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空梁 > 第64章 64.闲听雨

空梁 第64章 64.闲听雨

作者:嗷呆鱼河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7:24 来源:文学城

江南梅雨季未过,从檐上落下的水珠俨然成了另一场暴雨。

袁宅被重重围住,密不透风,但凡是进去的就不允许再出来,如今宅子外面剩余不过二十几人。

外头的情况不好,里头的更不用说,本就寸步难行,偏又赶上接连暴雨,青石板上铺了一层被雨打落的银杏叶,几乎都要烂掉了。

温雪音撑着伞,以布遮面,跨过几方台阶站到了袁宅檐下,隔着一道紧闭的门,高声问道:“你到底是真伤寒还是被感染了?”

傅思孺不敢靠近那扇门,纵使高墙围堵朱门严密,他也得时刻担心这样交流会不会让外面的人染上疫病。

他实话实说,语气虚弱:“大概是染上了,现在终于共患难了,解百姓之难还是要先自己体会。”

温雪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沉默良久,她轻轻呼出一口气:“今日死伤多少?”

“十几人,最后实在救不回来了。”傅思孺谈及此,不由得郁闷起来,来江南这些日子,景色是半分没看,入眼全是溃烂的腐肉,被雨浸湿后,一股发霉的木头味就和呛人的血腥味一起钻入其他人的鼻腔,就算隔着厚厚的面帘、烧着终日不熄的艾草,也依然避免不了。

里面的情况越来越差,外面驻扎的人不得不进去查看,凶多吉少是注定的,凶到最后,已经无人敢进了。

傅思孺就是这时候翻进的袁宅大门。

可他也开始不确定了,倘若做官是为立命,那如今又该如何?

无能为力的疲惫越来越浓重,事到如今,傅思孺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撑到现在的。

“京城那边呢?可有消息?傅识若怎么样了?”

“没有了,早就断联了。傅识若暂且回不去,宋却将调令的权力给了我。”

傅识若和陈山风的几支队伍停在洛阳,比京城和吴中都要安全不少,可疫病不消就一刻难安,是留是回,如今尚未决断出来。

“无妨,你也别有压力,能走到现在这一步的,就没有怕死的。宋却既然把调令交给你,那你放心去做就是了。”傅思孺想了想,总觉得只说这一句不太好,于是又补了一句,“近日交上来的药方比前些日子好了不少,至少能止咳,我喝了一碗,生龙活虎的。”

温雪音想说止咳的话枇杷霜也行,但一听到对面那人虚弱的语气,又不好再说什么。

安慰的话说来说去也就那几句,她要是驳了这一句,那天下就少了一个说这话的人,为数不多的话又少了一句。何苦来呢。

于是温雪音也安慰道:“那就好。正好,你现在病了,太医试药再不用从百姓里挑了,大家喝得也能安稳些。”

傅思孺:“……”

等会儿这是安慰吗?

傅思孺挠了挠头:“说得也是。”

大概是梅雨季雨水太足,整日阴雨连绵让人心有闷闷,抱着互相取暖的慰藉,温雪音难得与傅思孺多聊了两句。

可聊完之后她的心情更不好了,因为总觉得傅思孺言语间比梅雨天还要沉闷。可他又什么都不说,自己也不清楚他进去的数日里到底发生过什么。

想来不太好吧,那里头水生火热的,整日里除了喝药就是等死,配合太医喝了诸多汤药,病情也不见起色,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往无用功的地方发展。

温雪音神情不虞地折返到远处临时搭建的小亭子。里头坐了个长相阴柔的男子,但骨架不算小,垂眸不语时像一座雕像。

这座雕像在半月前千难万险地来到江南,宋却给他递了密信,信中有中书令的私印,助他一路无阻地前往这片雨流不止的富庶之地。

与此同时,京城收到了北疆人入侵江南的消息。

他听到温雪音折返的脚步声,抬头问道:“我来这里,只坐着吗?”

温雪音对塔尔莱暮没什么好脸色,毕竟是个外乡人,还是宋却塞过来当由头的关系户。她将伞收起,甩了甩上面的水,搁到一旁:“站着也行。”

塔尔莱暮抿了抿唇,用边塞语嘀咕了两句,才换回中原的话:“我能帮忙。”

“来这么多天也没见你帮过什么。”温雪音这话说得毫无嘲讽的意思,她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想了半天,才带着肯定的语气说出这句事实,真诚得有些可怕,甚至让没学好官话的塔尔莱暮产生了一瞬间的迷茫:她是不是在阴阳怪气?

她坐到塔尔莱暮对面,怀着广纳贤才的心问道:“你能帮什么?”

“杀人。”塔尔莱暮说,“有些人,救不回来。喂再多的药都没用。不如痛快去死。”

“不行。”

“凭什么?”

塔尔莱暮是真的不明白。战俘获刑时都要讲究痛快,吊着一口气缓缓让人感受死亡都是审讯的手段,为什么不在这些人病入膏肓时给他们一个痛快,非要将人强留于世?

痛苦地活着就一定会好吗?看着身上的皮肉一点点掉落,露出可怖的血色,腥味掺在雨里渗透到周围的每个角落。四四方方的天空圈着一大群人,连互相看对方一眼的勇气都没有……类似于“活不下去了”的声音每天都顺着那几棵银杏树冒出来,这样的日子真的能有尽头吗?

温雪音摇了摇头:“人在尚未咽气时都是完整意义上的‘活着’,只有犯了法的才能在大理寺的监督下被处死,这时,只要旁人插手一下,无论出发点是好是坏,都算‘草菅人命’,而死了的这些人则叫‘枉死’。”

“如果此时心软,想给病人一个痛快,那其他的人会怎么想?想死是一瞬间的事,想活才是人之常情,等求死的热情退却,有的人会感谢你的不忍,但是还有的人会在事情结束后转头为这些被杀的人哭泣,更有一部分人,原本想努力活着,但一看到可以死得这么痛快,立马就求死,人心萎靡,事有所阻。”

温雪音看出塔尔莱暮的似懂非懂,继续解释:“你们常打仗的应该懂这个道理才是,旗靡辙乱,心不往一处使,该如何让他们听从命令出生入死?这也是一样的,让他们知道除非尸体硬了,不然就算是只有一口气,都得好好活着。这不光是他们的事,也是我们的事,他们尽力而活,我们也尽力去治,事在人为。”

塔尔莱暮可能听懂了一点,但他深谙学习之道,清楚此时绝不可以提问,必须要恍然大悟地点头,才能证明自己并非顽石一块,慧根尚存。所以他抿着嘴,点了点头。

温雪音鼻息一重,聊作嘲笑,她明白对方是个未开化的动物,并不点破,只别过头去。

好歹塔尔莱暮也学过一点什么,比如在老师沉默时适当抛出一个在自己接受范围之内的问题:“治到现在不也没用吗?”

温雪音:“……”

但这个问题显然不在温雪音的接受范围内。

“你想多了吧?”

温雪音一怔:“什么?”

塔尔莱暮的脑子崭新,沟壑和弯绕和比旁人少了些,因此心思勉强也能算上澄澈。他对温雪音事事都要包揽并苦恼于事事的做法很是不解,这份不解还持续了半个月。

“这也不是你该考虑的。”塔尔莱暮问道,“你手上有调令,想的应该是怎么杀回京城。”

温雪音不说话了。她自诩学得又多又精,如今到江南,就应该兼顾万事。

怎么就能忘了京城中盘踞着蠢蠢欲动的一条毒蛇呢?

“你刚上任?”

温雪音有点微妙的难堪,但发觉对面的人并没有任何嘲笑的意思,也就不太抗拒地点了点头。

“哦,难怪。”塔尔莱暮抚摸着腰间的佩剑,上面镶嵌的宝石在这种天气下显得有些黯淡,“我是觉得,我千里迢迢到这里,不只是作为一个官兵入城的理由。”

当局者迷,温雪音脑子里乱成一团。调令兵符具在,肯定是宋却希望她有所作为,能这样大大方方地将北疆人放进来并驻扎在袁宅门口……

温雪音不敢确认。她好像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太过极端,当奸臣还是当忠臣,都要黑白分明地在一条路上走到黑。

她本应该很了解宋却才对,毕竟跟陶闻殊师出同门,她应该有几分样子与陶闻殊相似。

温雪音从袖中摸出调令,那是宋却亲笔书写,盖了私印,因为涉及北疆,这个调令不可以被任何人发现。

可她如果真的要这么做,又为什么不说呢?白纸黑字也好,口头许诺也好,她只要告诉自己,就不必陷在大雨囹圄中了。

“我要是会错意了呢?”温雪音问着,也不知道问他还是问自己。

“那就怪宋姑娘。”

原是如此。

“……北疆目无法度,戕害人命,残害袁宅……残害吴中百姓,现将其捉拿。”

在这道命令发出的一天后,塔尔莱暮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袁宅。艾草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倾城的大雨中剑光闪烁,原本还算平静的袁宅像是早有遇见一样,毫无抵抗地被闯入了。

燥热的京城里怨声载道叫苦连天,就在此时,城门被剧烈地拍响,封城的日子里,这是为数不多的外界的消息。

徐敬慈前去见了来者,然后疯了一样地策马扬鞭赶往中书令府。

盛夏闷热,可宋却的病迟迟不见好,一进院门就闻到难以忽视的药味。

他急匆匆地问过宋却的动向,走向书房。

清苦的药味顷刻间席卷了徐敬慈,宋却摆了摆手,示意尺素退下。一时间,在城门口大喊着“袁氏被屠”的那人,成了一根卡在嗓子的鱼刺,咽下还是吐出都十分困难。

“宋却,我跟你说,你别……”徐敬慈朝着她迈开步子,可还没走几步,就闻到混杂在药味当中的血腥味。

宋却大概是刚咳了好一阵,碎发乱糟糟的黏在了鬓角,她捂着手帕,随意地朝着徐敬慈看了一眼——

真是毫无波澜事事洞察的一眼。

“你早知道了?”徐敬慈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觉,大概是不可置信居多一些,“给温雪音调令,把塔尔莱暮送去江南,就是为了这个?”

宋却攥着手帕,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刚要出口,就被插队的血腥气打断,一口血落在本就脏污的帕子上。

尺素还未离开,现下正好扶着摇摇欲坠的宋却。

“你来……你来兴师问罪的?”宋却扶着桌案咳了两声,越发虚弱,“对,就是为了这个。朝廷动不得的人,北疆人可以动,他们说得没错,放弃一批人,是明智之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