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第14章 第 14 章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蒙娜丽鹅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3-29 10:16:55 来源:文学城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巨幕已经好几日未曾出现过了。

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与日俱增,多数人心中都为此惶惶不安。

如今汉室犹在,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压根没人敢在此时言取汉而代之。

葭萌。

刘备与庞统坐于桌前。

“曹操狼子野心,没曾料到还真能让他成事。”

曹操什么样的心思,天下众人几乎无人不知,但无人能说他是否能成,可如今,巨幕出,预言现,曹操称帝之事已是板上钉钉,叫他如何心安?

“主公暂且无需担忧,赤壁一战后,曹操损失惨重,断不会在此时行事。”庞统道,“听那女子所言,当是曹丕为帝,曹操未曾称帝亦未可知。”

刘备颔首道:“先生所言极是,然若有那时,吾等当如何是好?”

“如今巨幕出,天下人将言曹操乃窃国贼是也,主公可先聚拢人心,届时必有转机。”

此巨幕预言曹氏称帝,此乃噩耗,可这番言论也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亦不算坏事。

再者巨幕言明还会出现,到时谈论曹操之子,然定也会谈及曹操,或可从中找寻蛛丝马迹再有的放矢不迟。

建业。

孙权亦早知曹操有此野心,可如今验证之后,心中却仍旧有着难言之味。

去岁他便修筑濡须坞,就是怕曹操南下,幸亏自己早做了安排。

孙权只叹周瑜已逝,否则还能与他商量商量对策。

邺城。

曹丕并司马懿几人再一次谈及那日之事,众人皆不知丞相到底何意。

铜雀台成,几日前,恰逢巨幕出,曹操于铜雀台大宴宾客。

众人因巨幕之事对其小心翼翼,不敢说错一字,不敢行错一步,可最后他丝毫未提巨幕,仿佛真就为展示铜雀台而设宴一般。

曹操当时让众人备文以登铜雀台,曹植一首《登台赋》让他大喜,众人更是对曹植趋之若鹜,这让曹丕一众心中更加焦灼。

“依尔等看,父亲何意?”

司马懿几人也难猜透丞相心思,但都觉这事情对曹丕而言不一定全是坏处。

“丞相既没发难,说明他并未因此事不悦,当仍在观你二人言行。”虽有此言,但司马懿却表情凝重,他沉默片刻方道,“只一点,听闻那日丞相曾独自让四公子前往,不知此行何意,对此吾甚难心安。”

这话正说到曹丕心坎上了。

按理来说,看到那巨幕,父亲当会大发雷霆亦或是喜而称颂才是,可如此这般着实叫人不懂。

在那时单独与子建谈话,何意?

曹丕瞥了一眼那毫无动静只剩其下两个白色符号的巨幕,叹息一声。

罢了,只等巨幕女子再来吧。

而另一边的曹植几人却是个个心花怒放,皆有苦尽甘来之感。

虽巨幕有那般预言,可如今曹操的态度就说明了一切。

曹操对曹植的印象是极好的,日后传业也必定是给予曹植。

而就如今巨幕透露的天机来看,之所以日后曹丕掌权,是因为与曹植相争,“相煎何太急。”由此可看出曹丕手段只怕算不得好。

若巨幕言明他计,日后曹丕便不敢轻举妄动,那未来便还是曹植的。

众人坐在堂前,下人来言:“诸位,公子说了,恐巨幕将来,先焚香沐浴,再与诸位共赏巨幕。”

堂下众人皆知这位公子脾性,即便不喜也不敢多言。

再者,此等行为无伤大雅,说不定成大事者就当如此方可得上天看重。

正在沐浴的曹植也心情颇佳。

前些日子,父亲找他问了甄氏之事,此乃无稽之谈,他如何会认。

大抵见他泰然自若,父亲便无他话,反在铜雀台因自己之作赞赏有加。

父亲看重,理想实现之日不远矣。

然而就在众人因为前些天的巨幕或忧或喜时,熟悉的乐声忽然响起,幕中女子再一次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即便是那些点了三个符号使巨幕消失的人也重新看到了巨幕。

乐声结束,女子依旧那番装扮,她坐在桌前冲着众人笑着挥了挥手,如同她走时那般。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热爱古代文化的三月,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又来啦!】

【咱们闲言少叙,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古代悲情文人之曹植》。】

【传闻,南朝文学家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曾说天下的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①”这就是我们今日所熟知的成语才高八斗的出处。】

“来了来了……巨幕又来了!”

众人虽都见过,但再见巨幕之景,却仍旧为之震撼。

尤其是身在邺城的众人,此言曹子建,那少不得提到他们这些跟随丞相的人,许多人都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评说自己。

当然也有那怀有异心者开始担惊受怕,甚至收拾东西准备跑路。

幕中女子偶尔语出惊人,因怕自己失态之举遭他人诟病,曹操并未寻人与自己同赏,只是早已吩咐其下文人将此巨幕中提到之事尽数记录下来,他自己亦提笔小记。

【才高八斗之言自然是夸张之语,《诗经》、《楚辞》、《庄子》、东汉乐府诗,这些都是许多人后世之人的作品难以超越的,单拿建安时期来说,我们常说的三曹、七子和蔡琰,个顶个的有才。】

【当然了,不可否认,曹植乃其中翘楚。】

三曹、七子和蔡琰!

真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女一开口便使众人惊诧。

“三曹,所言必是丞相与两位公子!”有人很肯定地说道。

“确实,三人都是有才之人,那七子呢?”

“不知啊,不过这蔡琰莫不是那蔡邕之女,那七子中定有蔡邕无疑!”

“胡言!此女说建安,蔡中郎早仙去了。”

众人都知蔡中郎文采出众,可他去得冤。

早在十多年前,蔡中郎不过是在王允坐上提了董卓一句便被下狱,不久便在狱中逝世。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人如草芥、命如蝼蚁,稍有不慎便会惹来杀身之祸。

那些名门望族尚且如此,更别提他们这些小人物了。

关于七子的猜测,各有各话,却难有定论。

因着丞相的《求贤令》,如今邺城文人才子聚集,谁能知道后世最有名的七人会是谁?

就连曹操也在心中细数。

王粲必定算一个,此子有才。阮瑀必也在其中,才不枉自己放火烧山将他引出。刘桢……

然而还未等他们将人一一对应上,女子又说到了曹操。

【当时那个情况,战争不断,为何会有那么多著名才子的出现呢?这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一是咱们前面提到过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许多人报国无门,只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在文学作品之上。】

【二就不得不说到曹操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听到此话,曹操面露笑意,对于自己没有召集众人一起观看巨幕心中多少有些悔意。

目前看来此女所言句句以文为主,自己一向看重那些才子,想必能得极高的评价。

正如他所料,下面女子便开始了对他的夸赞。

【曹操这个人不简单,我们随便翻出哪个资料开头都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一连串的名词先给你整上来。咱们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曹操是个文武全才。】

此时,远在葭萌亦正在看巨幕的刘备一行人面上都不怎么好看。

此巨幕谈及屈原时言语之间挺中肯的,如今谈及曹操怎的只有夸赞,完全置曹操此人的阴险狡诈于不顾了?

曹操被夸本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此子确有才能。

可天下人都看着,此前本就因为曹叡为太子之事让不少人蠢蠢欲动,此番再这般夸赞曹操,届时众人偏向曹操,那于他们而言实乃噩耗。

【当然了,人无完人,曹操此人也并不完美。咱们抛开他干过的那些不地道的事儿暂且不谈,其爱才这点,现在拎出来也是排得上号的。】

曹操的死对头们都不解。

为何不谈?

怎能不谈?

谈啊!

众人有的是闲情逸致!

谁不爱才惜才,他曹操算得了什么?

曹操听闻前面半句,眉心也突了突,而后才放心下来。

不过有这暂且二字……

暗道危机尚存也!

【而曹操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人才。】

【我们前一个视频也说过,教育是很重要的,正是因为曹操受过良好的教育,才让他对文学如此珍视,才让他如此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一边打仗还一边保护图书,古往今来有多少武将能做到啊?】

【正是因为有了曹操这么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存在,所以才有了以“三曹”为中心的闻名至今的邺下文人集团。】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身逢乱世,这些文人的日子大都过得不怎么样,是曹操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但是,咱们得用一个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凡事有好必有坏。】

【这些人跟着曹操一起搞文学,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

邺下文人集团,听起来有些威风。

即便是许多拒绝过曹操招揽的人,不管文才武将,皆不可否认其爱才之心。

然其所作所为依旧叫许多人不耻。

不过此时众人,尤其是在邺城的文人们,更在意的是女子口中的坏处是什么。

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出自南朝《释常谈·斗之才》。

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韩愈《马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