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6章 第 6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11 18:39:37 来源:文学城

顾家能够传承数百年,从最初的一个小地主,到如今的书香世家,在荆湘之地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就是源于先祖立下的一个家训,那就是顾家子孙可以不学什么四书五经,但是必须要读史。

从顾家那位先祖开始,顾家就一直在搜集诸多的史书。这年头,史书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历朝历代,非那等大儒重臣,都没有机会参与修史。当然,那些文人私底下在自个的笔记里面记载的野史不算。

顾家那位先祖从小就是神童,一路上又有诸多贵人相助,寒门出身,未及弱冠就考中了进士,得了当时的座师将爱女下嫁,之后在翰林院一直待了十年,因为他口风紧,在朝中也无结党营私之事,那位先祖得以为当时的皇帝做起居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皇家收藏的大量史书。他如获至宝,花费了七八年的时间,将能够抄录的都抄录了下来,作为顾家的传家之物。

要知道,在外面的书店里头,各种与科举有关的书籍,那是多得是,但是你要是想要买点史书,呵呵,除了左传,其他的,要么是贵得让你吐血,要么根本就买不着。

某种意义上来说,史书里面记载的就是屠龙术,尽管历朝历代的史官都无师自通了孔子所说的春秋笔法,许多史书的记载其实未必可信,里面充满了史官自己的主观臆测,但是仔细对照一番,你就会发现,这里头总能够找出一部分真相的。

不到一定的层次,史书这东西你根本摸不着,民间那些寒门学子便是前朝的事情,知道的也就是民间不知道流传了几手的野史,唯有那些从多年之前流传下来的家族,才会想办法珍藏史书,而想要找到最全的史书,最终还是得到皇宫大内。

而皇宫里头,有这个资格接触史书的就是翰林院,翰林院要修书,许多史书就是资料,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只能接触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

顾家两三代人里头总有能入翰林的,如此很是抄录了大量的史书,在顾家,旁支可以借阅一部分,并且还要付出另外誊抄一份的代价,而嫡系,却是从读书开始,就得穿插着看各类史书。

顾衡如今虚岁才三岁,就算是再揠苗助长,这个年纪也就是学着念一些朗朗上口的启蒙书籍,能背上几句,在大人看来,就是天才了。

顾衡的启蒙是杜氏负责的,如今也就是带着给他念三字经和千字文,小孩子也就是条件反射,能够记得一部分而已。至于识字什么的,在顾衡恢复前世记忆之前,也就是认识不到十个常用字,还属于那种图像式记忆,其实对于字的意思根本不了解。

如今摊上这样的事情,顾巍直接整理了一批历史故事出来,让杜氏平常的时候当做启蒙故事讲给顾衡听。

寻常的小孩听到这些故事,只怕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顾衡就是个裹着三岁小孩皮的成年人,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之前没有恢复记忆的时候,他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他就是个小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养在杜氏身边,交际范围也很窄,顾家没有他同龄的孩子,那些兄姐中最熟的就是二哥顾慎和二姐,二姐是庶出,不像是大姐作为顾氏嫡系的嫡长女,从小就有了正式的大名,还被记入了族谱中,二姐作为庶女,母亲也只能说是贱妾,并非良家出身,因此,直接就是顺着顾家三房女孩子的排行,唤作六娘。

杜氏并非六娘的生母,对这个庶女也就是正常对待,份例不会少,该有的教育也不会省,但是额外的关爱并没有多少。主要也是六娘的生母李氏上不得台面,她本来是杜氏的陪嫁丫鬟,后来被杜氏给了顾巍做通房,一开始的时候还算是老实恭顺,但是等到六娘出生之后,原本打算将六娘养在杜氏身边,毕竟,嫡母教养的庶女,将来也容易有个好前程。

但是李氏瞧着杜氏身边有顾慎,那时候大姑娘也到了即将议亲的年纪,疑心女儿到杜氏身边得不到多少的看顾,便过来求杜氏,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一个骨肉,想要养在自己身边。

杜氏顿时有些腻烦,难不成她乐意养一个庶女不成,她自个的儿女还不够操心的呢!李氏目光短浅,杜氏也懒得提点,庶女的前程再好也就是那样了,养在生母身边,也不过就是将来的婚姻要下降一个档次,到时候找个寒门士子嫁了,也未必不行。如此,杜氏干脆顺水推舟,之后就很少额外多管六娘的事情。

六娘养在生母身边,李氏的确对这个唯一的骨肉宠爱不已,但是六娘却也明白自己庶女的身份,一向谨慎,很少多言多语,每日里到杜氏这边请安,也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她心中其实有数,顾衡这个弟弟年纪太小,她是指望不上的,反倒是大兄顾憬,或者说,大嫂对她的婚事有一些发言权。

人都是趋利的,六娘对顾衡这个幼弟就是保持着表面上的姐弟情,隔上一段时间,会送一点简单的针线,但是从顾憬的妻子姜氏进门之后,六娘就努力与她交好,保持着良好的姑嫂关系。

杜氏看在眼里,并不发表什么意见,六娘这个年纪,是到了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了,她平常对自己这个嫡母也算恭敬,杜氏并不准备在婚事上为难她,横竖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陪上一副嫁妆嫁出去就是了。至于六娘的那点功利心,对于小女孩的那点小心思,杜氏还是很宽容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顾衡对六娘的印象可以说是很浅薄了,而顾慎呢,刚开始的时候,还三五不时地跑过来逗一逗弟弟,但是顾慎去年的时候,就被顾家送到江南白鹭书院读书去了。顾慎资质并不算上佳,起码比起顾憬来,是差了不少的。若是按部就班科考,大概三十多岁才有机会考上进士,还仅仅是有机会而已,并非一定。不过他学问还算扎实,顾家打算日后让他去祖籍那边的族学教书,若是顺利的话,回头顾家的家学就会交到顾慎手里,如今先让他在书院厮混几年,也好知道书院是怎么教学的。

如此,顾慎在顾衡记忆里也只剩下了一点模糊的印象,而二房和三房虽说没有跟大房分家,还是住在承恩公府里,但是其实各自都有自己的院子,平常的时候并不凑在一起,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在一块聚餐,顾衡对于另外两房的兄弟姐妹只怕都认不全,毕竟,大一点的很少进内院,小一点的一般也不会跟顾衡一个牙齿都没长全的小孩子一块玩。

这直接导致顾衡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不足,他能做的唯有耐心等候。

顾巍给杜氏挑出来的历史小故事都是关于历朝历代的外戚乃至皇位之争的,说是教导顾衡,实际上也是在提醒杜氏,叫杜氏哪怕是心疼女儿外孙,但是关键时候,她得记得,自己已经是顾家人,女儿是皇家的媳妇,不能为了皇家,将自家搭进去。

杜氏读的史书很少,如今一看,皇帝多薄情,后宫里面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外戚纵然得意一时,回头难免遭遇清算,掺和到皇位之争,更是鲜血淋漓,看得多了,不由心中烦闷。有的时候,给顾衡讲着讲着,就心情低落下来。她这个年纪,本来也差不多到了更年期了,如今摊上这样的事情,虽说因为修养的缘故,不至于随便发火,但是总是压抑着自身的情绪,难免有些没精神,还开始大把地掉头发,顾衡就住在杜氏这边的暖阁之中,瞧着杜氏的变化,简直要吓一跳。

杜氏自个也知道自己不对劲,顾家作为承恩公府,也是有太医定期上门请平安脉的,自然探出杜氏忧思过甚,郁结于心,只能劝杜氏宽心,另外又开了安神补心的方子,叫杜氏家常吃着。

太医回宫之后,便被召到了长春宫,每次顾家到了请平安脉的日子,顾皇后都要过问几句,这次也是一样,太医也不好隐瞒,将杜氏的事情说了,顾皇后想着之前发生的事情,觉得是母亲忧虑自己在宫中的处境,一边感怀,一边又忙着赐下药材补品,叫原本陪嫁的宫人跟着去承恩公府报一声平安,表示自己在宫中其实一切都好,不必忧心。

杜氏的忧虑之中自然包含了多女儿的忧心,如今见女儿身处天下最大的是非之地,还要反过来安慰自己,只能打起精神,自己在的时候,自家丈夫就有了要放弃女儿的想法,若是自己不在了,谁还能劝得住老爷呢!

作为天生心肠要比男性柔软的女性,杜氏更希望的是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让皇后做太后,皇次子做下一任皇帝,顾家自然能够顺利传承下去。但是问题是,这得看当今圣上的良心,问题是,看过这么多的史书,做皇帝的,有良心这个东西吗?

杜氏自己就生了三子一女都非常顺利,顾大老爷五个儿女,只有一个庶女是顾大老爷的一个通房所出,那还是顾慎出生之后的事情了,却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生产居然这般凶险。

头一胎艰难其实是正常的事情,皇后这一胎也养得好,胎儿并不是特别大,按理说,生产并不会多困难,但是,依旧足足花了两天两夜,这个孩子才算是生下来了。

原本看着女儿精神还不错,哪知道这边才抱了外孙过来给女儿看一眼,女儿笑了笑之后突然咳嗽了两声,然后,就出现了大出血的症状。若是后世的医生见到这个症状的话,自然知道这十有**是最凶险的羊水栓塞,几乎是十死无生。而在这个妇产科都是凭借经验的时代,这更是无法可想。尤其,皇后这样的症状,太医就算是进来了,也只敢隔着衣服扎针,而不敢进一步诊断,毕竟,男女有别,皇后可是皇帝的女人,日常请平安脉都是不会露出半点皮肉,要隔着帕子的。

皇后硬撑着过了当日的子时,才断了气,就为了不给儿子一个生而克母的名头。但实际上呢,外人要说嘴,还在乎这点时辰不成!

杜氏几乎要嚎啕大哭,原本跟着陪了两天两夜,就非常疲惫,不过就是一口气撑着而已,如今女儿居然大出血没了,杜氏当下就是撑不住,偏偏连泪水都有些流不下来,直接晕厥了过去。

皇后生产,皇帝就算是再恩爱,也不能耽误了早朝,孩子是上半夜生的,皇帝才看了两眼,说了一句赏没多久,就得到了皇后大出血的噩耗,皇帝当时就懵了。

要说徒明晟对皇后爱得死去活来,那绝对不至于,做皇帝的,难得有情种,但是呢,他对皇后是真的有感情,皇后出身高,又美貌动人,还有能力,有手腕,又不缺情趣,比起宫里头其他妃嫔,皇后各方面都很符合徒明晟的心意。因此,徒明晟听到皇后出事的消息,一时间简直是无法接受。

不管徒明晟如何跳着脚命令太医一定要救回皇后,最终皇后还是薨了。

皇后薨逝可不是小事,皇后乃是国母,这算是国事了!当然,皇后一死,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别的不说,如今HOU宫之中那些妃嫔别看面子上非常悲痛,一个个都是泪水涟涟,但是一个个哭得都很漂亮,如同梨花带雨,而不是那种涕泗横流的哭法。她们一个个心里都有各种打算,比如说,皇后没了,六宫不可一日无主,那么,立继后应该没问题吧。皇后虽说出身硬,但是宫里的妃嫔中也有几个很是不差呢!慧妃还是皇长子的生母呢!至于刚出生的二皇子,若是亲娘还在,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没了亲娘庇护,深宫之中夭折一个孩子可不是什么少有的事情。

顾家是真伤心了,杜氏已经病倒了,她真恨不得死的是自己,可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说的。女子生产本来就是个鬼门关,谁能想到,女儿居然遇上这样的事情呢?

徒明晟才登基没几年,虽说这时候的规矩,登基之后就要开始准备修建皇陵,但是才几年的时间,皇陵地基还没打好呢,因此,皇后的灵柩也只能暂时停在皇陵边上的宝安殿之中。

皇后倒是移灵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没有生母,刚出生的二皇子在宫里头日子真的不好过。哪怕皇后生产之前,内务府就准备好了乳母还有相应的太监宫女,但是,没有皇后监督,皇帝又不够关心,这些太监宫女自然也从一开始的紧张变得敷衍了起来。

结果这日徒明晟想要去怀念一下亡妻,就听到了儿子的哭声,还有乳母和宫女不耐烦的呵斥,顿时暴怒起来。

别说这是中宫嫡子,就算是个宫人生下来的,那也是龙子凤孙,不是这些宫人能够怠慢的。

原本徒明晟是考虑着另外娶一个皇后,让他教养这个嫡子的,但是想到自个当年,生母早逝,养母有自个的孩子,对自己永远就是停留在口头上几句敷衍,浑然没有半点温暖。他当年开府之后,要不是岳家暗中帮衬,他那个王府连日常开支都有些捉襟见肘。毕竟,他没根没底的,养母只想着自个亲儿子,他虽说按照惯例,封了个郡王,却也就是个名头而已,也没个具体的职司,因此,只好拿最基本的俸禄。但是内务府一向捧高踩低,要不是顾家当时出于某种原因选了自己做女婿,只怕他根本就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当然,顾家的想法,其实他也明白,顾家耕读传家数百年,能够一直传承下来就是因为顾家不掺和什么皇家的内务,他们是谁在上头做皇帝,就忠于谁。像是顾家当年前朝破灭的时候投降,那也是尽了臣节的。在大军兵临城下之后,最终前朝末帝同意了投降,而顾家呢,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改朝换代时候的立场变化。

你可以说顾家有些滑头,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顾家这样的臣子,其实是皇帝愿意相信的。

顾家呢,作为前朝降臣里头近乎标杆一样的人物,虽说新朝建立之后也照旧科举入仕,但是,先帝还是有些不放心,这才有了玩笑一般说想要一个顾家女做儿媳妇的事情。顾家呢,自然不乐意选那几个明显不安分的皇子,最终选择了当时就是个背景板的徒明晟。

徒明晟能够转运,就是从他订了顾家这门亲开始,从此之后,他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养母还想着让他辅佐她的亲儿子,但是徒明晟已经有那个资本对此不理不睬了。

自己受过这样的委屈,现在发现,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他心爱的妻子拼死留下来的孩子,居然受了更大的委屈,徒明晟简直痛彻心扉。想着自己若是再度立后,但是总不能不许继后生孩子,到时候,继后自然会打压元后嫡子,为自己的儿子铺路。这般一想,徒明晟顿时就对立后的事情没了想法。

徒明晟将所以伺候二皇子的宫人直接杖毙,算是在内宫给二皇子放出了一个不可怠慢的信号,然后就将二皇子带回了大明宫,决定亲自抚养。

这个决定自然有很多人反对,尤其是六宫的嫔妃,毕竟,她们就算是有了孩子,皇帝一个月都未必能见几次,而如今,皇帝居然想要亲自抚养嫡子,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一直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作为父母,别以为什么父爱母爱都是无限的,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给这个孩子的多了,给其他孩子的就少了。皇帝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到了嫡子身上,哪怕其他的孩子注定是要被忽视的。

哪怕如今宫里头就两个皇子,但是,皇帝如今正年轻,三年一次选秀,日后还要进新人,以后不知道还有多少皇子公主要出生呢,要是任由皇帝抚养二皇子,岂不是是给自己挖坑?

但是她们就算是再多的反对,归根结底,她们就是妾室而已,皇帝的小妾,那还是小妾,你听到几个讲规矩的人家小妾都能插嘴原配嫡子教养的?

这些嫔妃呢,都连着前朝,因此,前朝自然有人会为他们的利益发声。

皇帝如今正在气头上,还是疑神疑鬼的时候,因此,不管是谁说话,都被发作了一番,有几个甚至直接被扒了裤子在承天门外领了廷杖。最后,见徒明晟一意孤行,也没人再敢吭声了。

顾家,因为这一场变故,无论是顾大老爷,还是杜氏,都显出了老太,毕竟皇后是他们嫡亲的女儿,又还年轻,却因为生育之事没了。可谓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早知道皇后生育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宁可没有外孙的存在。毕竟,皇后就算是无子,日后新帝登基,还得尊奉嫡母做太后。但是,为了生个儿子将自个的命丢了,那么,就算是有了儿子又如何呢?民间有俗语,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寻常人家为了三瓜俩枣的,尚且兄弟之间要闹得不可开交,何况是皇家。作为元后嫡子,二皇子天然就具备着更优先的继承序列,这自然会变成其他皇子乃至背后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等到徒明晟表示自己亲自抚养二皇子的时候,顾家这边长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这是最好的选择了,起码在徒明晟眼皮子底下,没几个人敢做手脚。

对于二皇子来说,能够一直庇护他的,也就是徒明晟对先后的怀念和对他的父爱了。

但是这么一来,顾家就有些尴尬了。以前的时候,有个皇后在,顾家可以一直退,但是如今,皇后只留下了一个孩子,那么,顾家要是依旧退在后面,难免要被徒明晟觉得无情无义了。所以,顾家之前的打算虽说不至于要全盘推翻,但是呢,却也需要重新做打算。

顾大老爷看着摆出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正在有些笨拙地安抚杜氏的小儿子,忽然叹了口气,露出了有些愧疚的神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