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第197章 巡蔚县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97章 巡蔚县

作者:南山有龙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10-28 11:36:31 来源:转码展示1

蔚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

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军侵占之后,残存的赵国贵族退至蔚县一带,建立了一个短暂的政权,称之为代国。

当然,这个所谓的代国,对于气吞八方的秦人来说,只不过是多打一场战役罢了。

至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代国,也就是蔚县,此处扼守飞狐峪,直通太行山脉的腹地,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朱祁镇依旧没带兵马,身边只有三人,分别是寸步不离的樊忠,鹰犬头子袁彬,抽烟喝酒烫头……不对,是全能人才于谦。

由于江南军队要改制,李珍的三千营暂时不能回京,而是作为教官,分散在各个军营,进行全方位训练指导。

为了保障皇上的安全,袁彬带了二十名乔装打扮的锦衣卫暗探,先行抵达蔚县,提前做好准备。

一时间,做生意的,走亲访友的,路过的……总之,随着年关将近,蔚县突然多了一些奇怪的人。

当朱祁镇一行人到达蔚县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同。

应该说,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崭新而笔直的道路映入眼帘,这条路是商辂在全县士绅的反对下,强行修起来的,渣石铺路,水泥抹面,比起周围的土路,只能用豪华两字来形容。

这条路直达京师,路上不断有货车来往,很是热闹。

远处则是一片片的麦田,虽然已经入冬,却能看出,麦田里的庄稼,竟是长势不错,明年定是丰收之年。

于谦突然说道:“皇上,这麦子……似乎有些不同。”

朱祁镇点头道:“这是大麦,又叫青稞。”

于谦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只是……看这麦穗密实饱满,产量定相当,为何一路来,在其他的府县,不曾见过这样的麦种?”

朱祁镇对此十分清楚,因为就是他要求商辂在蔚县种青稞的。

“青稞麦种是朕专门派人从乌斯藏买来的,暂时还没有推广,主要在漠北种植,蔚县这边只是试验田,也就是说,这些麦子种来不是吃的,而是专门成立了一个农业研究小组,培育良种,进而推广天下。”

一行人继续前行,途经一处水坝,朱祁镇则滔滔不绝地介绍道:“县衙有个叫陈方的,虽说只是个文吏,治河却很有一套,当时,朕还专门给蔚县拨付了一笔银子,就用来兴农的,包括了修建水库,加固河堤,对一些田地引水灌既,还有引入大漠的种牛……”

于谦感觉有些震撼,皇上对于蔚县的情况,竟是如数家珍。

越靠近县城,越是热闹,一个个作坊,直接搭建了起来。

到处都是工棚,招募了人手,进了原材料,便开始进行生产。

很多青壮力在此处做工,忙的不亦乐乎。

于谦不禁皱起眉,疑惑地说道:“若是青壮都来做工,农田岂不是要荒废?”

朱祁镇澹澹一笑,说道:“这一路上,你可看到荒废的农田?”

于谦挠了挠头,说道:“似乎……还真没看到,可是,臣有些不解……”

朱祁镇说道:“士绅们都是聪明人,心里都有一个算盘,他们不可能干赔本的买卖。”

于谦还是不明白,说道:“务农就是靠天吃饭,且粮价又起伏不定,若遇到灾年,便颗粒无收,臣方才看到,蔚县新政之后,这耕牛,新的农具,还有正在培育的高产良种,且不说未来长势如何,单说若是遭了虫害、旱灾、水灾,哪一样,都是让人血本无归的。哪怕是丰收了,若是粮价暴跌,岂不也是损失惨重?”

朱祁镇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正是因为务农是靠天吃饭,因此,想要让人愿意务农,且愿意投入,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官府要做的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有所为。比如加固河堤,可防治水患;兴建水库和灌既的沟渠,是防止旱灾。再加上修路,路通了,哪怕是再偏僻的地方,也可保证,粮食可随时送去市场兜售,足以保障收益。有了这些,那些士绅,还有寻常的农人,才舍得给自己的田地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不是像以往那般,种完了地,能不能丰收,完全靠天。”

于谦努力消化着这些话,听起来只是一些很简单,很通俗的道理,就算从田里拉个种地的老汉出来,他也能听得懂,可是,细细品味,却蕴含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似乎在一桩桩很小的,很稀疏寻常的日常生活中,竟然也隐含着一些道理。

他不禁想起皇上在南京时候说过的话,四书五经已经不能满足大明的发展了,必须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普及自然科学。

在当时,还以为自然科学不就是天文地理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今日一见,便是小小的农田之中,都含着如此深奥的道理……

朱祁镇四下看着新奇,以前对蔚县的了解,都是在商辂的书信中,今日亲眼一见,不由得心情大好。

路边有一处木工作坊,正在热火朝天地忙活着,朱祁镇看着自己身上的便服,心念一动,说道:“走,咱们过去看看!”

袁彬顿时紧张起来,计划里没说还要去作坊啊!

锦衣卫暗探都进城了,身边没人保护,万一出点事,这可咋整?

“皇上,天色不早了,不如……先进城了!”

袁彬也不好阻拦,只得找了个借口。

朱祁镇看了看天色,说道:“就耽搁一会儿,无妨的!”

说完,下了马,率先向着作坊走去。

樊忠如影随形,立即跟上,袁彬无奈,只得也步跟了上去。

等于谦反应过来,三人已经进去了。

里面的人正忙活地热火朝天,甚至都没注意到多了几个生人。

朱祁镇四下转悠了一圈,才看到有个中年男子,拿着一本账簿,急匆匆往外走。

他看到这些人,下意识地以为是作坊的伙计,本来没在意,可是再看一眼,不对,面孔很生,而且从人家的衣服上看,似乎不是普通人。

“几位……有什么事?”

朱祁镇礼貌地笑了笑,问道:“您是掌柜的?”

中年人点点头,道:“对,你们是……”

朱祁镇早已准备了一套说辞:“是这样的,我们是从京师过来,想采购一批家具,看到你们这里……”

“实在抱歉!”

没想到,他还没说完,就被人拒绝了。

“我们这个作坊的订单已经排到半年以后,实在是无能为力,您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这时候,于谦刚刚走进来,听到这番话,顿时诧异道:“半年以后?”

掌柜的点头道:“可不嘛,已经半年以后了。”

于谦四下看了看,问道:“现在的家具……这么紧俏吗?”

“可不单单是家具,现在什么都紧俏,很多作坊的货物,只供应京师的。”

“既然供不应求,为何不多招些人来做工?”

“看您说的……”

掌柜的无奈地苦笑,说道:“到处都缺人,哪里还招的到工!”

于谦又说道:“实在缺人的话,从邻县招也行啊。”

“不瞒您说,在这个作坊做工的,大部分都是邻县的!”

于谦无言以对,没想到这里作坊的火爆程度,早已超出自己的想象。

朱祁镇只是随便看看,正打算离开,看到有一名差役走进来。

此人身穿青衣,脚步匆匆,身上还背着一个包。

“周东家!”

“呀,是王小哥!”

掌柜的赶忙上前,看样子,和这个差役很熟。

那差役说道:“马上就年关了,天干物燥,你这里又全都是木头家具,一定要做好预防,万万不可出了差错!”

“请放心,上次知县老爷亲自叮嘱过的,都已经整改过了,整个作坊里置办了六口水缸,灌满了水,随时准备着!”

“那便好!”

姓王的差役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前前后后巡视了起来。

于谦忽然听到,袁彬和樊忠正在小声滴咕着。

“一百两,我赌他是来讹钱的!”

“跟了,我赌他不会收钱!”

于谦来到两人身边,小声道:“你们两个做什么呢?”

樊忠嘿嘿一笑,说道:“于大人,你要不要加个注?”

“加什么注?”

“赌那个小吏,是不是来讹钱的!”

于谦皱了皱眉,确实,这样的地方小吏,最喜欢欺压小商小贩。

此人说什么防火,说完了还不走,十有**,是等着掌柜的送银子呢。

“那好,万一出了什么事,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县衙!”

“好嘞,一定!”

两人说完,青衣小吏便转身离去。

樊忠有些茫然,喃喃道:“怪了,不是来讹钱的?”

这时候,朱祁镇也跟着离开,几人赶忙跟上。

途中,樊忠一脸懊恼地拿出一张银票,扔给袁彬。

袁彬笑嘻嘻地接过,说道:“老樊,你没看出来吧?”

樊忠不解道:“看出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方才那人很是干练,以前,无论在哪个衙门,你见过这样的小吏吗?”

这番话说完,不仅是樊忠,于谦也愣住了。

袁彬说的没错,官府的差役,除了世代为吏的人家,绝大多数的吏,都是征募来的,这是徭役的一种,那些人,个个都是双目无神,浑浑噩噩的模样,又或是老实巴交。

再想起方才那个小吏,精气神天差地别。

樊忠问道:“干练又如何?”

袁彬略带嘲讽地说道:“亏得你还每天跟在皇上身边,吏制怎么改的,你没听到吗?蔚县的新政就是这般,那小吏绝非普通人,至少是个秀才!”

樊忠反问道:“何以见得?”

袁彬却摇了摇头,说道:“跟你说不明白,走了!”

樊忠不满道:“哎,你把话说清楚……”

袁彬却不理他,径自向前走去。

樊忠无奈,只得看向于谦,问道:“于大人,你说呢?”

于谦也有此疑惑,便摇了摇头。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

新政之中,对于吏制,做个很大的变革。

以前,官是官,吏是吏,无论你干的再好,也不可能从吏变成官。

新的吏制,打破了这道鸿沟。

倘若干得好,便有机会能往上晋升,成为典吏、主簿,甚至有可能成为县丞、知县……

如此一来,底下人有了奔头,自然干劲十足。

而且,再这样的晋升通道之下,读书人也不会再瞧不起吏,他们若不能直接做官,便会退而求其次,从吏做起,一步一步往上走。

如此一来,吏员便由以往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统统被一群颇有精神,颇有干劲,且读书识字的年轻人顶上。

这些人,有精力,能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希望。

原本这些小吏被称之为贱吏,可如今,地位却是不同了。

想通这一节,于谦心中顿时释然了。

在这一刻,他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只听皇上讲新政如何好,虽然讲的事无巨细,可是,始终有一种很模湖的感觉,今日来到蔚县,才彻底明白那些道理。

天黑之前,一行人进了城,袁彬问道:“皇上,是住县衙,还是住客栈?”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看他们都挺忙的,还是去客栈吧!”

“前方有一家客栈,还算干净,臣已经派人安排好了!”

几人去客栈的途中,刚好路过县衙,却看到蔚县崭新的大门,而且占地不小,虽然夕阳西下,仍有很多人,来去匆匆。

于谦不由道:“官不修衙,这蔚县,倒是打破了常规。”

朱祁镇却说道:“蔚县和其他地方不同,在这里,凡事都有规矩,衙门要管得也宽,你看,多少百姓需要去衙里办事?若是以往那破旧的小衙门,可曾见百姓进出?新政要的就是效率,衙门好不好,得看办事利索不利索,再说了,衙门是朝廷的脸面,为何不能修?”

于谦点头道:“皇上说的有道理,臣明白了!”

朱祁镇说道:“你也不用太过心急,这几日无事,四下多走一走,看一看,日后新政推广全国,担子就要落在你身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