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六零空间美滋滋 > 第50章 晋江独家

六零空间美滋滋 第50章 晋江独家

作者:拾玖景观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6-17 01:33:28 来源:转码展示1

*

一九七零年, 从春天盼到了夏天。zhongqiuzuowen

杨晓光终于盼来了暑假。

可学院里不放假, 所有学员都要下基层实习。杨晓光收起了心思,把希望寄托在了寒假, 想着总有见面的时候吧?

为了保守秘密,杨晓光跟小婵一个月通一次信。每次不敢写那么多,学院里的事不能提,就问候几句。

信投递出去了, 就想着小婵收到信了?拆信时, 是用剪刀剪开口子?还是用手撕开?看到信, 是不是跟他一样欢喜?

思念萦绕于心,只能靠想象过日子。

一想到小婵, 杨晓光就冒傻气。

他自己不觉得,室友们见了就打趣他。

“杨晓光,发啥呆呢?”

杨晓光回来神来, 就嘿嘿笑笑。

学院里的生活很紧张, 也很欢快。

杨晓光喜欢这种集体生活, 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篮球赛是少不了的,杨晓光一上场就发挥了效力。他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即便天赋没了, 可技术还在,打业余比赛很不一般。

下了连队,比赛天天都有,杨晓光在哪一班,那一班准赢。最后, 只好请杨晓光当裁判,这样才不偏不倚。

杨晓光喜欢军营,对他来说是如鱼得水。

可他同时又念着小婵。

这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他很珍惜,也很难忘。

*

林小婵也没放暑假。

医学院的学生,都在军区附属医院实习。林小婵是学中药的,就去了中医药研究所,埋在药材堆里,一边背方子,一边识别中药材。

这一忙,就是一个暑期。

林小婵没时间回山里,就给秀竹妈妈写了信。

“爹,娘,你们来省城逛逛吧?还有小根,也一起过来……”

李秀竹收到信,一连看了好几遍。

可家里养着小鸡、小兔子,还有蜜蜂,哪敢出门啊?

林知山也是天天上班,顾不上请假。

巡山工作机动性很大,赶上天气不好就在站里呆着,或者提前下班回家。这么一来,就没了星期天。

小根倒是想去省城,可爹娘都脱不开身,他自己去也没多大意思,就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看书累了,就帮家里干点活儿。

大根和二根写信回来,汇报了一下近况。

大根学业很紧张,整个暑假都在兵工厂里,搞科研攻关。二根上了培训班,业务水平又上了新台阶。

“秀竹,孩子们都出息了……”

林知山望着远处的山峦,心满意足。

李秀竹听着收音机,喜滋滋地说:“当家的,火车通了,大根回来是不是就不用转车了?”

“是啊,这一年变化可真大啊……”

林知山在单位有参加学习,李秀竹是通收音机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几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了天。横跨西南两省的铁路通车了,这是穿山越岭的神奇之作,一下改变了西南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跟外界畅通起来。

小根听着,也夸道:“娘,您咋都知道啊?”

“小根,娘有这个话匣子,天上的事儿知道一半,地上的全知道……”

李秀竹喜欢听广播。

每天一早就打开来,收听新闻摘要。半晌午就听听样板戏,还有曲艺节目。去坝上代销点,总记着买几节干电池,一个是打手电筒用,一个是装在收音机里听广播。

这是小婵送的礼物,深得李秀竹的欢心。

*

到了八月中旬,县高开学了。

林知山送小根去坝上。

“爹,我自己去就行……”

小根背着行李,不想给爹添累。

林知山到底不放心,还是把小根送到县里,看着他进了学校大门。

开学后,小根念高二了。

他明年毕业,课业很紧张。赶在星期天,还要参加社会实践,去校办工厂帮忙,这都是义务劳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小根还不满十六岁,可一举一动都像个大人了。

他是受小婵影响最大的,小婵姐姐就是榜样,给他树立了一个目标和方向。

到了八月末,李秀竹就想起小婵来。

小婵十九岁了,秀娥妹妹一定记着小婵的生日吧?

在山里,小婵总是跟二根一起过生日。

其实,小婵比二根大一个月,一下瞒好多年呢。

*

李秀娥自然记着小婵的生日。

农历七月二十八,她每年都要给小婵过生日。

这天中午,李秀娥提着饭煲找到中药研究所。

传达室的门卫就举着大喇叭,朝田埂那边喊着:“林小婵,有人找!”

林小婵正在药圃里,听到喊声,就探出头来。

见妈妈来了,就赶紧跑过去。

“妈,你咋来了?”

“小婵,你忘了今天是啥日子了?”

李秀娥见小婵这个样子,就知道小婵把生日忘了。

“妈……”

林小婵嘿嘿笑了两声,农历生日不好记,还真忘了。

“小婵,快洗手,趁热吃吧!”

李秀娥打开饭煲,里面是下好的挂面,有肉丝和青菜,还卧着两个荷包蛋。

“哎呦,好丰盛啊!”

林小婵洗了手,笑嘻嘻地接过来。

母女二人坐下树荫下,吃了起来。

“妈,你看研究所咋样啊?”

“不错啊,到处都是花花草草的,跟个大园子似的……”

“妈,这都是药材……”

来到中医药研究所,林小婵觉得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

很多植物都有药用价值,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跟她以前学的知识也有关联。热情被点燃了,就乐此不疲。

李秀娥见小婵气色很好,也放了心。

送走了妈妈,林小婵戴上草帽又忙乎开了。

就像过去那样,只要是跟植物有关的,她都喜欢。

实习期间,林小婵去农科所参观了一下。

那边规模很大,有二百多亩农田,种了各种农作物,绿油油的一片。

去年秋天,黎秋生就跟农科所接触过,把一整套理论都倒了出来,农科所的同志深受启发。可惜,黎秋生突然没了前世记忆,就没再进行下去。

现在,林小婵接了过来。

她惊喜地发现,农科所对粮食种子的研究早就开始了,也取得很大进展。

负责种子培育工作的徐教授,说:“适合我省气候条件的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明年就能大面积推广了……”

借着这个机会,林小婵把稻田立体养殖介绍了一下。

徐教授很感兴趣,跟助手一起记了下来,说很有价值,要向省里汇报。

林小婵没敢提杨平坝和靠山村,怕打破那里的平静。运动虽然告一段落,可各种思想依然存在,如果被外面曲解了,反而坏事。

因为这种接触,林小婵冒出了写报告的想法。

她可以把跟农业有关的经验总结出来。这样即便自己没机会亲自去操作,却能给科研人员带来启发,对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很有帮助。

回到学校后,林小婵付出了极大热情。

中医药专业课业很重,可她依然抽出时间来写东西。不动手不知道,一旦执笔才晓得自己明白是一回事,落到纸面上是另一回事儿。写东西太难了,一个是准确性要求高,一个是要有图片、实例加以佐证。

林小婵心说,还是算了吧,她是个实践派,生来就不是著书立传的。

林小婵想了个折衷办法,就整理了一个纲目,打算跟徐教授做进一步的交流。

忙碌之余,林小婵就会想起杨晓光来。

他们一起走过了那么多年,在一起时不觉得,分开了,那种思念萦绕于心,忘都忘不了。可她是个军人,有纪律约束着,不能像老百姓一样,想干啥就干啥。

杨晓光那边更是如此。

那是军事学院,比医学院的要求更高,她不能给晓光添麻烦,回信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露出了蛛丝马迹。

分别数月,就像数年。

等到放寒假,杨晓光就回来了吧?

*

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新的一年开始了。

因为“春节”来得早,学校里早早放了寒假。

杨晓光坐着火车赶回来。

一到省城,顾不上回家,就去了中药研究所。

那是小婵的实习单位,是研究所指名要的。医学院也很支持,寒假期间的实习任务就安排在了那里。

赶在中午,林小婵戴着草帽,在药圃里忙着。

一抬头,就看到一个青年军人站在那里。

他穿着绿色军服,戴着军帽,个子很高,英气逼人。

林小婵看直了眼。

盼了那么久,终于见面了?

杨晓光也看着林小婵。

小婵穿着军服,外面罩着蓝布大褂,为了干活方便,还戴着袖套和手套。

“小婵,我回来了……”

“嗯……”

林小婵笑眯眯的。

这里不同于学校,没那么多要求。

研究所里都是老同志,中午回家吃饭去了,没人瞧见。

“杨晓光,把蓝大褂套上,草帽戴上……”

杨晓光就套上了蓝大褂,戴上了草帽,看着就像研究所里的工作人员。

俩人蹲在药圃里,一边干活,一边说话。

这一说,就是一中午,把分别后攒下的话儿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小婵,我有十五天假期……”

“那太好了……”

林小婵很羡慕,医院跟别的单位不一样,基本上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实习期间,林小婵在学校里住着,宿舍要点名,不能随便离校,就把见面地点搁在了药圃。这里很隐蔽,不容易被发现,穿上蓝大褂就变成了工作人员。

跟小婵约好了,杨晓光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爸爸妈妈正在家里等着他呢,晓刚也请了探亲假回来了。

*

两天过后,林大根也从外省赶了回来。

就像约好了似的,二根也请了探亲假。兄弟二人到了省城,跟小婵见了面,说回家过年。

林小婵答应下来。

“春节”期间不放假,各单位都要过革命化春节。

林小婵就做了调休,挤了三天假期。

这天傍晚,林小婵挎着书包回了家。

李秀娥高兴坏了,林骏山也赶紧炒菜,说要犒劳一下。

林和平见了姐姐,就扑上来。

“姐,我期末考试考了个优……”

“欧呦,要继续加油啊……”

林小婵鼓励了几句。

运动过后,部队子弟学校还好,学习风气还是很正的。推荐上军校有文化课这一关,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挺重视的。学校老师都挂着军籍,很有威严,不像外面的学校那样受到影响。

再说,“上山下乡”开始了,当不了兵就要插队落户。

虽然,去农村锻炼一下是好事,可真轮到自家头上了,就想着给孩子们找条出路,最好是参军入伍。到了部队上,再好好表现,想办法提干。

这么一来,对孩子们的要求就很高,不管是专业技能还是文化课都要突出才行。

林骏山对两个小家伙的教育很重视,就拿小婵做榜样的。以前搞体育不怎么好说,考上大学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凭真本事的。

这对林和平是个促进。

小家伙上小学二年级了,也知道好歹了,虽然还是很顽皮,可引到正道上就不一样了。

和平上进了,对建设也有影响。建设四岁,上托儿所中班,也学了乘法口诀和图片识字,回来就跟爸爸妈妈显摆一下。

林小婵看着两个弟弟,挨个抱起来,耍一耍。

她想起了小根小时候,跟建设差不多大小。

可一转眼,小根长成小伙子了。

一年未见,是不是又长高了?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