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兰亭集序 > 第71章 昭君怨

兰亭集序 第71章 昭君怨

作者:岁多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8 08:46:49 来源:文学城

这个房间很小,里面摆了一张桌子,两个书柜占据了房间里据大部分的空间。桌子上有笔墨纸砚,还有一沓厚厚的纸张,书柜里是满满当当的书。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东西了。

谢景明信步走进去,先到书柜前面看了看里面的书,大部分都是些兵书和诸子百家的纵横之策,还有就是一些治国的策论。

谢景明溜达着从书柜来到桌子旁边,又看了看桌子上的东西。桌子上有一沓什么也没写过的白纸,白纸旁边是用镇纸压着的写了东西的小册子。

谢景明随手把册子拿起来看了看,册子的封面写着“双龙戏珠”,在靠下的部分写了“长恨歌”三个小字。

这两个名字谢景明觉得很熟悉,似乎就在哪里见到过。他蹙着眉仔细回忆了一番,终于恍然大悟——

他曾听过和这个名字一模一样的戏文!

谢景明翻开第一页,细细看完了整本册子,果然和他听的戏曲分毫不差。册子上的字迹很熟悉,谢景明很容易能看出来是出自周兰亭之手。

而且如今看来,周兰亭正是写这折戏文的人了。

只是他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里又是个什么地方?他写东西大可以在书房里写,这又不是什么不可见人的东西,为什么要专门开辟出来这样一间小房子来写这些?要不是谢景明今日偶然摸到了这里,他怕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现周兰亭家还有这么个地方。

而且这戏文内容谢景明也觉得熟悉,他几乎是立刻就想起来前些时候,他曾问过季晏礼和苏朝云一家没落有关的事,季晏礼给他解释原缘由时说过的前朝旧事和这个相差无几。

他将册子放回原处,又在屋子里走了走。还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写过字的小本子,这上面的字迹和那小册子上的字迹一模一样,显然也是周兰亭写的,上面写下来了几本治国策论的名字,批注了几本兵法书,又列举了水利,疫病,大旱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周兰亭写这些做什么?

不过谢景明想到太后常常问他一些治国安邦的法子,便又了然。没人能不学成才,想必周兰亭也是通过看书学习才懂得别人所不懂得的东西。

房间里除了这些便没其他东西了,谢景明在桌子旁边停了停,见找不着其他有用的便想离开。

他刚抬起脚,还没来得及踏出门,忽然灵光一现——

若是为了放这些东西,专门建一间这样的屋子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些,那些戏文和书籍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没必要遮掩起来。

若是有其他人有这样的闲情雅致也不是说不过去,可是谢景明了解周兰亭,他知道就算是任何一个人做这样的事都有可能,但是周兰亭不可能做这样没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谢景明脚尖一转,又回到了桌子旁边。

这间房间肯定还有别的东西,正是这个东西让周兰亭修建了这个房间,而且还让他费尽心思的用这些书册籍论作掩护来保护它。

这会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让周兰亭以现如今的身份都要这么费心机的藏匿起来?

周兰亭又会把这东西放在哪里呢?

谢景明一寸寸看过书柜,他几乎翻遍了这里的每一本书,可是都不曾再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谢景明又看过了书桌,桌子上面除了没什么疑点的纸张之外也没什么了。

那么那件东西会在哪里呢?

谢景明思索着以周兰亭的性格可能会放东西的地方,他一遍一遍的在房间里来回打转,走到第十几遍的时候,脚底下忽然踩到一块突起的石头。

其实这石头凸起来的部分很小很小,若是正常走路根本不可能察觉到。

谢景明之前想事情的时候经常会习惯性的踢一踢地上的石头之类的,这次也忍不住用脚底摩了摩地板,谁知这一下正好碰到了这块突出来的石板上。他比平常人更加敏锐,所以几乎是立刻就发现了这点异常。

谢景明心中一动,他立刻蹲下身来,弯着食指用关节敲了敲那块地板,然后侧耳仔细倾听。

石板底下传来清脆的“嘟嘟”声,谢景明又敲了敲另一块,这次发出来的声音和第一次相比就显得沉闷多了。

这下谢景明才真正确定了自己的猜想——

这底下是被人凿空了的,应该就是周兰亭放东西的地方。

谢景明左右看了看,果然在房间的角落里不显眼的地方看到一根细长的铁棍。

这应该是用作门闩的铁棍,只是因为外面直接上了锁,所以就没再用这个再次固定。

谢景明拿着门闩从一角撬开那块地板,因为这块地板并没有被封死,所以很容易就被谢景明撬开了。

他放下门闩,双手小心翼翼的把那块地板整个抬起来放在一侧,然后才往地板下面看去。

这块地板下面被人凿出了半米见方的洞穴,洞穴深半米,里面放了一个小盒子。谢景明伸手将沉甸甸的盒子拿出来,走到日光底下才看清这盒子是用极贵重的降香黄檀做成。

降香黄檀是宫中御用,这个看成色和样式,应该是宫中的匠人所制。能出现在周兰亭家中,只能说是宫中哪位贵人赏赐下来的。

但是这种东西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宫中赏赐下来东西,这明明是莫大的荣耀,按理说应该在宗祠里摆着供起来,为何要藏在这个地方。

盒子四角镶着金片,没有锁,谢景明很容易就打开了。

里面装着几封信,信的最上面压着的是一块沉甸甸的像瓦片一样有弧度的铁块。

谢景明看到这贴块后却暗暗吃了一惊,他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金书铁券!

黑色的铁券的正面写了许多蝇头小字,这些铭文用黄金铸就。谢景明仔细看了看,铁券上面详细的写了这是仁孝帝赐给禹州傅氏一族的,除此之外,还写了傅氏的功勋官爵和邑地。

谢景明将铁券放回盒子里,又抽出底下压着的信和文书看了看。

信上写的都是些寻常家事,落款的是傅遮幕,大概就是些寻常的家书。

还有些文书上面就是公事了,底下有御敕钦诰的永宁侯印鉴盖戳。

可是周兰亭藏这些东西干什么?

他和这个前朝的永宁侯傅遮幕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傅遮幕的东西?

谢景明心中转过好几个念头,不过最后还是想不出具体的缘由。谢景明将所有东西原封不动的放了回去,自己又站在原地思索了一会儿,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也就慢慢退出了这个房间。

他依照原样落了锁,然后便原路返回到那条羊肠小径上,顺着小路走出了竹园。

周兰亭还在忙碌,谢景明便没再打搅,只是同方辽说了一声便一个人先离开了。

这件事的疑点颇多,谢景明一时没什么头绪。

想查人的话,叫锦衣卫出动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如今锦衣卫正被太子打压,谢景明与里面的人又没有什么生死交情,如今让他们冒着砍头的危险为谢景明办事,想来也不大可能。

他琢磨了一会,觉得季晏礼既然知道苏朝云家里的事,想必对这个傅遮幕也有些了解,毕竟他们都算是“上一辈”的人。他打算问问季晏礼,看看他知道多少和傅遮幕有关的事情。

回去写好了信交给信使之后,谢景明能做的便只有耐心的等着回信来了。

这几日盛京不大太平。皇位对太子来说已经是囊中之物,可是不知为何太子仍盯紧了六皇子不肯放松,不过想来是二人积怨已深,太子想着趁机报复也不无可能。

但这其实是不大明智的想法,毕竟等太子坐上皇位之后,再想如何收拾其他人都不是个问题,何必在现在这个紧要关头再节外生枝呢?

接下来的时间,各处都在忙活登基大典的事情,就连张文元都忙起来,唯独谢景明挺清闲。他不想打扰周兰亭忙正事,所以每天几乎都和刘初意那帮人混在一起。

这帮二世祖虽然正事儿一点不干,但吃喝玩乐倒是有一手。谢景明跟在他们身边虽然干不了正经事,但是却难得能放松片刻,不用再费脑子的思索平静的表面下那些汹涌暗波。

元和十三年九月廿一,太子谢萧烨奉遗诏在太和殿登基。其生母被封为圣安太后,皇祖母拜为圣德太皇太后。

新帝改年号为永乐,祭告祖庙,大赦天下。

繁复的礼节过完,一切总算是尘埃落定。

礼部为先帝的谥号拟了几个字,商议过后,取了哀和二字。

新帝刚刚登基,前几日忙的焦头烂额,也就没时间料理和六皇子之前的那些事儿了,不过等这段时间过去,两方的矛盾便凸显出来。

新帝即位后,六皇子被封为高阳王,三皇子被封为淮南王。

新帝虽然心中对六皇子封王一事十分不愿,但是毕竟是祖制,他若是刚即位便破坏祖制,怕是底下那帮文臣的唾沫星子能活活把他喷死。如今正是动荡时期,谢萧烨也不愿因小失大。

册封完之后,谢景明更是成了一个闲散王爷。每日不是去找闲下来的张文元就是和刘初意一起斗鸡走狗。

这些日子周兰亭也歇了下来,谢景明便也常常去找周兰亭。不过他从未提及之前在周兰亭家中看到的那些东西,也不曾说过傅遮幕这个名字。

谢萧烨继位后第三个月,安稳了没多久的日子终于第一次出现了较大的动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