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可以爱你吗 > 第26章 古往今来谁不老

可以爱你吗 第26章 古往今来谁不老

作者:变化无常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21 14:54:29 来源:文学城

二十六

1

熟悉的喇叭唢呐声传来,表示一户人家有人离去,猛的一听觉得挺有意思,可离得近,听一会儿,就觉得那唢呐声吵的很,扰的人心烦意乱,好在一首唢呐曲子并不长。

唢呐声褪去,喧嚣、沸闹的嘈杂人声便清晰起来,看着形色各异的人,听着各种鸡零狗碎的闲话,汪小超只觉得心烦、好笑。

汪小超的大伯汪耀宗也从县城赶回来帮忙,说是回来帮忙,其实在理事会的介入下,并不需要多少的人手帮忙,他被安排当什么副总管,其实也就是个闲差,有和没有都差球不多,所有的人事安排,有一个总管基本就搞定,再安排副总管没啥必要。

大伯汪耀宗闲着时,看见了侄儿汪小超,便和侄儿搭起了话:“小超,你最近有空还在家。”

大伯汪耀宗说的很随意,就和与丧礼上任何人搭话的神情口气一样,不过这平平无奇的问话,使汪小超瞬间明白,看来大伯并不知道自己遭难负伤这件事,看着问话的大伯神情,他心里猛然生出一个想法:“人长大后,再亲的亲人也会慢慢陌生,变得互不了解,可能大家都在乎的只是自身,包括自己。”

“嗯,在家。”汪小超恭敬微笑的回答。

“诶,那你的工作还可以,这个时候还有假期回来。”大伯汪耀宗继续说着。

汪小超保持微笑,表示大伯说的都对,汪小超看着站立在身旁,听大伯与自己问话的熟人,心里却对大伯说的话翻了白眼,甚至自己都预感,猜想出大伯下一句的问话。

果然在自己心里无情的嘲讽、预测完,大伯汪耀宗就无比准确的验证了自己的预言,问到:“那你一个月能赚多少?”

而一旁听着问话的熟人,同样面露微笑,好奇、眼巴巴的瞅着汪小超,希望从汪小超的嘴巴里听到他的收入。

“不高,也就七八千。”汪小超依旧保持微笑,礼貌的回复,不过心里却反感的腹诽到:“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长辈大人好像也不过如此。”

大伯汪耀宗以及一旁听到的人,得知汪小超一个月七八千的工资后,他们看向汪小超的目光,似乎瞬间都柔和了许多,大家和蔼的微笑,这和谐温馨的画面倒使汪小超心里舒服不少。

一旁一个熟人,爽朗哈哈的对汪小超说:“以前我就说汪小超长大有出息,咋,我没看走眼吧,哈哈。”

“嗯,那是啊。”一个人附和到。

2

在大人的赞扬中,汪小超心里并不觉得有多么开心,虽然有那么一丝被肯定的快乐,但与心中的郁闷、惆怅、痛苦比起来,那一丝快乐似乎微不足到。

他心里只感觉到一丝苍凉,一种悲凉,大家只关心你挣多少钱,而并不关心,不在意你去如何挣到那些钱,你的开心、自由、甚至健康,似乎都可以为金钱让路。

这让汪小超想起网上看过的话,别人打听你的工作以及收入,并不是真的多么关心你,而是想得知与你接触、交往,能不能为自己带来好处,从而选择与你说话交往的态度,人们似乎是一个个打着感情幌子,从而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骗子,真是令人感到无语。

不过仔细去想,汪小超也能想通,毕竟自己已经二十六七,即将奔三的人了,就如电影《后会无期》里的一句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讲利弊。”

长大后的成人世界,哪里有那么多的感情,一切牢固的感情,其实都是建立在金钱,利益之上,成年人是需要生活以及更多的**,而这些并不是靠空谈感情就可以。

大伯汪耀宗看着丧事上来回忙碌的人,以忧愁、无奈的口吻对汪小超说到:“现在老家谁家有事,队上我和你爸这一茬人,都还能赶回来帮忙,下来我看你们这一茬,以后估计各家的联系就淡了,恐怕谁也不认识谁。”

“嘿,这话说的倒是一句真话,像我们这一代,一个队的谁家有事,都还回来帮忙,这下一代平时都不在家待,有的或许都不认识,就算认识平时联系的也少,不像我们这一茬人团结。”一旁一个大人接过大伯的话附和到。

对于大伯的话,周围的大人几乎都纷纷赞成,对于大伯说的这一点,汪小超也认同。

现在农村的人情关系,似乎是没有以往那么浓厚了,关键城市化把农村劳动人口都给吸走了,时代不同了而已。

以前基本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种地,是原始的农业社会,而现在呢,则是金钱至上的经济社会,人情往来都是靠真金白银送往,而不是以前送面口袋、一包糖就能解决的事,现在社会风气下,维持人情关系可以说成了一种负担。

以前送一点粮食、吃的,人情就算维持住了,而现在维持人情,那是需要钱包的,以前的感情是掏心窝,而现在的感情,那是套裤兜啊。

母亲马秀兰时常感叹,嫌弃人情往来烦的很,却又年年你来我往的跑,汪小超觉得母亲心口不一,好虚伪。

他不理解母亲为啥抱怨说送礼烦人,却又要送礼,维持住人情,现在长大的他,似乎理解明白母亲了。

因为在物质条件丰裕的城市,人们可以不讲人情、不讲义气,生活当然无聊乏味,然而还得活下去。可在贫乏的农村农业社会中,人情是必要的。

在风波险恶的江湖上,义气是至高无上的道德要求。重视人情与义气,使我们生活中增添了不少温暖。在艰难和贫穷的环境中,如果亲朋邻里再互相敌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充满了冷酷与憎恨,那这样的生活很难过得下去。

3

老人下葬那天,几十个人抬着一口黑色的大棺材,一群热心的父老乡亲,浩浩荡荡把送丧队伍送到山上,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年轻的壮劳力,齐心协力把棺材抬到地方,那抬棺材的场面,在文明的城市里是绝对见不到的,充满了农村自带的原始野蛮与力量感,那一刻,也体现出了村民间的团结友爱。

送葬路上,一围观的老妇人羡慕的说:“哎呦呦,张姐今天把福享了。”

而一旁的汪小超听了,心里却想笑,暗暗的想到:“好假的话啊,虚伪,心口不一,自己活着享受,还可以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却对死去的人说是把福享了,真是搞笑啊。”

人死了,装进棺材被抬着送到墓地,这就是把福享了?按这样算,那岂不是人人都能享福。

棺材顺利的下葬,汪小超留下帮忙把坟头砌起来,等回到张峰家时,发现上一刻还喧闹、嘈杂的场面,现在却冷冷清清,搭起的帐篷不见了,桌子凳子也消失了一般,赶回来的人群也早已做鸟兽散,而两条不知谁家的狗,啃食着丢落在水泥地上的骨头,以及满地的垃圾狼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