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五年夏,南宫云台殿前跪着一个怀抱竹简的少年。
小黄门躬身揣手,踏着面前洁净的台阶走来,扶正头顶的笼冠,朝少年作请道:“陛下午休起了,随我到玉堂殿去吧。”
少年抱着满怀的书简站起身来,跟着小黄门向西绕过东宫云台大殿,远望见壮丽端方的承明殿,喉结轻轻滚动,胸中跳得急促,抱紧了怀中被布帛包裹的竹简。
犹如千斤万两般沉重。
驻足在玉堂殿外,已闻椒香。前方带路的小黄门行礼退下,品级更高的中常侍等候多时,上前一步,望向了他怀中的物件。
“大人。”少年跪地答谢:“孺子班家仲升,重谢曹常侍通融疏通,方使我得见天颜,为兄长申诉冤情。”
曹缃将他扶起,好生亲切道:“班家公子的名声享誉雒阳,你几经求告,为我所知,相助也是理应之事。如今陛下正在玉堂殿内阅卷,进去吧。”
少年忍着膝盖的酸软和剧痛,站直身体,冷不丁地打了个寒颤。
曹缃低声嗤笑:“圣上任贤致远,独见先识。你兄长不过是被同乡连带的小罪名,待会儿在陛下面前好好说。”
“深谢曹常侍。”
宫人推开沉重的木门,班家少年踏入殿中,清凉、芬芳的气息扑面。他看到尚书守郎与兰台令史们对面而坐,一列五人,在宽阔的大殿两侧誊撰典籍文献。
入殿没有陛下的身影,唯有竹简碰撞响声、研墨沙沙声,以及窗外突兀聒噪的蝉鸣。
殿外暑气正盛,少年头颅发懵,擦净汗珠,放轻脚步走入西侧偏殿,透过清透的屏风,看到了皇帝的轮廓。
“罪臣班固之弟班超,向陛下叩首!”
屏风后没有回应,他“嗵”的一声跪趴在地,殿内的尚书令史们顿时停下手笔,探头盯向了殿侧的方向。
“这是班家的二公子吧?”兰台令史悄声询问身边人:“其兄不是被下狱了?怎么还能跑到宫里面圣?”
年轻的尚书守郎抬手将他往边推了推,一副避之不及道:“小声点......速速抄书吧,被陛下听见又要杖责。”
小兰台不屑,转身和旁边的同伴嘀咕了起来。
身边好心的尚书郎为他解惑,道:“我听黄门冗从仆射讲,他家扶风安陵县,祖上在雒阳做过官,后来没落。兄长旦夕出事,他孤身到雒阳来,想尽办法走门子,竟然走到司隶校尉家的桓夫人那儿去了。”
“桓夫人?怪不得是中常侍曹缃带他进来的。”小兰台道:“曹常侍可是桓夫人母亲的同族,桓夫人是不是管他还叫舅父来着?”
“是,桓夫人一贯好性子,大抵也为这儒生省了疏通的银钱。”
西殿屏风后传来一阵轻细的衣物摩擦声,皇帝温润的声音传出,问:
“你是班固的弟弟?”
抄书的令史与郎官们莫敢抬头,少年也固执地低着头,只将手中的竹简从帛袋中取出,伸直手臂,高高捧起,恭敬无比地举在了头顶。
“罪臣班超,敬告陛下,以求为兄长洗清冤屈。”他闷声道:“臣父彪,曾举茂才,任徐县县令。自父八年前辞世,产兄仕途不顺,便从雒阳回到扶风,我们兄弟二人与母亲相依为命,清贫度日。”
屏风后的刘庄依旧手持书卷,喉间发出一声轻嗯,缓声道:“你父亲曾为窦融手下从事,还有徐令彪的别名,朕有耳闻。”
“是。”班超答道:“臣父生前撰写《史记后传》六十五篇,憾未完成。臣兄自从归乡,便一心思报朝廷,潜精研思,参照父亲留下的典籍,撰写《汉书》。”
他深伏于地,捧着几摞竹简的手臂却始终高举,十分吃力。
班超固执地辩白道:“永平四年正月,同郡妖贼郭朗私造图谶,被下狱处死。扶风郡吏而后在郡内广为搜查,翻出臣兄所著《汉书》。郡吏上书陛下,诬告臣兄私自改作国史。于是有诏下狱,关押至今。”
刘庄终于放下手中书卷,反问:“汉史有东观尚书郎中所修,安陵县儒生私作国史,确有不妥。郡吏上书给朕,无有过错。”
“臣父兄修习古籍,悉心稽考,皆为仿效太史公故事,报效先帝与陛下圣恩。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臣父力劝西北军阀窦融归汉,一片忠心可考。臣兄潜究八年,每日伏于书案,皆为朝廷,皆为陛下,皆为我大汉千秋!”
案前的尚书、令史们停笔已久,无一不屏息倾听。屏风后的刘庄起身,踱步到了班超面前,利落抬手,从他高举的竹简中拿起了一卷。
“......”
“曹缃貌似对朕提过,你曾祖父班况将女儿嫁予成帝,为班婕妤。”
班超的汗水已经浸透后背,但仍清脆响亮回答:“陛下所言正是。”
刘庄抬眼短暂扫视殿内埋头誊书、鸦雀无声的文吏,就那么立在狼狈的班超面前,读完了手中的一卷《汉书》。
仿佛过去百年之久,他竟将旧卷丢回班超手中,又拿起了一卷新的。
班超努力从手中变换的重量和书简卷合的响声中辨明状况,但后背、肩膀和手臂的酸痛却无一刻不在分散着他的注意。他的身体微微颤抖,托举着兄长殚精竭虑手写的那些书卷,如同竭力托举着兄长的性命、托举着班氏一族的未来。
刘庄缓缓合上手中书卷,走向正殿之上的座位,端正跽坐在桌前,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书中言之有物,章节工整,有所稽考,并无狂悖妄言。如论修史、作史,则不输东观长史所著《汉记》。
“起身吧。”他道:“把卷轴放下。”
得到陛下的授意后,黄门侍中将班超扶起,接过他手中的卷轴,奉于刘庄面前。
班超浑身如同散架,刘庄随意挥手,小黄门即刻为他拿来坐垫,准他坐在了陛下对面。
“你驰诣阙上书,独自到雒阳来,家中母亲呢?”
班超擦了擦脸颊上的汗,躬身答道:“母亲还有小妹照顾,臣恐兄长遭狱吏核考,不能自明,实在投告无门,才选择面圣。”
刘庄轻哼:“投告无门?若非你父在雒阳留有旧时人脉,你又怎么得以进宫面见朕呢?”
班超愣神,终于腼腆笑笑,实诚跪直身体,作揖道:“不瞒陛下,臣一家在扶风郡,靠着微薄田产度日。此番上京周旋打点,耗费银钱数万,托了不少故交好友,才有幸求拜桓夫人,以使曹常侍禀明陛下,得见圣颜。”
“嗯。”
陛下细长清秀的双目微垂,眉间蹙着,专注辩读着书卷上的笔迹,仿佛并没有留意他说什么。
刘庄一身玄服,未戴冕旒,只束发佩着爵弁。
前闻光烈阴太后贤德端丽,陛下亦同其亲生母亲一般,虽有意行俭,却难掩日月之姿,龙凤之表。
班超想起中常侍曹缃在殿外对他说的话,顿觉心安。有这样镇定、稳重且圣明的盛年之君,兄长之罪......或能辨明。
“桓夫人宽和沉静,能为你通融,该是看重你机警善辩。”
刘庄道:“你兄长的书修得不错,如真像你所言,班固与私造谶纬之事无关,书中也并无僭越妖言,就让郡吏放人吧。”
班超猛地站起身来,竟又几欲附身一个趔趄,兴奋的昏了头。还不等小黄门上前来扶,刘庄便率先横抬手臂,凭他扶住,站稳身体。
“......”
殿下的几位尚书、令史皆倒吸凉气,又即刻如迅雷闪电般,惶惶埋首研墨。
班超再跪地行过大礼,响亮地磕了三个头,声音颤抖:“谢陛下!谢陛下!谢陛下赦免!”
“班家为儒学世家,你兄长承继父业,大抵也明敏好学。”
刘庄肯定道:“先前扶风郡给朕的上书里,也附带了几卷班固所著《汉书》,朕尚未细看。正好你今日进宫,不如稍后一起带回,以免丢漏卷宗。”
班超点头,竟又提醒面前的皇帝:“还请陛下下诏,使扶风太守释放臣兄。”
刘庄并没生气,反轻笑疑惑道:“你怕朕记性不好,害你无功而返?”
“尚书仆射正在殿内作书。”他顺手指向一位文吏:“下朕的诏,班固私作国史之罪已免。朕亲阅过《汉书》,甚奇之。如此著作,勿要使他隅居安陵,闭门造车,现除兰台校书郎,来朕跟前修史吧。”
“是。”
陛下阅卷批文时一贯喜静,今日后晌来了这么一位班家公子,少时委屈鸣冤、多会儿涕零磕头,吵得诸位文吏不敢下笔。
毕竟写得慢是小事,但凡出神写错了字,那可是要被陛下亲手敲打惩罚的大罪。
不过刘庄今日心情尚好,只令班超将这些书卷重新包回布帛中去,一并带出宫,待其兄长来到雒阳就任之时,原物归还。
面前清俊端方的皇帝站起身来,掩面轻咳两声,即打发他道:“朕晚些时辰还有公事,你既被曹缃举荐来,就让他带你出宫吧。”
班超叩首:“臣愿陛下圣体康健,万岁无疆!”
刘庄敷衍摆手,被几位常侍黄门簇拥着,绕过那扇漆面云纹兰锜屏风,走进了殿后。
曹缃正好走到殿外,见班家公子抱着卷轴,面色轻松地从屋内走出,大抵了然。
他已步入中年,面容宽慈,起性打趣道:“如何?班祭酒,我所言可有假吗?”
“仲升深谢您,深谢桓夫人。”班超道:“陛下温和明辨,贵不可言,征诏臣兄入了兰台,得免大狱。”
曹缃同他并排往威兴门的方向走去,二人刚走过云台前殿,便见几位戴着武弁冠,身着皂缘深衣、绛襌外袍的臣子们一齐迎面走来。
一行人皆高大精壮,昂首挺胸,将腰间佩刀取下,交给了云台殿外的黄门令。
班超的目光望向殿外那只精美的刀架,见几位大人与中常侍曹缃互相寒暄问好,便也正好衣冠,颔首致敬。
他们望向班超手里的布帛,却无一人多问,随即大步走向玉堂殿。班超难掩惊羡,问曹缃道:“敢问大人,方才是哪几位将军?”
“乃耿忠、窦固、耿秉、来苗和祭彤五位将军。”
“耿忠?”班超问道:“是建威将军耿弇之子?”
曹缃道:“是。”
“难怪陛下刚言有公事,当真勤勉忙碌。”班超再次回首望向大殿,略不舍道:“陛下实乃圣明之君,社稷幸甚,臣民幸甚。”
曹缃点头:“而今中原安定,陛下有北击匈奴的打算,近来频繁宣召骑都尉、车骑将军等入宫,约摸五年之内,汉匈之间必有一仗。”
班超道:“大丈夫当如傅介子、张骞那般勇立功业,以取封侯。陛下有平定万疆之宏图,臣民更觉欣慰,期盼终有一日,我也能为陛下、为大汉建功,肝脑涂地。”
“替你疏通时,桓夫人也这么同我讲。”曹缃笑笑:“她言你有贵人之相,又敢于立誓上京,求告兄长冤情,绝非池中之物啊。”
“多谢夫人,多谢司徒公。”少年不由微笑道:“待明日,我定亲至司徒府,面谢夫人。”
曹缃:“不急,待你兄长顺利就任,你也将老母接来之后,再去谢她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