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 第4章 豫东传噩耗

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第4章 豫东传噩耗

作者:满天风雪莫愁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3-16 22:41:09 来源:转码展示1

究竟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会让知客僧如此失态?

一众武僧见此情状,纷纷发声追问缘由。

清玄住持口宣佛号,沉声问道:“阿弥陀佛!且莫惊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只管细细道来!”

就听知客僧颤声说道:“鬼子……鬼子的飞机,轰炸……轰炸花园口,造成大堤决口,黄河……黄河改道,省内白沙、中牟、西华等二十个县遭难,据传周边省份亦遭牵连……”

殿内众人闻言,全都大吃一惊!

这黄河决堤,非同小可,只怕要祸及无数百姓!

有人急问:“这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山下传来的消息,6月10日早上,豫东多地已然被淹,有人据此推测,鬼子应该是在6月9日的下半夜炸毁堤坝。”

算起来,这已经是两天前发生的事了。

之所以空明寺方面,这么迟才收到消息,也是有诸多原因的。

一是鬼子进犯豫东,占领开封,封锁交通,道路断绝,人员流动性降至冰点,影响了消息的传递;

二是黄河决堤事发突然,谁也没有预料到竟会发生这种事情,无数当事人第一时间非死即伤,所有的消息,都是幸存的灾民抵达郑县(今郑州)后,才扩散开来;

三是郑县虽然距灾区最近,那里交通发达,陇海线和京汉线一横一纵两条铁路,在该县交汇成一个十字,因此是信息的集散地。不过由于洪水泛滥,黄河改道,冲断了陇海线和京浦线两条铁路干线,消息一时间传递不出来;

四是登封是个小地方,相对于郑县而言,较为闭塞。登封距离郑县有一段距离,因此信息传播速度很慢;

五是空明寺远离城镇,属于方外之地,即便是如此惊世骇俗的大事,也没能第一时间传到这里。

在知客僧向清玄住持禀报此事之际,在场的所有人全都被虚假的消息蒙在鼓里。

其实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并非鬼子,而是常凯申——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鬼子太强大了,逼得常凯申不得不出此下策。

这一年的5月底,面对鬼子的猛烈进攻,**在中原正面战场吃不住劲,节节败退,丢了徐州重镇,一路败退到了豫省。

豫省地处中原,拥有京汉线和陇海线两条火车干线,京浦线又是从不远处的徐州经过,可以说在当时,豫省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鬼子正是看中这一点,故此急于拿下豫省。

一旦鬼子的如意算盘得逞,便可以利用两条铁路干线快速推进,在**反应过来之前,将兵线推至**的防线后方。

这是常凯申万万不能接受的局面。

本来常凯申调集大军,想要死守开封,与鬼子在来一场大会战。

可惜他的某些嫡系部队太坑,临阵脱逃,使得整个防线支离破碎。

鬼子第14师团的师团长土肥圆,当即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率2万部队强渡黄河,导致豫东大部分地区转眼之间落入敌手,省会开封被占,郑县危在旦夕。

战局对于据守豫省的**而言,已经危如累卵,艰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为了阻缓鬼子凶猛的攻势,国府统帅部万般无奈之下,想了个“以水代兵”的办法,向军队下达命令,炸开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

此举的确阻止了鬼子的快速突进,给**重新布置防线争取到不少时间。

之后鬼子只得转而进攻武汉,直到多年之后,整个豫省才完全陷落。

但与此同时,黄河决堤也造成了附近三省44县市的大水灾,百姓死伤近百万,上千万幸存者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事后,常凯申贼喊捉贼,在国内外众多媒体面前,作悲愤填膺状,作痛彻心扉状,怒斥鬼子轰炸黄河大堤,涂炭生灵。

鬼子方面对此心知肚明,当然不愿背这个黑锅,也通过各种渠道发声,极力辩解自己的无辜。

双方各执一词,当时成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

不过在黄河刚决堤的那段时间,没人会想到常凯申居然如此冷血。人们理所当然地一致认为,这无疑就是鬼子的暴行。

千佛殿里顿时炸开了锅。

已经有人在厉声咒骂:“鬼子真是丧心病狂!”

再看魏大勇,一听此言,不由得脑袋“嗡”的一声,如遭重击一般。

就见他咬牙切齿,双眼赤红,突然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师父静云大师面前,“扑通”跪倒在地。

静云见爱徒如此情状,情知事有蹊跷,眉头微皱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魏大勇泫然说道:“恳请师父准予徒儿下山,去救俺爹娘。”

“你老家不是登封吗?此番受灾的,是豫东一带,并未祸及郑县以西。”

魏大勇悲愤地说道:“我家原本是在登封,不过几年前就已经迁去中牟姚家镇,前些日子我娘还给我捎了口信,说鬼子快打过来了,她在犹豫着要不要逃回登封,没想到现如今却出了这事!”

魏大勇一听说黄河决堤,心里十分挂念爹娘的安危。

他不敢往最坏的结果去想,只能在心底盼着爹娘能够躲过这一劫。

但不管父母有没有遭遇不测,魏大勇都认为,自己必须亲自去姚家镇走一趟。

静心大师沉吟不语,片刻之后才开口说道:“决堤就是两天前刚发生的事,想必那里还是一片泽国,你贸然过去,只怕会有危险。”

魏大勇语气坚定:“徒儿水性很好,不会出什么意外。再说就算危险再大,为了救俺爹娘,徒儿也甘冒奇险,还请师父恩准。”

百善孝为先。

话说到这份上,静心大师见爱徒一片孝心,又已打定主意,知道自己多说无益,他看了一眼清玄住持的表情,见住持微微颔首,便道:“好吧!我准许你走一趟。你何时动身?”

“水火无情,徒儿担心爹娘安危,想趁着今日天色还早,即刻下山。”

静云大师只得点头答应:“此行你务必多加小心,水灾后食物短缺,你要多带干粮,以备路上不时之需。”

魏大勇一一应承,立即返回禅房打点行装。

站在人群里的真远,按捺不住跳了出来,朝住持和师父等人躬身行礼:“此去中牟,路途艰难,徒儿愿意与师兄一同下山,助他一臂之力。”

静云大师一摆手:“不必。真永武艺超群,相信没有他应付不来的事情。”

真远一听急了:“师父!师兄性格过于直爽,须得徒儿在一旁时时辅佐才行。”

静云大师早就识破了真远那点小心思:“我意已决,不必多言,退下。”

真远不敢多说,怏怏退下去找魏大勇。

魏大勇听从师父的劝告,从膳房那里拿了半包袱的玉米窝窝头。

真远找到魏大勇时,他正在僧房里整理行李。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衣物只带一套换洗的即可,另外他带上了自己攒下的一些钱,还有心爱的短剑。

想了想,他又在身上放了一包从松山溪流里捡来的小石子。

这些小石子只有指头肚儿大小,表面光滑,硬度很高,非常适合当作“飞蝗石”来用。

真远羡慕得不行,却也无可奈何。

魏大勇知道自己这个师弟的秉性,转头就会忘了这茬,故此也没多说什么。

一切准备妥当,魏大勇拜别师父,一路下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