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六零年代机修厂 > 第8章 008

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8章 008

作者:白静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8 22:52:48 来源:文学城

杜母看着于月莺碗里的排骨、鱼、鸡蛋堆得跟小山尖似的,,再看她妹妹碗里,就是些鱼皮,青菜。

一股邪火堵在心里,不上不下的。

叫人难受。

“妈,你自己吃。”于月莺的声音很小,她夹了一块肥肉多的排骨放到黄彩荷的碗里。

她不喜欢吃肥肉。

杜母的神情这才好了些。

却见黄彩荷把排骨夹起来,放到了了丈夫于强碗里,之后抬起头,冲众人笑了笑:“我不爱吃肉。”

都给丈夫孩子吃。

杜母眼睛冒火:“你以前当姑娘时可不是这样,怎么这嫁了人,口味还变了?”

以前当姑娘时跟她抢肉吃的是谁!

黄彩荷苦笑:“姐,我家于强身子弱,得补。月莺是大姑娘了,得养得有些福气些,才好说人家。”至于她,一把年纪了,多吃几块肉少吃几块肉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说完,黄彩荷望着杜母问:“姐,锅里还有汤吗,我想给他们都盛一碗。”这边的汤就剩一点汤底了。

杜奶奶喝得最多。

杜母站起来:“厨房锅里还有,我去给你们端过来。”人多,煮汤的时候水就放得多,锅里还剩不少。

杜思苦闷头苦吃。

夹了一个炒茄子,正要吃,就看到三哥的筷子去夹鱼了,咔,筷子跟筷子撞上了。

仔细一看,又是小姨黄彩荷的筷子。

只见小姨冲杜家老三笑了笑,“我家月莺身子骨弱。”意思是杜家老三是男的,身强体壮,不要抢。

还剩两块鱼。

杜家老三缩回筷子。

小姨顺利的把鱼夹到了于月莺的碗里,刚才冒尖的排骨跟鱼这会吃平了一些,还剩一半,这鱼放上去,又搭起来了。

鱼盘里就剩最后一块鱼了。

杜思苦的筷子伸过去的,咔,筷子又搭上了。

小姨歉意的冲杜思苦笑了笑。

杜思苦也笑着,然后手快的将最后一块鱼夹了回来,放到三哥的碗里,“三哥,吃鱼。”三哥的碗边没有鱼刺,也没有排骨,刚才三哥压根就没夹肉菜。

杜思苦这毫不客气的做派桌上的人都看到了。

小姨的笑容僵住了,她缩回筷子,将筷子放到了桌上,然后不动筷子了。

整个人显得格外沉默。

杜母在厨房盛汤,压根就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

杜父原本想女儿两句,来者是客人,怎么还跟客人抢东西。

可想到女儿刚才头疼得都冒冷汗了,也就没说。

孩子生病了,有些脾气也是正常的。

杜奶奶盯着杜思苦看了好一会。

这孩子好像哪里不一样了。

杜思苦吃得快,一碗很快吃完了,她去厨房准备再打半碗饭。

杜母正在厨房盛汤,盛了三碗,其中一汤里头都是肉渣,这是给她妹子准备的,肉不肯吃,带肉渣的汤总能喝一喝吧。’

“妈,我也要半碗汤。”

“自己添。”杜母端着汤碗准备出去,“还有一碗是给你小姨的,等会帮我端出来。”要是把这肉渣的汤先端出去,那她妹子肯定又要让给丈夫跟女儿了。

杜思苦:“小姨刚才就把筷子放到了桌上,饭也不吃,菜也不夹,就干坐着。”

杜母往外头瞧了一眼,赶紧把手里的两碗汤放下,问杜思苦:“怎么回事?怎么就不吃饭了?”外头丈夫跟婆婆都在,她这会出去也不好直接问。

“刚才剩最后两块鱼的时候,她夹了一筷子给表姐,我看三哥没吃鱼也没排骨,就把剩下的鱼夹给三哥了,后来小姨就放下筷子不吃饭了。”杜思苦又打了半碗饭,给自己舀了半碗汤,能多吃就多吃点。

下午还要去派出所迁户口呢。

要是能办好,晚上就能回厂里了,要是办不好,就算是回了厂里,也还得回来继续接着办。

“就这些?你小姨就放下筷子不吃了?”

“对。”

不该啊。

杜母心里纳闷了,这毕竟不是黄家,这里姓杜,是她婆家,她妹子要闹脾气也不该当着她丈夫跟婆婆的面啊。

这不是让她为难吗。

杜思苦不想出去看小姨那苦瓜脸,就在厨房把汤泡饭给吃了。

“妈,家里户口本在哪啊?”

“你要户口本做什么?”杜母一下子就警惕起来,老二当初就是趁她没注意把户口本给偷了,这才办的知青下乡,一去就是二年啊。

这狠心的,两年都不给家里发消息,连封信都不捎。

杜思苦没想到杜母对户口本看得这么重,糟糕,不好拿。

“你要户口干什么?”杜母盯着杜思苦,是想学老二自己弄个知青下乡,还是瞧中哪个臭小子,被人骗了。

老四是18岁的大姑娘了,确实可以结婚了。

杜思苦道:“我就问问,”见杜母不信,随口瞎编,“要是表姐上咱们家户口,能成城里人吗?”

这孩子,胡说什么。

杜母:“你表姐姓于,上咱们家户口干什么,我看你这脑子被摔坏了还没好呢!”

不说她同不同意了,单是婆婆那关就过不了。

杜思苦吃完了往外走。

户口明要是要不到了,那得想想办法,私底下‘借用’一会。

“等会,”杜母叫住杜思苦,她有件事得跟杜思苦商量一下,“老四啊,你也看到了,你小姨家来了三口人。家里地方不够住。本来是说在你跟老五的屋子搭个床板,让你小姨跟你表姐挤一挤,可现在看你,你姨夫也来了,这就不好住了。”

来了。

杜思苦停下转身,“妈,你那汤都凉了吧,这事晚点再说呗。”

“两句话的事。”杜母快言快语:“隔壁沈家那沈瑶(沈洋妹妹)是你同学,咱们两家又是老邻居,关系也好。你看要不这样,我跟你刘姨说一声,你小姨他们在咱们家的这几天你去沈瑶那借住几天。你呢,手脚放勤快点,帮着多干点活,打扫打扫啊,洗洗衣服什么的。他们肯定就不会说什么了。”

借住啊。

杜思苦心里叨咕:难怪记忆里有‘她’跟沈洋的风言风语传出来,原来是这么来的。

住一块,能不传出什么歪话吗。

“我不去。”杜思苦拒绝。

杜母没想到老四还敢拒绝。

这孩子如今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跟谁学的!

“你说说你,天天在家闲着,也没个正经工作,十八岁的大姑娘了,吃家里的,用家里的。我说两句你还顶嘴,你想上天啊 !”

杜母声音都高了。

“妈,我那临时工的工作有信了,晚上可以搬过去住宿舍,我这边您就别操心了。”杜思苦把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你有宿舍了,哪个单位的,工资多少?什么福利?”杜母脑子里已经在想着杜思苦以后每月的工资该怎么花了。

“粮票一个月多少啊?”

又来了。

杜思苦就猜到会这样。

她果然转移话题:“小姨他们来带粮票了吗?小姑可是在咱们住了,小姑的工资跟粮票您肯定是看不见的。”再加小姨家三口的,那每天吃饭的粮票都是够呛的。

话题转移成功。

杜母听到这一张张要吃饭的嘴,心里发沉,不过却还嘴硬:“你这是什么话,你小姨多少年没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计较,以后学你妹妹,大方一点。”

话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杜母心里琢磨:这事还真得好好跟老杜商量一下。

农村户口的粮票是卖了公粮用多余的粮食换的,城里可不发彩荷他们的粮票,这真要是住久了,真得吃他们发的口粮了。

三张嘴,供不起啊。

就在这时,厨房外头突然传来一个细细的声音:“姨妈,我们带了粮票的。”

这突然出声,把杜母魂都给吓没了,拍打着胸口往后头看:是于月莺。

于月莺也不知道站在这听多久了。

她轻声说:“我妈让我过来拿汤。”这汤迟迟没拿到饭桌上,这是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杜思苦趁机往外走。

没她的事了。

“思苦表妹,我们于家不是占人便宜的人,这次过来是带了粮票跟钱的,不会白吃白住的。”于月莺声音细,但是能让堂屋吃饭的人都听到,“我知道表妹不欢迎我们,可是你也不能气我妈啊,我妈本来胃就不好,中午都没吃几口饭,等会又要胃疼了。”

好大一口锅。

把小姨气得没胃口了?

杜思苦:“我都不知道我怎么气着小姨了,你说说看,我也好好想想。”

是肉没夹到于家人碗里,生气了?

那碗边一堆啃光的排骨,谁吃的?

杜思苦可不虚,她就吃了一块鱼,一块排骨,没多夹。

于月莺静静的看着杜思苦,不说话。

杜思苦也看着她。

杜母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了好了,把汤端出去吧,先吃饭。”这两孩子怎么还闹上脾气了。

于月莺站着不动,她望向了杜母:“姨妈,我妈说她从小跟您感情就好。我妈是长辈,思苦表妹可能是很久没见妈了,不懂得尊敬长辈,您以后好好教她。”

“我怎么不敬长辈了?没把两个盘子里的排骨跟鱼全塞你们碗里是吧,没让你们吃够是吧,”杜苦思都笑了,“非要让我说实话啊,桌上那么多眼睛看着呢,你碗里多少肉,大家碗里什么菜,你心疼你妈,怎么不跟你妈换个碗啊?”

于月莺眼泛泪花,脸都涨红了。

“你们是客,我们家里也尽心尽力招待,瓜子、花生,桃酥也都端上来了,鱼、肉也买了。我多夹一块鱼,你妈就伤心了,吃不下饭就怪到我头上了?那晚上睡不好觉,是不是我家床板太硬了,没多铺两层被褥?”杜思苦嘴巴能说,平常没必要,很少跟人吵架,但真吵起来,她是不虚的。

“你怎么能这么说!”于月莺被气哭了。

杜思苦:“我说的是实话,真话,怎么还哭上了?”

杜母不可思议的看着杜思苦,这丫头不是个闷葫芦吗,怎么吵架这么利索。

杜思苦道:“医生说了,我脑子这一摔给摔开窍了。”

杜母哭笑不得,可看着在那淌泪的于月莺,不能干看着,于是瞪杜思苦:“你看看,怎么还把你表姐闹哭了,快跟她道歉。”

外头人都听着呢。

杜思苦转头就往外头走。

哭了就有理了?

刚才是表姐教训她她才还击的。

再说了,就从那段多余的记忆来看,这表姐……也不怎么样。

“老四!”

杜思苦走得更快了,路过堂屋的餐桌,停都没停,直接就冲出院子了。

“老三,快去看看你妹妹。”杜奶奶道。

杜家老三不用杜奶奶说,已经追出去了。

-

于月莺抹着泪从厨房那边出来了,走到黄彩荷身边,拉着黄彩荷的胳膊:“妈,我们回家吧。”一只手拉,一只手抹眼泪。

黄彩荷站了起来,也跟着女儿一起掉泪。

“别啊,才来怎么就走了,老四瞎说的,你们别跟她计较,彩荷,妹夫,汤来了,你们喝一点。”杜母热情挽留。

一边留一边骂着杜思苦不懂事。

这亲妹子一家才来,就吃了一顿饭就闹着要走,那她成什么了?

杜母可不想过年回娘家的时候挨骂。

杜母好说歹说,可算是把人留下了。

-

外头。

“老四,你被褥去哪了?”杜家老三边问边问,“早上我去过袁医生那了,她说你没去换药,你去哪了?真去找临时工的工作了?”

杜思苦一直往前走,“是,我找着工作了。”

她突然停了下来,转头看着杜家老三,“哥,您知道咱们家户口本,咱妈放哪了吗?”

“你要户口本做什么?”杜家老三还真知道。

二哥当初跟家里闹脾气,非要离开家,弄个知青下乡,那会户口本也是偷偷拿的。

他全都知道。

“三哥,你要是能帮我拿到户口本,我就告诉你。”杜思苦发现三哥这语气好像知道户口本怎么拿啊。

有戏。

“你先说说你想干什么。”杜家老三可不上那当。

刚才老四就跟家里亲戚吵了一架,万一发颠学着二哥知青下乡那可不行,二哥是男的,下乡没事。

老四是女的,长得也不错,就是瘦了点,这到了乡下,人生地不熟的,吃了亏怎么办?

杜思苦直接道:“工作的事,我找着工作了,要迁户口。”

她道,“户口迁过去就能领粮票了,厂里十五号发粮票,今天都十二了,这两天要是办不成,这个月的粮票我就领不上了。”

“哪个厂?”

“三哥,这我现在不能说,除非你答应帮我拿户口本。”

“你不是蒙我的吧。”杜家老三半信半疑。

工作有那么好找?

迁户口?

那是正式工的待遇,临时工可不给迁户口的。

杜思苦:“有学校的介绍信,跟我一块去的同学父亲是革委会的,你说呢?”

“真的?”

“当然,要不这样,你答应跟我拿户口本,等我去派出所带你一块去。”杜思苦指了指衣服里面,“我资料可带齐了,只要这边派出所能帮我迁出来,我就明天就迁到厂里的集体户口上了。”

就等家里的户口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