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琅琊榜之局内人 > 第37章 第 37 章

琅琊榜之局内人 第37章 第 37 章

作者:瓦洛杰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9 21:10:39 来源:文学城

言豫瑾和萧景琰得知此事后,暗道不妙,得快些想个法子除去夏江才行。

可要夏江的小命简单,要夏江承认赤焰案有问题难。

一旦夏江和谢玉都死了,梁帝肯定的是不愿意翻案的,而萧景琰也不希望等自己上位后再翻案,加上林殊如今身体还行,少说还能撑上两三年,两人便不愿意把事情做绝。

如此一来,翻案一事便陷入了僵局,倒是梁帝起了想要培养萧景琰的心思,还在大臣面前刻意让萧景琰多去向林殊请教。

梁帝这句话一出,大家都知道他的想法了,朝中文武百官越发重视起了萧景琰。

朝中六部尚书虽然没有人直接投入萧景琰的门下,但户部尚书沈追和刑部尚书蔡荃是偏向萧景琰的,礼部尚书柳暨和吏部尚书史元清是中立的,至于兵部李朴原本是太子门下,现在太子倒台,他也缩起来不站队了,至于工部尚书蒋直是誉王一派的,但为了不被针对,现在也不敢在明面上过于为誉王说话了。

至于言府,摆明了不放弃任何一个,故而萧景琰虽然在六部的赢面大一些,但还没有到稳赢的地步。

理论上军方应该支持萧景琰才是,但军方高层却是支持誉王的,因为萧景琰治军严明,他们捞不到油水,但誉王就不一样了。

如此看来,两人其实能说上一句势均力敌,换句话说就是誉王还有机会。

既然还有机会,誉王就不会同意夏江的建议,行梁帝当年之举,暴力取得皇位。

这让夏江很是恼火,别看他现在在誉王这里得到重用,可只要他无法立功,誉王抛弃他是早晚的事情。

不过这些朝堂上的事情和言豫瑾没有太大的关系,她的重心更多在三月春猎上。

今年梁帝预备带静妃去三月春猎的事情,大部分的人都已经知晓了,萧景琰也就准备带言豫瑾一起去。

刚开始言豫瑾是拒绝的,这舟车劳顿的,她不是很想去,但萧景琰提到五月出孝后,萧梅生的婚事就要提上日程了,今年再不去怕是没机会了,言豫瑾想想也是,便同意了。

但三月毕竟还早,比春猎更要紧的是二月的定品。

之前梁帝将这件事情交给了萧景琰去办,萧景琰带着沈追和蔡荃去见林殊的时候还提起了这件事情,林殊想法子请了凤阁阁老程知忌担任中正官,又选了十八位和蔡荃脾气差不多的副手,萧景琰跟着这些人开始忙碌了起来。

二月初三,张武携平阳公主及孩子们入京。

张武乃英国公嫡子,二十年前尚梁帝长女平阳公主时,被封为了英国公世子,其父英国公张籍宠妾灭妻,爱屋及乌,偏疼庶子张玟,对张武成为世子一事十分不喜,更是漠视张玟对张武的迫害,把张武搞烦了,上书辞了世子之位,带着妻女自请戍守西境去了,五年前张籍去世后,梁帝便将英国公一爵收回了,算是变相给张武出气。

平阳公主是梁帝的长女,她与张武共生一子二女,长女张明燕嫁给了工部尚书蒋直儿子蒋琏,小女张明舒待字闺中,至于儿子张严原本定的是庆国公之女,但庆国公一家因侵地案被梁帝处理了,平阳公主只能再择一个儿媳。

刚好张武被召唤回京了,平阳公主就准备在京中为两个孩子择亲,当然,这是后话。

张武回京后的第二日就被梁帝宣进宫了,两人密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张武出宫后,梁帝就下旨封张武为英国公,其子张严为英国公世子,又下旨命张武担任悬镜司首尊一职。

这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议论,依制悬镜司有首尊一人,掌镜使四人,首尊皆在掌镜使中择取,外人担任首尊这是第一次。

言豫瑾和林殊都意识到梁帝想要整顿悬镜司了,至于是否要改制,那得看夏江到底做了多少梁帝不知情的事情了。

萧景琰和林殊都期盼张武能查到夏江和谢玉谋划赤焰军谋反案的证据,只是张武或许有这个能力,但是他不一定会将这个案子翻到明面上来,他与赤焰军有没有多少往来,虽然心知赤焰案有猫腻,但他有家有子女的,不会为了这件事情和梁帝对着干的。

张武与梁帝密谈的时候,平阳公主也入宫给言皇后请安了,虽然她更想直接去见母亲许淑妃,但礼不可废,平阳公主也只能先去见言皇后。

言皇后对这些庶子庶女就一个态度,爱咋咋的,简单的问了几句后,就放平阳公主去给许淑妃请安了。

靖王府中,言豫瑾得知平阳公主回京后,就让萧梅生准备回礼去了,想来明后天,平阳公主的土仪就要送来了。

萧缙生闻风来找言豫瑾。

“母亲,平阳姑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萧缙生问道。

言豫瑾回忆道:“她是陛下的长女,深的陛下的喜爱,祁王对这个妹妹也十分的喜爱,早年也是后宫的一霸,当年的许淑妃也是姑母和宸妃之下的第三人,只是越氏入宫后,她就不怎么得宠了,就连生下淮王都是一个意外。”

萧缙生诧异道:“意外?”

“是啊,当时后宫宸妃和越氏斗的狠,就连姑母有时都要退避三舍,在加上越氏生了二公主乐阳,陛下都不怎么关注许淑妃了,”言豫瑾说道,“说意外是那年陛下难得想起去给许淑妃过生日,她运气就是那么的好,一次就怀上了,还生了个儿子,不然如今的后宫哪有她许淑妃的位子。”

萧缙生有些无语道:“这不能算是意外吧,只能算是运气好,对了,怎么没听说过越氏有个女儿呢?”

言豫瑾道:“乐阳比我大三岁,是十五年前出嫁的,出嫁不过一年,就病逝了,你们没听说过很正常。”

“奥,”萧缙生点头道,“母亲,您说平阳姑姑入京了,淮王会入京吗?”

“不知道,”言豫瑾摇头道,“如今陛下的心思难测,早年太子和誉王相争的时候,淮王一副闲王的样子,就不知道如今如何想了,不过陛下既然让张武做首尊,应该是不会让淮王进京的才是。”

“这倒是。”萧缙生道,“前有夏江因为倾向誉王伯就被免职了,英国公应该不会步他的后程才是。”

言豫瑾说道:“你也不必太忧心这个,约束好府内众人就是。”

“是。”萧缙生道。

张武刚当上悬镜司首尊,忙着接手悬镜司,梁帝便没有带他去春猎,平阳公主带着子女一同去了。

三月,梁帝就带着静妃及皇室、朝臣一干人等去春猎了,纪王、萧景琰、誉王、安王、淮王世子都跟随御驾一起去了,京中只留下了宁王监国,柳澄辅国。

言豫瑾带着萧梅生一起去的,三个儿子通通没去,萧庭生坐镇巡防营,萧瑶生被言皇后留下联络感情了,萧缙生则是坐镇靖王府。

春猎的时候,男女大防没有那么重,穆青日日来接萧梅生去打猎,说是打猎,不过是玩罢了,言豫瑾看着小两口有说有笑的,心里也开心,萧景琰不开心,他好不容易养大的白菜就这么被拱了,他能开心吗?不能!

萧景琰虽然满意穆青这个女婿人选,但不代表萧景琰没有意见,南境直面南楚,战事频发,这一不小心丧夫这么办?

言豫瑾不知道萧景琰在想什么,她只是非常珍惜出来透气的机会,每日给静妃请安后,就去跑马,连着几日下来,虽是有些肌肉酸痛,但心情却好了很多。

萧景琰见状,觉得自己带言豫瑾出来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静妃就有些心塞了,梁帝说是带她出来散心的,但因为就带了她一个嫔妃出来,日日都得伺候梁帝,这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再加上天天得和言豫瑾见面,要是对言豫瑾不好的话,儿子的脸色就变难看了,这让静妃十分后悔自己当年干了那种事情。

可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一切的后果都需要自己承担。

这次春猎誉王为了挽回圣心,整日在梁帝面前奉承,淮王世子一副风流闲人的样子,不争不抢的,萧景琰不屑用这种事情来长脸,他军功赫赫谁不知道,以至于安王成了兄弟中获得猎物最多的一个。

梁帝大夸特夸了安王一顿,夸的安王尾巴都翘起来了,有些眼皮子浅的宗亲与大臣开始思考要不要投奔安王了。

可能混到高位的,大多都是智商在线的,比如言侯,他反正没看上安王,弱冠之间都还没大婚涉政的皇子,想着夺皇位,做梦吧,梁帝不过是夸着玩罢了。

总而言之,誉王上位的概率都比安王大,但安王并不知道,他母妃陈德妃也不知道。

陈德嫔出身一般,祖父原先是兵部主事,在陈德嫔入宫后不久就去世了,陈家子嗣平庸,没什么出色的人才,因着陈德嫔,她大哥陈逸才得了一个礼部主事的位子,可见陈家有多平庸了。

陈德嫔虽然长的不错,但脑子不行,生下安王后就不怎么得宠了,能封德嫔全靠安王,不然安王也不会到弱冠之年还没有娶上媳妇。

原本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得到满朝文武的夸赞,那种飘飘然的心态很容易毁掉一个人。

这不只是在说安王,还有陈德嫔。

言皇后和静妃就萧瑶生的事情达成了默契之后,两人都安分了下来,静妃老老实实的伺候梁帝,疯狂的在梁帝面前给自己和儿子刷好感,言皇后也安分的打理着后宫,不再针对静妃,连带着对惠妃的针对次数都少了下去。

这让想看她们两个斗起来,然后从中捡漏的越贵妃气了个半死,自从太子被废以后,梁帝就再也没有进过她的昭仁宫,下面人见越贵妃没了复宠的机会也渐渐开始怠慢昭仁宫。

虽说不上断供,但是以往那些好东西肯定是轮不到昭仁宫了,就连原本的份例也开始拖欠又或者以次充好了,这让一向自视甚高的越贵妃怎么受的了。

正好,梁帝夸奖了安王,越贵妃就挑拨起了陈德嫔,希望她对上言皇后又或者是静妃,总之,谁吃瘪,越贵妃都开心。

陈德嫔虽然脑子一般,可这不代表她是傻子,越贵妃的想法她一清二楚,只不过以前儿子不得宠,她不敢乱来。

这次儿子在春猎入了陛下的眼,陈德嫔在后宫抖起来的同时,也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知名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 3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