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第12章 千古一帝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第12章 千古一帝

作者:木南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9 19:57:15 来源:文学城

【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做“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就来自于陈胜吴广的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就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有先前的广告和营销,陈胜的起义军迅速壮大起来,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而与此同时,秦国各地起义也是风起云涌,比如过去六国的复国等,这场风暴开始之后,几乎席卷大半个秦国。】

【为什么这起义风暴能席卷如此之快?甚至规模还不小?】

【陈胜还说过一句口号,他说“天下苦秦久矣”——】

【例如我们先前提到过的,关于秦始皇埋下的那些战略“雷点”,关于严苛的秦律,关于“失期当斩”这个诱因,还有胡亥继位后,赵高的专权擅势,杀了不少大臣良将,胡弄乱搞等,这些都毫无疑问是催化剂,秦国的崩塌,不过是早晚的事。】

【但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秦始皇颁布的某些政策法规,在短时间内的无从消化。】

【——也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这几个政策。】

听到这里,嬴政心下顿时一凛。

无他,只因这些政策在前段时间才颁布下去。

那之后天幕出现,引起的流言不少,而现在天幕又骤然说到这几个政策,如何不让嬴政多想。

难道这几个政策也?

这下,嬴政的脸色更有些难看了。

【要知道,秦国吞并六国才总过多长时间?】

【——也不过才十年的时间。】

【而春秋战国又存在多长时间?】

【——大概是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

【而这五百多年的时间,天下一直都是分裂的,是多个国家并存的。】

【天下人已经习惯“分裂”状态了,习惯各国并存,习惯各自为政,习惯使用自己本国的文化规定等。】

【秦始皇用了十年横扫六国,迅速吞并六国的土地,为了方便治理天下百姓,颁布“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政策,可天下百姓认吗?要知道六国可都有自己的文字以及文化,甚至连语言都不同,几百年的习惯说变就变,能消化得了?】

【试想一下,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如果有个国家突然吞并我们国家,让我们改变文字和其他一些习惯,你愿意吗?】

【原本的六国都有自己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最注重什么?当然是自己本国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感。】

【而单单是统一文字这件事,就几乎得罪了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只知道自己从小到大学的文字要被革除了,要被强迫使用新的文字了,不仅是国家都没了,就连自己从小写到大的字都没了,这搁谁那里,谁能没有怨气?】

“就是啊,天幕简直说出了我等的心声!”

“听听,连天幕都不认同嬴政的这些政策法规,嬴政就是在倒行逆施!”

“嬴政不仅灭了我们的国家,还试图毁掉我们的文化,这等暴君,活该秦国二世而亡。”

六国之人无一不义愤填膺,仿佛得到了助力,觉得天幕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这样想来,是否复国当真有望了?

【再说“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两个政策——】

【车同轨的意思就是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一律相等,秦朝规定是一律改为六尺距离,让车轮之间的距离相同。】

【这下好了,这规定之后,家里有车的,在达不到又或是超出六尺的情况下,都要做出改动了,有的甚至还要“换车”。】

【要知道这耗费和改动等可都是要付出“成本”的。】

【而统一度量衡呢,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统一度量衡,不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就意味着过去六国百姓的用钱衡量标准变了,比如原本自己手里的钱能换一袋米,结果度量衡变了之后,现在自己手里的钱只够换一碗米了......】

【若换做是你,你高兴吗?】

【所以这一下子,使得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了,于是这政策就得罪了这部分百姓。】

秦国之下的百姓们不由得点头。

是的是的,就是有这些影响。

天幕也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而听天幕说这些的六国之人更是高兴。

说吧说吧,再说更多秦始皇的“坏话”,就越是对他们有利。

到时候他们甚至可以打着这些旗号,去号召各地的百姓起义,由此他们的国家哪有不能复国的道理?

原先还不满秦始皇颁布的这些政策,现在看来,这三个政策简直——

【但这三个政策当真不好吗?】

【不,这三个政策简直太好了!完全是后面历朝历代任何新的革新和政策都无法超越的存在!】

嘎?!

“什么?!”

“天幕在说什么?”

“这......这怎么突然?!”

一时间,原本正乐呵的六国之人都尽皆傻眼了。

这什么情况??

这是在说什么?不是正在批判秦始皇颁布的这几个政策吗?

嬴政这边,一时间也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原本都要习惯天幕总“说”他了,结果怎么现在话锋一转?

他听着都有些不敢相信......

于是嬴政下意识望向其他人——

这其中“书同文”的政策,可是李斯提议的,刚才天幕“批判”的时候,李斯也在抬头听着,脸上表情实在木然,而现在,天幕说什么?说这三个政策是后世历朝历代的革新政策都比不上的?

竟是有如此评价吗......

别说正乐呵听着的六国之人了,就连秦国朝堂上下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结果又听天幕继续开口道——

【秦始皇,是毋庸置疑的千古一帝,从后世的眼光看,他实施的这些政策,绝对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不可能!”

“什么千古一帝?!嬴政他怎么可能是......?!”

“不可能,天幕这绝对是在妖言惑众!”

秦国之下,不能接受的人不少。

他们无法接受天幕突然话锋一转,就这么夸起了秦始皇来。

就连另一个时空的刘彻都不由得挑了挑眉,心想千古一帝哦,这可真是个极高的评价。

刘彻绝对不承认自己是酸了......啧。

再看秦国这边。

秦国之下众人是如何反应,嬴政不知道,不过听到天幕如此评价他,嬴政......

咳,不得不说,嬴政这心情是真美了。

简直峰回路转,完全不知道天幕竟会如此评价他。

更甚至提了“千古一帝”这个名号。

千古一帝啊......

嬴政原本难看的脸色,现在完全放晴了。

还有那三个政策,原来在后世之人眼中,竟也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原来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乱国之策。

而所谓“乱国”......

嬴政不禁眯了眯眼,那也是六国余孽不认可罢了。

现有天幕为他“正名”,这政策颁布并实施下去,看谁还敢存不满之心?

【我们封建统治两千多年,而嬴政,几乎可以说一手搭建了我国此后这两千多年的统治基础以及框架,他的这些政策,往前数,根本无从参考,往后数,更是证明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一点都没有做错!】

【大一统这件事,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哪怕是周天子时代,也是分封诸侯国,而在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便是为我国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开启并奠基了一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路。】

【“天下一统”这个概念,自此分明。】

【而在此之前,谁都没有这样治理过一个国家,一个集合了六国土地,六国人民的广阔疆域,治理起来绝非易事——】

【就像我们刚才提到过的,已经习惯了“分裂”的国家和人民,习惯了诸侯国的存在,在短短十年间便合并到了一处,面对骤然剧增的土地和百姓,过去分封诸侯国的一些东西俨然已经不适用,这完全就是新的挑战,如何能稳住?】

【可在秦国,在嬴政这里,偏偏就找准了应对策略。】

【除了“武功”上的统一,这“文治”上的统一,所搭配出来的这些治国框架等,可以说,在当时,乃至放眼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所以嬴政的“千古一帝”名号,绝对名副其实,而这份含金量,也是后面帝王都无法超越的程度。】

“怎么会......”

项梁满脸复杂望着天幕,几乎胸口憋闷到想要吐血。

他完全不能认同天幕说的话,也无法去认同。

与项梁同样心情的还有其他六国之人,尤其是那些贵族们,这么听着天幕如此夸赞秦始皇,甚至给出如此高的评价,还有对秦始皇这些行为的赞同等,他们这心情,简直犹如被塞了无数个苦胆入嘴,再由嘴进了心里一样......

【现在再重新来说一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三个政策。】

【还要再说一句,这三个政策哪里不好了?这三个政策简直太妙了好不好!】

【这里就算是本期主题的“题外话”。

虽说这三个政策的颁布,使得众多的六国之人心存怨气,使得当下的诸多百姓于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可为了防止大家误会,还是让我们好好夸一夸这三个政策妙在何处,而这三个政策,对于“天下一统”,又做出了多少贡献——】

【首先是“书同文”,在仅仅用了十年吞并六国的情况下,如何让六国之下的百姓有“我是秦国人”的认同感?】

【我们要知道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六国的文字和语言都不同,而这种不同,带来的结果就是,统一之后,原来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没有了,百姓也融为一体了,可是呢,这些“统一”的百姓待在一起,因为文字和语言的不同,就成了看不懂和听不懂。】

【凡是都要有个标准,才好办事,就像我们现在普通话也有个统一的标准,那在当时的秦国,面对百姓之间看不懂和听不懂的情况,能做的,就是从文字上进行统一,毕竟语言是无法量化的,就比如我们现在除了普通话之外,也还有很多方言存在。】

【而且秦始皇不仅进行了文字的统一,还将文字进行了简化。】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李斯,除了提出郡县制外,李斯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同时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即秦篆,又称小篆,而这小篆,便是作为了秦国官方的规范文字。】

【不得不说,李斯这位权臣,对于秦国的统一章程,其实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嬴政不由得将目光放在李斯身上,心下自然知道天幕说的并没有言过其实。

李斯确实贡献不小。

可惜先前天幕提到的,关于他逝世后的那些“后续内容及走向”,也着实是让嬴政恼火不已。

哪怕在赵高和胡亥的对比下,李斯的那些行为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可嬴政现在想起,还是一阵火大。

不过对于这几人的处理,还是要容后再说,毕竟天幕这一期还未结束。

【除了小篆外,秦始皇还同时采用了隶书这种字体,作为当时的并行方案,而隶书,就是我们今天汉字的原形——即字体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并且将连笔改成了断笔,从而为我们现今的“方块字”奠定了基础。】

【这统一了文字,官僚系统基本就被夯实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文字的统一,更便于政令政策的下达,哪怕听不懂,也能够看得懂,这上层的政策在传达起来后,就变得越发简便有效起来,也能让这偌大的国家,越发紧靠成为一个整体。】

【所以统一文字这件事,当真是影响极为深远。】

【哪怕到我们现在,文字也不允许私自篡改,可见文字统一的重要性。】

嬴政不由得连连点头。

对,天幕就这样继续说下去,好让这天下之人都听听,这“书同文”绝对是要贯彻实行下去的!

这下秦国朝堂上的众臣也不由得挺了挺胸——

他们秦国,他们的陛下,可是被天幕认同的。

那私下蠢蠢欲动的六国余孽们,可谓是贼心不死,先前还尽行污蔑之言论,现下看他们对此还能有什么说法!

【书同文之后,让我们再来说说“车同轨”——】

【为什么要特意规定下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这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意义可是大了去了。】

【要知道,虽然我们现在的路好走,四个轮子两个轮子甚至三个轮子的都随便走,可在当时的土地上,哪有我们现今这样多平整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而土路最容易出现什么,就是容易出现车辙,尤其是下雨过后,形成的车辙会越来越深,甚至固定了“痕迹”,哪怕这种土路换做我们现在,也是十分不好走的路况。】

【若是车轮能够完全沿着车辙痕迹走,那自然是好,还能省时省力,车辙对不上,也能走,但损耗大,走得也慢,成本还高,这都还算好的,可如果一条窄路上只能有一辆车通过,那对面同时来车,谁要先把车辙让出来?】

【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改弦易辙”,意思是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或态度等,象征在困境中寻求变革的意思。】

【其中的“易辙”,便是变更车道的意思。】

【对比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可见这“易辙”很需要去耗费力气手段,而且并不是一件很容易改变调整的事情。】

【而车同轨之所以要如此规定,那自然是之前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轧出来的“车辙”距离也各不相同。】

【车辙不同,就会导致运输成本增高,同时“易辙”也费劲,今天八尺宽的车辙能走,明天遇到六尺宽的车辙就进不去了,举个例子——就比如我们现今火车行驶在轨道上一样,因为车轨距离相同,所以往哪个方向都可以畅通无阻,可对于当时的秦国运输而言,车轨距离毫无标准可言,那么去往秦国各地就有些困难了,成本的输出也会很大。】

【我们还有个词叫“没辙”,就是没有办法的意思,在当时,没辙可就相当于是没有路可走的意思了。】

【所以车同轨的意义,不管对于运输成本而言,还是对于百姓出行而言,以及对于开展全国运输网络等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