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后,林瑾拉上自己床边的帘子,进入了系统空间中。熟悉的蓝光闪烁,面前出现了系统虚拟出来的屏幕:
任务目标:陆泽。
任务进度:100%。
任务状态:完成。
林瑾皱起眉头,看向屏幕:“怎么会是陆泽?之前的目标不是江澄吗?”
系统的声音依旧冷漠:【目标已调整。】
“为什么?为什么是他?”她本就对系统一直警惕,任务目标是江澄,她可以直接无视,但换成陆泽,从不知道害怕为何物的林瑾,心底第一次浮现不安。
【因宿主与原任务目标的关系脱离系统设定轨迹,为保证任务的可行性,目标已重新选择。这都是综合分析后做出的调整。】系统回答得滴水不漏,却让林瑾感到一阵心头的慌乱。
“那我完成任务之后呢?”林瑾追问,“还有其他任务吗?”
【当前无其他任务。宿主可自由选择未来的方向。】
从系统的回答来看,似乎又没有什么影响,但林瑾却还是不放心——
“不对。那个特殊任务呢?”
【未知。】
林瑾听着系统那无波无澜的声音,心情难得地复杂起来。这个任务出现得突兀,如今任务进度已经18%了,系统的回答还是未知,仿佛这个任务跟它根本没有关系。
也许某一天,等她能够把系统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答。虽然很遥远,也可能终其一生都达不到,但她……不想认输。
她要更加努力学习,汲取更多的知识!
收到教授的推荐信那天,林瑾正忙着整理实验室的研究报告。教授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封印有国际顶尖大学标志的邀请函。
“林瑾,”教授一向严谨的脸上带着几分喜悦,“这是剑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来的邀请。他们对你的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想让你参加他们的学术交流项目。半年时间,课程和研究双结合,这对你未来的学术发展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林瑾抬头接过信,目光落在那熟悉的英文标志上。她的心微微一震,手指轻触纸张,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我知道你可能一时没法做决定。”教授的语气缓和下来,“但机会稍纵即逝。以你的能力,这是属于你的舞台。”
林瑾点点头,声音平静却带着思索:“我会尽快做决定,谢谢教授。”
当晚,林瑾拨通了林建国和秦芳的视频电话。屏幕另一端,父母的脸上挂着熟悉的关切。
“瑾瑾,这确实是个好机会,”林建国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但坚定,“学术交流能让你接触到更广阔的领域,对未来的研究大有裨益。”
林瑾轻轻皱眉:“我现在还有一些重要的课程和研究。”
“瑾瑾,你从小就这样,凡事都要考虑得面面俱到。”秦芳笑着摇头,“有时候,走出去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比你想象中更丰富多彩。妈妈支持你,只要你觉得值得,我们都支持你。”
林瑾沉默了片刻,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这件事林瑾也没瞒着陆泽。两人约在校园内的咖啡馆见面,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氤氲的咖啡香气弥漫开来。
“剑桥大学的邀请?”陆泽挑眉,语气里透着欣赏,“这可是件大事,恭喜你。”
“我担心离开国内,现在的研究进度可能会拖后。”林瑾坦言。
陆泽轻笑了一声,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直视她:“林瑾,你是我认识的最厉害的人。不管什么难题,从来没有犹豫纠结过。”
林瑾看着他的眼神,那份笃定让她感到一丝暖意:“你觉得我应该去?”
“当然。”陆泽毫不犹豫地回答,语气低沉却坚定,“这样的机会不常有,而且我相信,这不仅是对你学术能力的肯定,更是让你看到更广阔世界的钥匙。我支持你,林瑾,不用担心其他的事情。”
林瑾的心中一震,陆泽的话让她感到莫名的安心。只是她后来才知道他说这话的原因,他让她什么都不用担心,因为他直接在国外给她建了一个实验室。
林瑾接受了邀请,过了没多久就是前往剑桥的那天,陆泽送她到机场。人群中,他站在登机口外,目光深邃而温柔:“林瑾,记得每周和我分享你的见闻。”
“好。”林瑾点点头,拖着行李缓缓转身,走向登机口。
在剑桥的日子里,林瑾的生活紧张而充实。她参与了关于“多模态情感识别”的前沿研究项目,课题涉及通过语音、面部表情和语言分析人类的情绪状态。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她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并反复优化算法模型。
有一次,实验室的模型因关键参数出错,导致全盘数据失效。她通宵分析问题,重新编写代码。清晨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她的电脑屏幕上,调试成功的瞬间,林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将这段经历分享给陆泽:“虽然辛苦,但也很满足。原来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可以让人瞬间忘记疲惫。”
“我就知道你会喜欢这样的挑战。”陆泽的回复带着笑意,“你天生就是为这些难题而生的。”
半年后,林瑾以优异的表现结束了交流项目。她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了高度评价,甚至吸引了一些知名学者的合作意向。
不过她的归国时间却延后了,因为她要在这里读博。
两年时间,比半年多得多的时间,但林瑾觉得是值得的。每天她都十分忙碌,有时候答应陆泽的每周分享都可能做不到。她更是一次都没有回过国,反而是春节时林建国夫妻俩飞来陪她过节。陆泽空闲时也会坐飞机来看她,不过因为她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来了,她也顶多能跟他吃一顿饭,聊上一会儿就又要匆匆赶回实验室。
两年时光可以很慢也可以很快,当她站在剑桥的校园里拍下最后一张照片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陆泽发来的消息:【回来后一起吃饭,时间你定。】
林瑾看着那条消息,嘴角扬起一抹浅笑。她突然意识到,不管走到哪里,有些东西是始终不会改变的,比如陆泽的陪伴。
林瑾归国的那天,机场的广播中一遍遍播报着航班信息,她拖着行李箱,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从容。
在剑桥的两年间,她凭借杰出的研究能力和成果,破格获得了博士学位。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甚至还在剑桥最重要的学术年会上,作为最年轻的演讲嘉宾发表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机场出口处,陆泽早已等候多时。他倚靠在车旁,看到林瑾走出时,嘴角扬起一抹熟悉的笑意。他快步走上前,接过她的行李箱:“林博士,欢迎回国。”
“谢谢。”林瑾轻声答道,眉眼间带着一丝久别重逢的温暖。
陆泽推着行李,将车门拉开:“怎么样?一路还顺利吗?”
“挺好的,就是有点累。”林瑾简短地答道,坐上车后却抬头看着窗外,似乎在思考什么。
“想吃点什么?”陆泽启动车子,语气轻松地问。
林瑾转头看向他:“随便吧,你决定。”
“那就老地方。”陆泽笑了笑,车子迅速融入城市的车流。
回国后的林瑾很快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焦点。她在剑桥的研究成果不仅开创了新的学术方向,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国内顶尖高校与研究机构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而她最终选择回到母校,继续深耕她热爱的领域。
林瑾带领团队的第一项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她的博士研究——一套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能诊断系统,能够通过语言分析、面部表情和生理数据进行情绪障碍早期识别。这项技术在国内心理健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挽救了无数深陷情绪困境的生命。
与此同时,她还被选为国际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华人代表,参与制定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规范。这一身份让她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也为国内人工智能技术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
与林瑾在学术领域的成就遥相呼应,陆泽也在自己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在大学毕业后,他正式进入陆氏集团,开始从基层做起,用了两年的时间熟悉集团的运作。陆泽以低调而高效的风格,在陆老爷子的支持下,逐渐展现出了过人的商业才华。
当他正式接手陆氏集团时,陆泽果断进行了多项改革,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传统制造业逐步向科技产业转型。他特别关注新能源与智能设备领域,与多个顶尖科研团队合作,引入了林瑾所在研究团队的技术,推动了医疗智能设备的商业化进程。
有一次,陆泽开玩笑似的对林瑾说:“你的研究给我省了多少研发成本,你知道吗?”
林瑾看了他一眼,淡淡地答:“但我记得,专利费一点都没少吧?”
陆泽愣了一下,随即轻笑出声:“果然还是你更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