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花异果

脸谱下的大明 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花异果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25 15:46:51 来源:转码展示1

东南地区,黄梅天气过去后,若无台风来袭,自然是烈日高悬,酷热无比。

这种天气要外出,钱渊恨不得光着上身,穿个大裤衩!

这时代,怕冷还好办,炉子、汤婆子都能取暖,再不济还能多穿件棉袄不是?

但是怕热,真是要了命!

总不能扒光脱净吧?

就算扒光脱净还是热啊,没空调的时代,钱渊真是恨不得扒掉一层皮!

所以,天才微微亮,钱渊就忙不迭的出了门,今天和汪直约好了再去侯涛山转一圈。

现在约汪直难度有点大啊,这货春风得意马蹄疾,说句不客气的话,当年在他东窜倭国之前,宁波诸多大户都是要仰其鼻息的……没办法,通商渠道被汪直捏死了啊。

这也是钱渊为什么这次将通商之地选在侯涛山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不允许汪直独霸渠道的原因。

再加上总督府内多有徽州老乡,和汪直聊的颇为投机,这厮又大肆洒金,送出去不知道多少好处,罗龙文估摸狠狠捞了一大笔。

不过汪直也挺忙碌的,钱锐那是死都不肯上岸,所以招抚一事汪直要亲自出面详谈……其他的都谈妥了,现在忙的是受降仪式。

“面子上的事过得去就行,关键还是在这儿!”钱渊指着侯涛山,嗤之以鼻道:“话都跟你说过了,拜佛就要拜到真佛面前!”

“龙泉公说的是。”汪直笑着点头。

龙泉公……钱渊嘴角抖了抖,自己才二十多,就是龙泉公了!

“好了,趁着还不热,快走吧。”钱渊加快了脚步,今天不登山,但要绕着侯涛山转一圈。

先一直向北,走到一个小湖边,钱渊在心里默算了下,距离甬江约莫四里路。

“怎么样?”钱渊转头看向身后的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人,这是镇海县衙工房的钟吏员。

宁波一地河流纵横,有数条大江,不少本地吏员精通水利,是知县宋继祖推荐给钱渊的。

“此湖狭长,距离甬江不过四里,挖掘运河通甬江倒是不难。”钟吏员踮起脚尖眺望,“但两船并行,要花费不少人手,至少好三个多月。”

“但一旦天降暴雨,容易内涝。”钟吏员换了个方向再看看,指着北边说:“如若小湖那头能勾连河流,倒是能安全点。”

钱渊摸摸下巴,他对这些不在行,叹了口气挥手道:“那就日后再说。”

昨日才上岸的徐碧溪说:“钱大人,往日瓷器出海,都是以黄豆相裹,少有损坏。”

“黄豆……噢噢,豆芽?”钱渊恍然大悟,“这是个好办法……还能吃,增加维生素……不会得败血症,一举三得!”

原本钱渊是准备挖掘运河,在小湖周边修建库房专门储藏瓷器……他对这个时代的道路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啊,当年从华亭迁居杭州,家里带来的瓷器至少三分之一在路上或碎或裂。

一行人绕过小湖,从北边进入侯涛山,山势渐高,多有丘陵,又有大树遮挡,汪直环顾四周,“这块倒是不错。”

徐碧溪带来的几个沥港老人都点头赞同,这块儿虽然有不少丘陵,但大致平整,东面又有侯涛山遮拦海风,是修建库房的好地方。

钱渊对这些不太懂,但知道库房是为商贾存货所用,汪直对这些肯定上心,也懒得多问。

最后一共选出三块地方,其中两块距离不远,就是平整道路至码头有点远。

库房修建说起来简单,但讲究挺多的,材料用石料还是用木头,窗户开在什么方位,要防潮湿,防雨水,防内涝,防火灾,防大风。

像瓷器、棉布还好,但丝绸随便摆放就不行了,茶叶更是……茶性易染,别说受潮,就是放到厨房里,泡出来都是一股油烟味。

修路在后世都是麻烦事,在这个时代更是不易,汪直和钱渊都否了黄土路,一旦下雨,满地泥泞,处处水坑,难以通行。

当以碎石修路,使马车、牛车驾驶无碍,而且路宽至少能让三辆马车平行。

商议许久,已近正午,众人热的受不了,找了个阴凉地方歇歇脚。

“杨文?”钱渊一边喝水一边招呼了声,杨文将刚刚绘制的地图捧过来。

“这儿,这儿,还有这儿。”钱渊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这几处都要设小堡,库房重地,不得允许,外人不得入内。”

“钱大人说的是。”徐碧溪赞道:“当年在沥港就曾经有过库房起火……损失惨重的很。”

这些琐碎事钱渊不能和沉浸此道十数年的海商相比,前世虽然做的是外贸公司……但通关是外包的,货物直接送进保税仓库,钱渊熟悉的也只是流程而已。

树荫下,护卫搬了几块石头来,钱渊没什么仪态的一屁股坐下,操起蒲扇用力扇风,看了眼笑吟吟也坐下来的汪直,“苏州那批货要五日后就能抵达镇海,先送到县内吧。”

“行啊,该缴纳多少税银……噢噢,直接抵扣就行。”

钱渊哼了声,“这边修城、修码头、建库房、修路,还有民夫给食……你报个数,别指望抵扣百年。”

“不至于,不至于。”汪直大笑道:“不过……听说诸事均由台州同知唐荆川主持?”

“如若无差,很快就会调任宁波知府。”钱渊随口说了句,又低声说:“苏州那批货……说好了留一点给钱某,那个谭七指不会一去不回吧?”

“应该不会吧?”汪直摸摸脑袋,“之前方先生曾言,钱大人派遣护卫随行?”

“嗨,都懂些水性,但都没出过海啊。”钱渊摇摇头,“如若一去不回,这笔账钱某就找你汪五峰算。”

“好好好!”汪直也是无语。

“还有之前交代的,制作鸟铳、铁炮的工匠还可以迟点,吕宋岛那边?”

“已经派人去了,还没传回消息。”

“其他的什么奇花异果也弄点来嘛。”钱渊想起昨日送来的家信,小七埋怨……埋怨没瓜子嗑!

一旁的徐碧溪笑道:“钱大人怎么对西洋的奇花异果感兴趣?”

“喏,问他呗。”钱渊冲着杨文努努下巴,“前几日那道菜你们不是赞不绝口吗?”

“辣椒?”徐碧溪打量着杨文,“杨把总也曾出海?”

“沥港未毁之前,接点剩菜残羹摆海市。”杨文解释了句,汪直和徐碧溪都知道所谓的海市,都点点头示意知道。

“就那么一娄辣椒,还想卖二十五两白银。”钱渊笑着说:“也就我钱某这个冤大头肯买。”

杨文脸颊动了动,“少爷不是让小的签了卖身契吗?”

“你都被张松溪的徒弟打的吐血了,是少爷我救了你一命!”钱渊吐槽道:“要不是辣椒后来在京中打出了名声,让你当牛做马一辈子!”

杨文翻了个白眼不吭声了,他一个月前被调拨到戚继光麾下,打听过仇家,但张松溪几个徒子徒孙都在抗倭中或死或残。

“在京中都有名声?”汪直好奇如此问。

钱渊大肆吹嘘了一阵钱家酒楼,最后说:“陛下都喜欢,你说钱某要不要弄些奇花异果来?”

“噢噢噢,那是应该的。”汪直啧啧道:“记得方先生也种了些奇花异果……”

“对对对,番茄就不错,酸酸甜甜的,汁水也多。”徐碧溪一副垂诞模样,“明儿让人回去带些来,让钱大人尝尝!”

钱渊笑眯眯的点点头,“那就说定了,回头去了杭州,钱某于食园待客,亲自下厨。”

汪直大笑连连推辞,哪里敢让名扬天下的名士下厨待客。

父亲不肯上岸,怕被人认出是一方面,毕竟谭纶之前一直在镇海,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心态。

但钱渊希望父亲能上岸,其他的不说,母亲日日夜夜苦熬,殷殷相盼,总要让父母重逢,所以他才找了个奇花异果的理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