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第196章 商辂赴任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96章 商辂赴任

作者:南山有龙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10-28 11:36:31 来源:转码展示1

富山雄脸色惨白,可是,那百户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什么倭寇啊,那就是渔船!”

“是……是……倭寇啊……”

在海上行船,可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必须要循着航道前行,因此,两艘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

就在两船交错而过的时候,三头怪龙的桅杆上,有个人大喊起来。

富山雄吓得腿都软了,心说完了完了,今天要死在这里了。

如此……也算是为国捐躯吧……

可是,在他身边,那名百户却扬起手,冲着对面那艘船摆了摆手。

紧接着,两艘船交错开,一前一后,渐行渐远。

富山雄满腹疑惑地看着这一切,似乎是,两个熟人行走在路上,照面的时候,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各自离开了。

还说你们不认识?

简直……简直……

富山雄已经词穷,他实在想不到,这个世界上,怎会有人如此无耻。

挂着三头怪龙的船帆,冒充倭寇,跑到我们国家烧杀抢掠,现在见了面,竟然都不掩饰一下的吗?

我不瞎啊!

看着富山雄目瞪口呆的样子,那百户不耐烦道:“只是寻常的渔船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可是,那船帆上的三头怪龙……”

“哦,你说那个啊!”

那百户面不改色地说道:“出海的人都比较迷信,传说中海里有龙王爷,他们就在船帆上画条龙,意思是保佑他们出海平安。”

富山雄彻底无语了,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可是,就算知道了真相,又能如何?

明人……可恶啊!

…………

关于倭国的事,朱祁镇并未放在心上。

说实话,他才不关心倭人的死活,这些东洋老六一直在觊觎大明,早就该给他们些教训了。

现在被打疼了,知道哭了,以为赔钱割地就完事了?

天真!

赔钱割地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手段还早着呢!

只是,他现在实在顾不上那个东洋老六,因为眼前有太多事要做,改土地,改科举,改户籍,开海下西洋……总之,所有的一切,都要改!

若在以前,想动祖制,那是千难万难,哪怕自己是皇帝,只要说我想改革一下,马上会有大批的文臣清流跳出来,哭着喊着说什么祖制不可违。

现在好了,趁着南京一场叛乱,又将东南沿海的走私集团连根拔起,如今那些文臣们一个个噤如寒蝉,生怕多说一句话就会被牵连,正是大刀阔斧推行新政的时候。

商辂接到圣旨,立刻马不停蹄从蔚县赶到南京。

当初,他几乎就要踏入内阁,被皇上给截胡了。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突然意识到,似乎自己确实水平不行。

每天之乎者也,孔孟仁义,满嘴都是大道理,可是,真的到了地方,成为一县父母,却是两眼一抹黑,不知如何是好。

在蔚县的这一年来,他如同换了个人一般,沉下心来学习新政。

身为县太爷,却几乎不在县衙逗留,每日带着下属官吏丈量田亩,挨家挨户了解情况。

朱祁镇给商辂的新政,说白了就四个字,摊丁入亩。

在大明朝,实行的是丁银制,又称为人头税。

这种税收方式,是以人口为标准,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

通俗些讲,就是无论贫富贵贱,统一按人头征税。

比如说,一个人征收一贯钱,不管你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都是交一贯钱。

而且,如果你有功名在身,这些税钱还能免。

这样的税收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是按照人口来交税,那些穷苦人家要是多生了几个孩子,那身上的负担可就大了去了。

而富足的人家,其实那点丁税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更有甚者,有钱人还可以通过各种关系,连这点税都不想交,而穷人们除了硬着头皮缴税,没有更好的方法。

因为丁银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朝廷,如此一来,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最终导致,这笔钱很多都进了官吏们的私囊。

如此一来,倘若国家打仗,或者要进行其他大型工程,没钱了,怎么办?

很简单,加征税银!

加征的这部分,当然又落在平民百姓头上,那些富户,特别是有功名的人,是免税的。

无论国家多么困难,加征多少税,和他们都没关系。

商辂乃是大三元出身,聪明才智自是不输任何人,他细细研究了皇上给的新政,很快就领会到了其中的深意。

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百姓苦不堪言,迟早有一天,大明会崩盘。

当他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便再不犹豫。

大明想要发展,丁银制必须废除。

哪怕他自己就是士绅阶层,却也不遗余力地,在蔚县将新政推行下去。

在这一年里,商辂遇到了很多阻力,甚至被蔚县的士绅联名告状,好在他有皇上做靠山,最终,蔚县终于实现了摊丁入亩。

虽然仅仅是一县之地,在大明却也是史无前例,对于推广全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段时间,彻查走私桉的时候,南直隶很多官员受到牵连,其中就包括应天府的府尹。

对于新的人选,朱祁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商辂。

“臣商辂,问圣躬安!”

朱祁镇细细打量一番,仅仅过了一年,本来细皮嫩肉的白净书生,竟然变得黢黑黢黑的。

他不禁大为感动,扬起手,说道:“卿家请起,来人,看座!”

商辂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坐下。

“卿家说说蔚县的情况吧!”

商辂微微颔首,说道:“县中的事,无非是士农工商,再加刑、税、路、学而已,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刑不宁,无税则国库不能补其不足,且官府不能有所作为。无路,则不通。无学,百姓无以开智。且此种种,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倘若刑法不够严明,不能震慑宵小,哪里有商贾敢来呢?有了商贾,才有税赋,有了税赋,官府才可修路,修了路,便需工,需要无数的人力,有了这无数的人力,便对农有极大的需求了。臣至蔚县,先改税制,然后修路,鼓励开办作坊,起初,是举步维艰,毕竟官府的财税不足,改制之初,却也是需谨慎的,否则倘若花费巨大,县中亏空也是不小,若是没有节制,到时有可能酿成大患。”

这番话说完,把朱祁镇听的一愣一愣的。

他转头看向于谦,亦是眉头紧皱,似乎短时间内很难理解。

朱祁镇倒是理解,却没想到,商辂认识的如此深刻。

看来,有过工作经验的就是不一样。

既然如此,应天府的府尹一职,更是非商辂莫属了。

“嗯,说的很好!”

朱祁镇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朕今日召卿家前来,是为了应天府……”

“皇上!”

这时候,于谦突然站出来打断。

朱祁镇只得问道:“你有什么问题?”

于谦却很坦诚地回道:“方才商知县说的这些……臣没听懂!”

朱祁镇很无语,你没听懂……你还有理了?

于谦转向商辂,问道:“商知县大力提倡工商、农刑,甚至连道路都说了,这些固然是县中所需,只是,臣以为,既然要治理一方,这教化,难道不是最紧要的事吗?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的道理,何以商知县对此只字不提?”

作为读书人,于谦当然理所应当地认为,教化是大事。

大明六部之中,吏部为首,其次便是礼部,甚至有些时候,礼部的地位不虚吏部,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读书,乃是紧要的事。

商辂澹澹一笑,说道:“下官方才提到,无学,百姓无以开智。”

“可是,你没有说,该怎么学?特别是新政之下,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刑不宁,无税则国库不能补其不足,这么多的举措都说了,唯独没提教化之事,若失了教化,就丢失了根本。我不反对新政,可一味新政,满心想着的却都是工商,只怕还有欠缺,因此,我对商知县这饭做法,甚感疑惑,且不说别的,蔚县有没有开办县学?”

商辂回道:“下官以为,教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办个县学,就教化一方了,若想要民众开智,必须大力普及读书,开办蒙学堂,让所有适龄儿童都去读书,如此才能开化民智,真正起到教化的作用。”

于谦摇头道:“你说的这个也不对,都去读书,谁来种田?谁去做工?方才说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若是没人种田,没人做工,没人经商,所有的新政岂不都成为空谈?”

商辂说道:“蔚县虽然没有特意的关注教化,县学也没有重修,可是……”

听到这里,于谦反而不悦起来,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承认认就是了,我也没有责怪你,可还想推脱,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可是今岁,县中入学读书的孩童,有三千六百余人,报名参加县试的,有九百五十二人……”

“等一下,你说什么?”

于谦有些不澹定了,眼中满是错愕。

仅读书的孩童就有三千六百余人……

蔚县的人口有三万户之多,人数的话,大约有十到十五万。

想来,孩童的人口会在一万左右,至多不会超过一万五。

可即便如此,三千六百余人是什么概念?

以往哪怕是整个大同府,所有的读书人加起来,也抵不上这个数目的一半。

所以,于谦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听错了。

哪怕是比较富庶的,对教育最重视的南直隶、江西、浙江等地,二十个人中,有一个人读书,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可区区一个县,单单在学堂里读书的,四五人之中,就有一个?

这个比例,怎么可能?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说道:“若是如此,那么这蔚县岂不是人人都如尧舜一般?就学孩童如此之多,这是前所未见的,商知县,你的这些话……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了?”

“若是于大人不信,大可去一趟蔚县,亲自看看,是不是如下官说的这般?”

商辂脸上微微出现愠色,在他看来,你说我可以,但是,对我治下的蔚县说三道四,那可不行。

于谦一怔,说道:“我只是感觉事情有些不可思议,并没有针对你的意思。”

商辂神色澹然,说道:“下官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眼见为实,否则下官说什么,于大人都不会信。”

于谦有些无奈,看向朱祁镇,投来求助的目光。

朱祁镇见状,便点头道:“商辂说的对啊,那就去看看呗!”

于谦不解,问道:“皇上的意思是,让臣去一趟蔚县?”

“不是你!”

朱祁镇笑道:“朕和你一起去,看看蔚县究竟是否如商辂说的那般,如何?”

“这……”

于谦迟疑道:“还是臣代皇上去一趟吧!”

朱祁镇摆摆手,说道:“无妨的,眼看就要过年了,朕也不能一直留在南京,回去的途中可以从蔚县经过,看一看。”

于谦点点头,蔚县距离京师非常近,既然皇上准备回京,那就去一趟蔚县。

可是,南京这边的新政刚刚开启,如果自己和皇上都走了,怕是很多事会半途而废。

“皇上,南京的新政……”

“这不是有商辂在吗,让他就任应天府府尹,全权负责南京以及江南六省的新政。”

于谦心中暗道,不是先去蔚县考察一下吗?

敢情咱们去蔚县,不是去求证商辂所言是否属实,就真的单纯去看看?

好吧,你是皇帝,你说咋办就咋办……

“臣这就通知吏部,下发正式的上任文书。”

“若是快马去一趟京师,再返回来,都一个月以后了……”

朱祁镇稍加思索,说道:“直接用南京吏部的名义下文书,朕再加个印,就成了!”

“皇上,南京吏部……不是撤了吗?”

“你把文书的日期提前半个月不就好了?”

“这……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