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乐子记 > 第19章 019

乐子记 第19章 019

作者:商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0 17:53:45 来源:文学城

最近长江流域下大暴雨,小城的排水系统还是上个世纪的,再加上到处在修路,整个城市都淹了。

坐公交回家路上,水涨成河,车辆缓行,无意间多留心窗外浓绿的树,浑浊的河,还有被雨浸成深色的陈旧建筑。

忽然就想起来了,之前去北京那次。似乎还欠着自己一篇游记没写。趁这会儿头脑风暴,索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吧。

以我匮乏贫瘠的见识与阅历,先下一个可能相对绝对的判定(仅代表我当下的观点,并不代表永远是这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意识是运动的意识,love and peace):我所见过的大多建筑,是功能大于形式的,在空间组织上总是一板一眼,即便它们在形式上确实存在多种多样……表皮、基本形体、材料等诸如此类的变化。

唯二让我被空间组织所打动,产生情感上流动的,是祈年殿和国家大剧院。

先说祈年殿。

乡里人头一次去北京,自然对故宫、**广场等充满憧憬,然而当我真正逛完咱们中国传统建筑集大成者故宫,印象里只剩下人从众……太多游客了,没get到中建史老师说的建筑空间的三段高.潮。

反倒是去天坛公园那天,抱着随便逛逛的心情,而实打实地被震撼到。

说来挺有意思,那天北京卫视的一个关于发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在天坛公园录,我估计大家注意力都被带跑偏了,围着圜丘凑热闹看明星,心情十分放松轻快。当时,我跟朋友有说有笑,还没缓过来劲儿,沿着丹陛桥那条路去对面的祈年殿,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什么。

排队,验票,进去。

整个过程都很随意,旁边人很多,老人小孩,各色皮肤的人,还有大爷操着股口音念water beer叫卖。

继而从狭窄(其实也不狭窄,主要是祈年殿在太过空旷了,对比之下显得)的甬道进去。

视野瞬间打开,蓝天如盖,北国的秋日风烟俱净,汉白玉的三重台上,坐落着三重檜金色宝顶蓝琉璃瓦攒尖圆殿,这就是祈年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是一句空话。关于这样欲扬先抑的空间组织,在中建史重点的一笔,但理论只在书上的时候,人是不能置身其中,去体悟那种震撼感的。

不从专业角度说(主要是专业学得不咋地),单从一个游客的角度。在进入这个空间之前,秋高气爽,日光明媚,沿途是松柏林,郁郁葱葱,环境静谧而肃穆。圜丘和祈年殿在一条轴线上,但经由干道过去,祈年殿被周围的一圈建筑围住,一路上看不到祈年殿分毫。

前面也说了甬道的狭窄。

但是通过甬道进入,天地视野,豁然开朗,场地空旷偌大,没有多余的建筑,唯有祈年殿在三重台上,肃穆而立,与你对望。

祈年殿是三重檐攒角顶,请允许我冒昧地那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类比。在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受限的时代,宗教、神明、先祖,是人类最自然而然的敬畏与崇拜。

应知道,在每个文明起源之处,人类这个婴儿,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宇宙、对天空的好奇心。奴隶时代、封建时代,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天空的敬畏与鬼神的敬畏相系。

攒尖就代表着向上的势,在天地之间沟通起一根无形的线。

宽阔广袤,也没有风。

此时此刻,只有你与先祖神明相对。

我想这就是建筑在满足功能、经济、安全等等需求之外,可遇不可求的情感需求。

毕竟在我们的生活里,不是所有建筑空间,都可以让人感动。

-

关于大剧院,下次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