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14章 第 14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20 18:04:13 来源:文学城

剩下三个名额就都是文官家的,分别是国子监祭酒苏轲的嫡幼子苏燮,户部尚书张淳老大人家的长孙张奕,还有一个是礼部侍郎唐知白家的幼子唐简。

这般配置,文武宗室外戚全部配齐了,而且都是其中一流甚至是顶尖的出身,可见圣上对嫡子的拳拳之心。

徒景瑞带着这么个豪华阵容进了宫学,迎面而来的就是徒景平嫉妒的眼神。

徒景平不得不嫉妒,跟徒景瑞比起来,他毕竟要大个四五岁,自然早就懂得很多事情了。

徒景瑞自个还没搞清楚太子什么样的概念,徒景平已经知道了。太子就是储君,在兄弟们之间,太子是君,他这个做兄长的就是臣。问题是,凭什么呢!

慧妃在这个过程之中,给了徒景平许多错觉,如今中宫无主,后宫里头,位份最高的就是慧妃,甚至朝中还有人鼓吹里慧妃为后。民间虽说少有妾室扶正的,但是在皇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慧妃乃是侯府贵女,又是先帝赐给当今的,早早就有了身孕,为圣上添了子嗣,她自然有资格角逐那个位置。

只是,之前慧妃的许多小动作让圣上不满,要不是看在勋贵还有徒景平这个长子的份上,圣上只怕都要直接降了慧妃的位份。因此,对于这些立后的折子,圣上都是留中不发,还将婉嫔提了起来,封了婉妃,让婉妃和慧妃一起协理宫务。

慧妃脾气并不好,原本跟着自己的跟班一下子跟自己平起平坐了,她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问题是,婉嫔在家的时候也是娇生惯养的,她生得其实很符合当今的审美,只是运气不好,只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她如今年纪也不算大,并非没有生育的可能性。尤其是,圣上对皇长子并无另眼相看的意思,因此,婉嫔自然也起了心思,而圣上抬举她,为的就是让她跟慧妃打对台,若是她依旧跟慧妃站在一条线上,圣上未必会将她打回原形,但是能抬举她,就能抬举别人,她可不希望自己再活成那个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样子。

慧妃在婉嫔那里受了气,偏偏婉嫔如今位份并不比她低,她对婉嫔没办法,等到徒景平去她那里的时候,就对徒景平一个劲的抱怨。

小孩子的三观都是大人培养起来的,慧妃这般,自然让徒景平也觉得圣上不公,自己居长,才应该做太子,做皇帝,如今瞧见徒景瑞的排场,愈发酸溜溜起来。

只是徒景平要面子,因此,只是冷哼了一声,便不再去看徒景瑞。

徒景瑞对这个兄长也不是很熟,他照例行了一礼之后,便带着一干伴读坐了下来开始温书。他之前跟着皇后完成了初步的启蒙,这会儿对于读书,还是有些小憧憬的,因为按照圣上的说法,等到读过书,出了宫学,才算是大人了。

徒景瑞在失去了皇后之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了起来,他开始知道向着圣上示弱,另外,在皇后留给他的那些心腹的教导下,也开始学着对伺候的人恩威并施,叫他们不敢小觑自己。

在这方面,徒景瑞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却不知道,如今慈父之心爆棚的圣上,三五不时便要招了伺候徒景瑞的宫人过去,仔细询问徒景瑞的生活起居。圣上这般上心,下面的人哪里敢怠慢,徒景瑞就算是没了生母,圣上对他也是格外不同,何况,徒景瑞即将被册封为太子,给太子,下一任皇帝做奴婢有什么不好,难不成反而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投靠别人?

总之,徒景瑞最近一段时间还算是过得比较顺心,这也让他明白了权势的重要性。他就像是一个刚刚离巢的幼鸟,在仔细试探着周围的环境,并且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成长起来。

这么多伴读之中,徒景瑞最熟悉的自然是顾衡,顾衡是他的小舅舅,之前也是经常进宫的,比起几个兄弟,反而是顾衡跟他相处时间更长一些。顾衡比他稍微大一些,平时也成熟一点,因此,徒景瑞对顾衡甚至有一点依赖。

顾衡对于在宫学上课其实是有些不爽的,他不反感上学,但是比较反感在一个规矩比较森严的地方上学,尤其还是作为从属的身份。

做伴读并不是什么好差事,也就是太子的伴读出身都比较高,那些先生心里都有数,因此,只要不是真的有什么坏心眼,他们都不会跟几个孩子计较。但是在宫学待得时间长了,你若是还不能适应,做先生的就要拿戒尺了。

像是徒景平,他擅长的是兵事,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在学问上头,徒景平只能说是一般,他对此兴趣不大,毕竟,做皇子的,四书五经念得再好,也不能去参加科举,在这样的情况下,徒景平难免在一些课程上头有些懈怠。加上徒景平的伴读也是出身勋贵,虽说不是那种顶层的勋贵之子,在家的时候,也是娇生惯养的,对于读书兴趣也不是很大。

因此,徒景平常有背书有些磕巴的时候,这直接导致了他的伴读三五不时就要挨上几戒尺。好在先生对徒景平的情况也了解,就算是打手心也并不严重,如今那几个伴读俨然已经习惯了,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说白了,他们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按照他们家族的规划,他们先跟着皇长子做伴读,等到从宫学出来之后,也差不多成年了,可以娶妻生子,在这之前,先通过荫封之类的手段,弄个武职,有着家里的帮衬,他们很容易就能升迁上去,在军中掌握一定的兵权。反而读书对他们来说,作用就比较一般了,他们通晓文墨,不至于在这上头被人糊弄,有一点简单的鉴赏能力也就足够了,就算是日后官做大了,一些文书往来的事情,也可以交给幕僚来解决。

徒景瑞第一次看到徒景平的伴读被先生拿着戒尺将手心都打红了,顿时就有了紧迫感,他倒不是有多少感同身受之心,而是想到皇后曾经跟他说过的话,皇后告诉过他,他的伴读都是出自高门大户,以后就是他的第一批班底,既然如此,就要将人护住,不能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伴读遭殃,如此,伴读自然会生出异心来,那圣上的一番心意就要被浪费掉了。

徒景瑞下课的时候,就对着几个伴读许诺,自己一定会努力念书,不会让先生打他们板子。

贾赦却是愁眉苦脸地说道:“光是殿下你用功也没用啊,我自个也不喜欢念书,听到人念书就打瞌睡!这些东西,也没什么好学的,我又不喜欢这些道德文章,实在是没意思!”

一边,江殊也是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别看他父亲江澈曾经想过通过科举入仕,但是江殊是真没这个想法。小孩子都是喜欢玩乐的,这边一节课下来,大半个时辰都过去了,正常的小孩子,哪有这么长时间的专注力,江殊早就听得不耐烦了。

尤其,他们这个年纪,就算是到了宫学,也是启蒙阶段,在问过了几个孩子在家大致都读过三百千之后,先生就开始直接叫他们读《诗经》,一开始也不解释其中的意思,就是先领着念几遍,然后就让他们资格度,反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尽管读就是了。这般教导,能叫人有多少兴趣,那才叫奇怪了呢!

顾衡上辈子也是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个时候,做老师的,都得持证上岗,怎么教书,都有一定的章程,如何会像是现在这些先生一般,顾衡也是难以适应。

最重要的是,儒学到了后世,已经完全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了,最多有一些国学家将儒学里头的一些学问跟做事联系在一起,其实说到底,还是叫人做人,而不是做事。瞧瞧四书五经,有一本书是正儿八经告诉你,什么事情具体应该怎么做的吗?

可以说,儒学就是一门典型的务虚的学问,而经历过上辈子教育的顾衡,却是个务实的人。他要是出身寒门,在这个时代,必须要通过科举晋身,那是没别的办法,但是如今,他有别的选择了,自然就对这等国学兴趣不大了。像是后世,学国学的多半是当做是兴趣爱好,真正将这个当做正经学问的,也就是那有限的几个文科专业。顾衡理工科出身,纵然记忆力不错,读书背诵对他来说没什么问题,却依旧不觉得四书五经值得他皓首穷经。

贾赦的诗虽说算不上狗屁不通,但是呢也只能说是能读得通顺,但是最终那把仇十洲的扇子还是落在了贾赦手里。

太子一方面为贾赦高兴,一方面也惊讶与圣上对贾赦的纵容。毕竟,有脑子的都能看出来,这次自己也被贾赦利用了,贾赦搞出来这么多事情,就是为了那把扇子。换个人干出这种事情,那就是欺君,绝对要倒霉的!而贾赦呢,却不光屁事没有,却还得了把扇子,这不对劲啊!

顾衡也有些懵逼,他不是那种能够堪破人心的,事实上,他很烦这些,要不然的话,当年也不至于因为想要一劳永逸,直接跟自个那个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了。让他说一些大略那是没问题,上辈子的各种马哲思修不是白上的,但是这种对于细节人心的把握,顾衡是真有些抓瞎。

顾衡不懂,自然有人懂!

贾赦回去之后就被贾代善揍了个满脸桃花开,半个月没能来宫学。

圣上虽说准确来说,只接受过几年的帝王教育。但是那个时候,先帝身体已经非常不好,圣上之前也没有多少基础,因此,几乎是先帝手把手教出来的。

做皇帝的,可以文韬武略都一般,但是却是要懂得帝王心术,其实就是拉一个打一个的平衡手段。当然,也有那种雄才大略的皇帝,能够靠着绝对的力量横推一切的,但那都是什么人啊,起码也都是开国皇帝一流吧!你手里头没有足够的枪杆子,没有足够的钱财,就算是皇帝,说话也不硬气。

当今是典型的太平天子,天下承平不久,一个守成之君几乎谁都能做,只要不胡乱折腾,就能过得非常滋润。

相应的,当今因为做太子的年份短,没有一早就积累多少班底,因此,他更需要重视这样的手腕。

即便某种意义上来说,贾代善属于他的心腹,但是呢,就算是要用心腹,也不能真的推心置腹了!贾家有意转型,这很好,兵权不能把持在一个家族手里,免得回头下面的士卒不知道是效忠朝廷,效忠圣上,还是效忠上面的将领了。

贾赦有点小聪明,但是呢,被养得有些傻白甜,对于什么科举,对于从军都不感兴趣,这样更好,一个纨绔子弟,以贾家的功劳,保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又算什么呢?如此,等到贾赦袭爵的时候,少降一点,也算是给贾家识相的补偿了。

贾代善呢,听说了贾赦做的事情之后,简直要吓死!

贾代善是个谨慎的性子,别看他之前敢带着一支骑兵横扫草原,那是因为他对此有八成的把握,正常情况下,贾代善不会行险。

用兵如此,做人也是如此。贾代善轻易不会得罪人,素来秉承着谨言慎行的原则,这也让贾源有些纳闷,贾代善这个性子到底是随了谁?毕竟,徐老夫人当年是在面对乱兵的时候,敢拿着刀子带着家里的婆子拦在门口的。贾源自个呢,当年也就是土地主出身,前朝末年天下大乱,下面的小地主日子也不好过。贾家也没出过什么官员,自然是被上面盘剥的对象。最后有人起事,贾源贾演兄弟两个一商量,自家的家业都要被逼得见底了,还做什么顺民作甚,干脆反了算了!

贾源贾演兄弟两个也就是认识几个字,能看得懂账本,算得清下面佃户的租子,兵法什么的,那是一窍不通的,偏偏有些人没读过兵法,真要是打起仗来,却天生就有这根筋。他们两个不是从龙最早的,一开始也就是带着自家的佃户投了义军,后来就慢慢显了出来,没办法,他们就算是遇上败局,也能逃出性命,更多的时候,他们都能大胜仗。所以,比他们从龙早,势力还大的史家最后也只捞了个保龄候,贾家兄弟两个却能一人混一个国公。

贾演贾源打仗,更多地是靠直觉,这就是典型的老天爷赏饭吃,因此,他们性子其实都是有些粗疏的。

而到了贾代善,徐老夫人世家出身,早早就给贾代善启蒙,贾代善别看是个武将,人家也是读了不少书的。贾代善如今这样的性子,其实就是徐老夫人教导出来的,做武将的,要么就是让人看明白你就是程咬金那一款,没什么心眼,大家都不会防着你的,要么就得小心谨慎,别露出什么骄矜之气,只会叫人生厌。

对儿子这般,对孙子就是另外一般了。如今这个形势,贾家又不可能更进一步了,那么,贾赦粗疏一些,娇气一些,任性一些,反而让人放心。小聪明可以有,只要不越轨,那么上位者自然更放心。

这边贾代善前脚揍了贾赦,那边心疼的老爷子老太太就给了贾代善一顿男女混合双打,差点让贾代善变成了朝中的笑话。

而在宫学之中,因为几个先生的和稀泥,所以,上次的诗会还是比较成功的,几个要强的都觉得自己有天分,就算是暂时有些缺点,那都是可以弥补的。对于在这上头没什么天分,也不是很在意的人呢,那就是诗词这东西,其实就是小道,会能够锦上添花,不会的话,也无所谓,他们又不需要靠着这个混饭吃,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顾衡就属于那种没什么天分的,他干的就是将诗词之中常见的词汇统计出来,然后进行随机组合的事情,事实上,上辈子网上这种小程序很多,一些流传在外,冒充什么李白之类的诗人搞出来的各种藏头预言诗就是这些。但是人家那时候有着庞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持,顾衡如今才读过几首诗,自然没有这么多的数据作为支撑,搞出来的诗自然也就干巴巴的,也就是说通顺而已。

不过大家对此倒是没有怀疑,就算是读书人家,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也是写不出什么诗词来的。诗词这东西,除了少数的天才,像是李白,他光是从屈原,谢灵运等人留下来的诗词里头就能够汲取无数的灵感,活着的时候就名噪一时。剩下的人呢,就属于杜甫那一流的苦吟派,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足够的锤炼,你哪写得出脍炙人口的诗词来呢?

事实上,顾衡如今正处在一个迷茫阶段,他做了太子伴读,许多事情那是撇不开了,真要是太子失败,太子死了,他们这些伴读就算是能活着,只怕也不能好好活着!顾衡可不想过那种行尸走肉一般的日子。

但是,顾衡也搞不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定位自己,上辈子的所学,在这个时代几乎毫无作用,如果真的要穿越,只怕一个高中生都能比他强,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他们知识面最宽广的时候,而到了大学开始,所学都开始专业化,之前学过的那些东西,大多数也就还给初中高中老师了。

顾衡如今脑子的确很好使,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能够从上辈子的记忆中将中学的知识都能挖掘出来,能有个初步的印象都算是不错的,借助于这点印象,他的确可以去不断尝试,试错,问题是,这需要资本,他这个年纪,根本没有这样的资本。

顾衡不擅长勾心斗角,做不了什么谋士,他倒是擅长各种数学逻辑,但是暂时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既然如此,他又能做什么呢?

作为时空旅行者,他的灵魂天然具备了不灭属性,他会带着记忆,一次又一次地轮回下去,他可不想要总是面临这样的尴尬,所以,他如今得好好想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行。

唯一让顾衡觉得欣慰的是,自己这辈子年纪其实还小,太子也不会近几年就倒霉。废立太子这种事情,对于皇帝来说也是有风险的,所以,想要废太子,并不是随便一道旨意就可以的,得有着足够的理由才行。如今太子还是个小孩子呢,能有什么失德的地方呢?

顾衡闷头想了好几天,等到旬休的时候回到家,依旧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杜氏看了顿时就有些着急:“恒儿,你这是怎么了?可是在宫里头受了欺负?”

顾衡摇了摇头,说道:“母亲,谁会欺负我呢,我只是不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