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连挑风波去 > 第34章 出征

连挑风波去 第34章 出征

作者:明春不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7 13:31:32 来源:文学城

三个时辰前——

宣政殿大殿之中,气氛沉重肃穆,昭文帝高坐明堂,扫视着边关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急报,眉宇越压越紧,文武百官眼观鼻鼻观心,垂手而立,没人敢吱声。

贺砚随绛紫色官服加身,挺直脊背站在大殿左侧,神情自若,暗自将在场之人不断变换的脸色收进眼底。

“砰——”一声响起,文武百官瞬间惊恐地跪倒在地,不知道昭文帝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火气。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贺砚随不动声色地垂下眼,避开昭文帝自上而下射过来的探究视线。

昭文帝伸手将奏折抛了出去,啪的一声落在地上,脸色难看至极,“突厥士兵越过边境,在河西郡、燕州地界烧杀抢掠半月有余,边关守卫松懈至极,而急报竟然今日才到达京都,呈到朕的书案上来!”

昭文帝脸色变来变去,眼神晦暗不清,突厥实在胆大妄为。

昨夜昭文帝接到密报,突厥士兵趁边界守卫松懈,已经派人潜入燕州内部了。

莲蘅伙同燕州太守通敌叛国之事还未解决,贼人也还没有悉数捉拿,突厥便按捺不住进犯大晋朝的国土。

一切环环相扣,像是刻意安排好的。若是不赶紧出兵镇压,边关两城不日便将易主!

而河西郡和燕州是大晋朝的边关要塞,如若两城被突厥攻破,突厥便可以一路无阻,深入大晋朝腹地,直逼京都!

昭文帝越想越后怕,一时间气急攻心,止不住地咳嗽起来,脸色铁青,半晌都说不出话,实在是气急了。

见昭文帝暴怒,官员们胆战心惊,哪敢说话,一个个闭紧了嘴。

方才昭文帝扔下的奏折刚好落在贺砚随脚边,他垂眼看去,然后弯腰拾起,随意瞥了几眼

贺砚随:“回陛下,先前的河西郡守是丞相府长子莲玉荇,大理寺的捉拿公文还未送到河西,莲玉鹤便已经不见踪影,燕州太守也闻风而逃,两城一时间没人管辖,便乱了。而新任命的河西郡守、燕州郡守都还在赴任的路上。”

贺砚随拱手行礼,淡淡道:“河西郡和燕州山高路远,消息滞后实属正常,还请陛下保重身体。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派兵镇压突厥贼人,守住边关重地。”

许久,昭文帝终于缓过气来,看向大殿内的众人,威严道:“端王说得是,那诸位爱卿可有出征边关的人选?”

“这……”大部分官员不敢进言,受不住昭文帝的眼神扫视,低下了头。

十多年来,大晋朝日益鼎盛,与突厥各个部落井水不犯河水,经常互通有无,也算是和平安定。

因为没有什么战乱争斗,大晋朝疏于军队训练培养,反而倾向于文官选拔,至今没有出现一两个出类拔萃的将才。

偌大的晋朝,在此危急存亡的时刻,竟然没有一个可用之才。

昭文帝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胸口剧烈起伏着,手掌用力握住龙椅,仿佛下一刻就要撅过去了。

他不禁想,大晋朝难道就要葬在他手里了吗?

昭文帝眼神一变。

下一瞬,一道清冽稳重的声音传遍整个大殿。

“儿臣愿领兵出征,为陛下分忧!”贺砚随掀开衣摆,跪地叩首,振声说话,一时间众大臣震惊地投来视线,连角落处站着的贺凭舟都看了过来。

贺凭舟眼神微动,而后,反对辩驳之声接踵而来。

“不妥!”

“端王殿下有心是好事,可战场刀剑无眼,端王殿下没有带兵打战的经验,战场可不比纸上谈兵。”

“是啊是啊,还请陛下三思啊。”

……

先前鸦雀无声的朝堂此刻又热闹起来,一众大臣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理由,仿佛由贺砚随带兵打仗必定会输的模样。

“行了。”昭文帝皱着眉头,叫停了众大臣,“端王先起来吧,你且向诸位爱卿说说你的看法。”

贺砚随遵命起身,侧过身看向方才反对得最厉害的大臣,浅笑道:“何大人为何觉得本王不能胜任?是因为本王年纪轻轻没有经验,还是内有私心!”

贺砚随的语气突然加重,眼尾透着锋芒锐利,直直刺向何大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将军不都是年少征战,才赢得美名功绩。”贺砚随反唇相讥,“本王请求出征,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守住大晋朝江山,护大晋朝百姓安定。”

“何大人处处阻拦,居心何在!”贺砚随挑眉,冷淡的眼神一闪而过,朝昭文帝行礼,“儿臣一片赤诚之心,还请陛下明鉴!”

“……”何大人被贺砚随一番话堵得哑口无言,良久才憋出一句,“简直是信口雌黄!”

何大人还想说什么,被昭文帝一句“行了”堵得不上不下,嘴里的话滚了又滚,最后憋屈地咽了下去,略显不服气。

“方才你们没人愿意站出来想办法,端王自请出征,你们倒是有话说了。”昭文帝冷哼一声。

昭文帝怎会不知道这群大臣的心思,当即拍板定下,“传朕的旨意,封端王贺砚随为定远大将军,领兵平定突厥!”

文武百官哗啦啦跪下,贺砚随掀开衣摆跪下,接过圣旨和虎符。

虎符在手,就算大臣们如何反对,也不能阻止贺砚随带兵出征了。

“谢陛下恩典!儿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贺砚随将虎符双手举过头顶,叩头谢恩。

昭文帝面庞缓和下来,站起身来,亲自扶起贺砚随,温和开口:“局势刻不容缓,你现在便去军营点兵吧。”

“儿臣遵命。”贺砚随恭敬道。

何大人看向角落,只见贺凭舟摇摇头,只能作罢。

一个时辰后,大军陈兵城门外,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带着势如破竹的气势。

贺砚随换了官服,穿上了银光夺目的盔甲,眼神坚毅地看向前方。

军旗猎猎随风飘扬,贺砚随牵动马绳,挥了挥手,“大军开拔!”

数十万大军即刻动身,带起阵阵烟尘,场面蔚为壮观。

城楼之上,,昭文帝和一众文武百官站在城墙边,时刻关注着大军的动静。

大军开拔之时,昭文帝拂开搀扶着的太监,往前走了两步远远眺望着大军离开的方向。

昭文帝一眼就看到浩浩大军中的贺砚随,身姿卓然不群,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冷宫外鲁莽冲撞他的小童,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

他叹了口气。

……

大军队列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辆朴素的马车,马车轮子咕噜噜翻滚前进。

“昭文帝就这么轻易将虎符交到你手里了?”

马车内,一道略带惊讶之意的女声传出,赫然是先前和贺砚随待在悬崖之上的莲玉荇。

莲玉荇不敢相信,朝堂上诸方势力都在阻止,不只是因为贺沅安年纪尚轻,没有作战经验。

更重要的是,如今大晋朝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倘若贺砚随领兵出征,手上自然就有了兵权,这对其他皇子百害而无一利。

贺砚随淡然承认:“朝堂上没有派得出的将军,皇帝年纪大了,不可能御驾亲征,心急如焚。有人愿意站出来带兵出征,他自然求之不得。”

朝臣们不愿兵权旁落他手,但也不愿意去危险的战场,贺砚随拿捏了他们的心理,再利用昭文帝的焦急,这才能成功拿到兵权,统领军队。

只是朝臣们不知道的是,贺砚随早在三天前就已经收到突厥进犯的消息,派了手下人先行前往边关查看情况——

突厥士兵确实已经进入河西郡和燕州两城,但局势尚且稳定,突厥只在一些地方作乱,还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边关来信上写得十分严重,其实是贺砚随从中运作了一番。

为的是让昭文帝尽快同意出兵。

贺砚随眸光微闪,藏住深埋心底的算计。

边关的人传来密报,消失已久的钱敏有了踪迹,近日出没在河西郡和燕州两地,具体落脚之地还未查清楚。

先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又出现了,贺砚随不由得想,是否太过巧合了?

加上丞相府遭逢危难,越发让贺砚随觉得,决不能再被人牵着鼻子走,是时候把主动权拿回手里。

所以他主动出击,拿到兵权顺利出征边关,既可以把莲玉荇安全送出京都,又可以引出幕后主使。

此番举动肯定打乱了幕后主使的周密计划,说不定他们会狗急跳墙,主动露出马脚。

“贺砚随?贺砚随!”莲玉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贺砚随霎时间回神,看向莲玉荇,接着把她乱动的手捏在手里,“别乱动,小心扯到肩膀上的伤口。”

莲玉荇不自在,犹豫了许久还是没抽出手,问:“你刚才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我此行这么顺利,多亏了有你牵绊住贺沅安。”贺砚随眉眼带笑说道。

提起贺沅安,莲玉荇看起来有些兴奋,扯了扯嘴角:“贺沅安之前算计了我们这么久,也该让他尝尝苦头,不枉我自导自演了这么一番大戏。”

还敢说?贺砚随斜睨了她一眼,“边关路途遥远,你且睡一会儿,养足精神,到时候我送你一件礼物。”

莲玉荇心虚地别过头,听见贺砚随的话,登时往后靠,脑袋“咚”地一声撞上了,却没有痛感传来,她回头一看,是贺砚随将手垫在了她的脑袋上。

贺砚随脸色未变,自然地将手收回来,“睡吧。”

“……”莲玉荇心知肚明,听话地闭上了眼睛,在心里悄悄笑了出来。

**

自城门口送贺砚随出征之后,各方便不大安定,蠢蠢欲动,都被贺凭舟压了下来。

先前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大臣们,此刻站在八王府的厅堂里,满面愁容。

贺凭舟高坐堂前,拨弄着手上的茶盏,神色淡然。

何大人:“王爷,方才在大殿之上,您为何阻止臣继续说下去?贺砚随掌握了兵权,倘若今后战事平定,他不愿交出兵权……”

“是啊,贺砚随平日里就在皇帝面前大出风头,不论是行宫护驾,还是淮安县私盐案,都为他俘获了不少民心。”一位大臣道。

“边关战事吃紧,贺砚随能不能平定也是一回事,诸位没必要那么着急。”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陛下身子一天不比一天,诸位不妨换个思路。”穿着黑袍的男子走上前来,看不清面容,声音倒是让在场的大臣觉得耳熟。

黑袍男子道:“我们可以这样……”

窗外忽地掠起一阵风,烛火将灭未灭,一下子又蹿了起来,烧得旺盛灼热。

“就按你们的主意去办。”贺凭舟掀起眼皮,看上去慵懒又倦怠,眼底漆黑,藏着腥风血雨。

“贺砚随那边,本王已经派人去盯着,既然他存心与本王作对,那本王也没必要留着他添堵,便叫他有去无回。”

贺凭舟语气分外平淡,说出的话却十分狠辣,大臣们不自觉打了个寒颤。

贺凭舟似乎对一切无知无觉,自顾自说着,“对了,景王最近似乎不太安分,本王想想要怎么办才好。”

前去监视的暗卫来报,贺沅安私会罪臣之女莲玉荇,并伺机逼问莲玉荇丞相府情报网的下落。

莲玉荇不从,贺沅安便恼羞成怒将莲玉荇打落悬崖,被大理寺众人瞧见当时的情况。

当时他随意挑拨几句,贺沅安便同意对付贺砚随,贺凭舟就知道贺沅安这人做事全凭喜恶,答应他想必也是觉得有趣,不会轻易为人所控。

贺凭舟双眼微闭,不管暗卫所说是否属实,贺沅安不受控制,确实是个变数。

“依王爷之见,”何大人眼珠一转,适时递上话头:“要不要臣派人去将景王给解决了?”

贺凭舟忽地睁开眼睛,似乎是想到什么,露出一丝微妙的笑意。

“先敲打一番,目前看来贺沅安并没有明晃晃的野心,想来暂时不会和我们作对。”贺凭舟转过头吩咐他们,“不过贺砚随颇有心机,是个难对付的角色,先解决他。”

“是!”众大臣拱手,齐齐应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