子那玩意,膈应。等人上了毛豆花生拼盘,他又剥给宋茉吃,一粒一粒,干干净净地放在小碟子里。

店里人不多,等宋茉吃饱喝足,开始磨磨蹭蹭小口吃那些剥开的花生毛豆时,杨嘉北在和烧烤店老板沟通,还真的找了两片圆圆的木头,要到了热水和铁丝。

他就在人家店里给宋茉做玻璃灯。

先拿一瓢滚烫的热水浇进罐头瓶里,将罐头底整个烫掉,变成一个两头透风的玻璃圆瓶,再在木头的两端用钉子打孔,以前没电钻,是拿铁锤一点点砸出来的,砸进去钉子,再用钳子把钉子拔出来。

最后,拿铁丝从钉子孔穿进去拧,一圈又一圈,拧成一个提手。做到这一步时,就差蜡烛了——一般都是红蜡烛,白蜡烛晦气,一般不用。将红彤彤蜡烛点燃了,往木头底座上滴几滴蜡泪,再稳稳地将蜡烛放上去,等着蜡泪冷却、凝固,最后套上两头透气的玻璃瓶子挡风罩,就能提着出去逛了。

小时候,正月里,这样的花灯挺招人羡慕。

杨嘉北的爸爸妈妈舍得花钱给他买那种拿着放的小鞭炮啦,小烟花棒,还有“滴答筋”,“小蜜蜂”……他自己不怎么玩,就爱给宋茉,笑眯眯地看她放。

杨嘉北做事细致,还真的做出宋茉记忆里一模一样的小灯,她拎起来左瞧右瞧,忽然听到有人叫,响亮一声,差点吓得她跌了灯——“宋茉莉?!!!”

没想到,在这么烧烤店里,还能碰到老朋友。

老朋友是对方是宋茉高中三年的同学,热情直爽,一见面就要热情地去抱宋茉,被杨嘉北硬生生地拉开。

林杭不仅仅是出来玩的,是有重要任务。他现在是个作家,还出了两本书,这一趟呢也是采风。他打算写一本185万知青在东北插队的故事,背景就是1955-1979那几年,这不,他上午刚从知青博物馆出来。离开黑河后,他打算去漠河北极村,顺便着去拜访一下一些愿意提供给他素材的人。

宋茉也想去漠河。

刚好,能捎带他一程。

最重要的一点——

“你写的那些东西,能给我看一眼吗?”宋茉说,“我爷爷说过,说我奶奶是上海来的知青,不过后来留在这里……她去的早,我爷爷不怎么提,我想看看。”

这不是什么难事,林杭立刻表示,能将那些收集的材料全都给她看。

人多力量大嘛。

晚上也一起吃的饭,杨嘉北频频看林杭。

这个人话特别多,和宋茉说起来就没完没了,都吃过晚饭了,还没眼力见地来房间找宋茉聊天。

眼看到了十点,杨嘉北终于下了逐客令,等聒噪的林杭一走,他抱起来宋茉就往床上扔。

干得有点猛。

吃早餐时,宋茉还有些缺氧,这种缺氧感对她所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记性差,丢三落四。

今天要去的地方有点远,车后面坐着林杭。

现在的他,还在和宋茉聊天,缅怀往事。

杨嘉北今天格外沉默。

不过并不是因为昨夜的体力消耗,而是纯粹没什么好聊的。林杭追忆的东西能有什么?不外乎拆了一整挂大地红,班上同学拿打火机点燃去炸铁罐,要么就是班级运动会上,买的那两箱珍珍荔枝对不上账……

幼稚。

车子开出去三条街,酒店里打来电话,说整理退房时发现了数据线。

是宋茉忘在枕头下的,杨嘉北二话不说,掉头就回,到了酒店楼下,让宋茉在车里等,他自己去拿。

又开出去两公里,酒店再打电话,说宋茉吃早餐时把零钱包落下了。

杨嘉北依旧去取。

他还是什么都不说,沉默做事,倒是后面的林杭调侃了一阵宋茉记性差。

杨嘉北从后视镜看林杭,后者笑得前仰后合,像个小熊瞎子。

这一次,车刚发动,还没转过弯,宋茉提醒:“先别着急走,林杭下车去厕所了,等等他。”

“没事,”杨嘉北一脚油门,绷着脸,“等会给他打电话,让他打车过去,车费我报销。”

更新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黑河(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