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东宫当然是没有的。
所有皇子都要住进皇子小区里。
太子的公寓顶多比其他皇子的楼层更高,绿化面积更大一点。
建武帝对此表示很不满。
“公寓离得近,阿爹若是想见我也容易……”太子殿下轻描淡写的解释了一句,然后指着前朝大殿旁的一处小宫殿群,道:“平日里,我也可以在这里起居,比专门弄个东宫可便宜多了……”
历朝历代的东宫都修建在皇宫东南角,看着离皇宫特别近,实际上却是完全脱离了皇宫的范围。
如果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好的话,东宫和皇宫的距离就显得太远了。
如果皇帝和太子的关系不好……
那麻烦就多了。
说不定哪天就祸起萧墙了!
为了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麻烦,李治在督造皇宫的时候,索性就没留东宫的位置。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之前有一世那种秘密立储制度也很不错。
不过,眼下的时代并不适合推行这种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度自有其优越性,除非皇后无子或者既定的继承人早夭/早逝,否则这种制度基本可以规避九成的夺嫡纷争,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别说什么法定继承人可能是暴君这种话,在如今的制度下,一国之君虽然听着霸气,也依然还不能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
这年头的臣子还是很牛气的,君权更没有想象中那么集中。
建武帝作为开国皇帝,甚至手掌兵权,却依然拿那些文臣没什么办法,为什么呢?
制度使然耳。
千年以来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李治虽然不喜欢那些企图操纵皇帝和朝堂的世家,但也不得不承认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治国上面来才是正确的选择,皇帝如果拥有了独裁的权力,无论对国家还是百姓来说,都不是件好事,毕竟‘明君’这种东西又不是大白菜!
政府治国需要完善的机构,而培养太子也需要完善的流程。
经过了几世的辗转,李治已经见识过了太多,也慢慢总结了一套经验出来。
一个国家要培养一个‘仁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培养出一个睿智的君王就很难了。
而对于那些臣子们来说,他们其实更喜欢‘仁君’,这就是现实。
李治也不觉得这是错误的,但他理念的‘仁君’跟大臣们期望的‘仁君’可不一样。
首先,在对待天下百姓的态度上,就不一样。
每一个朝代伊始,在位的君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都会比后期的君王要稍微简朴勤勉些,出明君的概率也高些。
如今的建武帝明显符合这个概念。
李治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优良传统继承下去,而不是让后代治国者逐渐走向形式主义甚至摆烂!
“皇太子身为众皇子表率,理当躬身自省,禁绝奢靡……”对于建武帝感叹皇太子寓所太过简朴的话,李治是这样回答的。
“父皇身为帝王尚节俭如斯,儿臣不过一太子,怎可肆意?”
“胡说!”
不想,建武帝却恼了,虎着脸道:“太子,国之储君,乃国家根本……呃,总之,阿爹不能让你连东宫都没有,让人笑话!”
这话连朱皇后都深以为然,在旁连连点头。
李治听建武帝好不容易拽了一句文,就暴露了,不由哭笑不得。
“阿爹你难道想让我住得远远的,见一面还得绕大半圈宫墙吗?”
“呃……”建武帝听到这话也有些纠结,“可是,没有东宫的话于礼不合,而且那座公寓也太简朴了……”
说来说去还是见不得心爱的儿子没有大房子住嘛!
“礼制也是人定的,咱们新朝初立,正当订立新规,皇家子弟更当是天下人的表率,一应制度就从我这个太子开始更新好了!”
这话说得建武帝也无从反驳,再说老爷子骨子里本来也是个叛逆的,没称帝前就看不起前朝旧制,称帝后因为文化水平不够,只能听从几个智囊建议,暂时遵循前朝制度,招徕人才治国,把摊子先支起来再说……
如今天下承平,他居然……嘿!
居然还没有他家九哥儿清醒啊!
建武帝如醍醐灌顶,一拍大腿笑了起来。
朱皇后一时没反应过来,但看自家丈夫是真心欢喜大笑,没有再跟九哥儿因为东宫的事赌气,便也放下心来,
说实话,她对九哥儿住在里后宫更近的皇子小区这件事其实是更欢喜的。
先前帝都的东宫不能说离皇宫很远吧,但每次东宫那边出点事,她都担心得要命,生怕赶不及去见儿子……
但同样,朱皇后也有建武帝一样的顾虑:把太子的待遇放到只比普通皇子的高一点点,是不是不太好?
但架不住太子殿下自己乐意啊!
不但如此,这位新朝第一任太子殿下还给后面的继任者定好了行为规范,隔天就给建武帝呈上了一份《帝国皇室成员管理办法》,显然是早有预谋。
建武帝就没见过这么自觉自律自虐的皇太子,让他一颗慈父之心直接碎成了渣渣。
同样心疼太子的还有他那些弟弟们。
二皇子看完《管理办法》后就皱着眉头不说话,三皇子直接蹦了起来。
“可恶!又是哪个混蛋在大哥那边乱说话?!被老子逮着了,非活剐了他不可!”
两人是接了建武帝的传谕前后脚到达洛城的,老爷子的意思很明显,一是让他们两个回来过个年,二则是太子殿下专门给自家弟弟修了王府,这不得让人来实地看看。
结果一到地方就懵了。
“大哥是堂堂东宫太子,怎么能住那样简陋的地方!不行……我得给咱爹说说去!”三皇子对自己的公寓楼完全没意见,但看到太子的公寓楼,就炸毛了。
“老三,回来!”二皇子忙拦住弟弟,斥道:“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
“二哥!”三皇子顿时委屈了:“你都没听那些文官说的话吗?大哥这也太自苦了……”
二皇子闻言却冷笑一声:“你现在好歹也是一地藩王,去听那些文官的话做什么?仔细别被人当了枪使!”
经过一番思考,二皇子倒是看出了他家太子大哥为什么会弄出这种作茧自缚一样的规范来了。
这种时候,他们这些做弟弟的,怎么能拆台呢?
都说‘上有所好,其下效之’。
皇室之人若是放纵,底下的人只会变本加厉地糜烂……
多少朝代不都是这样灭亡的吗?
作为一个小时候跟着母亲和大哥一起经历过生死逃亡的开国皇子,二皇子很清楚他家大哥在担心什么。
然而,他的身体也并不比他哥好多少,在物质享受上也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爱好,所以兄长想做什么事,他总会鼎力支持。
一直以来,他们兄弟两个都配合得很好。
但这一次……
二皇子能够敏锐地发现,他家兄长的步子迈得有点大!
是什么迫使兄长这么急切?
先是迁都,再是立规……
那么,接下来难道是……
二皇子忍不住看了一眼还在纠结他刚在所说的那句话的自家蠢弟弟,莫名头疼。
算了,先去见了兄长再说吧!
四皇子是最后一个到洛城的。
听说远在藩地的吴王和楚王都早已经到了,四皇子简直一秒钟都不想浪费,就急急带着心腹亲卫直接往洛城新城区赶过去了。
四皇子李鸿这次回京都做了不少事。
首先就是帮他爹秘密处决了一批人。
然后就是带着亲卫去抄了一堆人的宅子。
两件事做下来,在沙场上都能面不改色的齐王亲卫们却要怀疑人生了。
人……怎么可以这么可怕?!
四皇子殿下的精神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得亏他回来前他家大哥就先给他做过心理建设了,不然他说不定会当场手刃几个披着人皮的禽兽!
之后的事情,四皇子都不需要亲自参与了,他也就有时间去帮幺儿到梁国公府带个口信。
燕夫人听说太子夫夫两个一切都好,总算放下心来,拉着李鸿就要留他吃饭。
只有老吴叔还是一脸惆怅。
四皇子私下问了幺儿的两个哥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阿菡看中了京都大学的一个高材生,便也考进了学校,前不久跟着那小伙子一起到基层实践去了……
眼下,最得老吴叔喜欢的两个小儿女都不在身边,也难怪会郁闷呢……
四皇子只能为那位被菡丫头看上的青年默哀三秒钟。
同时也放下心头一块大石。
四皇子最后在京都办的一件事,就是秘密去了京郊的一处行宫。
他家大哥让他去确认一个拘禁在那里的人。
‘只要还活着就行……’
四皇子李鸿非常确信,从小到大,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他家温柔随和的大哥用这么冰冷的语气说话……
那个人,到底是……
“居然是你?!”李鸿从没想过那个女人居然还能活着。
而张佳佳也没想过,她还能再次见到四皇子李鸿。
悄悄更新~
- -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英年早逝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