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凌剑青龙传·补完版 > 第231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议世论兵于营帐

范安适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岂有不败的诀窍?是唐老弟的武林义军挡掉敌方的主力,龙武军和神策军才能这么轻松啊!说到底,一切还是仰仗唐老弟!”

唐天朔听过这话,心中便舒服许多。

最近武林义军与北方阎罗府相斗,武林义军暂获几场小胜。这七场小胜,五场都是来自常念君所统领的“青牛”、“朝凤”、“苍龙”三支小队。

“常队长,总将领请你过府一叙。”有兵员前来通知。

“知道了,我马上过去。”常念君立即动身前往主将营。

主将营之内,都是武林义军中的大将,他们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诸多将领之中,还有几个是常念君的顶头上司,虽然还不熟识,但常念君听闻过他们的大名。

常念君经人引领,穿过两旁的众大将,主将营的末端中央,正是等他过来的唐天朔。

“常队长,欢迎欢迎。”唐天朔从座位上起身相迎。

“请问总将领有何指示?”常念君身体半躬,行拱手礼。

唐天朔道:“如今天下大乱,这仗是非打不可。至于怎么打,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常念君忙道:“在座的各位将军,有哪个不比常念君见多识广?何必要我来班门弄斧呢?”

唐天朔说:“那不行!我就是要听一听你有什么见解。你听好,你今天只管畅所欲言。说得好,军中会给你奖赏;说不好,我也不会加以惩罚。”

常念君见推脱不掉,只好说:“好吧,总将领想听常念君从何处讲起?”

唐天朔一指墙上的大地图,说:“这地图上面,标记着大唐、阎罗府、天妖宫,以及还在观望的第四方势力。武林义军站在大唐这一方,正打算对敌对的各大势力逐个击破,你来说一下,要优先进攻哪里。”

如今群雄割据的地图上,有个别地方拥兵自重,分散各地,单论一处军力,断不及大唐、阎罗府、天妖宫强大,但又不能完全忽视其作用,这些地方,被武林义军统称为“第四方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陈辅望就是第四方势力中的代表。

常念君略一犹豫,试探着说:“我的意见是,现在该做的不是逐个击破,而是相互牵制。”

主将营内的几名大将面面相觑:逐个击破,是唐天朔所制定的战略,此前军中并无什么人异议。毕竟,武林义军也无其他选择。

常念君的回答,出乎唐天朔意料之外,唐天朔只好追问道:“既然你说该相互牵制,而不是逐个击破,那就讲讲这其中的道理。”

常念君继续说:“如今阎罗府、天妖宫皆是大唐大敌,第四方势力亦是怀有不臣之心。大唐若是对这三方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无疑是将这三方均并入了敌人之列。这样,大唐一次就要对抗三个敌人,这还只是最好的结果。”

坐在一旁的一位大将忍不住发问:“难道还有更差的结果?”

常念君继续说:“有的。大唐若是对这三方逼得太紧,那到了必要的时候,这三方一定会选择联手,大唐无疑是势单力孤。到了那时,大唐该考虑的不是如何进攻,而是怎么防守。这便是最差的结果。不论是最好的结果,还是最差的结果,还是在最好与最差中间,都不是最优的选择。”

若是武林义军有足够的兵力,哪怕他们三方联手也不足为惧,反而能将之一网打尽,那的确可以像唐天朔所决定的那样,只管逐个击破便是。但眼下这三方皆是强敌,对付三个中的任意一个都不容易,一旦他们联手,那只怕大唐危矣。

常念君又说:“一旦这三方势力利益一致,便会结盟。但当利益不一致时,他们也彼此都是敌人。故我们该考虑的不是逐个击破,而是相互牵制。我们应该制造这三方之间的矛盾,或用阎罗府打天妖宫,或用天妖宫打第四方势力……等他们打得三方俱伤,大唐再出兵不迟。”

众将军相互递起眼色,这常念君,果真是有大才,相互牵制这一战略,的确比逐个击破高明得多。

常念君又讲到一个关键问题:“还有第四方势力,虽然它是四大势力中最弱小的,但是能起到的作用,可是不小。可以说,他们是‘与友则友胜,与敌则敌胜’。我们要在相互牵制中尽量拉拢他们,而不是在逐个击破中,将他们越推越远。不然,逼不得已时,他们或许还会投敌,为我们增加攻敌的难度。”

唐天朔提问:“那等他们相互制衡,局势稳定之后。我们又该怎么做?”

常念君道:“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建议是,优先出兵讨回南方失地。”

营中一位大将说:“常队长,你可能还不了解情况,西南方有个陈辅望拥兵自重。若是我军南下,一旦天妖宫买通陈辅望,他完全有可能出兵偷袭我军,届时,陈辅望和天妖宫两面夹击,我军就危险了!”

常念君回答:“这位将军,其实陈辅望一事,我是了解的。他确实是一大威胁,可是南方,不得不尽快收复。”

“为什么?”唐天朔问。

常念君解释道:“行军打仗,颇费花销。而南方正是赋税丰厚之地,不把这里讨回来,我们就没有足够的军费供给长期的作战。”

“那要打南方的天妖宫,就不得不解决陈辅望的问题。”唐天朔说。

“是的,陈辅望一事,必须尽快解决。若是不能为我们所用,必要时只能灭了他了。”常念君说。

唐天朔笑了:“竟然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讲出这么多行军至理,不愧是你常念君!”说着,唐天朔竟带头鼓起掌来。

一片掌声之中,常念君受宠若惊,急忙向在座的各位低头致谢。

他并不是全无准备,他利用修月为他搜集的军报,早已在脑海中模拟出一场走南闯北之大战。今日这些见解,他早已经想好,只不过是借着唐天朔的这次邀请,讲出一部分罢了。

“常队长,你的才学,众将士已经见识到了。你且回去,等候对你的封赏吧!”唐天朔对常念君说。

“是。”常念君说着,便退下了。

常念君走后,唐天朔问众位将军:“诸位将军,你们觉得,常念君如何?”

众将七嘴八舌,纷纷赞叹起常念君那出众的军事能力来。

“诶,各位,不要抢,一个一个说,按顺序来。”唐天朔笑道。

“常念君是个奇才,应当重用。”

“常念君的这套战法,连我都没有想到,我想,他应该至少和我们平起平坐,不然,浪费了这一身才华啊!”

“常念君这人,真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常念君,可谓是:营中一言真名世,多载谁堪伯仲间!”

……

众将本是诸口一言,对常念君是大加赞赏,不想到易今经老将军这里,却突然卡壳。

见易今经不说话,唐天朔忙问:“易老将军,你为何不赞一词?可是有什么不同意见要说?”

易今经说:“将军慧眼,老夫的确是有不同于旁人的想法,老夫怕得罪其他将军,故不敢实话实说。”

唐天朔说:“无妨,你且讲来。在座的各位都是战友,更是兄弟,岂会因你的三言两语就耿耿于怀?”

易今经说:“既然是总将领的命令,老夫就直说了。在座各位将军的意见,无非就是常念君有大才,必须委以重任。但各位有没有想过?倘若常念君不过是个纸上谈兵之徒,议论兵法时头头是道,带兵时却能力不足,那岂不是会误了大事?”

易今经说的这些话,并非是没有先例,唐天朔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活例子。豪言壮语是立下不少,但很少见他真正做成什么事。

而且,身为唐天朔的部下,谁也不敢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他的问题,上一个委婉提醒他的部将,被他以“蔑视军中权威”之罪罚了二十军棍。

易今经讲到纸上谈兵,唐天朔却意识不到,他才是纸上谈兵的典型。

听过易今经这些话,唐天朔说:“易老将军说得也没错。舌头上的功夫厉害,拳脚上的功夫未必就厉害;拳脚上的功夫厉害,打仗的功夫未必就厉害。除了要考察常念君的理论,他的实战能力,也是值得测评的。”

众将呼道:“总将领英明。”

唐天朔又说:“常念君一来,就做上三支小队的总队长,已经是过蒙拔擢。我本想借今天的论兵一事,提拔他为偏将。但听过易老将军之言以后,我觉得提拔之事,还是再缓缓吧。”

这时,冯翔将军站出,说道:“末将和总将领、易老将军是一个意思。真的要提拔常念君,随时都可以提拔,无需太急。常念君已经统领了三支小队,且看看他带兵如何。待他立了大的战功,再论功提拔也不迟。而且到了那时候,对常念君的封赏,也是更加名正言顺。”

唐天朔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你们都是本将的左右手啊!”

会议到此为止,众将从主将营中散去。

易今经老将军和冯翔老将军并排而走,小声议论着今天这场会议。

冯翔道:“易老将军,你暂不主张常念君和我们平起平坐,是不是这人不好控制啊?”

易今经老将军说:“此人才华卓著,才思斐然,绝不会甘于服从于我们。一旦把他招来,你我于军中的地位,难免会受到威胁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