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开局和泥巴,朕君临天下 > 第17章 第十七章

开局和泥巴,朕君临天下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御风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4 13:49:19 来源:文学城

秦游现在有些郁闷,还有些焦虑。

因为一直懵里懵懂,以活下去为第一要务的他,突然从系统那得知了自己所处的时代究竟为何。

不是东汉,也不是西汉。而是被撞了一下腰,历史车轮朝向完全未知路途驶去的大汉。

其实在知晓自己距离三国乱世开端的甲子年还有一段距离时,秦游的心态一直是很平静的。

因为史学界早有定论:国恒以弱灭,唯汉独以强亡。

即便是三国乱世,大汉也是吊着周围的异族番邦打。更别说在大一统时期,那是真武德充沛到爆表,疯狂朝四面八方扩张。

明君率在华夏封建王朝中也是出挑的存在。

总的来说,在汉朝当平民,是可以勉强活下去的,怎么也比民国强。

而在记忆中搜捡到霍骠骑已经将星陨落之后,秦游整个人就躺得更平了。

因为逃开了武帝时期,就不用担心被抽调去打匈奴没了小命。

而武帝后的西汉就是妥妥的简单模式,即便是后期出了几个比较丢老刘家脸的皇帝,只学到了儒表,没学会法里,让王莽成了气候。

但老刘家好就好在生得够多,危急时刻总有后辈出来救场。

秦游都想好了,人生不过匆匆百年,如果自己真那么倒霉穿越到了王朝更迭的时代,那西汉末年就去南阳投奔大魔导师刘秀。

那位可是被后世传得神乎其神,人送绰号位面之子,昆阳之战召唤陨石打败了最似穿越者的王莽。

从起兵到定鼎天下也没用到六年,比他的老祖宗刘邦还要快,对待功臣也是做到了善始善终。他是真心实意想去大魔导师手下混一个云台二十八将的位置,让家族做到与国同休。

至于东汉末年么,从丙午到甲子年,还有十八年的时间,足够他积蓄力量,聚众自保了。

到时只需等着皇叔军入汉中,他率众投了就是。

以皇叔在史书上记载的待人宽厚,是绝对会允许他去成都养老的。而当下这个时代的人均寿命,他很难见着蜀汉被攻破的,更别提之后的种种乱象。

如此生为汉人,死为汉人,也不必见神州陆沉。

秦游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没什么野心的人,所求的无非是吃饱穿暖睡得香。

如果有选择,他并不想费尽心力去改变什么天下大势。所以穿越后给自己做的规划也仅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属实拉低穿越众的思想觉悟平均值。

但这该死的命运,偏偏没有给他选择。

宣帝居然不是大汉顶级恋爱脑了,更易太子这个举动成功为大汉朝又续了一波国祚。

虽然之后的几位帝王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柔仁好儒的老路,但王·知名表演艺术家·疑似穿越者·莽还是被钉在了安汉公这个位置上,没有登上最高权力舞台,全面开启那令人窒息的复古改革。

但矛盾不会因为缺少关键人物就不被激化,只会在时光中慢慢积蓄力量,然后在合适的时机爆发,摧毁一切。

秦游从前可没少拿王莽这个疑似穿越者做噱头薅流量,所以他清楚的记得王莽是卒于公元23年,享年68岁,在当下这个时代是妥妥的高寿。

秦游开始默默在心中计算。

这个时空的王莽是寿终正寝,即便没有被接连不断的战败消息给压垮,那顶天了也就再多活个十年的。

平帝之后的三帝加起来也就十五年,再加上今上的六年……

汉朝是公元前202年建立的。

秦游越是算,一颗心就越是下沉。

后世的史学家曾多次论证过,在华夏建立的封建王朝,就没有能超过三百年国祚的原因。

最终得出结论,因为生产力没有得到质的飞跃,人地矛盾就会日益尖锐,最终引发农民起义,造成人口大清洗与生产资料的转移,直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秩序。

如此周而复始。

依照公元记年推算,现在的汉朝已经建立了近250年,处于封建王朝三百年历史周期率的末期。

大魔导师刘秀说不定已经喝过孟婆汤了,同时期的云台二十八将估计也没剩几个了……

而系统提供的资料中,也的确有弘农郡、河东郡、南阳郡等郡国相继爆发小规模农民起义的描述。

那可都是中原膏腴之地,人口繁盛,一个郡的人口能顶好几个汉中郡。

所以人地矛盾也最为尖锐。

虽说如今还不成气候,很快被郡兵扑灭,可长此以往,事情就难说了。祸患总是积于细微,搞不好哪天就要重演陈胜吴广故事了……

再想想时下的汉中郡,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现在这个皇帝还很不着调,真是王朝末世气象啊,秦游不由地在心中感叹到。

问:比穿越到一个封建王朝末期更坏的消息是什么?

答:穿越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封建王朝末期。过往的知识储备作废大半。能抱的大腿也不知道被历史的转折给撞得去了哪。

秦游还要更惨些,他甚至已经得罪了渤海陈氏的子弟。

这个渤海陈氏的子弟是什么概念呢,类比一下就是在原时间线的西汉末年得罪了王莽族人。

不过现今渤海陈氏还远没有《汉书》中所描绘的元城王氏煊赫。

秦游记得班彪在《汉书》中描绘元城王氏是这样的:“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

不过按当今陛下对舅家的信赖亲重程度,将来这些描述说不得都要用在渤海陈氏身上。

外戚啊,还是超级大外戚。

枉他还以为陈卫只是个扯大旗当虎皮的角色呢,毕竟在他的记忆中汉朝没有过特别知名的陈姓外戚。

要知汉朝的外戚专权可是朝代特色,得罪了外戚基本和得罪了少林寺的方丈一个下场。

但即便再来一次,秦游还是会毫不犹豫做出同样的选择。

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就得想想如何把后续的余波降到最低。

他心中想着事情,情绪又焦躁,夹马腹的速度不免就快了些。竟渐渐跑到了最前头,被夕阳拉长的影子显得分外萧索。

高贲与秦游是初相识,正处在热情最高的时候,也没有冯家兄弟两那么善解人意,待听完冯恒讲述秦游是如何力挫他难位老对头后,当即扬起马鞭,仅用两鞭就与秦游并辔而行。

用着热切激动的声音将秦游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秦君秦君,我听说你和陈卫那个小婢养的对上了?”

“啊?”秦游惊而回神,待撞上高贲那张兴奋到涨红的脸,这才道,“不过赶巧罢了。”

如果不是事涉芸娘,他宁愿多出点钱消灾。

高贲显然不这么想,一听到秦游承认,脸变得比挂在天边的晚霞还要红,兴冲冲道:“我就知道秦君绝非常人,若是还有下次,秦君请务必要叫上我。乃公看陈卫那个竖子不舒服很久了!”

秦游失笑。

大汉的武勋们,还真是武德充沛啊。

也是老流氓定下的基调好,非军功不侯,非侯不相。即便后来这个规则被不讲武德的武帝给玩坏了,但军功贵族还是藉此在朝廷中保持着超然的地位。

所以哪怕是高贲这个已经被夺爵的武勋之后,也敢和陈卫这样的外戚子弟碰一碰。

而今秦游是打定主意要走积攒名望,以士子的身份入仕获取权力,未来走一步看一步的道路,那与陈卫这等外戚就要划清界限。

所以对高贲的提议表现出了恰到好处的热情:“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

高贲再是年少老成,很是有几分家学在身上,可对上秦游这个被海量信息洗礼过的,还是有些不够看的。

秦游的客气应付,被他直接视为了秦游彻底把他当成自己人,于是换上一副担忧的神情问询道:“我方才观秦君长吁短叹,似乎是有什么烦心事?能否诉之一二,也好让吾尽绵薄之力。”

高贲认为秦游不是个会为区区三千钱欠债发愁的雄杰,所以他干脆就没提自己可以出钱为秦游还债这回事。

况且他已经吩咐家奴宾客有意传播出秦游单人猎熊,和将熊肉无偿分给里民的事迹。想来过不多时,就会有豪强大姓主动示好,为其还债。

一想到陈卫那个竖子会因此大为光火,高贲就想笑。

大汉立朝近三百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岂是这些个纯倚靠陛下信重的外戚就就能撼动的。

离了这些世家豪族相助,县君的命令都不一定能被贯彻到乡亭,更别说陈卫那个眼小肚子大,贪婪还不自知的县尉从父了。

是时候给陈卫这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外戚一点小小的地方震撼了。

一见高贲那个幸灾乐祸的笑容,秦游就知道这小子心里憋着坏呢。只是高贲没有告诉他的意思,他也就不方便问。

然而他也不可能回高贲说自己刚才在想大汉朝药丸,自己要想法子跳船。所以眼珠一转,脑中生出个转移话题的好点子。

秦游扬起马鞭,指着西边逐渐下沉的落日道:“日升日落,周而复始。人生百年,亦复如是。年年岁岁日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不知这太阳照耀过多少前辈先贤,英雄豪杰。我等所见之太阳,又与他们所见的,有何不同?”

高贲望着太阳,呆住了。

良久才回过神来,用着不可置信的眼光上下打量秦游,最终自嘲一笑:“秦君真不像是没有读过书的人,此言振聋发聩,贲深惭之。想吾等身为男儿丈夫,必不可虚度光阴,当朝乾夕惕,追比先贤。”

夕阳下,少年慷慨激昂,诉说着自己的志向。

秦游的心情也被带得奋发起来。

这才是大汉!武德充沛,士子刚健敢为,不断朝着上走,独以强亡的大汉!

也许,自己可以试一下。

“驾!”。此念一出,心中似有一团火在烧的秦游策马扬鞭,沿着笔直的驰道疾奔而出!

-------------------------------------

帝少而歧嶷,聪慧过人,秉赋不凡。一日务农毕,于田中见夕阳西斜,遂问于烈祖:“人无穷,日仅一,古今之人所观之日可有异乎?”

烈祖甚奇之,遂访乡中名师悉心教授。——《梁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

注:烈祖是高祖的爷爷辈称呼,多用于帝王登基后对前代进行追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