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快!前方有弹幕预警[七零] > 第3章 003

快!前方有弹幕预警[七零] 第3章 003

作者:虞六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1 20:20:48 来源:文学城

目送李兰草的身影消失,黄述玉回到厨房继续忙活,把炊箒挂在房檐下。

撑绳子的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了,搭在绳子上的棉被拖地,黄述玉急忙走过去,捡起棍子撑起绳子,弹掉上面的灰尘,再把棉被翻了一个面,拿棒槌捶打棉被,灰尘满天飞。

黄述玉从棉被后面走出来,意外看到父亲站在院子门口,也不知道站了多久。父亲的眼神让人看不懂,就在黄述玉要开口打破沉默时,父亲开了口:“述玉,你这次去的地方是西双版纳的国营农场。”

她和朱修荣的最后一封信,朱修荣就在信上提过国家想要1吨干胶,必须拿4吨大米跟外国人换,干胶要经过重重阻拦才能到我们手中。想要改变这个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再建一个橡胶基地,在西双版纳培育一片橡胶林地的计划就此产生,上面计划把雷州的生产建设兵团改编成国营农场,许多转业军人和复员军人将会汇聚到那里,也会有一批来自首都、沪市、山城、湘省的知识青年奔赴那里,在那里开辟、培育我国第二个橡胶林基地。①

黄述玉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国营农场名额是朱修荣给她的补偿。

朱修荣人在大西北,却熟知西南边陲的情况,还能给远在湘省的她弄到一个国营农场职工名额,一个西北部队的营长真的能办得到吗?

黄述玉想到了那封十分有文采的信,朱修荣妻子宋琴在信上说:“一条海里的鱼意外游入一条河里,立刻引起了轰动,一群小鱼小虾用谎言迷惑海鱼带它们进入大海,谁也没想到它们会为此丧命。”

又说:“海鱼太过耀眼,小鱼小虾争先恐后往它身上凑,其中就有一群小鱼小虾用欺骗迷惑海鱼,骗到了海鱼身上的一片鳞片。失去一片鳞片的海鱼就此有了一个污点,而这群欺诈犯却从此过上了它们奢望已久的生活。”

宋琴的信解了她心中的困惑,海鱼是朱修荣,朱修荣家世并不普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国营农场职工名额是朱修荣给她弄的。

之前她看不懂这则故事,现在黄述玉看懂了,宋琴在嘲讽她的家人和她。

黄述玉不是冲动的人,也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不会仅凭这封信就不要国营农场职工名额。

“国营农场职工拿工资,住营房,吃食堂。”黄述玉眼睛发亮说,“爸,说不定我每月粮食都吃不完,还能寄回来给家里呢!”

就凭妻子整出的几场大戏,国营农场职工名额就不会落在述玉身上,述玉得到这个名额大概率是朱修荣帮了忙,看来朱修荣的家世并不是所谓的普通职工家庭。两人根本不是一路人,没成也好。

黄淮周整理好心情,笑着说:“爸等着吃爸的老闺女给爸寄的粮食。”

父女俩都没提朱修荣,站在院子里聊了一会儿天,黄淮周就去上班了。

太阳西沉,随着工人下班,学生放学,就好像一滴水滴入了油锅里,机械厂家属区沸腾了起来。

巷子里聚集了一堆人,细听,便知道他们口中的议论对象换了一个人。

有人故作神秘说街道办来了一个关系户,有人说的有鼻子有眼,这位关系户是GW会某某干部的乡下亲戚。

经过大家激烈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关系户的背景硬着呢!

黄佳慧夫妻和黄佳思夫妻结伴回来,看到自家孩子挤在人群里听八卦,两对夫妻悄悄走过去,像做贼一样回到了家。

黄述玉和孟金菊在厨房做饭,两对夫妻走进厨房,黄淮周也走了进来。

黄淮周跟大家说述玉去西双版纳的国营农场当知青,国营农场的知青属于农场职工,和普通的插队知青不同。国营农场职工拿工资,职工第一年工资每月25.8元,粮食定量42斤,第二年会上调一下工资,之后再想上调就难了,除非立功。

另外国营农场知青的安置费是400块钱,还发一条棉被,棉被不是白给的,要从安置费里面扣钱。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应该是朱修荣给述玉的补偿,谈论国营农场福利的兴致也因此并不高。

黄佳慧、黄佳思姐俩为了调解气氛,绘声绘色跟大家说她们如何换票的。

她们到各自单位的青年办打听最近哪个宣传队从外边串联回来,厂文艺宣传队的人每年都有任务,就是外出拉练、演出。一张工作证和介绍信全国各地跑,手里绝对不缺带“全国”字样的票。

姐俩没白跑,换到了30斤全国粮票,和10张全国工业票。

一个暖瓶就要3块钱加10张工业票,买了暖瓶就买不了洗脸盆、洗脚盆,缺太多全国工业票,姐俩想其他办法换工业票。

这时黄述玉提起了李兰草,跟家人说李兰草手中有票。

黄述玉的意思是她既然有粮食定量,那就只换李兰草手中的工业票,家人想了想就同意了。

第二天上午,黄述玉带上户口本和工业票来到街道办,就看到只有李兰草一个人吭哧吭哧扫地,其他人三五成群闲聊。

大清早李兰草被主任使唤打扫卫生,看到黄述玉的身影,她把笤帚一丢,不顾主任的黑脸,笑着说:“主任,我去劝说黄述玉同志尽快到知青办报道,中午之前回来。”

李兰草拉着黄述玉跑出街道办。

两人跑到马路上才停了下来。

“我只换工业票,换吗?”黄述玉问。

“换。”李兰草身上背着一个绣着五角星的军绿色单肩包,这是她奶奶自己织的土布,也是她奶奶自己染的色,五角星也是她奶奶绣上去的。

李兰草从包里拿出三张全国工业票递给黄述玉。

黄述玉给了她六张湘省工业票。

李兰草收好了票,蹦蹦跳跳离开,离开的方向并不是回街道办的方向。

这小丫头有一定运气在身。黄述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派出所给她安排一份工作,他们并不希望她离开阳县,至少短期内她不能离开阳县,也就是说李兰草短期内不会失去这份工作。

黄述玉收回目光,朝着相反的方向走。

阳县知青办前身是阳县商会的办公场所,一面鲜红的旗帜飘荡在知青办上空,黄述玉眺望这面旗帜,眼中出现名叫希望的光芒。

黄述玉朝着这个方向走去,眼前凭空出现一行字:

[1973年2月26号中午,俞芳相亲结束后,在湘省阳县人民大楼附近失踪,案件一直未被侦破。]

黄述玉惊恐的发现这不是幻觉,路上的行人和她擦肩而过,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行字。

这行字一直漂浮在自己眼前,只要黄述玉睁着眼睛,就一定会看见这行字。

本该在知青办的人出现在人民大楼附近。

这里就是湘省阳县,现在是1973年2月26号,黄述玉想知道现在几点了。

人民大楼前面的广场上有一座大时钟,听老一辈人说60年前,一位西洋人来这里传教,在这里建了一座大时钟。60年过去了,大时钟还是非常精准的。

黄述玉走到大时钟正面看时间,现在是上午10:48。

黄述玉惊奇的发现字发生了变化:

[2024年12月27号,*县官媒为自己的措词不当道歉,警方连夜组建专案组调查刘某军买妻、虐妻案。受害者年纪大概在70至75岁之间,长期经受虐待,神志早已不清,问不出有用的信息,通过DNA数据库比对,意外找到受害者的儿女们。

警方和受害者的儿女们取得联系,受害者的儿女并不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经过警方的深入调查,刘某军长期从事拐卖妇女儿童活动。

在打扫受害者长期生活的地方时,撕掉发霉的报纸,意外在墙壁上发现一座大时钟,还有一群建筑物,警方判断是受害者清醒的时候画出来的,通过和老照片对比,警方没能找到与此相似的城市……一位热心网友向警方提供了一张老照片,让案件有了重大突破。]

一堆陌生的词汇,却不影响黄述玉的阅读。

看似两个案件,有没有可能就是一个案件?

案件二的受害者是否是案件一的俞芳?

如果假设二成立,俞芳就不是主动失踪的。

她在人民大楼附近,字没有丝毫变化,当她站在大时钟面前的那一刻,字才发生了变化。

这是2条来自51年之后的预警,有没有可能预警在提示自己,俞芳就是在大时钟附近失踪的?

这里视野开阔,想把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人,从人来人往的大时钟附近带走很困难。

那么俞芳一定是主动跟人离开的,俞芳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才会主动跟人离开。

黄述玉没忘记俞芳是来相亲的,但很难判断这场相亲有没有结束,无法通过这条信息找人,她也不知道俞芳的长相。

黄述玉离开,走进一条巷子里,从军绿色挎包里拿出一张本省的工业票和一支铅笔,快速在票上写下俞芳的名字,回到大时钟附近,假装系鞋带,把票丢地上,自己把票捡起来,喊:“俞芳!”

俞芳和相亲对象分道扬镳,在大时钟附近遇到了堂姐。堂姐说她乡下外婆家所在的大队今天杀猪,带她去吃杀猪饭。俞芳馋的直流口水:“姐,你等我,我回家跟我妈说一声。”

“你动一动你的脑子,不是小婶跟我说你在这里,我怎么能找到你!”俞岚语气不好说,“我跟小婶说带你去吃杀猪饭,小婶同意了。”

“哦!”俞芳跟上俞岚的脚步,“咦,姐,你有没有听见有人在叫我?”

“你听错了。”俞岚边拽着俞芳往前走,边抱怨道,“都怨你,中午这场杀猪饭吃不上了。”

“俞芳!”黄述玉。

“姐,真的有人喊我。”俞芳拽出自己的手,“姐,我去看看是谁在叫我,我马上回来,不会错过晚上那顿杀猪饭的。”

盯着俞芳跑远的身影,俞岚恨得牙痒痒,跺了跺脚追了过去。

①来源《西双版纳依旧怀念你们,特殊年代的知青们》

架空,请勿带入现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00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