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兰台今出塞 > 第3章 第3章

兰台今出塞 第3章 第3章

作者:晏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0 01:16:46 来源:文学城

永平年间,刘庄在明堂祭祀其父光武帝,首次登上灵台,望元气,吹时律,观物变。

几周后,他在辟雍举行大射礼,三雍明堂、灵台与辟雍皆已建成。

王莽篡汉,旧典不存。自建武五年开始,先帝便下诏建造、兴办三雍和太学,只是工程造筑缓慢,雒阳的辟雍于中元元年方修成。

陛下师从大儒桓荣,十岁能将《春秋》《孝经》倒背如流,对《尚书》更加钻研。先帝去世早于太学正式落成,未能亲至祭祀、讲学,轮到当今陛下,自要为父亲完成此项未竟之事。

当日,雒阳城南郊太学外聚集了盖以万记的民众。

太学生、外郡儒生学者、雒阳的世家豪族、平民百姓......班超与同僚在人群中几乎瞬间走散,人们摩肩接踵、踩着同伴的肩膀爬上太学围墙,前后夹击,几欲窒息。

讲台左右的太学生们手执经卷,端坐执业,在讲学结束后,一一避位发难,上前向刘庄请教提问。

班超挤到太学门前,四肢乱攀上围墙时,刘庄已在太学内讲了两个时辰的学、答了三个时辰的疑。从清晨到傍晚,太学门外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他才得以再见天颜。

陛下身穿玄色冕服、头戴冕旒,跽坐垫上,十二旒白玉珠垂在面前,身后则是一扇洁净典雅的屏板,上绘“孔子问道于老子”的画面。远远看去,旁人并不能辨明陛下面容,而对班超来说,纵然遥远,可陛下的模样却没变。

英明白皙,明敏睿智,儒雅温和。

他双臂撑着身体,努力直起身子,想让陛下抬眼时看得到他——黄袍道人彼时念出的卦面再于耳畔响起,桓夫人既能言辞肯定地向他保证,或许就会向陛下举荐他。

如若陛下还记得那日抱卷为兄鸣冤的他,如若陛下放下手中书卷,微侧过脸,抬头望一望墙头......

如若他也如兄长一样得以进入太学,此刻也能向陛下执经问难。班超对自己不爱经典、不修细节的行为从未如此有过悔意。

好在虽不通文,但身体精壮有力。他挺撑在墙头,和旁人一起伸长脖子,打量着新落成的太学讲堂、林荫绿树。

就在他换臂甩手以缓酸痛时,讲台上的刘庄正如班超所期待的那样,侧过脸来,扫视着墙头上挤满的人。

班超几乎下意识抬直手臂,冲陛下不住地招手。他未知自己从哪生出勇气,只执念抓住这一瞥的瞬间,让陛下注意到自己。

一阵有力的挥臂,近两年来的委屈、不甘和怨怼全化作高声,直呼出去,凝结成“陛下”二字,传入了刘庄的耳中。

这声振臂高呼从身边蔓延,身后的千百人浪不知状况,只知齐喊“陛下”,声浪如潮水般淹没了班超的呐喊。雒阳太学北域惊起两片飞鸟,一队振翅在班超的头顶,一队则飞入太学,在陛下头顶的屋檐边盘旋。

刘庄合起手中书卷,被突如其来的民呼震撼得耳膜发紧。他绕开身边紧簇的太学生们,起身走下讲台,不明就里地环顾四周。

他头顶的那群朱鹮结对翱翔,与墙头附近盘桓的同伴汇合,闻过雒阳民众对这位年轻皇帝的爱,转而向遥远的西方飞去。

落日的余晖从西边洒下,照耀着班超挥动的手掌,也照亮了陛下的眼睛。远去朱鹮的身影融化在光里,只义无反顾地朝着夕阳俯冲,前往探索未知的领域。

那是西域的方向。

永平六年冬,刘庄唤班固到云台前殿侍读,顺便检查他所著《汉书》。

书卷未读半晌,皇帝忽然问:“先前带着你手写竹简来面见朕的,是你弟弟班超?”

班固霎时机警道:“回陛下,是臣弟仲升,您还记得。”

刘庄点头:“现在何处就任?”

“臣弟在河南尹手下做文吏,抄书以供老母,当今也在雒阳。”

听他这么讲,刘庄诧异地放下书卷,垂眸不解道:“既是你胞弟,班家乃大儒,何故跑去誊抄书卷?岂不埋没。”

班固即刻抓住机会,拱手对答:“臣弟涉猎书辩,为人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自那日得见陛下,便立志为社稷建功,以报陛下恩德。”

刘庄闻言清清嗓,目光重新移回了书卷之上。

久到班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触怒圣颜,刘庄才终于开口,命中常侍拟诏下发,除班超为兰台令史,给侍中,到御前从事。

同月,雒阳开始下雪。

永平七年,班超在南宫里过了个好年。

在陛下身边的日子无疑是幸福的,为官府佣书三年的枯燥过往与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陛下特意赐予给事禁中的特权,班超不知其意,但此意味着能够时常在云台殿和玉堂殿内陪同陛下办公,他即满意。

就算仍着手校对典籍、分卷入库和撰写诏书的工作,但只要能够待在陛下眼前,就是不同。

玉堂殿椒香舒缓,陛下常手不释卷,事无巨细地核查文书明细,一丝不苟。

班超少时就与家中浓厚的儒学氛围格格不入,腹中学问当然难及尚书台、东观、兰台和灵台的诸位同僚,更比不得陛下,索性贻笑大方,只拣些不大繁复的文书处理。

而英明神断的陛下什么都好,唯独急躁这一点。班超早前便听说过廷杖公卿之事,如今近水楼台,身处漩涡,方幡然醒悟......

何止公卿百僚,最受苦的便是尚书郎官。

永平七年夏,刘庄方午睡醒来,为免人杂暑热,殿内只有班超在内的三位郎官侍奉。而圣上明显睡意未散,配戴爵弁,斜坐在桌前。

尚书郎捧卷上前,冲刘庄道:“陛下,州郡上计吏年初奏报有误之处,现已修改,重新提交朝廷,尚书台已复核。赏赐西域朝见使者的诏书也已拟好,呈您过目。”

刘庄坐直身体,中常侍将高高一摞竹卷分门别类,摆在陛下面前。良久之后,?班超刚放下笔准备饮口茶汤,便听刘庄将手中卷轴放在桌上,发出一声突兀的脆响。

“尚书郎何在?”

尚书仆射钟离意快步上前候旨,刘庄却指着班超身侧的郎官,厉声问道:“西域使臣赏赐百匹缣帛?朕的诏令是怎么说的?”

“......”

“上前来!”

班超立即放下手中的漆器茶碗,目送身边的郎官颤颤巍巍起身,走到了刘庄面前。年轻的皇帝站起身来,举起手中卷轴便朝郎官肩膀打去。

重重打过三四下,郎官瑟缩垂首,胆小要躲,刘庄便怒不可遏地命人将郎官拉出殿内,交黄门冗从杖责。

尚书仆射三步作两步上前求情,刘庄便反问道:“朕言十匹,他写百匹,你等为何不曾复核?若朕也遗漏放任,多赏出的缣帛由谁领罪?”

钟离意躬身拱手,连连请罪,亦不敢再劝。刘庄见黄门久久不至,干脆再次举起手中书卷,朝郎官身上招呼过去。

天子亲自动手敲打尚书郎官,实属前无古人。班超见状也顾不得一并受罚,大步上前握住刘庄手臂,跪地求情道:“幸而陛下慧眼,而今诏书未发,令这郎官用刀笔刮改便是,陛下切勿动气!”

刘庄将手中书卷丢在地上:“改好再拿来给朕!”

钟离意暗中催促郎官谢恩,随即将人带出了玉堂殿。班超接过常侍手中便面,为刘庄轻扇消暑,哄他坐回了案前。

“陛下息怒。”他为其宽心道:“七月暑热,难免急些。尚书文弱,您若还有气,不如打臣吧。”

“朕说过,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刘庄将面前奏卷重新摞好,终于平复些,答道:“不论暑热严寒,朕皆严格待之。”

每日面对如此繁多杂乱的上计、诏令和奏报,竟还能一眼看出“十匹”与“百匹”的谬误,实令人敬佩。班超为陛下奉过凉茶,将便面交还身后常侍,轻声退到了殿下。

看来兰台与尚书的差事并不容易,班超小心下笔,不由回顾前文,生怕也写出错来,被陛下亲自呼喝应对。

可谁知,殿上的刘庄却忽开口道:“朕见你同此郎官交好,今晚便替他在尚书台值夜吧。”

班超落笔敬答:“臣遵命!”

身为兰台令史,往日并不行尚书郎之事,但既然陛下开口,班超便雀跃应下。圣上时常办公直至深夜,能在禁中陪同,又是一件好差事。

刘庄后晌时再次召见窦固、来苗几位将军,班超等人退回兰台候旨,值班前随意垫了几块饼饵,便赶在天色方暗,提前赶去了尚书台。

原料想犯错的郎官左右逃不过一顿杖责、几月罚俸,然班超夜间到尚书台时,见白日瑟缩沮丧的郎官竟与东观大夫相谈甚欢,一切如常。

而替他求情、同被迁怒的仆射钟离意也未受影响,依然办公而已。

班超上前拱手行礼,朝钟离意搭话道:“大人,白日之事......”

对方起身颔首:“白日多谢令史出手解围之恩,陛下就是那个脾气,打两下泄愤,便过去了。”

“那尚书令史还好吗?我听陛下说要杖责,心中忐忑。”

“并未杖责,也未罚奉。”钟离意笑道:“吾等早已见惯不怪了,令史毋忧,放心值夜去吧。”

“谢仆射大人。”

见众人都起身打置物品,回了住处,班超亦动身前往北殿,推开了偏殿那扇厚重的木门。

一阵吱呀声带进的寒风,引得桌前那位同僚颤抖回首,可怜兮兮地裹紧了身上破旧如布衾的外袍,上下牙齿打架,寒声催促:“速关紧门......关紧门窗!”

班超一头雾水,扭身将门窗全部闭紧,环顾这间位于尚书台西北侧的暖房——尽管位于南宫禁中要地,但尚书值夜之处只基本装潢,木桌坐垫、好在燃着炉盆,没有殿外那般冷得刺骨。

“公为何未备寒衣?”班超脱下自己那件同样穿了多年的冬袍递给他:“夜间休憩时更冷,尚书台没配棉被和睡榻吗?”

对方从桌面的重重卷轴后仰头,见有人来,竟诧异地吸了吸鼻翼。

“鄙人药崧,幸会,公可为尚书台新任令史?为何尚未谋过面?”

班超:“在下班超班仲升,非是尚书台郎官,只白日有些变故,才被陛下派来,夜值台上。”

药崧道:“岁末事务繁杂,上年的上计奏本还没完全审核通过,明年正旦前后,各郡计吏又要上京了。今夜你初值班,只核对、誊写些诏令就是,若发现与上计有关奏报,便交由我处理。”

班超顺从地将他面前的卷山书海搬走了一部分,此人总算显露真容。他发色略显枯黄,面色苍白,被身上那块破袍裹着,愈显羸弱不堪。

“郎官大人是哪郡孝廉?”

药崧头也不抬:“河内郡。”

“在下扶风郡安陵县人,距河内不远。”

药崧犹疑少顷,追问道:“扶风安陵?我貌似听说过,你是班孟坚的弟弟?”

“正是。”

他追问:“你不是兰台令史吗?怎么会来尚书台值夜?”

班超道:“不错,可兰台的令史应当也可以到陛下跟前当值吧?”

“整个尚书台,大抵只有你一人以为这是美差。”他无奈笑道:“这里半年来都只有我一人独值,夜间只能食些糟糠。若非家贫,我也不乐意睡在这里。”

班超惊呼:“那这半年来,药公夜间如何入睡?”

药崧疲倦地敲了敲面前的书案,答他:“无被、枕杫,待子时一过,吾等就可以休息了。”

“......”

班超起身看了看他碗里的糠饭,又踱步回自己的书案前,挪开坐垫,躺在地上,头枕书案,顿时脖酸耳鸣,难以久持。

“枕杫......这怎能睡?你竟也没生病?”他挠头:“不如我明日上殿时奏明陛下,尚书郎官再怎么说,也都是各郡万里挑一的孝廉,起码配张榻供值夜者安眠吧。”

药崧歪着身子往坐垫上一倒,苦笑道:“陛下夜间常到尚书台视察,然从未来过这里,就算奏报,陛下也不会放心上的。”

“我听说桓夫人将弟弟送进尚书台做了郎官,在下一直以为是好差使,眼下才知如此艰苦,那又是何必呢?”班超坐直身体,提笔开始阅卷:“郎官难为,还是司徒公亲自进宫向陛下求官,方才能成。”

“桓家公子年纪小,不过是做些杂事。桓夫人的祖父曾任太子少傅,做过帝师。她送胞弟在陛下眼前历练,同僚皆照顾这小公子,尚书令更是亲自为他带衣食进宫,不会让他吃这样的苦。”

班超若有所思地点头,笔尖虽移动未停,神思却早飘远。

陛下脾气急躁,行事做派并不全然稳妥、有礼。先前只听说陛下设立廷杖制度,惩罚德不配位之公卿百僚,竟未料到......圣上还会亲自动手打人。

原来好圣君也会因小事气愤,好圣君也不是每时每刻端方来的。

二人对坐埋首,专注无言。

半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药郎官口中的定时已至,班超跪坐他身边,将有关上计的奏报分门别类,拾掇清楚,随即把处理完毕的卷轴移开,预备明日归档。

他将内衬衣裳脱下,铺在地上,又拎起厚些的外袍盖身,终于还是学着药崧教的模样,枕到了桌案上。

药崧将火盆搬到二人身边,盆边煨着的糠饭已是能够入口的温度。班超紧缩在袍子里,只露出脑袋,盯他起筷进食。

看着看着,顿觉腹中饥饿,想吃碗热乎的汤饼,配上母亲烹的薤菜。

“......仲升兄,你饿吗?”药崧将碗递过:“虽为酒糟、米糠,但我加了些应季的蒸栝楼。如不嫌避,可供垫饥。”

班超久等他这句话,一跃而起,接过木筷,刨了两口。

“宫人皆言卫尉剑戟士护卫二宫不易,虎贲羽林宿卫禁中辛苦,但谁知郎官令史久读书卷也累、也饿啊!”他捶捶胸口:“太噎了......太噎!”

药崧有眼色地递上茶汤一杯。

二人正不亦乐乎地分食一碗栝楼米糠,北殿外忽起一阵脚步声,以及轻微的配甲碰撞声。

班超与药崧还没将口中餐饭咽下,便目睹殿门被两位高挑精壮的轻甲羽林郎推了开来。

“......”

圣人有言,两眼昏花、执笔狂书时,上司无影无踪;一旦捧起饭碗、铺好衾褥,上司快马加鞭,即刻降临。

寒风裹挟碎雨乱飞,班超急忙起身,口中猛嚼。看清来人,简直是他既想见到......又实在不愿此时见到的人——

刘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