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第17章 商鞅变法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第17章 商鞅变法

作者:苦竹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5 21:01:55 来源:文学城

天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开始讲解下一个话题。

【大臣变法总会受制于上位的皇帝,若是皇帝亲自下场主持变法呢?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雍正变法。】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清庭入关后第三位皇帝。】

这个名字在很多位面引起了轩然大波。

秦汉唐明等汉族统治者的朝代震惊于这个皇帝的名字。

刘彻:“异族!”

李世民:“居然会有异族统治中原,后世的朝代干什么吃的。”

朱元璋:“是蒙古人吗?”

朱棣:“前几日看朝代歌时记录下来的笔记呢,找出来。”

朝代歌是第二次天幕出现时播放的,他们当时只顾着关注自家朝代的事,其他朝代还没有仔细研究。

再看到天幕上出现的雍正画像,更多的汉人愤怒了。

“这是什么发型,好难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孝之始也。”

“果然是蛮子,不通中原礼仪,不懂圣人教化。”

从秦汉开始,后面的朝代有一个算一个都以中原正统自居,如何能接受被异族统治。

若是自己生活在清朝,岂不是也要剃这样的头发!

“他们的气节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宁可一死,也绝不向异族屈服。”

出于义愤,不少文人义士将自己的想法发到了评论区,无差别攻击清朝统治下的文人。

可惜,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面对无数人的谩骂攻击,也只能唾面自干,默默潜水,不敢发声。

清朝,尤其是康熙朝关注的重点就不同了……

自从第一次没有做课后作业吃了个哑巴亏后,康熙便回到紫禁城,每次天幕开启都会宣儿子们一起看,顺便考校课业。

太子已经被废,大阿哥也被圈禁,五阿哥,七阿哥与皇位无缘,站在一众皇子中如同隐形人。三阿哥在修书,笼络文官,四阿哥一向低调,给人一种沉默寡言与世无争的感觉。剩下的皇子以八阿哥为首,联合文武群臣在朝堂向康熙帝提请立太子,请立的对象就是八阿哥胤禩。

这让年老体衰的康熙帝惊觉,自己这个八儿子居然在不知不觉中笼络了这么多朝臣。

康熙帝就像一只衰老的猛虎,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任何想要从他手中分走权柄的人,即便这个人是自己儿子也不行。

如果联合满朝文武就能倒逼康熙帝妥协,那就太小看康熙了。八阿哥得意了没几天便被康熙训斥警告,如今十几个儿子都恭恭敬敬的站在下首,陪着康熙看天幕。

康熙甚至想,要不还是复立胤礽,让他们断了念想。

这还是天幕第一次提到清朝,没想到直接上王炸,带来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消息。

所有皇子的目光都看向了默默无闻的四皇子胤禛,康熙帝也看了一眼过去不曾重点关注过的四儿子,胤禛当机立断,跪下请罪,以示忠心。

康熙还没有说什么,几个阿哥眼中的幸灾乐祸都要溢出来了,尤其是八阿哥一派的几人,他们刚被康熙训斥,战战兢兢,不敢做什么小动作。如今有人能转移皇阿玛的目光,真是太好了。

九阿哥与十阿哥眼神交流,“四哥功德无量啊,嘿嘿……”

“四哥要是出了什么事,弟弟们会给你上柱香的。”

胤禛紧张的听着天幕的声音,希望天幕能将前因后果讲的明白些,今日能不能走出宫门就看天意了。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两废两立,致使九子夺嫡,国力虚耗。再加上康熙晚年怠政,对官吏尽量以宽松待之,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弄虚作假,粉饰浮夸,“念念只营功名,时时只顾身家,刻刻只虑子孙,而国家之安危,民生之休戚,毫不相关”,吏治之**废弛几乎不可救药,上到辅政大臣、总督巡抚,下到总兵守备、知府知县,乃至书吏衙役、八品“老农”,污吏赃官,乱相丛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这下子,康熙朝的众人再也顾不上看四皇子的笑话了,他们自己变成了笑话本身,在天幕上挂着呢。

康熙双目充血,死死的盯着天幕,他自认为自己文治武功堪称千古明君,便是秦皇汉武也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没想到居然得了这么个评价。

他恨不能将天幕藏起来,不要让任何人看到,只是他做不到。

可笑,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才发现,还有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

康熙颓然一笑,不过很快他就振作起来,如今正是四十七年,还有补救的余地,朕定要善始善终。

实在不行,不是还有雍正这个好儿子吗,既然天幕特意提起,定是他做了什么值得赞扬之事。

康熙已经准备好抄作业了。

被圈禁起来的胤礽自嘲一笑,原本内心还对皇阿玛有些希冀,如今什么都没了,他的心如同一片死灰。

胤禛则是有些期待,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不知道另一个自己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哈哈大笑,自从他知道是清朝取代大明后,最兴奋的事就是看清朝的笑话,笑完他还不忘在天幕上刺激清朝皇帝。

“朱元璋:哈哈哈,对付那些贪官污吏还不简单,朕给你们打了样,你们都学不会。”

学什么?

剥皮萱草!

明清两朝的官吏都浑身一抖,俨然是想起了朱元璋时期的洪武四大案,和那些每日踏入宫门就不知能不能竖着回去的前辈们。

怕了怕了……

天幕能被所有时空,历代统治者看到,这可是在所有人面前丢脸,康熙也不能示弱。

“爱新觉罗·玄烨:朕确实不及明太祖,杀光满朝文武,等到儿子造反的时候都无人可用。”

朱元璋一惊,儿子造反,有自己和太子压着,哪个儿子敢造反,他将目光扫向阶下的皇子们。

朱标也自信没人敢造反,当即便反驳回去。

“朱标:父皇治下何人胆敢造反,后世的皇帝不要危言耸听。”

康熙的评论机会用完了,便示意儿子们上。

“爱新觉罗·胤祉:朱元璋难道能熬死所有儿子吗,待他一死,藩王掌兵权,谁还听朝廷的号令。”

“朱棣:父皇驾崩还有大哥在,朝中这么多开国将领,谁敢造次!”

“爱新觉罗·胤禩: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略过儿子立孙子,藩王大权在握,谁还听一个小皇帝的号令。”

这句话显示在天幕上的却是“****早逝,朱元璋*****”,原来,只有天幕提到的话题才能剧透,天幕没有提到的话题,后世的朝代也不能直接向前世透露关键信息。

这样可以免去很多误会,避免后世因改朝换代和个人恩怨误导前朝之人。

虽然很多信息看不到,但却不妨碍两个朝代隔着天幕争吵。平行时空天幕下的观众都在看戏,还有现代观众跃跃欲试想要加入他们的角色扮演。

【雍正上台面对的便是康熙晚年糜烂的朝局,因此,雍正帝做了一系列改革。】

【他反对因循守旧,反对朋党,整顿吏治,为政务实,以利民生。】

【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司为流官,使西南正式收归中原王朝统治。】

【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口税摊入土地一并征收,土地多的多缴税,土地少的少交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在此之前,即便家中田地已经被卖光,也要交人丁税。古时候没有避孕措施,很多人家因为贫困,将刚生下来的孩子溺死,或者卖儿卖女,沦为流民。

流民是封建王朝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此法大善!”扶苏将这一条记在一条鞭法之后,待天幕讲完之后便与父皇商量改善税制之法。

王安石也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只要将税赋与土地挂钩,那些少地、无地的农民便不会被迫家破人亡了。

【整顿财政,实行火耗归公,火耗就是碎银铸成银锭时的折耗,原本是由交税的百姓自行负担的,而火耗没有定额,收多收少都是地方官的“来钱之道”,相当于百姓多交一层赋税养着那些贪官污吏。雍正将地方官吏强行摊派给普通百姓的火耗,变成朝廷拨发给下级官员的养廉银,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改变了上千年的官绅不当差不交税的陈规旧习。】

这一条引起了各时空统治阶级的轩然大波。

科举制前,当官要看名声、看血统,这是他们祖辈带来的余荫,祖辈世代都是高官显贵,怎么能与普通平民一样交税服役呢。

科举之后,参加科举就是突破原生阶层,实现阶层跃升的最佳途径,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天下闻名,为的不就是与普通百姓不一样的特权吗。

康熙也将目光转向跪在阶下的胤禛身上,这个儿子做事也太莽了,相当于直接斩断了高官显贵的特权,他就不怕被他们反扑吗。

这样的法子很好,但康熙自认学不来。

若当真要改变国朝的面貌,怕是还真得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四儿子来做,康熙有些理解为何自己会选择胤禛作为继承人了。

求点击,求收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商鞅变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