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压榨过头,蒙恬他们虽然很想直接压着相里殷去墨坊看新刀具,但在李世民的劝说下还是先吃了饭才过去墨坊。
吃完饭,蒙恬他们终于忍不下去,再次把相里殷抬着跑到墨坊,享受飞一般的待遇。
激动冲刺的速度可比李世民快多了,等李世民到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已经说上了。
“……商代的青铜冶铸技术就不多阐述。”
“春秋战国和我们大秦的冶铁是这样子的。”
相里殷拿起一块红褐色的铁矿石,把它和木炭一层一层地夹在一起,道:“此为块炼铁,它……”
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蒙恬他们听得似懂非懂。
李世民却听得热血沸腾,因为这些话真的很熟悉!熟悉到他深刻知道曾经听过。
当年颉利可汗趁他初初登基,入侵泾州,而他苦于国内虚空,不能一举杀到突厥腹地时,他的臣子们就曾说过这些话。
玄龄和如晦陪着憋屈的他,劝慰道:
“春秋战国及秦,匈奴铁器发展落后,所以赵国李牧能大破匈奴十万骑,秦朝蒙恬能却匈奴七百余里。”
“但在秦末战乱时,匈奴偷学了中原的冶铁技术,骑术本就强大的他们配备马铠,铁制武器,把自己装备成重装备的骑兵,压制汉朝五十多年。”
“一胡敌三汉,生长在马背上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骑术上天然就比我们有优势。”
“但只要我们休养生息,强劲军备。突厥军备原地踏步,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一汉敌五胡,屡战屡胜不在话下。”
“商的青铜冶铸技术…… ”
“春秋战国的块炼铁技术……”
“我们大唐的冶铁技术…… ”
这些话对当时憋屈的李世民就是一香喷喷的大饼,和相里殷现在所讲合并在,把记忆中的李世民和现在的李世民一起钓成翘嘴。
不是画空饼,而是他李世民的臣子,都贴心!
“木炭夹着铁矿放进高炉点火焙烧,使铁矿成铁。”
相里殷现在给蒙恬、长公子他们这些门外汉介绍冶铁方法也不奢望他们懂。
纯粹是依猫画虎,把当时先生们的话转述一遍罢了。
“弄好的块炼铁放在炽热的木炭中反复加热和锻打,最终成刀剑形状。”相里殷拿起身边的一把断刀,向李世民等人展示。
刀被虽厚但对人眼来说还是薄的,得靠近看才看得清的叠打了几层。
“要叠…… ”
“七至九层。”
突然冒出来的声音让众人循声看去,然后就看到长公子微微发红的眼眶。
相里殷没转头,听到声音只点头道:“对,长公子说得对,确实是七至九层。”
本以为长公子是瞎蒙的其他人:“??”
看到众人眼中的惊奇,李世民就知道自己情绪又外显了。
但情绪这种东西委实难以掩饰,一想到有一个他的臣子就在大秦的某一个角落,李世民眼眶里再次泛起些许晶莹。
他头微仰,声音稍显嘶哑道:“一想到大秦的将士在与敌人对战时能够用上更锋利的刀具,保护大秦疆域与自身安危,孤心中就为他们开心。情绪外显,还望诸位见谅。 ”
蒙恬感动,其他五位将军自愧不如。
秦小政侧目,秦小政自愧不如。
相离殷看向李世民的眼神更爱了,长公子一心为国为民的样子,真像先生说的主上。
心中感叹,相里殷还是继续介绍道:
“秦冶铁法处理出来的铁为白口,质地又脆又硬,而且产量低,还常需要毁炉取铁,损耗巨大。”
蒙恬眼神蹭亮,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确实是这种感觉:“对对对!”
他们恨不得把头点断。
李世民更是把断剑放在中间,用行动表达自己对这句话的肯定:“确实质地较差,容易崩裂。”
至于产量低和毁炉取铁他就不太了解,不过李世民用眼神对相里殷表达信任。
其他将军有样学样,纷纷用眼神和语言对相里殷方才的说辞投以肯定态度。
被鼓励到的相里殷:“=v=”
他按住嘴角上扬的弧度,矜持道:“接下去就是我同你们说的重点了。”
重点来了,众人这下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就怕听不清相里殷的话。
相里殷带着他们这一行人往里走,边走边介绍道:“把生铁加热到熔化,去炒炼成钢或熟铁。”
“我们叫做炒钢或者炒铁技术。”
王离茫然道:“这铁还能炒?”
其他副将更是有种认知被掀翻的感觉:“这铁还能真融化?”
蒙恬比他们懂一点点,但这更让他知道相里殷所说的融化铁有多难做到,他惊恐:“这得多猛烈的火才能让铁融化啊!”
秦小政倒是冷静,但从他攥紧李世民手的动作就知道,这冷静是假的。
在场也只有李世民是不迷茫,并且还更加兴奋
是的是的,当初他的亲亲臣子就是这么介绍的,虽然他只知道皮毛,但是他知道能融化铁的原理!
李世民像是学子在验证试卷答案般问道:“火力不足,一是因烧火的炉子问题;二是因风力设备?”
蒙恬他们听得眼珠都要掉出来了。
第一次回答可以说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但这一次可不一样了,在他们的眼中,此刻的李世民仿佛闪耀着智者的光芒。
蒙恬惊呼:“公子,你这个也知道???”
相里殷说出冶铁知识蒙恬他们还能理解,毕竟他是墨者,但长公子能一点就通他们就不能理解了。
相里殷也惊讶:“长公子好悟性。”
他看着李世民的眼神惊疑不定,这人,这人,这人难道就是天生的墨者圣体??要不然怎么能够这么快就领悟他好不容易才领悟的东西?
李世民微笑,其实他也不是那么想懂,可无奈他有一群厉害的臣子,还有一个记性不错的脑子。
他像是卷子被先生们齐齐夸赞完美的学子,矜持:“相里先生说得仔细,孤根据您说的推敲罢了。”
蒙恬他们:“那更厉害了长公子,我们就没听懂,您竟能举一反三!”
李世民眼底明亮,宛若有光,这是看到线索的光,这是看到希望的光。但在相里殷看来,这就是长公子求知的光。
相里殷心怀欣慰,觉得自己把冶铁技术的发展告知长公子可能确实是一件正确的选择。
带着李世民等人走到了一处紧锁的大门面前,相里殷停下脚步,其他人自然不敢随意乱动。
相里殷这宛若呼吸都放轻的样子让众人更加谨慎。
相里殷沉声道:“长公子猜测得对,若想炒铁,只能换炉子和加大火力。”
一边说,相里殷一边推开厚重的大门。
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炉子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个冶铁炉和他们以往所见到都不一样。
他们:“哇!”
相里殷脸上是根本控制不住的骄傲笑容:“这就是我们新做出来的炒铁炉!”
相里殷带着李世民等人走上前,蒙恬他们感叹:“这确实和原先看过的高炉不一样。”
“是的。”相里殷肯定他们的说法,“此高炉的一大重要改造就是炉的形状。”
蒙恬疑惑:“如此改动和不一样吗?”
相里殷笑:“影响自然大。”
他向众人介绍眼睛看不到的部分:“从地面向下挖成缶底状的坑,内边涂一层耐火泥作为炉膛。”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圆形高炉的中心位置出来的铁质量总是最差的,后面才发现是因为风力很难到达高度过三米的高炉中心。”
蒙恬他们好像有点懂了。
秦小政也听懂了,他道:“将圆形变为椭圆形就可以在扁的两侧鼓风,使得风力可以达到高炉中心?”「1」
相里殷向小家伙投来赞赏的目光,赞同道:“是,椭圆形有助于风力传输,因此,我们能冶炼更多的铁,质量更好的铁。”
此话一出,蒙恬他们好像看到了美好的,在高质量刀剑海洋中畅游的未来。
李世民心更是颤动,因为这些更是熟悉得可怕。
他轻声道:“那鼓风技术不知如何精进?”
相里殷乐意解答,道:“墨者们会用到牛皮制成橐鼓风从上方鼓风。”
相里殷说着拿起一个皮橐,这东西两端细、中间鼓起,皮囊上还有一个拉杆。
李世民做恍然大悟状,但实际上他发现这鼓风道具与他在工部看到的图纸一模一样。
发明任何东西都很玄妙,别看他懂得这种理论知识,但是放在实践中确得经过好几年的建造试用,最终才能作出合适的冶铁炉。
而现在,这些他本以为至少需要至少两年来实验的东西就摆在眼前。
他的臣子,即使并不在他身边,也能解他的燃眉之急。
相里殷道:“火候和铁融化后的搅拌时间次数难以掌控,容易出现炒练过火的现象。如此,就得加入一些生铁来补救,我们将之称为灌钢法。”「1」
“此法我们钻研了一年有余,最近才发现点苗头,虽然是苗头,但也能批量生产出质量更好的铁了!”
相里殷绕过李世民他们,走到炉子后面拉开一个帘子,露出里面无数个箱子里,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是满满的刀具
比李世民在这个秦朝见到的一切刀剑看起来质感都更好!
相里殷把长刀抛给李世民。
长刀飞来,李世民第一时间就察觉到这刀上熟悉的感觉,这是唐刀的质感。
蒙恬他们蠢蠢欲动,急声呼喊:“长公子,快点试试看这刀怎么样!”
李世民正有此意,他把一直别在腰间的断剑扔向半空。
甩起长刀
“吭呲!”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长刀毫不费力的就把断剑拦腰砍断。
轻轻松松,名副其实的削铁如泥。
相里殷矜持道:“这是一年多的调试成果。”
“啊啊啊啊啊!一年的成果!!”
本以为一年的成果可能也就一般的蒙恬他们惊了
长公子的佩剑已经是好铁了。
这调试仅仅这一年的铁就能把它轻松削断,很好了!
超级好的!
他们脸上的笑容灿烂极了。
那是能窥见更美好未来的笑。
相里殷笑得矜持,实际上内心癫狂至极,这个比例他们调配了整整一年,一年啊!!!而这还不是最优解的比例,据先生所言,这比例还能更好!
他打开其他箱子道:“不过我们不敢冶炼铁刀,这些都只是冶炼好的铁刀雏形罢了,若想变成刀具还是需要墨者这几天日夜不休的锻打成刀具形状。”
在这个大秦谁敢囤积刀具啊,他之所以能有这些铁块,还是因为他们墨府供养的是整个上郡所有的铁器锻造才有这些铁块。
虽然如此,但李世民也不得不真心实意夸赞道:“调配比例,反复锻打。墨家不愧是秦朝一大家,能发明出此杂炼生柔之术!”
相里殷被吊成翘嘴,他肯定:“墨家确实是秦朝一大家。”
他相里殷势必要发扬墨家!”
蒙恬他们附和:“相里先生厉害!定能发扬墨家!”
相里殷开怀。
然后开怀卡壳。
这一卡壳可不要紧,直接让蒙恬他们的心再次悬到嗓子眼。
王离颤声问:“相里先生,这是又发现了什么?”
相里殷缓慢道:“确实是又想起了一件事。”
蒙恬欲哭无泪:“是是又有什么事情吗?”
相里殷:“实际上方才和你们介绍的冶铁方法并不是我发明的。”
听到这个,本来还在研究刀具的李世民呼吸一窒,他抬头看向相里殷,眼底惊喜和紧张相互交替。
因为看到刀具而深埋的记忆再次复苏:“是谁发明的?”李世民问。
相里殷踟蹰,在想要不要把先生说出来,听到长公子的问话后觉得还是得说出来,因为这个东西确实不是他发明的。
这是先生的成果,他不能占有。
相里殷下定决心,说道:“新冶铁方法是我先生告诉我的。”
新的人物出现。
李世民脑海中寻臣雷达启动,胸口心跳如擂鼓,但面上不动声色,道:“你的先生,是说上一任秦墨相里钜子吗?他可在上郡?”
套话,就是提出假设等待别人的反驳。
自然不是。
相里殷摇头,不过他也不敢多说透露先生的讯息,只表现出一副怅然若失的表情,道:“先生就是先生,先生…… ,哎。”
成年人应该学会自我脑补。
所以蒙恬王离们不追问了,李世民嘛……
李世民没想到别人会在这一点上演戏。
他呼吸急窒,鼻子发酸,眼眶发红,声音颤抖。
李世民:“他他,你先生他怎么了…… ”
“?”
相里殷没想到这大大的军营里,竟会出现一个看似成熟,但因为他的话破防的成年人。
用脑子表达疑惑,用悲伤的眼神拒绝沟通,虽然什么都没说,但眼神透露出了一切,相里殷道:“公子还是别问了。”
望向李世民的眼神明显就是悲伤到不能自矣,希望别人不要再追问的那种难过。
相里殷眼中的悲伤直接淹没了李世民。
李世民嘴唇颤抖,脸上想露出得体的笑容但根本露不出来:“孤……”
李世民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臣子们的音容笑貌。
他的臣子中能被相里殷如此尊崇,还如此博学懂得冶铁的人并不多。
李世民思考了下直接把这个先生的人定格了。
他呢喃:“应该也只有他们这几个了吧。”
那几个人不会亲手去做冶铁这个行业,但他们家学深厚,博古通今,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皆是材推栋梁的王佐之才。
知道冶铁技术再正常不过了。
李世民哀伤道:“孤就是想若能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他身上的悲伤满溢而出,在众人眼中就是……
“长公子近来真的是越发重视人才。”
“是啊,长公子有始皇陛下的爱才之心啊,不愧是最像始皇陛下的长公子!”
此刻就在他们边上站着的秦小政:“???”
他抬头看向李世民,只觉得一脸懵逼。
像他?
秦小政看李世民那通身萦绕的悲伤情绪,迟疑片刻:“…… ”
“嗯,这个爱才之心确实像始皇陛下。”好吧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而且,“而且更甚于陛下。”
秦小政的话惊呆了蒙恬他们。
这个人怎么这么敢说??始皇陛下可能还在呢,怎么能说长公子有地方强于始皇陛下!
蒙恬等人赶忙拉着秦小政去旁边教导。
被拉走去边上的秦小政无奈,本来就是啊,他对臣子的爱全凭理智。
而这个蠢儿子?
秦小政再看李世民那还在持续涌出的悲伤。
呵,蠢儿子的爱全凭那颗真心吧。
围观全程的相里殷:“…… ”
先生确实说过不要向别人说他的身份,先生一定不会介意他这般给长公子暗示吧
/心虚
太阳西斜,殷被蒙恬他们拉着讲这几天大刀的锻造进度,讲完终于能歇下来了。
待在房间中,他在书案前迟疑了很久,还是觉得这件事得向先生汇报下。
细笔沾墨,密文落于纸上:【先生亲启,殷今日依先生之言协助像先生故人的秦长公子。因长公子需要,特告之以冶铁新术,一切顺利。
只长公子异常颇多。
先是对冶铁之术一点即通,殷未言他先知。再是对先生您异常兴趣,竟讲出‘能见先生与之游,死不恨矣’之话。后更是多次打听先生生平爱好,似对先生行踪有窥伺之意。
不知意欲为何,请先生明示。 】
写完,相里殷把信放好,准备明早自己送出去。
只是临睡前再次想到长公子今日的表现,确实异常。
他就暗示下先生不在这人世,长公子就浑身萦绕悲伤的情绪。之后更是对他寸步不离,若有似无的向他打听关于先生的事情。
啧啧啧,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
而此刻,被相里殷惦记的先生正在房间里收拾衣物,旁边的桌案上展开放着相里殷的密信。
在他身边,穿着武袍的武者沉声:“你要独自去咸阳?”
身着青色长衫的儒者面容肃穆,坚定道:“我亲自去一趟才能辨别真假,信息错误也就费一些时间,但如果那人是陛下。 ”
这是一个他不敢想但却期望的结果。不受控制的,儒者眼眶泛红。
武者许久没有说话。确实,只要有一点可能性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去找那人。
他道:“我不是想阻止你,我只是我也想去…… ”
过来这个世界的一年多时间,他们经历过很多次期待,又期待破灭的时刻。
但这次的变动太大,大到他们都不得不怀抱更多的期待。
万一真是那个人就好了。
只是……武者犹豫片刻,还是说道:“如果不是他呢?”
儒者手上的动作一顿,摸了下腰间的长剑,随即又自然地收拾东西:“如果不是他,那就拨乱反正吧。”
“你我也不想这个世界有什么变化。”
这个世界改变了,万一八百年后的世界,他家陛下没掉了怎么办?
二者不能得兼,他们只能保留看重的一方。
没过多久,青衫人就收拾好东西,对武者道:“那两样东西的研发到了关键时刻,项家也需要监督,你万事小心。”
武者没有拒绝,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每一次外出都是一场把脑袋别裤腰带的豪赌。
他们本已经做好在这个世界隐居的准备了,只是没想到历史竟然出了这么大的偏移。
至于他们为何在研发这些东西……
万一他们的二凤陛下也跟着来了。
他想要的,他们都得让他得到。
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
下面还有一章,记得看下一章
感谢小天使们这几天投喂的营养液,为你们加更!
「1」冶铁资料有参考:春秋战国的炼铁是红褐色的铁矿石,把它和木炭一层一层地夹在一起。木炭夹着铁矿放进高炉点火焙烧,使铁矿成铁。块炼铁放在炽热的木炭中反复加热和锻打,最终成刀剑形状。但铁为白口质地又脆又硬,产量低,毁炉取铁。把生铁加热到熔化加以炒炼成钢或熟铁。
地面向下挖成缶底状的坑,内边涂一层耐火泥作为炉膛。圆形高炉的中心位置出来的铁质量总是最差的,后面才发现是因为风力很难到达高度过三米的高炉中心。椭圆形有助于风力传输,圆形变为椭圆形就可以在扁的两侧鼓风。
皮橐,这东西两端细、中间鼓起,皮囊上还有一个拉杆。
火候和铁融化后的搅拌时间次数难以掌控,容易出现炒练过火的现象
——《中国通史》《史记》《百科全书》《百度题库》
「1」赵国李牧大破匈奴十万骑,秦朝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
秦末战乱时,匈奴偷学了中原的冶铁技术,骑术本就强大的他们配备马铠,铁制武器,把自己装备成重装备的骑兵,压制汉朝五十多年
生长在马背上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骑术上天然就比我们有优势
休养生息,强劲军备,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中国通史》《史记》《百科全书》《百度题库》
「3」颉利可汗趁李世民初初登基,入侵泾州——《新唐书》
『4』家学深厚,博古通今,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皆是材推栋梁的王佐之才——凌烟阁二十四臣子百度百科
「5」若能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隐藏款臣子出发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