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老实人的漂亮前妻重生了[七零] > 第6章 006

老实人的漂亮前妻重生了[七零] 第6章 006

作者:红叶似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4 15:58:36 来源:文学城

秋平县刺绣厂门口,大雪堆积在道路两侧,还未融化。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两天雪虽然停了,但气温并没有升高,张嘴呵出的气都是白的。

如此冷的天,再加上还有两天就过年了,厂子里几乎没什么访客,守门的大爷捧着保温壶,坐在火炉子边,腿上搭了旧毯子,闭着眼睛听收音机里啊啊咦咦的戏曲,好不快活。

但一道不急不徐的敲门声打破了门卫室里的这片祥和安宁。

老大爷睁开眼,没有动,懒洋洋地开口:“谁啊?”

“叔,我有点事想找任厂长。”门外传来一道清脆干净的年轻女声。

老大爷将保温杯放桌上,拿起毛毯慢悠悠地起身,将门拉开一条缝,只见外头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唇红齿白,五官大气端庄,两道英眉又浓又密,有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你找任厂长什么事?有介绍信吗?”

宋书玉扬唇一笑,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红梅烟,塞到老大爷手里,笑盈盈地说:“叔,我找任厂长有点事,外面太冷了,能不能让我进里面慢慢说?”

说着她还应景地跺了跺脚,搓了搓手。

拿人手软,老大爷瞥了一眼手里的红梅烟,悄悄揣进口袋里,将门打开:“进来吧,外头冷。”

“谢谢叔。”宋书玉笑得眉眼弯弯,一脸感激,进门后,又乐呵呵地说,“叔,咱刺绣厂的待遇就是好,门卫室这么大,还烧着炭,进来就跟春天到了似的,真暖和。”

老大爷骄傲地扬起下巴:“那可不,咱们刺绣厂可是创汇单位,效益好,待遇那也是杠杠的。”

“是啊,难怪大家都说这刺绣厂啊是县里一等一的好单位,人人挤破头都想进来。”宋书玉笑容真挚地夸赞。

老大爷听了警惕地看着她:“闺女,你要是想进刺绣厂我可帮不上忙,咱刺绣厂现在也没招工名额。”

他只收了一包烟,可给她办不成这么大的事。

宋书玉笑了:“叔,我又不会刺绣,就是有招工名额,我也考不上啊。我今天来啊,是想请人帮我看看这块刺绣怎么样,要不叔您先帮我过目一下。您天天跟刺绣打交道,这眼光肯定比大多数人强。”

听说只是看看刺绣,老大爷松了口:“成,给我瞅瞅。”

宋书玉将那副“喜鹊报喜”刺绣拿了出来,小心地铺在桌子上:“叔,您看这副刺绣怎么样?”

老大爷就是一个看门的,哪懂这个啊,但他好面子,咳了一声,一板一眼地说:“挺不错的,你从哪儿来的?”

这刺绣都没裱起来,看布料也很新,估计是最近绣的。

宋书玉也不瞒他:“冬天在家没事,我奶奶绣的。她今年五十多了,我爷爷和爸爸都走得早,她年轻时吃了不少苦,身体不是很好,天天上工我怕她吃不消。让她在家里吧,她又闲不住,所以我想给她找点轻省的活做,打发时间,一个月要是能挣个两三块,她心里也开心。所以我就来咱们刺绣厂问问,我奶奶这刺绣成不成,能不能卖出去。”

这年月很多人都还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有闲钱买什么刺绣,尤其是秋平县是个小地方,有钱人不多,要是放到省城估计还比较好找。

但老大爷看她一片孝心,又拿了她的好处,不好一口拒绝:“这得打听打听才知道。”

宋书玉眼睛发亮,又掏出一包烟,塞给老大爷:“叔,我奶奶年纪大了,下地干活,尤其是农忙的时候,回来腰都直不起。可惜我这当孙女的没什么本事,叔,您就帮帮忙吧。”

老大爷被她磨得没辙,哎呀呀地说:“你这闺女可真孝顺,不是叔不想帮你,实在是叔也不认识这方面的人。”

现在都是统购统销,即便私底下有黑市,那走俏的也是各种食品、布料、票据,还有各种稀罕的电子产品等等,买刺绣的少得很。

见他一脸为难的样子,宋书玉举手做发誓状:“叔,要不您说说任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回头我找任厂长试试,他这样的大人物知道的肯定比较多,要是他肯指点一二,我肯定能找到买家。叔您放心,我自个儿去找任厂长,绝不会把您牵扯出来。”

老大爷看了宋书玉几眼:“你这丫头鬼精鬼精的,绕了半天又绕回来,就是奔着任厂长来的吧。”

宋书玉坦白承认:“叔,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这双火眼金睛。这不我乡下来的,在县里也不认识任何人,只能硬着头皮去求任厂长了,可又不知道他的脾性喜好,怕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了他,所以找您打听打听。”

一口一个您,话又说得好听,将老大爷心里奉承得舒舒服服的。

更何况老大爷还收了她两包烟,又觉得她这么个小姑娘,孝顺又可怜,动了点恻隐之心:“你这闺女真孝顺,我儿子也最孝顺了,看到你啊,就想起了我那儿子。叔帮你这个忙,走,叔带你去见厂长。”

这可真是个意外之喜,有熟人引荐,比她自己贸然找上门要好很多。

宋书玉立马眉开眼笑,脆生生地说:“谢谢叔,您可真是个大好人。今儿个要不是遇上您,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管这事成不成,叔你以后都是我的大恩人。”

老大爷被捧得飘飘然,背着手,领着宋书玉进了刺绣厂。

刺绣厂不是很大,两层的楼房,长长一排。

老大爷把宋书玉带到一楼最右侧那间挂着“厂长办公室”几个大字的房间前,然后连门都没敲,直接推开门进去。

办公室内一个穿着中山装,正伏案工作的中年男人听到声音,皱眉抬头面露不悦,但看到是老大爷后,他的眉心立即舒展开来,站了起来:“爸,你怎么来了?”

爸?

宋书玉吃了一惊。虽然早知道这时候的门卫基本都是关系户,但她没想到自己随便找的一个老大爷竟是厂长亲爹这张王炸。

有老大爷这层关系,今天成事的几率更大了。她微笑着站在门口,没有出声,也没贸然进去。

老大爷回头指着她说:“这个小同志有点事找你。”

任厂长头大,他爹这个人吧,最听不得好话,被人一捧就找不这北,今天又不知给他揽了什么烂摊子。

揉了揉眉心,任厂长看向宋书玉,语气淡淡的,带着几分不喜:“什么事?”

宋书玉敏锐地察觉到了任厂长的态度。

她思量片刻,当即改变了策略,笑盈盈地先自我介绍:“任厂长,您好,我是红旗公社的社员宋书玉,您叫我小宋就行。今天贸然上门是有个事想麻烦您,不知能不能跟你单独谈谈。”

能支开他这个拖后腿的爹,任厂长求之不得。

“行,进来说。”

宋书玉走过去,先冲老大爷眨了眨眼:“麻烦叔领我进来,耽误了您的工作,我心里过意不去,就不耽误叔您的时间了,一会儿我再找您。”

任厂长侧目,有些明白自己老爹为何会被这个姑娘哄得跑进来找他了。这姑娘年纪虽不大,但非常会说话,而且将他老爹的性子拿捏得非常准,明明是赶他老爹出去,可这话硬是说得漂亮,让人生不出半点反感。

果然,他爹笑呵呵地说:“成,小宋,那我先去忙工作了,门卫室那边缺不了人。”

临走时,还丢给他一个“你看着办”的眼神。

任厂长服气,指了指办公室对面的椅子:“坐吧,宋同志找我什么事?”

宋书玉知道自己的伎俩被任厂长看穿了,所以不再绕圈子,直接将刺绣拿了出来,放到任厂长面前:“任厂长,你看这刺绣怎么样?”

任厂长可不是老大爷这样半点都不懂刺绣的。

他拿起这副“喜鹊报喜”刺绣,认真看了一会儿,点头道:“还不错。”

看构图和针脚都看得出来,绣这副图的人刺绣功底很不错。

宋书玉松了口气,直接道明了来意:“任厂长,这是我奶奶绣的,她年纪大了,下地上工很吃力,所以想找个活儿做,正好她擅长这个,我就想她能不能帮你们刺绣厂绣点东西,你看怎么样?”

她奶奶这把年纪,也不要工作指标,就相当于是刺绣厂的编外人员,连临时工都算不上,纯粹按计件算钱,干多少拿多少,于刺绣厂来说,并不会增加负担。

宋书玉之所以敢来找任厂长,是因为上辈子八十年代末时,刺绣厂倒闭的原因是他们厂里的绣品工期长,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刺绣厂的工人基本都是接替父母的工作,但刺绣这一行也是需要一些天赋的,性子急坐不住、粗心大意的人肯定不适合干这行,工人的手艺良莠不齐,这就导致绣品的水准也时高时低。

这个问题不可能十年后才出现,现在应该就有苗头了,只是统购统销,计划分配,没有竞争对手,不愁销路和效益掩盖住了这点。

旁人不知道厂里的问题,任厂长心里应该是清楚一些的。

况且刺绣厂的产品大多出口创汇,只要质量过关,多一些也能消化完,而且产能增加任厂长作为厂长肯定会被上头表扬,对他也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果然,任厂长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问道:“那你奶奶一个月能绣多少幅这样的刺绣?”

宋书玉算了一下,这副“喜鹊报喜”,奶奶总共用了五天时间,但这五天里,她几乎做没什么,早上吃了饭就开始绣,直到天黑才放下针线。接了刺绣厂的活儿,长期这么干肯定不行,一个月少说也得休息个四天吧,此外每天的工作时间还要减少两三个小时,让奶奶做点其他的事或是出去串门,这样算下来,一个月顶多绣四幅就差不多了。

但任厂长听了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喜鹊报喜只是一副很小的刺绣,一个月只能出四幅,如果换成大一些,复杂一些的,一个月也出不了一幅,算下来一年你们顶多能提供十来副刺绣,用处不大。”

这些刺绣也不可能一年交一次,到时候每个月都得派个人来跟他们验收,付钱,每次都要劳动厂里好几个人,不划算。

宋书玉没想到问题卡在这儿,她琢磨了片刻,笑道:“任厂长的意思是,如果绣品多一些,是不是就可以再商量?”

任厂长掀起眼皮瞥了她一眼:“没错。”

宋书玉笑了:“任厂长,我有个主意,你看成不成。我们公社很多四五十岁的妇女针线活都做得不错,也有些有刺绣的功底,我可以负责出面牵线,在我们大队组织一个刺绣小队,将这些刺绣技术还不错的婶子们召集起来,由你们刺绣厂提供布料、针线等工具,我们队里负责手艺和人工,你们厂里活干不完的时候,就交给我们,要是没活,这些婶子们继续下地挣工分,不会给刺绣厂增加额外的负担。”

“当然,咱们乡下的绣娘肯定比不上刺绣厂的师傅们手艺精湛,但一些简单的款式,需求量比较大的绣品,都可以交给我们,腾出的时间,厂里的师傅们可以专心绣那些花样繁杂,对绣艺要求比较高的产品,完成一些更重要的任务,岂不是两全其美。任厂长,你觉得如何?”

任厂长眼底异彩连连,惊叹地看着宋书玉:“小宋,你脑子够灵活啊,如果你们队里真的能承接我们刺绣厂的一些比较简单的绣活,并且保证质量,我可以答应。不过小宋你这事你说了算吗?”

小姑娘再能干,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姑娘,乡下那群大老爷们未必会听她的。

为了增加自己的砝码,宋书玉笑着说:“任厂长,您可真是个痛快人。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村支书是我叔,回头我带着我叔过来,以队里的名义跟厂子里签一份协议。”

白纸黑字写下来,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也免得哪天其他大队看他们挣了钱来挖墙角抢生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