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看似寻常最奇崛 > 第11章 第十一回 玉壶冰心映日月 法槌声声震乾坤

2025年霜降前日,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波泛起铁锈色的涟漪。沈蘅芷站在苏州中院穹顶之下,法袍袖中的瑞士军刀硌着腕骨——这是顾怀瑾今晨特意塞给她的,刀柄新刻的"逍遥"二字还沾着松烟墨香。

"现在开庭!"

法槌击碎满庭窃语,三十七名被告律师的黑西装如鸦群振翅。首被告席上的化工集团董事长周世昌,正盘着枚和田玉貔貅,貔貅口中衔着的翡翠竟与沈蘅芷耳坠同出一矿。

"被告辩称排污符合古代'天人合一'之道,"公诉人话音未落,周世昌的律师团突然展开十米长的《天工开物》仿古卷轴,"宋应星有云'取天地之材,利万民之用',现代工业......"

沈蘅芷耳后的朱砂痣突突跳动。她想起昨夜在太湖边取证时,渔家少女捧出的畸形鱼胎——那尾本该银鳞璀璨的鲥鱼,鳃边竟生着人耳状的肉瘤。此刻周世昌腕间的貔貅在阳光下泛着邪光,恍若太湖深处蛰伏的毒龙。

"传唤鉴定人。"她轻点触控屏,穹顶投影瞬间化作显微世界。放大千倍的太湖水样中,苯并芘分子如墨色蜈蚣逡巡,与周世昌西装内袋的雪茄烟丝检测报告完美吻合。

旁听席哗然。周世昌猛然站起,貔貅砸在被告席上:"这是构陷!《齐民要术》记载......"

"《齐民要术》还说过'顺天时,量地利'!"沈蘅芷霍然起身,翡翠耳坠在强光中折射出森然绿芒。大屏幕切换成卫星云图:墨色污染带正从太湖向长江蔓延,恰似《山海经》中吞噬日月的烛九阴。

休庭间隙,沈蘅芷在更衣室发现匿名恐吓信。信纸浸着太湖藻类的腥臭,结尾用朱砂画着《列女传》中的贞妇投江图。她摩挲着瑞士军刀上新刻的"逍遥",忽听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顾怀瑾捧着《洗冤集录》宋刻本,书页间夹着林疏桐从云南寄来的玉兰标本。

"这是今晨在太湖底打捞的。"顾怀瑾展开防水证物袋,袋中青铜残片刻着"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正是《诗经·小雅》的戒慎之词。他腕间的烫伤疤痕在灯光下宛如古篆,"记得庄子怎么说?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沈蘅芷接口,将玉兰标本压在恐吓信上。窗外忽然雷声大作,雨点砸在穹顶玻璃的声音,像极了二十年前父亲咳血的闷响。

再次开庭时,周世昌的律师团祭出终极大招:八十老翁颤巍巍捧出明代圣旨,声称化工厂所在乃嘉靖年间官办冶铁遗址。"文物保护优先于环保法!"的呼声中,沈蘅芷突然举起青铜残片:"这块'戒慎铭'正是从贵厂排污口捞出,诸位不妨看看背面。"

显微投影下,青铜锈迹中显露出细若蚊足的小篆:"景泰三年,太湖渔户立誓:取湖一斗水,还湖三斗清。"旁听席前排的老渔民突然嚎啕——他的曾祖父正是光绪年间太湖治污碑的立碑人。

"至人无己,非是纵容贪婪;神人无功,岂能荼毒生灵?"沈蘅芷的法槌在证物台上敲出清越回响。大屏幕切换成实时画面:云南女子法学院的学生们正将玉兰花种撒入太湖,每粒种子都裹着《环境保护法》的条文。

周世昌的貔貅突然裂成两半,翡翠眼珠滚落在地。沈蘅芷展开判决书时,发现最后一页夹着父亲的手稿——泛黄的《环境保护法》建议稿上,"沈云山"的签名与"明璋"的胎名重叠如并蒂莲。

"被告需承担生态修复费用七十三亿......"宣判声被欢呼淹没。穹顶玻璃上的雨幕忽然透进阳光,在沈蘅芷的法袍上投下七彩光晕。她望向旁听席,看见顾怀瑾正将新刻的獬豸木雕递给渔民少女——那獬豸的独角,恰是二十年前父亲送她的白玉簪。

深夜,沈蘅芷独自来到太湖堤岸。雨后的月光在浊浪上铺就碎银之路,她将恐吓信折成纸船放入水中。忽然有渔火靠近,老渔民递来盏河灯:"沈法官,这是用排污口淤泥烧制的陶灯。"

灯芯点燃的刹那,陶土中混杂的金属粉末竟折射出星辉。沈蘅芷想起庄子说的"与天地精神往来",终于明白法治之道不在庙堂之高,而在这一盏盏由绝望淬炼出的希望之光里。远处,女子法学院的学生们正在新栽的玉兰树下诵读《逍遥游》,声浪与潮声共震,惊起沉睡的鹤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